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备苎麻织物的高效抗皱染整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2408发布日期:2020-02-28 10:3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备苎麻织物的高效抗皱染整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织物染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备苎麻织物的高效抗皱染整工艺。



背景技术:

苎麻织物,指的是以苎麻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织物,具有吸湿散湿快、光泽好、挺爽透气的特性,适用作夏季服装、床单、被褥、蚊帐以及手帕等,而在使用过程中要求苎麻织物具有一定的抗皱效果,因此在染整工艺过程中就需要添加抗皱手段。

现有的抗皱染整工艺,主要包括前处理、抗皱处理以及染色三个步骤,在抗皱处理步骤中主要通过添加复合抗皱剂和前后两次烘干定型这两个点来实现苎麻织物的抗皱效果。但是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抗皱染整工艺均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复合抗皱剂成分选择不合适,抗皱效果较差;第二,前后两次烘干操作分别为前面带水湿烘干,后面相对较干的进一步烘干,因此需要用到两套不同干湿形式烘干设备,造成设备投入和占地空间的浪费。

专利公开号为cn109629266a,公开日为2019.04.16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苎麻织物抗皱染整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前处理;s2、抗皱整理:将步骤s1前处理得到的苎麻织物在45-55℃下浸轧整理液,浴比为1:25-35,二浸二轧,轧余率为80-95%,在70-90℃下预烘,然后在110-120℃,湿度下汽蒸,在60-70℃水洗后烘干;s3、活性染色:将步骤s2抗皱整理得到的苎麻织物在浸入活性染料形成的染液中,浴比为1:20-30,升温至40-50℃,保温入染,升温至60-80℃,加入碱剂,保温,升温至90-100℃,保温染色,降至室温后水洗,皂洗,烘干。

但是该发明专利中的抗皱染整工艺存在烘干操作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备苎麻织物的高效抗皱染整工艺,其能通过配制特定的复合抗皱剂,并进行有效抗皱处理的方式,保证苎麻织物的抗皱效果,而且通过组合式烘干机,实现前后两步烘干操作在一台设备内进行的目的。本发明具有复合抗皱剂抗皱效果好,抗皱处理有效提高苎麻织物抗皱能力,组合式烘干机方便进行较湿的预烘干和较干的后烘干,烘干过程中浸轧液和冷凝水方便一起回收再利用且收集彻底,烘干进行时冷凝水不易意外掉落,一湿一干两步烘干操作之间相互不影响,后烘干的苎麻织物不易被预烘干的水汽再次浸湿,以及设备结构紧凑性好,相较于两台设备的方式其占地面积更小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备苎麻织物的高效抗皱染整工艺,包括对待上色的苎麻织物依次进行前处理、抗皱处理以及染色整理这三项操作,所述抗皱处理操作中通过复合抗皱剂来提高苎麻织物的抗皱效果,所述复合抗皱剂的物料组成包括柠檬酸、戊二醛、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以及水溶性聚氨脂。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抗皱处理操作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苎麻织物与所述复合抗皱剂浸轧,得到前期处理织物;

s2、对所述前期处理织物进行预烘干,得到中期处理织物;

s3、对所述中期处理织物进行蒸汽定型,得到后期处理织物;

s4、对所述后期处理织物进行后烘干,得到待染色织物。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1中,浸轧方式为两浸两轧,轧余率为80-85%,浸轧温度为40-42℃,浴比为1:30-1:40;步骤s2中,预烘干温度为70-80℃,时间为4-8min,用于对带有浸轧液的苎麻织物进行前期烘干,以除去织物上的浸轧液。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3中,蒸汽定型的蒸汽湿度为95-98%,蒸汽定型时间为15-22min;步骤s4中,后烘干的温度为90-95℃,时间为15-25s,用于除去蒸汽水分。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复合抗皱剂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

