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来讲,烘道转接管是烘道组件与前桶之间的转接件,烘道转接管适于插入前桶的前桶通道内,以实现烘道转接管与前桶的装配,但在将烘道转接管插入前桶通道的过程中,前桶通道内壁面上的门封容易脱落,导致烘道转接管与前桶连接处的密封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能够防止门封脱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前桶,所述前桶具有前桶开口,所述前桶还形成有与所述前桶内部连通的前桶通道;门封,所述门封安装于所述前桶开口,所述门封具有门封本体和门封延伸部,所述门封延伸部至少部分地穿设所述前桶通道,所述门封延伸部上形成有防脱部;烘道转接管,所述烘道转接管与所述前桶通道连接,所述烘道转接管上形成压抵部,所述压抵部设置成将所述防脱部压抵于所述前桶通道以阻止所述门封相对所述前桶通道脱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通过在前桶通道的内壁面处设置门封延伸部,可保证前桶通道内的密封性能较好,通过在烘道转接管上设置压抵部、在门封延伸部上设置防脱部,并利用压抵部将防脱部压在前桶通道上,可以解决烘道转接管与前桶装配时,门封相对前桶通道脱落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防脱部从所述前桶通道内伸出,所述压抵部将所述防脱部压抵于所述前桶通道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前桶通道的顶部具有前桶翻边,所述压抵部将所述防脱部压抵在所述前桶翻边上。
可选地,所述压抵部与所述前桶翻边通过紧固组件固定;或者所述压抵部、所述防脱部和所述前桶翻边通过紧固组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前桶翻边的上表面设置有boss柱,所述防脱部上开设有供所述boss柱穿过的门封定位孔,所述压抵部上设置有避开所述boss柱的避让缺口。
可选地,所述压抵部为压抵翻边,所述防脱部为防脱翻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烘道转接管具有可被引导地插入到所述前桶通道内的转接管插入段,所述转接管插入段将所述门封延伸部压抵在所述前桶通道的内壁面。
具体地,所述转接管插入段越过所述防脱部且所述转接管插入段的末端连接所述压抵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从所述烘道转接管向所述前桶靠近的方向上,所述前桶通道的截面逐渐变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桶包括:前桶本体和前桶凸出部,所述前桶凸出部设置在所述前桶本体的前方,所述前桶开口设置在所述前桶凸出部的前侧,所述前桶通道设置在所述前桶凸出部的侧面,且所述前桶本体的与所述烘道转接管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凹台,所述避让凹台向后凹陷。
附图说明
图1是衣物处理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拆除壳体、外隔板、内隔板之后衣物处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3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烘道转接管、门封与前桶的分解主视图;
图6是图5中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5中的c-c剖视图;
图9是图8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拆除壳体、外隔板、内隔板之后衣物处理装置的装配立体图;
图11是图10中t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烘道转接管、门封与前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烘道转接管、门封与前桶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2中p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衣物处理装置100、前桶10、前桶开口11、前桶通道12、前桶翻边13、boss柱14、前桶本体15、前桶凸出部16、避让凹台17、安装孔18、门封20、门封本体21、门封延伸部22、防脱部23、门封定位孔24、烘道转接管30、压抵部31、避让缺口32、转接管插入段33、下螺栓孔34、上螺栓孔35、侧固定柱36、上凸台37、烘道组件40、后外桶50、后封门60、水位传感器70、壳体80、外隔板81、内隔板82、减震垫8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14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可以包括:前桶10、门封20、烘道转接管30、烘道组件40、后外桶50、后封门60、水位传感器70、壳体80。
