便携式干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9224发布日期:2019-08-20 20:0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干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干衣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干衣设备。



背景技术:

因现在旅游行业发展很快,人们出行旅游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在旅游过程中,对换洗的衣物需要清洗,遇到天气和环境影响,衣物洗好后不容易吹干。

现有技术中的便携式干衣机,通过在晾衣袋内安装热风发生器,以对挂在晾衣袋内的衣物进行热风烘干。其中,晾衣袋采用柔性材质制成,在使用时吊挂在晾衣杆上,并依靠重力下垂以在其内部形成用于烘干衣物的空间。因此,由于这种便携干衣机必须挂在晾衣杆上使用,无法适用于外出旅游的情况,并且,因结构的制约,晾衣袋仅能容纳并烘干一件衣物,无法应对多件衣物同时需要烘干的情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干衣机需吊挂使用,并且仅能够容纳一件衣物烘干,无法满足外出旅游的需求的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干衣设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便携式干衣设备,其包括烘干器和烘干腔,所述烘干腔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于所述烘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腔位于一可折叠的筒体内,所述便携式干衣设备还包括:

晾衣部,所述晾衣部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顶部内侧;

上支撑环,所述上支撑环连接于所述筒体的顶面;

下支撑环,所述下支撑环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底面;

一一对应设置的若干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若干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均铰接于所述上支撑环,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铰接方向不同,若干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均铰接于所述下支撑环,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铰接方向不同,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接插连接。

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在相互接插状态时,其相对于上支撑环及下支撑环的无法进行翻转,从而实现了位置的快速锁定,使该便携式干衣设备在需要干衣时可快速地从折叠状态转变为使用状态:通过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撑开筒体,并对该筒体进行有效支撑,使筒体能够形成容纳多件衣物同时烘干的烘干腔。另外,在完成使用之后,通过解除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接插状态,使该便携式干衣设备能够被快速地整体折叠,以压缩占用空间,进而满足外出旅游的需求。

较佳地,所述筒体的底面防水密闭,以避免衣物上滴下的水在筒体的底面积聚之后从底部渗出,影响环境,同时,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底部侧面,以避免筒体底部的积水进入烘干器。

较佳地,所述烘干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外表面;

所述筒体的内侧面具有挡片,所述挡片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上方,所述挡片与所述筒体的连接处的形状为“∩”形。

挡片可阻挡衣物产生的滴水滴入烘干器内,而挡片与筒体的连接处的形状设置在筒体展开时,可帮助挡片同步展开,以使挡片形成并保持图中垂于筒体表面的展开状态。

较佳地,所述烘干器可拆卸固定于所述筒体的外侧面。

较佳地,所述上支撑环、下支撑环、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均位于所述筒体的外侧,这种结构设置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通过将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设置在筒体的外侧,可方便用户对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进行接插。其次,在烘干过程中,筒体内部的温度会大幅上升,若将上支撑环、下支撑环、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等部件设置在筒体内,必然会吸收烘干器产生的热量,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另外,若上支撑环、下支撑环、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为金属制品,则容易因设置在筒体内,与烘干腔内的湿气长期接触而产生锈蚀。

较佳地,所述晾衣部的固定端穿过所述筒体并固接于所述上支撑环。

该结构可实现晾衣部的有效固定,使挂在晾衣部上的衣物重量能够被上支撑环完全承载,提升便携式干衣设备在使用时的结构稳定性。

较佳地,相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铰接方向相同。

较佳地,所述便携式干衣设备还包括若干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接插连接的一端。

通过设置弹性机构,以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建立柔性联系,便于用户在第一连接杆脱离于第二连接杆之后能够方便地再次接插。

较佳地,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顶部。

以根据热气上升的原理,提高筒体内气流的流通能力。

较佳地,所述筒体的顶面设有可封闭的开口,以方便用户将衣物放入筒体内的晾衣部中。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通过第一连接杆及第二连接杆在相互接插状态时相对上支撑环及下支撑环的位置的快速锁定,使该便携式干衣设备在需要干衣时快速地从折叠状态转变为使用状态:通过上支撑环和下支撑环撑开筒体,并对该筒体进行有效支撑,使筒体能够形成容纳多件衣物同时烘干的烘干腔。另外,在完成使用之后,通过解除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接插状态,使该便携式干衣设备能够被快速地整体折叠,以压缩占用空间,进而满足外出旅游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干衣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干衣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其中,筒体和烘干器被隐藏。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接插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筒体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干衣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便携式干衣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筒体和烘干器被隐藏。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便携式干衣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烘干器1,风管11