柠檬酸15-22份、

戊二醛2-9份、

六羟甲基三聚氰胺25-30份、

水溶性聚氨脂5-7份。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预烘干以及后烘干步骤通过组合式烘干机完成,所述组合式烘干机包括两侧开口的框体机壳,设置在所述框体机壳内的水平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框体机壳内并用于输送前期处理织物的下方湿室传动辊,用于输送后期处理织物的上方干室传动辊,设置在所述水平隔板四个端角部位置处并用于向下排放冷凝水的排水孔,设置在所述框体机壳内底面上并用于插接浸轧液和所述冷凝水的水槽体,通过连接柱插接安装在所述排水孔上且用于所述前期处理织物穿过并用于阻挡加热水汽上升的两侧挡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排水孔和所述连接柱上并用于磁力吸引固定的密封安装单元。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排水孔均设置在隔板上表面槽内,且四个所述排水孔的竖向投影全部落在所述水槽体的开槽内,所述两侧挡板上设有用于所述前期处理织物穿过的横向矩形口,以及用于拆卸时握持取放的u型把手,所述框体机壳内顶面以及水平隔板下表面上均设有带防水罩的电加热丝。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密封安装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孔内环面上的第一环形槽,设置在所述连接柱环面上的第二环形槽,以及分别嵌入且粘结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和所述第二环形槽内侧环面上并相互磁力吸引固定的两个永磁铁环,外侧的所述永磁铁环直径大于内侧的所述永磁铁环。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密封安装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孔内环面上且向内与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的外侧环形槽,上下两端粘结设置在所述外侧环形槽上下槽内环面上且封盖外侧的所述永磁铁环的环形弹性圈,粘结设置在所述连接柱上端面上并在进行烘干时对所述隔板上表面槽内的冷凝水进行封堵操作的弹性圆柱,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圆柱上端面上并在所述弹性圆柱插入所述环形弹性圈内时对凸出的所述环形弹性圈进行到倾斜导向作用的弹性圆台,所述弹性圆柱下端面侧边抵在所述环形弹性圈向内凸出的下端面上。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环形弹性圈上设有按圆周排列方式均匀间隔设置并用于磁力线穿过进而增大两个所述永磁铁环之间吸引磁力的若干列圈体开孔。

本发明通过配制特定的复合抗皱剂,并进行有效抗皱处理的方式,保证苎麻织物的抗皱效果,而且通过组合式烘干机,实现前后两步烘干操作在一台设备内进行的目的。本发明具有复合抗皱剂抗皱效果好,抗皱处理有效提高苎麻织物抗皱能力,组合式烘干机方便进行较湿的预烘干和较干的后烘干,烘干过程中浸轧液和冷凝水方便一起回收再利用且收集彻底,烘干进行时冷凝水不易意外掉落,一湿一干两步烘干操作之间相互不影响,后烘干的苎麻织物不易被预烘干的水汽再次浸湿,以及设备结构紧凑性好,相较于两台设备的方式其占地面积更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组合式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俯视角度下隔板上表面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两侧挡板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密封安装单元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实施例:如附图1、2、3以及附图4所示,一种用于制备苎麻织物的高效抗皱染整工艺,包括对待上色的苎麻织物依次进行前处理、抗皱处理以及染色整理这三项操作,所述抗皱处理操作中通过复合抗皱剂来提高苎麻织物的抗皱效果,所述复合抗皱剂的物料组成包括柠檬酸、戊二醛、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以及水溶性聚氨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抗皱剂中的所述柠檬酸以及戊二醛可用于提高苎麻纤维的抗皱性能,而所述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以及水溶性聚氨脂则通过增大纤维强度方式,以辅助获得抗皱效果。

所述抗皱处理操作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苎麻织物与所述复合抗皱剂浸轧,得到前期处理织物;

s2、对所述前期处理织物进行预烘干,得到中期处理织物;

s3、对所述中期处理织物进行蒸汽定型,得到后期处理织物;

s4、对所述后期处理织物进行后烘干,得到待染色织物。

步骤s1中,浸轧方式为两浸两轧,轧余率为80-85%,浸轧温度为40-42℃,浴比为1:30-1:40;步骤s2中,预烘干温度为70-80℃,时间为4-8min,用于对带有浸轧液的苎麻织物进行前期烘干,以除去织物上的浸轧液。

在本实施例中,两浸两轧的浸轧方式,配合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浴比,可以进一步提高抗皱剂在织物避免的浸轧效果,而所述预烘干用于在纤维上固化抗皱剂,后烘干则用于烘干残留水蒸汽,以保证后续正常染色。

步骤s3中,蒸汽定型的蒸汽湿度为95-98%,蒸汽定型时间为15-22min;步骤s4中,后烘干的温度为90-95℃,时间为15-25s,用于除去蒸汽水分。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对较高的后烘干温度,使得残留的水蒸汽可以尽快烘干去除。

所述复合抗皱剂包括按重量计的以下各组分:

柠檬酸15-22份、

戊二醛2-9份、

六羟甲基三聚氰胺25-30份、

水溶性聚氨脂5-7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水溶性聚氨脂的添加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苎麻纤维的手感柔软性。

所述预烘干以及后烘干步骤通过组合式烘干机完成,所述组合式烘干机包括两侧开口的框体机壳1,设置在所述框体机壳1内的水平隔板2,分别设置在所述框体机壳1内并用于输送前期处理织物a的下方湿室传动辊3,用于输送后期处理织物b的上方干室传动辊4,设置在所述水平隔板2四个端角部位置处并用于向下排放冷凝水的排水孔5,设置在所述框体机壳1内底面上并用于插接浸轧液和所述冷凝水的水槽体6,通过连接柱7插接安装在所述排水孔5上且用于所述前期处理织物a穿过并用于阻挡加热水汽上升的两侧挡板8,以及设置在所述排水孔5和所述连接柱7上并用于磁力吸引固定的密封安装单元9。

