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设备及其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7992发布日期:2019-09-29 18:1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及其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以干衣机为例,干衣机在烘干衣物的过程中,因为不同材质的衣物在烘干过程产生毛屑,因此,干衣机内一般设置有过滤装置来过滤收集毛屑。在干衣机使用一段时间后,附着在滤网上的杂质会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清理,杂质可能会堵塞滤网,风阻增大,导致衣物处理设备的热气流循环效率降低,甚至无法循环,因此,需要在适当时候清理滤网。

相关技术中,将过滤装置从衣物处理设备中取出后,需要打开过滤装置,手动刮除滤网上的毛屑,一方面清理毛屑相对麻烦,另一方面,用户的手和毛屑直接接触,不够清洁和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便于清理杂质的衣物处理设备及其过滤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衣物处理设备的过滤装置,包括主体部、滤网、盖体以及清洁件;所述主体部形成有出风口以及杂质排出口;所述滤网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盖体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杂质排出口处,所述盖体能够选择性地覆盖或避让所述杂质排出口,所述盖体和/或所述主体部形成有进风口;所述清洁件与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所述清洁件至少部分结构位于所述主体部内,所述清洁件能够在转动过程中清洁附着在所述滤网上的杂质且能够将所述杂质移动至所述杂质排出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清洁件包括转接部、刮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刮板表面的清洁部,所述转接部与所述主体部转动连接,所述刮板的一端与所述转接部的周向表面紧固连接,所述清洁件通过所述清洁部清洁附着在所述滤网上的杂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形成有限位空间,所述转接部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施力部,所述施力部的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所述施力部与所述转接部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盖体能够在所述主体部的外侧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形成有第一扣接部,所述主体部形成有第二扣接部,所述第一扣接部和第二扣接部能够在扣接配合状态和相互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具有第一转动轴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位于所述盖体远离所述转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刮板转动轨迹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位于所述盖体靠近所述转接部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刮板转动轨迹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的数量为两个,两所述盖体位于所述转接部沿所述杂质排出口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外围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壳体的顶侧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顶侧之间的间隔形成所述杂质排出口,所述外围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外围板、所述第一壳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共同围设成所述主体部。

进一步地,所述外围板的内侧表面形状呈圆弧形,所述外围板上形成有出风口,所述外围板的内侧设置有所述滤网,所述清洁件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所述外围板内侧的滤网接触;和/或,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均形成有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均设置有所述滤网,所述清洁件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内侧的滤网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部转动地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侧和所述第二壳体的顶侧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的顶侧边缘形成有朝向所述转接部延伸的遮挡件,所述转接部设置于所述遮挡件的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盖本体以及从所述盖本体相对两侧的边缘朝向所述主体部延伸的弹性卡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夹设于两所述弹性卡扣之间;所述弹性卡扣上形成有卡槽,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外侧均形成有卡扣,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能够在扣接配合状态和相互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干衣循环风道以及上述任一的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设置于所述干衣循环风道上,所述干衣循环风道内的气流依次流经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滤网。

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装置,整个清理过程中,一方面,清理和收集杂质的操作步骤简单、便捷;另一方面,用户的手不会直接接触杂质,能够更加清理和卫生,提升用户体验感;再一方面,过滤装置被整体取出,用户能够直观地观看到滤网的清洁程度,可视化效果好,能够便于用户获知滤网的使用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盖体处于覆盖杂质排出口的状态;

图3为图2所示结构另一状态的示意图,其中,盖体处于避让杂质排出口的状态;