后外桶50设置在前桶10的后方,且后封门60设置在后外桶50的后上方,水位传感器70安装在后封门60上且位于后封门60前侧,壳体80罩设在前桶10和后外桶50的外侧,壳体80与前桶10之间还设置有外隔板81、内隔板82,外隔板81位于内隔板82的前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100可以是壁挂式干衣机、壁挂式洗烘一体机等壁挂式机器,此时,后外桶50固定在墙壁上,且后外桶50与墙壁之间设置有减震垫83,以减弱衣物处理装置100工作过程中与墙壁的碰撞。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100还可以是落地式干衣机、落地式洗烘一体机等落地式机器。
参照图1-图3、图5、图12所示,烘道转接管30是烘道组件40的烘道出风口与前桶10及门封20的转接件,烘道转接管30内具有与烘道出风口、前桶通道12连通的转接通道。如图1-图2所示,烘道转接管30的一端(例如上端)适于与烘道组件40连接固定,烘道转接管30的另一端(例如下端)适于与前桶10连接固定,以将烘道组件40的烘道内的气体引导至前桶10内,达到烘干桶内衣物的目的。
前桶10具有前桶开口11,前桶开口11是供衣物进出的开口,前门用于打开或关闭前桶开口11,前桶10还形成有前桶通道12,前桶通道12与前桶10的内部连通,且前桶通道12为开放的通道,前桶通道12可位于前桶10的上侧,这样,烘道转接管30的下端适于与前桶通道12连接固定,烘道内的气体经烘道转接管30到达前桶通道12,再经前桶通道12进入前桶10内,前桶通道12起到引导气流、连接烘道转接管30与前桶10的作用。
当然,在其它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前桶通道12也可位于前桶10的下侧或左右两侧,烘道转接管30连接在烘道组件40与前桶通道12之间,这里不再赘述。
参照图2-图4所示,门封20安装于前桶开口11,门封20由柔性材料(例如橡胶)制成,能够对两个零部件之间的间隙起到密封作用。具体而言,门封20具有门封本体21和门封延伸部22,其中,门封本体21安装在前桶开口11处,且门封本体21与前桶开口11的形状一致,在前门关闭时,门封本体21起到密封前桶开口11与前门的作用。门封延伸部22与门封本体21相连,且门封延伸部22至少部分地穿设前桶通道12,门封延伸部22可沿前桶通道12延伸至门封延伸部22与烘道转接管30接触,由此,门封延伸部22可以密封烘道转接管30和前桶通道12的连接处,有效改善衣物处理装置100的溢泡现象,例如高温或者洗涤剂量较多情况下,烘道转接管30和前桶通道12的连接处易产生泡沫或者水渗出现象,通过设置门封延伸部22,可以改善这种渗出情况。同时,烘道组件40产生的热量不会从烘道转接管30和前桶通道12的连接处泄漏。
门封延伸部22所围空腔形成供烘干气体通过的通道,优选地,门封延伸部22与前桶通道12的内壁面贴合,由此可以增加门封延伸部22所围空腔的截面尺寸,从而增大烘道组件40向前桶10内的送风量。
门封延伸部22上形成有防脱部23,烘道转接管30与前桶通道12连接,烘道转接管30上形成压抵部31,压抵部31设置成将防脱部23压抵于前桶通道12,以阻止门封20相对前桶通道12脱落,从而保证,烘道转接管30与前桶通道12的连接处始终具有良好的密封。
换言之,防脱部23位于压抵部31与前桶通道12之间,由此,防脱部23可起到密封压抵部31与前桶10之间间隙的作用,防止烘道转接管30与前桶通道12之间发生水渗出现象,并且可以有效防止烘道组件40产生的热量从烘道转接管30与前桶通道12之间泄漏,保证热能可以最大程度得到利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100,通过在前桶通道12内设置门封延伸部22,可保证前桶通道12内的密封性能较好,通过在烘道转接管30上设置压抵部31、在门封延伸部22上设置防脱部23,并利用压抵部31将防脱部23压在前桶通道12上,可以解决烘道转接管30与前桶10装配时,门封20相对前桶通道12脱落的问题。
参照图2-图4所示,防脱部23从前桶通道12内伸出,压抵部31将防脱部23压抵于前桶通道12的外表面。也就是说,防脱部23位于压抵部31与前桶通道12的上端面之间,充分填充压抵部31与前桶通道12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可以保证烘道转接管30的压抵部31与前桶通道12的上端面之间的密封性能较好。门封20的结构保证了门封延伸部22能贯穿前桶通道12,又能保证烘道转接管30向下安装时,外力作用于防脱部23,门封20不会与前桶10脱离。
进一步地,前桶通道12的顶部具有前桶翻边13,压抵部31将防脱部23压抵在前桶翻边13上。换言之,防脱部23位于压抵部31与前桶翻边13之间,防脱部23密封压抵部31与前桶翻边13之间的间隙,防止前桶10内的水或泡沫经压抵部31与前桶翻边13的连接处渗出。
可选地,压抵部31与前桶翻边13通过紧固组件固定,防脱部23夹设在压抵部31与前桶翻边13之间;或者压抵部31、防脱部23和前桶翻边13三者通过紧固组件固定。
例如参照图11-图14所示,压抵部31上设置有下螺栓孔34,前桶翻边13上设置有安装孔18,下螺栓孔34和安装孔18对齐,螺纹件同时穿过下螺栓孔34和安装孔18,可实现压抵部31与前桶翻边13的固定,即实现烘道转接管30与前桶10的装配固定,此时,防脱部23夹设在压抵部31与前桶翻边13之间,由此可防止门封20从前桶通道12内脱落。此时,压抵部31与前桶翻边13通过紧固组件实现固定,而该紧固组件并不穿过防脱部23,防止防脱部23上开孔较多而影响防脱部23的密封性能。