在本实施例中,上方干室烘干需要干燥的水量远小于下方湿室烘干处,因此所述后期处理织物b从所述框体机壳1内的上方经过,以减少所述排水孔5处需要向下排放的水量,因此采用“上干下湿”的组合烘干方式。

此外,所述水槽体6用于接收所述前期处理织物a上流下的浸轧液和所述排水孔5处流下的冷凝水,因此还可以进行重复再利用,而所述密封安装单元9在烘干进行时,封堵所述排水孔5,在烘干完成后取下所述密封安装单元9,挪开所述两侧挡板8,保证冷凝水顺利进入所述水槽体6即可。

所述排水孔5均设置在隔板上表面槽13内,且四个所述排水孔5的竖向投影全部落在所述水槽体6的开槽内,所述两侧挡板8上设有用于所述前期处理织物a穿过的横向矩形口10,以及用于拆卸时握持取放的u型把手11,所述框体机壳1内顶面以及水平隔板2下表面上均设有带防水罩的电加热丝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加热丝12以现有方式与外界电路相连,并覆盖现有结构的玻璃或塑料罩体,以避免电路大量进水。

所述密封安装单元9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孔5内环面上的第一环形槽901,设置在所述连接柱7环面上的第二环形槽902,以及分别嵌入且粘结设置在所述第一环形槽901和所述第二环形槽902内侧环面上并相互磁力吸引固定的两个永磁铁环903,外侧的所述永磁铁环903直径大于内侧的所述永磁铁环903。所述密封安装单元9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排水孔5内环面上且向内与所述第一环形槽901连通的外侧环形槽904,上下两端粘结设置在所述外侧环形槽904上下槽内环面上且封盖外侧的所述永磁铁环903的环形弹性圈905,粘结设置在所述连接柱7上端面上并在进行烘干时对所述隔板上表面槽13内的冷凝水进行封堵操作的弹性圆柱906,以及设置在所述弹性圆柱906上端面上并在所述弹性圆柱906插入所述环形弹性圈905内时对凸出的所述环形弹性圈905进行到倾斜导向作用的弹性圆台907,所述弹性圆柱906下端面侧边抵在所述环形弹性圈905向内凸出的下端面上。所述环形弹性圈905上设有按圆周排列方式均匀间隔设置并用于磁力线穿过进而增大两个所述永磁铁环903之间吸引磁力的若干列圈体开孔90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安装单元9的使用方法及优点如下。

第一,初始时所述前期处理织物a先从所述横向矩形口10中穿过,所述电加热丝12通电,所述连接柱7对齐所述排水孔5向上插入。

第二,所述弹性圆台907的倾斜环面先顶在所述环形弹性圈905的下端棱边上并向上顶起,然后所述弹性圆柱906紧贴着所述环形弹性圈905上移,直至所述弹性圆柱906整个凸出至所述环形弹性圈905上方,这时所述弹性圆柱906环面贴合所述排水孔5内环面,保证基本密封效果,而所述弹性圆柱906下端面侧边“架在”所述环形弹性圈905上表面凸出部分上,保证所述连接柱7以及两侧挡板8的第一重安装稳定结构。

第三,所述弹性圆柱906向上完成凸出所述环形弹性圈905时,两个所述永磁铁环903之间相互磁力吸引固定,以磁力吸引固定方式,形成所述连接柱7以及两侧挡板8的第二重安装稳定结构,此时整个所述烘干设备开启,所述隔板上表面槽13内承接冷凝水、所述水槽体6承接浸轧液。

第四,烘干完成后,所述u型把手11处握持后向下拉,所述连接柱7欲向下离开所述排水孔5,此时所述弹性圆柱906向内弹性伸缩,从所述环形弹性圈905内向下挤出,而两个所述永磁铁环903之间也水平向错开,磁力吸引固定动作消除,所述连接柱7取下,而所述排水孔5顺利向下排放冷凝水,以保证水资源的重复再利用效果,而且避免水体到处流而污染操作现场的整洁卫生。

第五,所述圈体开孔908用于保证两个所述永磁铁环903之间磁力吸引固定强度足够,最终使得所述两侧挡板8安装装卸更换方便,且与所述排水孔5的封堵和排放动作整合在一起,保证烘干机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的便捷性,即不必单独给所述排水孔5一个封堵打开结构,给所述两侧挡板8一个安装结构,保证所述两侧挡板8在烘干时能够罩住大量水汽,避免向上浸湿所述后期处理织物b,而且所述两侧挡板8自身活动安装,方便所述前期处理织物a在一开始时插入到所述横向矩形口10内。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