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69212发布日期:2019-08-20 20:0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洗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洗衣机。



背景技术:

洗衣机被设计成通过使用电来洗涤衣物的装置,一般来说,洗衣机包括:桶,用于容纳洗涤水;旋转桶,可旋转地安装在桶的内部;波轮,可旋转地安装在旋转桶的底部;电机和离合器,被构造成使旋转桶和波轮旋转。当旋转桶和波轮在衣物和洗涤剂被引入到旋转桶中的状态下旋转时,波轮与被引入到旋转桶中的衣物一起搅动洗涤水,从而从衣物去除污渍。

为了增加洗衣机的洗涤容量,需要更大的旋转桶,即需要增加旋转桶的高度或直径。如果旋转桶具有更大的尺寸,则容纳旋转桶的容纳桶及机壳也需要随着旋转桶的增大而增大。

与洗衣机的外观对应的机壳的增大受到安装洗衣机的区域的空间的限制,一般的用户家中用于方式洗衣机的位置有限,增加洗衣机机壳来达到增加洗衣桶容量的目的不够现实,如何在不增加洗衣机的机壳的前提下,增加旋转桶的容量成为困扰设计者的一大难题。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洗衣机,具体地,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洗衣机,包括洗涤过程中可用于盛水的洗涤桶和用于收集洗涤桶排放水的集水装置,所述的集水装置包括集水腔和与集水腔相通的排水口,所述集水腔的底壁设置下凹的集水槽,所述排水口的最内圆周位于集水槽的最外圆周内。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口的最内圆周与集水槽的最外圆周内切。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水口包括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集水槽内,多个所述的排水口的最内圆周均位于集水槽的最外圆周内;

优选地,至少一个排水口的最内圆周与集水槽的最外圆周内切。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在竖直方向的深度呈由高向低的过渡设置,多个所述的排水口分布在集水槽内且位于最高水位以下位置处,至少一个排水口设置在集水槽内最低水位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水口包括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的第一排水口设置在集水槽内最低水位位置处,所述的第二排水口设置在集水槽内的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排水口的最内圆周和第二排水口的最内圆周分别与集水槽的最外圆周内切。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水槽沿集水腔的底壁周向环绕设置,所述集水槽在竖直方向的深度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呈由高向低的过渡设置,所述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分别设置在集水槽内,第一排水口与第二排水口之间的夹角a满足:90°≤a≤180°;

优选地,所述的a=180°。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腔的底壁包括整体平齐设置的本部和位于本部外围一周的环形集水槽,所述的排水口设置在环形集水槽内,所述排水口的最内圆周的一侧与环形集水槽的最外圆周相切,排水口的最内圆周上与其相对的另一侧向本体扩展。

进一步地,所述洗涤桶的筒壁上位于最高水位以下的部分呈封闭设置,所述洗涤桶在洗涤过程中可用于盛水;所述洗涤桶的筒壁上位于最高水位以上部分设置脱水孔,所述洗涤桶在脱水过程中可由脱水孔排水;所述洗涤桶的外壁上设置脱水排水装置,脱水排水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脱水孔相连通,脱水排水装置的出水端延伸至集水装置的集水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水装置位于洗涤桶的下方且与洗涤桶共轴线设置,所述集水装置的上部开口低于洗涤桶的脱水孔设置,所述的脱水排水装置包括自上而下延伸至集水装置的集水槽内的排水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洗涤桶的桶口位置处设置多个脱水孔,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多个,分别与各脱水孔一一对应,排水通道的上端连通脱水孔,下端延伸至集水装置的集水槽内;

或者,所述洗涤桶的桶口位置处均匀设置多个脱水孔组,每个脱水孔组包括多个脱水孔,所述的排水通道包括多个,分别与脱水孔组一一对应,排水通道的上端连通一个脱水孔组的多个脱水孔,下端延伸至集水装置的集水槽内。

