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多种布料厚度的喷染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00817发布日期:2020-01-03 13:0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应多种布料厚度的喷染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染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应多种布料厚度的喷染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染布装置中,多采用浸染的方式进行染布,将布料完全浸入至染液当中从而实现染布,但是该染布方式对染液浪费严重,难以对染液中布料留下的污物进行清理,影响染料效果;采用喷染的方式能较为节省染料。现有的染布机在对布料进行喷染处理时,需要事先将布料的厚度调整后才能放入到设备内进行处理,一台设备只能适应一种厚度的布料,适用范围小,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的适应多种布料厚度的喷染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多种布料厚度的喷染设备,包括处理箱和设于所述处理箱顶部的染料池,所述处理箱一侧侧壁上设有进料口,所述处理箱的另一侧侧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处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送布轴;所述处理箱内设有喷染管,所述处理箱底部设有集料腔,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设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设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与所述第四连接杆通过一连接板相连,所述处理箱侧壁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高度调节组件;通过高度调节与第三连接板的相互配合作用,对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对送布轴的高度进行调整,增加送布轴的适用范围,使送布轴适应多种不同厚度的布料,提升设备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上的导向组件、设于所述导向组件下方的第一推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推板上的第一缓冲垫;通过导向组件对第一推板起导向限位作用,使第一推板在导向组件的作用下只能进行直上直下,增加第一推板的平稳性,使第一推板在运动时也处于水平状态,为第三连接板提供稳定的支撑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上的连接座、设于所述连接座内的第二活动腔、穿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内的活动杆及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内的调整弹簧;通过调节弹簧与活动杠杆的相互配合,增加送布轴与布料的接触效果,使送布轴更紧密的与布料相接触,起到稳定传输布料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动腔底部设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上设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第二缓冲垫;通过第二推板与第一推板的配合作用,将第三连接板固定在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之间,增加第三连接板移动的稳定性,使第三连接板在移动时始终处于水平状态,避免送布轴产生倾斜使布料产生褶皱,提升布料成品质量。

作为优选,所述喷染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相配合的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所述第一活动腔可拆卸连接;通过密封门对第一活动腔起密封作用,使避免外界对第一活动腔内的部件进行干扰,增加设备的可靠性,对设备起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处理箱内设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固连于所述处理箱顶部,所述安装箱内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两侧设有滑块,所述安装箱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配合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固定块;通过滑槽与滑块的配合,便于第一安装板与安装箱进行装配,第一通孔为第一安装板预留位置,便于将第一安装板装入到安装箱内对布料进行处理;通过固定块对滑块起固定作用,增加第一安装板与安装箱的固定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块底部设有第三通孔,所述固定块上设有控制组件和限位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内的第一推杆、设于所述安装腔顶部的支撑弹簧、与所述支撑弹簧相连的支撑弹片及设于所述支撑弹簧两侧的第二限位板;当第一海绵垫在使用后需要对其进行更换时,推动第一推杆,使第一推杆推动支撑弹簧往上运动,支撑弹片在第二限位板的作用下两侧向内弯曲,使支撑弹片的两侧与限位组件脱开配合,便于将固定块从滑槽内取出,从而方便的将第一安装板从安装箱内取出,便于对第一海绵垫进行更换,降低对海绵垫更换的成本,避免在拆装时对设备造成损坏。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高度调节与连接板的相互配合作用,对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对送布轴的高度进行调整,增加送布轴的适用范围,使送布轴适应多种不同厚度的布料,提升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活动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安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安装箱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喷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安装板与第二海绵垫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安装板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安装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3所示,一种适应多种布料厚度的喷染设备,包括处理箱1和设于所述处理箱1顶部的染料池2,所述处理箱1一侧侧壁上设有进料口12,所述处理箱1的另一侧侧壁上设有出料口13,所述进料口12和所述出料口13处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10,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10上设有送布轴111,所述第一连接板11一端设有第三连接杆112,所述第二连接板110一端设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112与所述第四连接杆通过一第三连接板113相连,所述处理箱1侧壁上设有第一活动腔15,所述第一活动腔15内设有高度调节组件;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四组,分别设于出料口的上下方和进料口的上下方,相对应的第一活动腔也为四组,分别设于进料口和出料口的上下方;出料口和送料口处分别设有两根送布轴,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上分别设有连接槽114,送布轴可转动连接于连接槽内;通过出料口和进料口处送布轴的相互配合,对布料起到运输作用,使布料在处理箱内进行传送,对布料进行喷染处理;所述处理箱1内设有喷染管3,喷染管与染料池相通,喷染管内设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用于控制喷染管的启闭;所述处理箱1底部设有集料腔14,集料腔用于对掉落在处理箱底部的染液起收集作用,便于对染液进行回收处理,减少染液是损耗;所述处理箱1内设有安装箱4,所述安装箱4固连于所述处理箱1顶部,所述安装箱4内设有第一安装板41,所述第一安装板41上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海绵垫411,第一海绵垫上设有魔术贴子贴,第一安装板上设有魔术贴母贴,魔术贴为市面上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通过魔术贴对第一海绵垫与第一安装板形成固定连接,便于第一海绵垫的拆装;所述第一安装板41与所述安装箱4可拆卸连接;所述安装箱4下方设有支撑杆52,支撑杆固连于处理箱底部,所述支撑杆52上设有第二安装板5,所述第二安装板5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海绵垫411相配合的第二海绵垫51;第二海绵垫与第二安装板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海绵垫与第一安装板的连接方式相同。