图4为图2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省略了滤网;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清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清洁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过滤装置1;主体部11;第一壳体111;第一通孔111a;第二通孔111b;遮挡件1110;第二壳体112;外围板113;过滤腔11a;第二扣接部11b;凸起11b’;进风口1a;出风口1b;杂质排出口11b;滤网12;清洁件13;转接部131;驱动孔131a;刮板132;凸出部132a;清洁部133;盖体14;盖本体141;第一扣接部142;弹性卡扣142’;卡槽142a;施力部15;旋钮结构;旋钮盖151;第一转轴1531;第一分部153;第二转轴152;端板1532;第二分部154;销轴155;机体21;衣物投放口21a;内筒22;第一转动轴线l1;第二转动轴线l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上”、“下”、“左”、“右”、“前”、“后”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的滤网装置1,请参阅图2至图6,包括主体部11、盖体14、滤网12以及清洁件13,主体部11形成有出风口1b以及杂质排出口11b;具体地,主体部11的内部中空以形成过滤腔11a,出风口1b、杂质排出口11b均与过滤腔11a连通;盖体14活动地设置于主体部11的杂质排出口11b处,盖体14能够选择性地覆盖或避让杂质排出口11b,具体地,在衣物处理设备工作过程中,盖体14覆盖杂质排出口11b,防止衣物从杂质排出口11b进入过滤腔11a中,在需要清理的场合,盖体14避让杂质排出口11b,使得杂质排出口11b裸露出来;盖体14和/或主体部11形成有进风口1a,也就是说,可以是盖体14上形成有进风口1a,也可以是主体部11上形成有进风口1a,还可以是盖体14和主体部11上均设置有进风口1a,进风口1a的数量不限,只要能够使得气流从外界经进风口1a进入过滤腔11a即可,即进风口1a与过滤腔11a连通;清洁件13与主体部11转动连接,清洁件13至少部分结构位于主体部11内,即清洁件13至少部分结构位于过滤腔11a中,清洁件13能够在转动过程中清洁附着在滤网12上的杂质且能够将杂质移动至杂质排出口11b处,也就是说,清洁件13边转动边清洁杂质,杂质被从滤网12上清洁下来后汇集在清洁件13沿转动方向的前侧,随着清洁件13继续转动,清洁件13推动汇集的杂质朝向杂质排出口11b方向运动,直到将杂质移动至杂质排出口11b处。

在衣物处理设备的正常工作过程中,气流从进风口1a进入主体部11的过滤腔11a内,经滤网12过滤后排出过滤腔11a,夹杂在气流中的绒毛、毛发等杂质被滤网12拦截。当需要清理过滤装置1时,可以将过滤装置1从衣物处理设备中取出来,转动清洁件13,清洁件13将附着于滤网12上的杂质清洁下来,随着清洁件13继续转动,杂质汇集在清洁件13沿转动方向的前侧,直至将杂质移动至杂质排出口11b处,打开盖体14,使得盖体14处于避让杂质排出口11b的位置,杂质即可轻易地从杂质排出口11b处排出。清理结束后,反转清洁件13,盖上盖体14,将过滤装置1重新装入衣物处理设备中即可。

由上可知,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装置1,整个清理过程中,一方面,清理和收集杂质的操作步骤简单、便捷;另一方面,用户的手不会直接接触杂质,能够更加清理和卫生,提升用户体验感;再一方面,过滤装置1整体被取出,用户能够直观地观看到滤网12的清洁程度,可视化效果好,能够便于用户获知滤网12的使用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杂质被清洁件13移动至杂质排出口11b处后,可以是用户倾斜过滤装置1,并稍微抖动过滤装置1,以将杂质从杂质排出口11b处倒出来。本申请实施例中,清洁件13能够在转动过程中将杂质经杂质排出口11b直接推出过滤腔11a,也就是说,清洁件13的转动幅度较大,至少能够运动至与杂质排出口11b齐平,使得清洁件13可以直接将杂质推出过滤腔11a,如此,可以进一步减少用户的清理工作量,通过清洁件13完成整个清理过程,提升用户体验感。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和图7,清洁件13包括转接部131、刮板132以及设置于刮板132表面的清洁部133,转接部131与主体部11转动连接,具体地,转接部131具有第二转动轴线l2,转接部131绕第二转动轴线l2自转;刮板132的一端与转接部131的周向表面紧固连接,即转接部131带动刮板132同步转动,刮板132绕第二转动轴线l2公转,清洁件13通过清洁部133清洁附着在滤网12上的杂质。本实施例的清洁件13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制造。

需要说明的是,清洁部133与滤网12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清洁部133能够产生适度的弹性形变,如此,一方面能够使得清洁部133能够对滤网12形成一定的挤压力,以保证清洁效果,另一方面,弹性形变能够对滤网12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滤网12破裂。

清洁部133可以是海绵、刷毛、橡胶条、橡胶板、硅胶条、硅胶板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此不做限制。例如,请参阅图7,一实施例中,清洁部133为橡胶板;请参阅图8,另一实施例中,清洁部133为刷毛。