烘干腔20,筒体2,进风口21,出风口22,魔术胶贴23,挡片24,开口25,拉链26,底面27

晾衣杆31,晾衣钩32

上支撑环4

下支撑环5

第一连接杆6,接插管61

第二连接杆7

弹性绳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干衣设备,其具体可包括烘干器1、烘干腔20、晾衣部、上支撑环4、下支撑环5以及一一对应设置的多个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

其中,如图2和图6所示,本发明的烘干腔20设置在一个能够折叠的筒体2内,图2为其未折叠的状态。该筒体2的长度和宽度均超过一件衣物的正常宽度,而高度也应超过衣物的正常高度,使筒体2的烘干腔20内能够同时容纳多件衣物。筒体2的表面设有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进风口21与烘干器1连通,使烘干器1吹出的热风从进风口21进入烘干腔20的内部。热风在烘干腔20内流通,以将热量传递至位于烘干腔20内的衣物,加快水的蒸发速度,并将产生的湿气随风一同从出风口22流出。

如图1和图3所示,上支撑环4与该筒体2的顶面相连,第一连接杆6的一端均与上支撑环4以铰接方式相连;下支撑环5与该筒体2的底面相连,第二连接杆7的一端均与下支撑环5以铰接方式相连,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的另一端之间则相互接插固定,以实现竖直方向的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的三组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中,至少有两个第一连接杆6的铰接方向不同,也至少有两个第二连接杆7的铰接方向不同,以在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相连的情况下起到支撑上支撑环4以及可折叠的筒体2的功效。具体来说,在这种结构设置下,当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未接插固定时,具体请参见图7:第一连接杆6及第二连接杆7均能够沿铰接方向翻转,以降低其与上支撑环4及下支撑环5所占用的体积,实现折叠收纳功能;而当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接插固定时,从图3中可以看出:由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连接杆6a与6b之间与上支撑环4的铰接方向不相同,因此当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完成纵向接插后,每一根第一连接杆6与上支撑环4之间的活动自由度均被锁定,即所有的第一连接杆6均无法再沿着铰接方向进行翻转,以使整个框架结构保持稳定,以实现对筒体的展开和支撑效果。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谓的框架结构是指上支撑环4、下支撑环5、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形成的组合体。此外,为了使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之间能够顺利地插拔,筒体2在高度方向应留有一定的压缩余量。

另外,由于至少两个第二连接杆7相对下支撑环5的铰接方向也不同,因此也能够实现类似于上述第一连接杆6的锁定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的接插连接依靠在第一连接杆6的端部设置外径小于第二连接杆7的杆内径的接插管61来实现。当然,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其他接插方式来实现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的接插固定,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第一连接杆6及第二连接杆7在相互接插状态时相对上支撑环4及下支撑环5的位置的快速锁定,使该便携式干衣设备在需要干衣时快速地从折叠状态转变为使用状态:通过上支撑环4及下支撑环5撑开筒体2,并对该筒体2进行有效支撑,使筒体2能够形成容纳多件衣物同时烘干的烘干腔20。并且,在完成使用之后,通过解除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的接插状态,使该便携式干衣设备能够被快速地整体折叠,以压缩占用空间,进而满足外出旅游的需求。

为使该筒体2能够折叠,筒体2可采用布质材质制成。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该筒体2采用防水布加工而成,以避免筒体2自身吸收衣物烘干产生的湿气,同时,考虑到洗好的衣物放置在筒体2内时,从衣物上滴下的水会在筒体2的底部积聚,因此,该筒体2的底面27应完全密闭,以避免积水从该筒体2的底部与侧面的缝合处,或者从其他位置渗出。此外,如图2和图5所示,考虑到热气向上运动的关系,连通于烘干器1的进风口21应设置在筒体2的底部,而出风口22应设置在筒体2的顶部,以符合空气循环的原理。然而,由于筒体2的底面27在烘干过程中容易产生积水,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进风口21设置在筒体2的底部侧面,以彻底避免积水流入烘干器1导致烘干器1的情况发生。该烘干器1吹出的热风沿水平方向进入筒体2形成的烘干腔20内,并在提高了烘干腔20的整体温度之后从位于顶部的出风口22流出。

在该筒体2外表面临近于进风口21的位置,设有若干的魔术胶贴23,以便于烘干器1相对筒体2快速地拆装,实现可拆卸连接的功能,以便于在不使用的状态下进行收纳。此外,如图5所示,在筒体2的内侧面上设有挡片24,挡片24设置在进风口21的正上方,以阻挡衣物产生的滴水滴入烘干器1内。该挡片24的材质与筒体2一致,且挡片24与筒体2的连接处的形状为“∩”形,该结构在筒体2展开时,可帮助挡片24同步展开,以使挡片24形成并保持图中垂于筒体2表面的展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图1可以看出,该便携式干衣设备的上支撑环4、下支撑环5、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均位于筒体2的外侧,这种结构设置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将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设置在筒体2的外侧,可方便用户对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进行接插。