布料在送布轴的作用下进入到处理箱内,第一阀门开启使染料池内的染液进入到喷料管内,通过喷料管对将染液喷洒到布料上,对布料进行初步的喷染处理;随后布料在送布轴的作用下运动到第一海绵垫与第二海绵垫之间,通过第一海绵垫与第二海绵垫与布料的接触,将布料上的染液抹匀,使布料上的染液能够均匀的涂抹在布料上,增加对布料的喷染效果;在对布料处理完成后,通过第一安装板与安装箱的可拆卸连接,可将第一安装板从安装箱内取下,在魔术贴的作用下将第一海绵垫撕下对第一海绵垫进行更换;同时在魔术贴的作用下将第二海绵垫撕下对第二海绵垫进行更换,降低海绵垫更换工序,减小更换海绵垫的成本。

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腔15内壁上的导向组件16、设于所述导向组件16下方的第一推板17及设于所述第一推板17上的第一缓冲垫171;所述导向组件16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活动腔15内壁上的连接座161、设于所述连接座161内的第二活动腔1611、穿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1611内的活动杆162及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1611内的调整弹簧1612;活动杆底部设有第四限位板1621,第四限位板设于第二活动腔内,第四限位板可沿着第二活动腔内壁进行移动;第四限位板无法从第二活动腔内脱出,通过第四限位板对活动杆起限位作用;第一推板固连于活动杆一端,第一缓冲垫固连于第一推板上;所述第一活动腔15底部设有多个连接弹簧19,所述连接弹簧19上第二推板18,所述第二推板18上设有第二缓冲垫181,第二缓冲垫固连于第二推板上;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均为橡胶制成,通过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与第三连接板的相互接触,避免第一推板和第二推板直接与第三连接板相接触对设备造成磨损,同时避免第三连接板受力过大后产生断裂,对设备起到保护作用。

当连接弹簧与调整弹簧处于正常状态时,出料口和进料口上下方的送布轴间存在一定距离,可供布料装入,当将布料装入到送布轴上时,在布料厚度的作用下,推动进料口上方的送布轴往上运动一定距离,进料孔下方的送布轴往下运动一定距离,使送布轴之间的距离增大,在连接弹簧和调整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增加送布轴与布料的接触效果,使送布轴稳固的将布料夹在送布轴之间,对布料起到整平效果,便于更好的对布料进行喷染处理,增加布料的喷染效果。

所述喷染设备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动腔15相配合的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与所述第一活动腔15可拆卸连接;密封门与第一活动腔为卡接,密封门与第一活动腔相配合时,密封门的两侧与第一活动腔内壁留有一定空隙,便于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做上下运动;通过密封门对第一活动腔起密封作用,使避免外界对第一活动腔内的部件进行干扰,增加设备的可靠性,对设备起保护作用。

所述第一安装板41两侧设有滑块414,所述安装箱4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板41相配合的第一通孔48,所述第一通孔48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滑块414相配合的滑槽47,所述滑槽47内设有固定块45;通过滑块与滑槽的相互配合,实现第一安装板与安装箱的可拆卸配合,第一通孔设于安装箱底面,安装箱内设有空腔,第一通孔连通安装箱外侧与空腔,固定块上设有支撑弹簧46,将第一安装板装入到第一通孔内时,滑块沿着滑槽滑入到滑槽顶部,随后将固定板抽入到滑槽内,使固定板底面与安装箱底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支撑弹簧对第一安装板起支撑作用,使第一安装板顶部高于安装箱内部底面,滑块顶部置于滑槽外侧。