上述的转接部131和刮板132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并固定连接在一起。

清洁部133在刮板132上的设置位置与滤网12相对应,以对滤网12进行大范围清扫。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刮板132的横向相对两侧,刮板132远离转接部131一端的端部均设置有清洁部133。

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装置1,可以是用户用手或其他工具撬动清洁件13转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4,过滤装置1包括施力部15,施力部15的至少部分结构设置于主体部11的外侧,施力部15与转接部131驱动连接,如此,用户可以握持施力部15,对施力部15施加转矩,施力部15通过转接部131带动清洁件13转动。

施力部15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只要能够便于用户握持即可。

为了便于将过滤装置1整体从衣物处理设备中取出,一实施例中,主体部11形成有限位空间,转接部131转动地设置于限位空间内,以防止清洁件13与主体部11分离,也就是说,限位空间对转接部131起限位作用,使得过滤装置1在使用过程中,清洁件13和主体部11始终为一个整体式结构从衣物处理设备中取出或装入衣物处理设备内。

需要说明的是,盖体14可以与主体部11转动连接,也可以是与主体部11扣接,或者,盖体14与主体部11同时采用转动连接和扣接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4,盖体14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主体部11上,盖体14具有第一转动轴线l1,盖体14绕第一转动轴线l1自转;如此,使得盖体14在避让杂质排出口11b时,盖体14也与主体部11保持连接,不会脱离主体部11,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进一步,盖体14能够在主体部11的外侧翻转。也就是说,盖体14从主体部11的外侧覆盖杂质排出口11b;当需要避让杂质排出口11b时,盖体14向外翻转,如此,盖体14的翻转无需占用主体部11的空间,使得主体部11结构紧凑,另一方面,便于用户操作。

第一转动轴线l1可以是靠近转接部131设置,也可以是远离转接部131设置。例如,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盖体14远离转接部131的一端,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刮板132转动轨迹的外侧,也就是说,以第二转动轴线l2为圆心,以刮板132远离转接部131的末端端部绕圆心形成一个轨迹圆,第一转动轴线l1与该轨迹圆没有交集,盖体14与主体部11的转动连接处不会对刮板132的转动形成干涉。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盖体14靠近转接部131的一端,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刮板132转动轨迹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打开盖体14时,可以是用户手动打开盖体14或者使用刮板132从内侧顶开盖体14。

请参阅图2至图4,在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刮板132转动轨迹的外侧的情况下,刮板132运动到位时可以直接顶开盖体14。请参阅图5和图6,在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刮板132转动轨迹的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施力部15在转动过程中将盖板14顶开。

为了便于刮板132顶开盖体14,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刮板132沿转动方向的前侧形成有凸出部132a,凸出部132a能够与盖体14的内侧抵接。在刮板132转动相同角度的情况下,凸起11b’能够将盖体14顶升至更高的位置,如此能够提升打开盖体14的可靠性。

当盖体14处于覆盖杂质排出口11b的状态下,为了使得盖体14相对稳定地保持在覆盖杂质排出口11b的状态,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3以及图4,盖体14上形成有第一扣接部142,主体部11上形成有第二扣接部11b,第一扣接部142和第二扣接部11b能够在扣接配合状态和相互脱离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当清理结束后,用户将盖体14盖上,并使得第一扣接部142和第二扣接部11b进入扣接配合状态,之后再将过滤装置1装入衣物处理设备内,如此,在衣物处理设备的过程中,盖体14不会在气流扰动作用下脱离主体部11,避免盖体14被气流掀翻后导致衣物进入过滤腔11a中。

第一扣接部142和第二扣接部11b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只要两者能够扣接配合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打开盖体14时,可以是用户手动将第一扣接部142和第二扣接部11b从扣接配合状态切换至相互脱离的状态;也可以由刮板132将盖体14顶开,也就是说,第一扣接部142与第二扣接部11b构造为:第二扣接部11b和第一扣接部142在清洁件13的顶升作用下能够从扣接配合状态切换至相互脱离状态。