(2).在烘干过程中,筒体2内部的温度会大幅上升,若将上支撑环4、下支撑环5、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等部件设置在筒体2内,必然会吸收烘干器1产生的热量,从而造成能源的浪费。

(3).若上支撑环4、下支撑环5、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为金属制品,则容易因设置在筒体2内,与烘干腔20内衣物产生的湿气长期接触而产生锈蚀。

因此,该便携式干衣设备优选地应当将上支撑环4、下支撑环5、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设置在筒体2的外侧。而关于上支撑环4和下支撑环5与筒体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采用在筒体2的外表面设置扎带、绑带或魔术贴粘带等方式实现,这类固定方式还具备根据需要随时解开的优势。具体而言,筒体2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从由上支撑环4、下支撑环5、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组成的框架结构上取下,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为方便筒体2从上述的框架结构中取出,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仅设置在四边形的上支撑环4与下支撑环5的其中三边上,以方便筒体2从剩余的一边处进出。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便携式干衣设备的晾衣部为晾衣杆31,该晾衣杆31水平设置在筒体2的顶部,以用于供多件洗好的衣物同时挂上。该晾衣杆31的两端分别水平斜向上延伸,在穿过筒体2的表面之后固定连接在上支撑环4上,实现晾衣杆31的有效固定,使被挂上的衣物重量完全由上支撑环4进行承载。

另外,如图1所示,筒体2的顶面设置有一开口25,该开口25环绕于筒体2的顶面边缘形成“]”形,以方便用户从该开口25处向筒体2内的晾衣杆31上放置衣物。该开口25能够依靠拉链26实现完全封闭,避免烘干的热量从开口25处逸散至外界,以提高能源利用率,进而降低了烘干器1的用电量。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每一组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还设置有一弹性绳8,该弹性绳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的杆内部,并且在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相对远离而处于非接插状态时,弹性绳8处于绷紧状态,以保持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的联系,使第一连接杆6和上支撑环4的组合与第二连接杆7和下支撑环5的组合即使在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之间处于非接插状态时也能够相对对应,以便于用户在下次使用便携式干衣设备时能够快速展开该框架结构,避免在接插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时进行寻找和对位,进而降低使用难度。当然,在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的其他位置设置其他的弹性机构,也能够实现类似于本实施例中的,使第一连接杆6与第二连接杆7在非接插状态时还能够保持相对位置联系的功能。由于这些弹性机构均属于现有技术的范畴,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如图3和图7所示,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的铰接方向应当相同,即,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在便携式干衣设备不使用而需要折叠时,其相对上支撑环4和下支撑环5的翻转方向应当一致。从而在相对应的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之间连接有弹性绳8时,避免对应的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因翻转方向不同而无法折叠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干衣设备,其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的便携式干衣设备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便携式干衣设备的形状位于圆形。具体来说,该筒体2为圆柱形,其直径应大于正常衣物的宽度,以供多种类型的衣物同时悬挂在其内部的烘干腔20内,上支撑环4与下支撑环5为对应的圆环,而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形成的组合沿着筒体2的轴心圆周均匀布置在筒体2四周,以对上支撑环4进行支撑。

其中,每根第一连接杆6以及第二连接杆7均能够朝筒体2的轴心方向翻转,实现便携式干衣设备的整体折叠。

在本实施例中的晾衣部具体可包括多个晾衣钩32,这些晾衣钩32位于筒体2的内部,并设置在其顶面的边缘处,以供洗好的衣物挂上。这些晾衣钩32的固定端穿过筒体2的表面,并固定在上支撑环4上,以使被挂上的衣物重量完全由上支撑环4进行承载。另外,晾衣部也包括晾衣杆31,晾衣杆31的设置方式与实施例中1的相类似,使衣物能够被挂在筒体2的中间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烘干器1并不直接设置在筒体2的侧表面上,而是与筒体2分离设置,并通过一风管11与筒体2表面的进风口21相连通,其中,风管11的末端与进风口2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考实施例1中通过魔术胶贴23实现可拆卸连接的固定方式,使风管11能够在便携式干衣设备不使用时与筒体2实现分离。

本实施例通过将烘干器1与筒体2分离设置,以降低筒体2在烘干衣物过程中的整体重量与中心,提高使用稳定性,并且还能使热源相对远离于筒体2,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隐患。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