所述第一安装板41上设有多个第四通孔413,第一安装板顶部设有挡板412,挡板为四组,分别设于第一安装板顶部四周,在挡板的作用下将第一安装板的顶部围成凹槽形;所述安装箱4内设有第二推杆42,所述第二推杆42底部设有推板44,推板的截面与挡板在第一安装板上形成的凹槽截面相同,推板被置于凹槽内与第一安装板相接触,所述推板44内设有第二储液腔441,所述推板44底部设有多个与所述第四通孔413相配合的第五通孔443;所述推板44顶部设有第六通孔442,所述第六通孔442上设有伸缩管43,所述伸缩管43与所述染料池2相通,伸缩管为合成树脂制成,伸缩管内设有第二阀门,第二阀门控制伸缩管的启闭状态;所述染料池2内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推杆42相固连。

布料在进行喷染处理前,第二阀门开启,使伸缩管处于导通状态,染料池内的染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伸缩管进入到第二储液腔内,通过第五通孔与的作用使染料掉落至第四通孔内,使染液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在第一海绵垫上,使第一海绵垫在与布料接触前先被染液浸湿,使第一海绵垫处于润湿状态,避免海绵垫在干燥时直接与布料相接触,将布料上的染液吸收,使染液被稀释,影响布料的染色效果;当布料进入到处理箱内进行喷染处理时,布料在送布轴的作用下运动到第一海绵垫和第二海绵垫之间,液压缸驱动活塞杆运动,使活塞杆推动第二推杆往下运动,第一安装板在推板的作用下往下运动压缩支撑弹簧,使第一海绵垫与第二海绵垫的间距减小,将布料夹在第一海绵垫和第二海绵垫之间,通过布料与第一海绵垫与第二海绵垫的接触将布料上的染料抹匀,提升布料的染色效果。

所述第二安装板5底部设有第一连接孔55和第二连接孔56,第二连接孔为四个,均匀的设于第一连接孔四周,第二连接孔孔径小于第一连接孔孔径,所述支撑杆5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55相配合的第一连接杆521和与所述第二连接孔56相配合的第二连接杆522;所述第二海绵垫底51部设有引流块511,所述引流块511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板5内;第二安装板底部设有第七通孔54,引流快穿设于第七通孔内,第二安装板上设有漏液腔53,第二海绵垫置于漏液腔内,漏液腔为漏斗形结构,漏液腔与第七通孔相通,引流块为海绵材料制成,引流块与第二海绵垫相固连。

第一海绵垫与第二海绵垫相互配合对布料起涂抹效果时,第二阀门处于开启状态,染料池内的染液在通过伸缩管进入到第一海绵垫上,当第一海绵垫上的染液过多时,第一海绵垫上的染液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掉落,从第一海绵垫上和染布上的染液掉落在第二海绵垫上,被第二海绵垫所吸收,使第二海绵垫也处于润湿状态,配合第一海绵垫对布料进行处理;第二海绵垫上的染液积聚到一定量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染液随着第二海绵垫往下掉落,染液从第二海绵垫上流至引流块上,通过引流块将第二海绵垫上的染液导入到集料腔内,对染液进行回收处理;通过引流块与集料腔的配合,减小染液与集料腔底面的高度差,从而减小染液的重力势能,避免染液直接掉落在集料腔内产生液体飞溅,对布料造成影响,提升布料成品质量。

所述固定块45内设有安装腔451,所述安装腔451内设有限位组件,所述安装腔451内还设有控制组件;限位组件与滑槽相互配合,对固定块起固定作用,控制组件对限位组件起控制作用,通过控制组件可控制限位组件是否与滑槽进行配合,从而便于对第一安装板进行拆装,便于对第一海绵垫进行更换。

所述固定块45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453,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453内的限位杆457、设于所述限位杆457上的第一限位板4571及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板4571上的限位弹簧4541,所述第二通孔453外侧设有环槽454,所述限位弹簧4541设于所述环槽454内,限位弹簧一端与环槽底部相接触;所述滑槽47内设有与所述限位杆457相配合的限位槽471。