主体部11的形状不限,只要使得过滤腔11a内的形状能够与刮板132的运动轨迹适配即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至图4,本申请实施例中,主体部11包括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以及外围板113,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间隔设置,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以及外围板113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出风口1b;第一壳体111的顶侧和第二壳体112的顶侧之间的间隔形成杂质排出口11b,外围板113连接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之间,具体地,外围板113从杂质排出口11b的一侧沿着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轮廓延伸一直延伸至杂质排出口11b的另一侧;外围板113、第一壳体111以及第二壳体112构成主体部11,即外围板113、第一壳体111以及第二壳体112共同围设成过滤腔11a。

在保障主体部11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出风口1b的面积可以尽量做大,以能够畅通地排出气流。

本实施例中,外围板113的内侧表面形状呈圆弧形,外围板113上形成有出风口1b,外围板113的内侧设置有上述的滤网12,清洁件13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外围板113内侧的滤网12接触。进一步的,外围板113整体结构呈圆弧形板状,如此使得外围板113外观结构整齐美观,相应的,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外轮廓大致呈半圆形,杂质排出口11b狭长。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上均形成有出风口1b,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内侧均设置有滤网12,清洁件13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内侧的滤网12接触。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1、第二壳体112以及外围板113上均形成有出风口1b,如此能够增加气流流通面积,便于气流及时从过滤腔11a中排出。

转接部131转动地夹设于第一壳体111靠近杂质排出口11b的一侧和第二壳体112靠近杂质排出口11b的一侧之间,也就是说,转接部131大致位于主体部11的顶部,使得刮板132的转动轨迹能够覆盖较宽的范围。

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边缘形成有朝向转接部131延伸的遮挡件1110,两遮挡件1110抵接,转接部131设置于遮挡件1110的内侧,如此,遮挡件1110能够防止转接部131从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顶部脱离主体部11。具体地,遮挡件1110的内侧形成为限位空间,能够防止转接部131脱离主体部11。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1形成有第一通孔111a,施力部15包括第一分部153,所述第一分部153包括第一转轴1531以及端板1532,第一转轴1531穿设于第一通孔111a中,端板1532位于第一壳体111的外侧;转接部131上形成有驱动孔131a,第一转轴1531插入驱动孔131a内实现第一分部153与转接部131的驱动连接。用户可以通过扭转端板1532以实现驱动转接部131转动。进一步,为了便于用户能够较好地施力,也兼顾施力部15结构紧凑,本申请实施例中,施力部15还包括第二分部154和销轴155,第二分部154夹持在端板1532沿转动周向的相对两侧,销轴155穿过第二分部154和端板1532的相对两侧,将第二分部154和端板1532转动连接。请参阅图2,第二分部15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第二分部154贴在第一壳体111的外表面,如此,第二分部154基本不会额外增大过滤装置1的外轮廓尺寸;当需要施力时,请参阅图3,将第二分部154绕销轴155转动大约90°后,握持第二分部154并扭转即可。

可以理解的是,转接部131可以是通过第一转轴1531支撑于第一壳体111上,也可以是在第一壳体111和/或第二壳体112的内侧形成相应的支撑结构,转接部131转动地支撑于支撑结构上,如此能够改善转接部131和第一转轴1531的受力条件。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通孔111a可以形成于第二壳体112上,相应地,施力部15与第二壳体112连接。

盖体14包括盖本体141以及从盖本体141相对两侧的边缘朝向主体部11延伸的第一扣接部142,第一扣接部142为弹性卡扣142’,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夹设于两弹性卡扣142’之间;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外侧均形成有凸起11b’,弹性卡扣142’和凸起11b’能够在扣接配合状态和相互脱离状态之间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卡扣142’上形成有贯穿弹性卡扣142’的卡槽142a,当弹性卡扣142’与凸起11b’处于卡接配合状态时,凸起11b’能够容纳于卡槽142a中,如此设计,一方面,即使弹性卡扣142’的厚度较薄,也能使得弹性卡扣142’能够与凸起11b’卡接配合,另一方面,便于弹性卡扣142’加工制造。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弹性卡扣142’”指的是,弹性卡扣142’能够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以便能够扣在凸起11b’上,弹性卡扣142’的弹性形变程度既需要保证弹性卡扣142’的结构强度,又要能够与凸起11b’卡接配合。例如,弹性卡扣142’可以是与盖体14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为了便于刮板132能够较为可靠性地顶开盖体14,凸起11b’的表面平滑,当弹性卡扣142’与凸起11b’处于卡接配合状态时,刮板132对盖体14施加向外的作用力时,弹性卡扣142’能够顺着凸体平滑的表面运动,此过程中,弹性卡扣142’发生一定的形变,直至弹性卡扣142’脱离凸起11b’。