本发明的洗衣机洗涤桶可用于在洗涤过程中盛水,因此洗涤桶采用“无孔洗涤桶”的设计,同时取消外桶的结构设计,采用集水装置代替外桶集水排水,这使得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在壳体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加洗涤桶容量,实现洗衣机的扩容效果。

2、洗涤过程中水只存在洗涤桶内,避免了传统洗衣机内外桶之间存水导致外桶内壁和洗涤桶外壁“藏污纳垢”的问题,具有更好的洗涤效果。

3、取消外桶,洗涤桶为盛水桶,在洗涤过程中内外桶之间不再存水,减少了洗涤用水量,节约了洗涤用水量。

4、集水装置的排水口的最内圆周位于集水槽的最外圆周内,这样排水口能满负荷工作以满足集水装置的排水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洗衣机的集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洗衣机的集水装置的俯视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洗衣机的集水装置沿图3中a-a面的剖视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洗衣机的集水装置的底部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洗衣机的集水装置沿图5中b-b面的剖视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三洗衣机的集水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实施例三洗衣机的集水装置的底部示意图;

图9本发明实施例三洗衣机的集水装置沿图8中c-c面的剖视图;

图10本发明实施例四洗衣机的集水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本发明实施例四洗衣机的集水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本发明实施例四洗衣机的集水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3本发明实施例五洗衣机的集水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4本发明实施例五加强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本发明实施例五洗衣机的集水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16本发明实施例五加强结构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本发明实施例五洗衣机的集水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18本发明实施例五洗衣机的集水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图19本发明实施例五洗衣机的集水装置又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洗衣机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洗衣机,包括洗涤过程中可用于盛水的洗涤桶200和用于收集洗涤桶200排放水的集水装置500,所述的集水装置500包括集水腔503和与集水腔503相通的排水口504,所述集水腔503的底壁设置用于引导水流至排水口504的导水结构。

本实施例洗衣机的洗涤桶200作为盛水桶,洗涤桶200外部不再设置外桶,本实施例只在洗涤桶200的底部设置集水装置500,这样,洗涤桶的洗涤水排放至集水装置500后排出,因此集水装置500具有集水腔503以实现暂时存水的功能,集水装置500的高度小于洗涤桶200的高度,而在所述集水腔503的底壁设置用于引导水流至排水口504的导水结构,可以确保水流及时排出,防止集水装置500积水过多过快发生溢流。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集水腔503的全部底壁或者部分底壁呈由高向低的过渡设置形成所述导水结构,所述的排水口504设置在集水腔503的底壁上最高水位以下位置处。这样,排水可沿着集水腔503的导水结构更好的排放至排水口504处排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集水腔503的底壁设置下凹的集水槽502,所述集水槽502在竖直方向的深度呈由高向低的过渡设置形成所述导水结构,所述的排水口504设置在集水槽502内且位于最高水位以下位置处。本实施例在集水腔503内设置下凹的集水槽502,一方面可以增大收集水的容积,另一方面可防止水溅出来。由于集水腔503内集水槽的水位最低,因此,将排水口504设置在集水槽内更利于排水。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集水槽502沿集水腔503的底壁周向环绕设置,所述集水槽502在竖直方向的深度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呈由高向低的过渡设置形成所述导水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所述集水槽沿竖直方向的深度以顺时针方向呈由高向低的过渡设置形成所述导水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导水结构为集水槽502的槽底呈由高向低的螺旋状结构或者台阶状结构,所述排水口504设置在集水槽内且位于螺旋状结构或者台阶状结构的最低水位位置处。这样,可以使得排水能够完全排尽,避免集水腔503内留存水。