可选地,下螺栓孔34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例如两个,有利于提高压抵部31与前桶翻边13的固定效果。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防脱部23上也设置有防脱安装孔,防脱安装孔与下螺栓孔34和安装孔18对齐,螺纹件同时穿过下螺栓孔34、防脱安装孔和安装孔18,可实现压抵部31、防脱部23与前桶翻边13三者的固定,即实现烘道转接管30、门封20与前桶10的装配固定,此时螺纹件将防脱部23固定在压抵部31与前桶翻边13之间,有效避免衣物处理装置100工作时防脱部23发生移位,由此可进一步提高防脱部23的防脱性能,防止门封20从前桶通道12内脱落。
参照图12-图14所示,烘道转接管30的上端设置有上凸台37,上凸台37上设置有上螺栓孔35,螺纹件穿设烘道组件40的螺栓孔以及上螺栓孔35之后,可实现烘道组件40与烘道转接管30顶端的固定。烘道转接管30的侧面设置有侧固定柱36,侧固定柱36具有侧螺栓孔,螺纹件穿设烘道组件40的侧面螺栓孔以及侧固定柱36的侧螺栓孔之后,可实现烘道组件40与烘道转接管30侧面的固定,保证烘道组件40与烘道转接管30连接可靠。
侧固定柱36位于烘道转接管30的朝向前方的一侧,方便螺纹件穿设烘道组件40的侧面螺栓孔与侧固定柱36的侧螺栓孔。
可选地,上螺栓孔35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例如两个,且两个上螺栓孔35设置在上凸台37的左右两边,有利于提高烘道转接管30顶端与烘道组件40的固定效果。侧固定柱36的数量可以是多个,例如两个,有利于提高烘道转接管30侧面与烘道组件40的固定效果。
在图5、图8-图9、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前桶翻边13的上表面设置有boss柱14,防脱部23上开设有供boss柱14穿过的门封定位孔24,由此可将防脱部23定位在前桶翻边13上,烘道转接管30与前桶通道12固定时,即使烘道转接管30对防脱部23产生揉搓等作用力,也可以有效避免防脱部23移位,从而防止防脱部23从前桶通道12内脱落。
参照图12-图14所示,压抵部31上设置有避开boss柱14的避让缺口32。也就是说,boss柱14并不穿设压抵部31,由此boss柱14的高度可以设计得较短,且避让缺口32处也减少了材料的使用,有利于减轻衣物处理装置100的重量。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压抵部31上设置有与boss柱14对应的转接管定位孔,boss柱14穿设门封定位孔24、转接管定位孔后可以与螺钉螺接,以此实现烘道转接管30、门封20、前桶10三者的固定。
boss柱14的数量可以是两个,由此,可以在对防脱部23的定位效果较好的情况下,不会显著增加重量。
可选地,压抵部31为压抵翻边,防脱部23为防脱翻边。优选地,压抵翻边、防脱翻边均为外翻边,烘道转接管30包括:转接管本体和压抵翻边,压抵翻边从转接管本体的外表面向外伸出,防脱翻边从门封延伸部22的顶部向外伸出,由此有利于将压抵部31与防脱部23贴合,简化装配操作。
参照图4-图5、图7-图9所示,烘道转接管30具有转接管插入段33,转接管插入段33可被引导地插入到前桶通道12内,转接管插入段33将门封延伸部22压抵在前桶通道12的内壁面,由此可以增加门封延伸部22所围空腔(即供烘干气体通过的通道)的截面尺寸,从而增大烘道组件40向前桶10内的送风量,并且保证门封延伸部22与前桶通道12的内壁面贴合良好。
具体地,转接管插入段33越过防脱部23,且转接管插入段33的末端连接压抵部31。换言之,转接管插入段33位于压抵部31的下方,在将转接管插入段33向前桶通道12插入的过程中,转接管插入段33会经过防脱部23,当转接管插入段33完全进入前桶通道12时,压抵部31压抵在防脱部23上。
参照图3-图4、图6-图7所示,在从烘道转接管30向前桶10靠近的方向上,即从上向下的方向上,前桶通道12的截面逐渐变小,对应地,转接管插入段33的截面逐渐变大,转接管插入段33的截面与前桶通道12的截面匹配,由此,前桶通道12可以对转接管插入段33起到更好的导向作用。此时,门封延伸部22夹设在转接管插入段33的外壁面与前桶通道12的内壁面之间。烘道组件40内的烘道热风经烘道转接管30进入前桶通道12,前桶通道12的截面逐渐变小,使热风的通风截面面积减小,而通风量不变,由此可以增大风速,从而加快前桶10内的气流流速,加速气流对衣物的烘干速度。
参照图3-图4、图6-图7所示,前桶通道12的剖面呈倒梯形。
参照图5-图7所示,前桶10可以包括:前桶本体15和前桶凸出部16,前桶凸出部16设置在前桶本体15的前方,前桶开口11设置在前桶凸出部16的前侧,前桶通道12设置在前桶凸出部16的侧面,在图5-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前桶通道12设置在前桶凸出部16的上侧,且前桶本体15的与烘道转接管30、前桶通道12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避让凹台17,避让凹台17向后凹陷,在装配烘道转接管30、门封20与前桶10时,避让凹台17提供了避让空间,方便了衣物处理装置100的装配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