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盖体14远离转接部131的一端,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刮板132转动轨迹的外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盖体14的边缘处,如此,在不额外增加过滤装置1的外轮廓尺寸的情况下,盖体14的位于第一转动轴线l1处的结构能够尽可能地不影响刮板132的轨迹范围,能够使得刮板132的长度尽可能达到最佳长度,使得刮板132的端部能够有效地清洁外围板113的内表面。刮板132可以在过滤腔11a内正转或反转,为了避免刮板132沿转动方向后侧的杂质无法排出过滤腔11a,本申请实施例中,盖体14的数量为两个,两盖体14位于转接部131沿杂质排出口11b延伸方向的相对两侧。清理过程中,可以多次正反转动刮板132,刮板132正转到其中一个盖体14处,将该盖体14顶开,将位于朝向该盖体14一侧的杂质推出过滤腔11a;刮板132翻转到另一个盖体14处,将该另一个盖体14顶开,将位于朝向该另一个盖体14一侧的杂质推出过滤腔11a,如此,能够基本无死角地清理过滤腔11a内的杂质。

转接部131夹设于两盖体14之间。为了便于打开盖体14,盖体14靠近转接部131的一端向外翘起,第二分部154在转动一定角度后,第二分部154能够与盖体14的翘起部位的底侧接触,第二分部154继续转动,进而可以将盖体14打开。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人为地用手直接打开盖体14。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5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结构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盖体14靠近转接部131的一端,第一转动轴线l1位于刮板132转动轨迹的范围内。也就是说,当刮板132转动到一定位置后,盖体14与主体部11的转动连接处会与刮板132干涉。

为了便于盖体14能够可靠地将盖体14顶开,本实施例中,刮板132沿转动方向前侧形成有凸出部132a,凸出部132a能够与盖体14的内侧抵接,也就是说,在刮板132转动到一定位置后,凸出部132a能够先与盖体14的内侧抵接,进而将盖体14顶开,如此,能够削弱盖体14与主体部11的转动连接处对刮板132的干涉,也就是说,在盖体14与主体部11的转动连接处与刮板132干涉以前,凸出部132a已经将盖体14顶开。

第一壳体111上形成有第二通孔111b,施力部15为旋钮结构,旋钮结构包括旋钮盖151和第二转轴152,第二转轴152穿设于第二通孔111b中,旋钮盖151位于第一壳体111的外侧。第二转轴152插入驱动孔131a内实现旋钮结构和转接部131的驱动连接。用户扭转旋钮盖151时,转接部131跟随转动。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干衣循环风道(图未示)以及上述任一的过滤装置1,过滤装置1设置于干衣循环风道上,干衣循环风道内的气流依次流经进风口1a、过滤腔11a以及滤网12,经滤网12过滤后排出过滤腔11a。在衣物烘干过程中,附着在衣物上的绒毛、毛发等杂质进入干衣循环风道中,并经滤网12过滤。

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能够便于用户方便、卫生地清理滤网12。

过滤装置1设置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衣物处理设备的具体结构来确定。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衣物处理设备包括机体21、支撑组件(图未标示)、门体(图未示)以及内筒22,机体21形成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的一侧形成有衣物投放口21a,衣物可以经衣物投放口21a投放至内筒22内。

支撑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的衣物投放口21a处,也就是说,支撑组件邻近衣物投放口21a设置。支撑组件上形成有安装槽(图未示),过滤装置1可插拔地设置于安装槽中。如此,便于安装和取出过滤装置1。

内筒22转动地设置于容置空间内,内筒22与支撑组件连接且能够相对支撑组件转动,内筒22内的空间位于干衣循环风道上。气流进入内筒22内,内筒22在转动过程中,使得气流与衣物充分接触,气流携带衣物上的水汽和杂质等流动至支撑组件处,进而进入过滤装置1内。

门体转动地设置于机体21的外侧,以开启或关闭衣物投放口21a。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设备的具体类型不限,例如,衣物处理设备可以是干衣机、洗干一体机等。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