具体地,如图4所示,集水槽502的槽底最高与最低位置的高度差为h,所述的h可根据洗衣机的排水要求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的洗衣机,所述洗涤桶200的筒壁上位于最高水位以下的部分呈封闭设置,所述洗涤桶200在洗涤过程中可用于盛水;所述洗涤桶200的筒壁上位于最高水位以上部分设置脱水孔,所述洗涤桶200在脱水过程中可由脱水孔排水;所述洗涤桶200的外壁上设置脱水排水装置300,脱水排水装置300的进水端与所述脱水孔相连通,脱水排水装置300的出水端延伸至集水装置500的集水腔503内。

本实施例的洗衣机的洗涤桶200为“无孔洗涤桶”,洗涤过程中洗涤桶200即为盛水桶,洗涤桶200的桶壁的最高水位以上部分设置有脱水孔,实现脱水功能,同时,在洗涤桶200的桶壁上设置脱水排水装置,将洗衣机脱水过程中的水经脱水排水装置引导至集水装置500的集水腔503内收集并排出,防止脱水的水流飞溅到洗衣机的壳体内。

本实施例的集水装置500位于洗涤桶200的下方且与洗涤桶共轴线设置,所述集水装置500的上部开口低于洗涤桶200的脱水孔设置,所述的脱水排水装置300包括自上而下延伸至集水装置500的集水槽502内的排水通道;所述集水槽502在竖直方向的深度沿洗涤桶脱水时旋转的方向逐渐增大。本实施例将脱水排水装置300延伸至集水装置500的集水槽502内,可将脱水过程的水收集在集水槽502内并排出,同时集水槽502深度大于集水腔503,可防止脱水排水飞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洗涤桶200的桶口位置处设置多个脱水孔,所述排水通道包括多个,分别与各脱水孔一一对应,排水通道的上端连通脱水孔,下端延伸至集水装置的集水槽502内。

或者,所述洗涤桶200的桶口位置处均匀设置多个脱水孔组,每个脱水孔组包括多个脱水孔,所述的排水通道包括多个,分别与脱水孔组一一对应,排水通道的上端连通一个脱水孔组的多个脱水孔,下端延伸至集水装置的集水槽502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集水腔503的底壁包括整体平齐设置的本部505和位于本部505外围一周的环形集水槽502,所述的排水通道包括多个,分别沿洗涤桶的外壁均匀分布,多个排水通道的出水端均连通至环形集水槽内。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的排水口504设置在环形集水槽502内的最低水位处,所述的排水口504向所述的本部505扩展以满足排水量要求,这样可增大排水口504的口径,增加出水流量,满足排水要求,避免集水装置500发生积水溢流。

本实施例的本部505上具有阀塞安装部506和锁止部件安装部507,阀塞安装部506上安装阀塞,锁止部件安装部507上安装锁止部件,所述的洗涤桶200的底部设置定位孔和洗涤桶排水口,当洗涤桶进行排水时,锁止部件动作插入洗涤桶200上的定位孔内,将洗涤桶200定位锁定,同时,阀塞动作将洗涤桶排水口打开进行洗涤桶排水。

本实施例的集水装置500为内部具有空腔的盆状结构。所述的集水装置500通过吊杆400吊装在洗衣机的壳体100内,集水装置的外周壁上设置用于装配吊杆400的吊杆安装座501,优选地,所述的吊杆安装座包括四个,沿其周向均匀分布。

本实施例的集水装置500的底壁上安装驱动装置600,驱动装置具有驱动洗涤桶200和波轮800转动的洗涤桶轴和波轮轴。

本实施例的洗涤桶200的开口上设置平衡环900,洗涤桶200的脱水孔设置在开口处且被平衡环900遮挡,这样可以使得洗涤桶200达到观感上的“无孔”,提高整体一体性。

本实施例的洗衣机采用“无孔洗涤桶”、同时取消外桶的结构设计:

1、在壳体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可增加洗涤桶容量,实现洗衣机的扩容效果。

2、洗涤过程中水只存在洗涤桶内,避免了传统洗衣机内外桶之间存水导致外桶内壁和洗涤桶外壁“藏污纳垢”的问题,具有更好的洗涤效果。

3、取消外桶,洗涤桶为盛水桶,在洗涤过程中内外桶之间不再存水,减少了洗涤用水量,节约了洗涤用水量。

4、集水装置的集水槽呈高低过渡设置,更好的导水排水,确保集水装置的集水排水,防止其积水溢流。

实施例二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洗衣机包括洗涤过程中可用于盛水的洗涤桶200和用于收集洗涤桶200排放水的集水装置500,所述的集水装置500包括集水腔503和与集水腔503相通的排水口504,所述集水腔503的底壁设置下凹的集水槽502,所述排水口504的最内圆周位于集水槽502的最外圆周内。

本实施例洗衣机的洗涤桶200作为盛水桶,洗涤桶200外部不再设置外桶,本实施例只在洗涤桶200的底部设置集水装置500,这样,洗涤桶的洗涤水排放至集水装置500后排出,因此集水装置500具有集水腔503以实现暂时存水的功能,本实施例将排水口504的最内圆周位于集水槽502的最外圆周内,这样排水口504能满负荷工作以满足排水要求。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排水口504的最内圆周与集水槽502的最外圆周内切。这样排水口504能进行快速排水,减少集水槽502内的积水。

如图5所示,所述的集水槽502的最外圆周为r0,所述的排水口504的最内圆周为r1,所述的r0与r1内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排水口504包括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集水槽502内,以更好的满足集水装置500的排水要求,多个所述的排水口504的最内圆周均位于集水槽502的最外圆周内,这样每一排水口504都能进行快速排水,极大的减少集水槽502内的积水。

优选地,至少一个排水口504的最内圆周与集水槽502的最外圆周内切。进一步优选地,所有排水口504的最内圆周均与集水槽502的最外圆周内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集水槽502在竖直方向的深度呈由高向低的过渡设置,多个所述的排水口504分布在集水槽502内且位于最高水位以下位置处,至少一个排水口504设置在集水槽502内最低水位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排水口504包括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所述的第一排水口设置在集水槽502内最低水位位置处,所述的第二排水口设置在集水槽502内的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一排水口的最内圆周和第二排水口的最内圆周分别与集水槽的最外圆周内切。

优选地,所述的集水槽502沿集水腔503的底壁周向环绕设置,所述集水槽502在竖直方向的深度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呈由高向低的过渡设置,所述的第一排水口和第二排水口分别设置在集水槽502内,第一排水口与第二排水口之间的夹角a满足:90°≤a≤180°;优选地,所述的a=180°。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集水腔503的底壁包括整体平齐设置的本部505和位于本部505外围一周的环形集水槽502,所述的排水口504设置在环形集水槽502内,所述排水口504的最内圆周的一侧与环形集水槽502的最外圆周相切,排水口504的最内圆周上与其相对的另一侧向本体505扩展。

实施例三

如图1、图7-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洗衣机,包括洗涤过程中可用于盛水的洗涤桶200和用于收集洗涤桶200排放水的集水装置50,所述的集水装置500包括集水腔503和与集水腔503相通的排水口504,所述的排水口504包括多个以满足防止集水装置500溢满的排水要求。

本实施例的洗衣机的洗涤桶200作为盛水桶,洗涤桶200外部不再设置外桶,本实施例只在洗涤桶200的底部设置集水装置500,这样,洗涤桶的洗涤水排放至集水装置500后排出,因此集水装置500具有集水腔503以实现暂时存水的功能,本实施例的排水口504包括多个,可以增加集水装置500的单位时间的排水量,实现快速排水,减少集水槽内的积水,防止集水装置500发生溢流现象。