所述固定块45底部设有第三通孔452,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452内的第一推杆458、设于所述安装腔451顶部的支撑弹簧456、与所述支撑弹簧456相连的支撑弹片4510及设于所述支撑弹簧456两侧的第二限位板490,第二限位板顶部为圆弧结构,避免支撑弹片与第二限位板相接触对支撑弹片造成损坏;支撑弹片两端与限位杆底部相接触,支撑弹簧的弹力大于限位弹簧的弹力,支撑弹片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处于舒张状态,为限位杆提供推力;安装腔内还设有导向环455,导向环设于第三通孔侧壁上,第一推杆穿设于导向环内;第一推杆上设有第三限位板4582,第三限位板与导向环顶部相接触,通过第三限位板使第一推杆被安置在导向环内,无法从第三通孔内掉出;第一推杆顶部设有缓冲垫4581,缓冲垫为橡胶制成,缓冲垫顶部为圆弧形结构,通过缓冲垫与支撑弹片的相互接触,避免第一推杆直接与制成弹片接触对制成弹片造成损伤;当第三限位板置于导向环上时,第一推杆的底部设于第三通孔内。

当将第一安装板装入到第一通孔内时,滑块沿着滑槽滑入,随后将固定块插入到滑槽内,将固定块装入到滑槽内时,将限位杆从第二通孔内推入到安装腔内,使固定块的侧壁处于光滑状态,将固定块插入到滑槽内,往上推动固定块,,直至限位杆运动到限位槽处,限位杆失去压力,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支撑弹片复位,从而使限位杆从第二通孔内伸出插入到限位槽内,与限位槽相互配合对固定块起固定作用,从而将第一安装板稳定的安装在安装箱内;当对布料处理完成后需要对第一海绵垫进行更换时,通过一铁杆插入到第三通孔内,通过铁杆推动第一推杆往上运动,第一推杆受力往上运动挤压支撑弹片,支撑弹片压缩支撑弹簧,使支撑弹片中陷入到第二限位板内,从而使支撑弹片两端向中间凹陷,使支撑弹片失去对限位杆的支撑作用,限位杆在限位弹簧的作用下从限位槽内脱出,使限位杆运动到安装腔内,从而使固定块失去与滑槽的固定效果,便于将固定块从滑槽内取出,从而便于将第一安装板从安装箱内取出,降低对海绵垫更换的成本;将第一推杆底部设于第三通孔内部,避免第一推杆与布料相接触对布料造成损伤,同时也防止第一推杆置于外侧受到布料的影响使固定块失去固定效果,增加设备的可靠性。

所述喷染管3底部设有喷染盘31,所述喷染管3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喷染盘31进行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连于所述喷染管3内壁上的安装环32、设于所述安装环32上的第一连接轴33、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轴33上的安装轴34及设于所述安装轴34上的旋转扇叶35,安装环上设有多个漏水孔,便于染液从安装环上下落到底部的旋转扇叶上,通过染液掉落在旋转扇叶上的方式驱动旋转扇叶进行转动,所述安装轴34底部设有第二连接轴314,所述第二连接轴314底部设有连接板313,所述连接板313固连于所述喷染盘31上;所述喷染管3底部设有支撑环36,所述喷染盘31内设有第一储液腔312,所述支撑环36穿设于所述第一储液腔312内,支撑环顶部与第一储液腔顶部相接触,所述支撑环36上设有多个滚珠361;所述喷染盘31底部设有多个喷染孔311。

布料在进入到处理箱内时,第一阀门开启,使染料池内的染液进入到喷染管内,在重力的作用下染液沿着喷染管内壁往下掉落,使染液掉落在旋转扇叶上,在染液的驱动下使旋转扇叶进行转动,对染液上的重力势能进行吸收,避免染液直接掉落在喷染盘内对喷染盘造成较大的冲击;旋转扇叶在进行转动时带动第二连接轴转动,第二连接轴与连接板相互配合,带动喷染盘进行转动,从而使喷染盘随着旋转扇叶一同进行转动,使第一储液腔内的染液在转动的过程中从喷染孔内喷出,增加染液的喷染范围,增大布料接受染液的面积,使染液更均匀的喷洒在布料上;通过滚珠与第一储液腔顶部相接触,减小支撑环与第一储液腔的摩擦力,便于旋转扇叶更好的带动喷染盘进行转动;通过染液自身的重力带动旋转扇叶进行转动,取代传统的用驱动件的方式驱动旋转扇叶转动,将能量的应用最大化,减小设备的能源消耗,增加设备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