具体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集水腔503的底壁设置下凹的集水槽502,所述的排水口504包括至少两个,分别设置在集水槽502内。由于集水槽502的位置较低,将两个排水口都设置在集水槽内,可以更好的满足排水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502在竖直方向的深度呈由高向低的过渡设置,这样可更好的引导水流排放,多个所述的排水口504分布在集水槽502内且位于最高水位以下位置处,至少一个排水口504设置在集水槽内最低水位位置处,保证集水槽502内的水可以被完全排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排水口包括第一排水口5041和第二排水口5042,所述的第一排水口5041设置在集水槽502内最低水位位置处,所述的第二排水口5042设置在集水槽502内的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位置处。排水口尽可能多的设置虽然可以更好的满足排水要求,但是对于集水装置500的加工制造以及其整体强度都会产生影响,本实施例的排水口设置两个,既能很好的满足排水要求,也能保证集水装置500的加工和强度要求。

本实施例的第一排水口5041连接第一排水管701,第二排水口5042连接第二排水管702,第一排水管701和第二排水管702连接至一三通704,所述的三通704连接第三排水管703,第三排水管703通至洗衣机的壳体100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水槽502沿集水腔503的底壁周向环绕设置,所述集水槽502在竖直方向的深度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呈由高向低的过渡设置,所述的第一排水口5041和第二排水口5042分别设置在集水槽内,第一排水口5041与第二排水口5042之间的夹角a满足:90°≤a≤180°;这样可以在集水腔503内尽量远离的两个区域内同时进行排水,减少另一排水口的排水压力。

优选地,所述的a=180°,可以实现集水腔503内相对的两个区域内进行同时排水,减小彼此排水口的排水压力。

优选地,多个所述的排水口的最内圆周均位于集水槽的最外圆周内;

优选地,至少一个排水口的最内圆周与集水槽的最外圆周内切;

进一步地优选地,所述第一排水口的最内圆周和第二排水口的最内圆周分别与集水槽的最外圆周内切。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多个所述的排水口的口径相同或者不同;

优选地,所述的排水口的口径随着所处集水腔内水位高度的增大而增大。

实施例四

如图1、图10-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洗衣机,包括洗涤过程中可用于盛水的洗涤桶200和用于收集洗涤桶排放水的集水装置500,所述的集水装置500包括集水腔503,所述集水腔503的侧壁上设置溢水结构510,溢水结构510包括用于排出集水腔内溢出水的溢水口509。

本实施例洗衣机的洗涤桶200作为盛水桶,洗涤桶200外部不再设置外桶,本实施例只在洗涤桶200的底部设置集水装置500,这样,洗涤桶的洗涤水排放至集水装置500后排出,因此集水装置500具有集水腔503以实现暂时存水的功能,本实施例的集水腔503的侧壁上设置溢水结构510,当集水腔内503内积水达到溢水结构510处时,集水腔503内的积水将由溢水结构510的溢水口509排出,从而避免集水装置500内积水过多由集水腔503内溢出。

本实施例所述的溢水结构510包括设置在集水腔503的上部侧壁上的溢水腔室,所述的溢水口509设置在溢水腔室的底壁上。当集水腔内503内积水达到溢水结构510处时,集水腔503内的积水进入到溢水结构510的溢水腔室内,经溢水口509直接排出,减少集水腔503内的积水量,防止集水腔503发生溢水现象。

如图10及图11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溢水腔室由集水腔的上部侧壁局部外扩形成。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集水腔503的外壁上设置溢水环511,溢水环511内具有所述的溢水腔室,所述的溢水口509开设在溢水环511的底部且与溢水腔室相通,所述集水腔503内的溢出水通过集水腔壁溢流到溢水环511内的溢水腔室内由溢水口509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的集水装置500具有集水腔开口,所述的集水环511为上端具有环形开口的环形体,所述环形体密封安装在集水腔503的外壁上且靠近集水腔开口处。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溢水腔室503的底部呈由高向低过渡设置,所述的溢水口509设置在溢水腔503的底部最低水位位置处。

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溢水口509连接溢水管705,所述溢水管705直接导出至洗衣机的机体外部,与排水口相连接的排水管也是单独延伸至洗衣机的机体外部。

或者,如图10所示,所述的集水腔503内设置排水口504,所述的排水口504连接排水管,所述的溢水口509连接溢水管,所述的溢水管与所述的排水管相连通。

具体地,所述的排水管包括第一排水管701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的第一排水管701的一端连通排水口504,另一端连通三通704;所述溢水管705的一端连通溢水口509,另一端连通三通704;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端连通三通704,另一端导出至洗衣机的机体外部;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及溢流管均为直排管路。

实施例五

如图1、图13-图19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洗衣机,包括洗涤过程中可用于盛水的洗涤桶200和用于收集洗涤桶200排放水的集水装置500,所述的集水装置500包括集水腔503,所述集水腔503的侧壁508上设置用于增加其强度的加强结构。

本实施例洗衣机的洗涤桶200作为盛水桶,洗涤桶200外部不再设置外桶,本实施例只在洗涤桶200的底部设置集水装置500,这样,洗涤桶的洗涤水排放至集水装置500后排出,因此集水装置500具有集水腔503以实现暂时存水的功能。虽然本实施例的洗衣机不再具有外桶,但是洗涤桶200的底部还是设置在集水装置500的集水腔内的,因此,洗涤桶200需要与集水装置的集水腔之间保持相对确定以防止洗涤桶脱水时与集水装置之间发生碰撞,本实施例通过在集水腔503的侧壁508上设置用于增加其强度的加强结构,增加了集水装置的整体强度,防止集水装置变形导致内外桶之间的间距变小而产生“撞桶”甚至“磨桶”等现象,保证了洗涤桶洗涤、脱水工况的稳定性。

如图13及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加强结构为内嵌注塑在集水腔的侧壁内的加强件。本实施例通过将加强件注塑进集水腔的侧壁内从而实现增强集水腔侧壁的强度的目的。

如图13及图14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加强件为与集水腔503的侧壁相匹配的片状加强圆环1001,所述片状加强圆1001环竖直内嵌注塑在集水腔503的侧壁内。这样,使得集水腔503的侧壁在整个竖直方向上都受到内嵌的片状加强圆环1001的增强作用,整体强度更高。

如图15及图16所示,所述的加强件为与集水腔503的侧壁相匹配的钢丝状加强圆环1002,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腔开口,所述的钢丝状加强圆环1002内嵌注塑在集水腔503的侧壁内且靠近集水腔开口设置。钢丝状加强圆环1002在整个周向上贯穿集水腔503的侧壁,以增强其整个周向上的强度,靠近集水腔开口设置可以保证集水腔开口处的强度不易变形。

如图17、图18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加强结构为紧固在集水腔的侧壁内部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外径略小于所述集水腔的侧壁内径;

或者,所述的加强结构为紧固在集水腔的侧壁外部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内径略大于所述集水腔的侧壁外径。

如图17所示,所述的加强件为与集水腔的侧壁相匹配的片状加强圆环1003,所述片状加强圆环1003通过夹持装置1100紧固在集水腔503的侧壁508内部或者外部。

本实施例所述的加持装置1100包括卡槽1101,加持装置1100通过卡槽将片状加强圆环1003卡装在集水腔503的侧壁508内部或者外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的片状加强圆环1003上端开口具有翻边结构10031,以进一步增强片状加强圆环1003的整体强度。

如图18所示,所述的加强件为与集水腔的侧壁相匹配的钢丝状加强圆环1004,钢丝状加强圆环1004由紧固螺母10041连接呈封闭圆环,所述集水装置500包括集水腔开口,所述钢丝状加强圆环1004通过调节紧固螺母10041将其紧固在集水腔503的侧壁508内部或者外部且靠近集水腔503开口设置。

如图19所示,所述集水装置包括集水腔开口,所述的加强结构为由集水腔开口边沿向外或者向内翻边的翻边结构1005。

以上各实施例可单独实施,也可相互进行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同时解决多个相应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