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装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65401发布日期:2020-01-21 23:2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装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服装烘干机。



背景技术:

烘干是指用某种方式去除溶剂保留固体含量的工艺过程。通常是指通入热空气将物料中水分蒸发并带走的过程,而现有的烘干装置,衣服在其内部固定不动的、装置内的热气不具有流动性,衣服内部的很难有热空气进入,使内部依然潮湿,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烘干,烘干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服装烘干机,从衣服内部和外部同时烘干衣服,缩短烘干时间,提高烘干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服装烘干机,包括机体和两个热风机;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机体上安装有用以开闭空腔的门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开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穿孔;所述空腔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烘干架;所述烘干架包括导风管和衣架;所述导风管固定在机体上;所述衣架的顶部设置有竖直管,底部设置有烘干风口;所述竖直管与烘干风口连通;所述竖直管可插入导风管内与导风管卡接;其中一个所述热风机安装在机体顶部,且该热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管连通,用以产生竖直热气流;另一个所述热风机安装在机体的侧壁上,且该热风机的出风口与门体相对设置,用以产生水平热气流。

可选地,所述烘干架还包括具有弹性的软管;所述软管的顶部固定在导风管内与导风管连通,底部固定在竖直管上与竖直管连通;所述导风管的内周面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所述竖直管的横截面为四边形。

可选地,还包括电机和箱体;所述箱体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空腔的顶部;所述导风管固定在箱体上,并与箱体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热风机安装在箱体内;所述空腔的底部安装有一可旋转的隔板;所述隔板通过一支架与箱体连接;所述烘干架还包括t字形的夹持体;所述夹持体的竖直端穿过隔板,并可沿竖直方向在隔板上滑动,水平端上安装有用以夹持衣服的夹子;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箱体连接,用以驱动箱体旋转。

可选地,所述竖直管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凸台;所述导风管的外周面上开有竖直缝;所述竖直缝内通过扭簧铰接有一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伸入导风管内抵接在凸台的底部,另一相对端伸出导风管外形成把手。

可选地,所述门体包括门本体和门隔板;所述门本体和门隔板之间形成冷凝腔;所述冷凝腔内安装有冷凝板,且该冷凝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门隔板上开有若干个透风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服装烘干机,包括机体和两个热风机;所述机体内设置有空腔;所述机体上安装有用以开闭空腔的门体;所述机体的底部开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穿孔;所述空腔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烘干架;所述烘干架包括导风管和衣架;所述导风管固定在机体上;所述衣架的顶部设置有竖直管,底部设置有烘干风口;所述竖直管与烘干风口连通;所述竖直管可插入导风管内与导风管卡接;其中一个所述热风机安装在机体顶部,且该热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管连通,用以产生竖直热气流;另一个所述热风机安装在机体的侧壁上,且该热风机的出风口与门体相对设置,用以产生水平热气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服装烘干机,从衣服内部和外部同时烘干衣服,缩短烘干时间,提高烘干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机体、2-热风机、3-门体、4-烘干架、5-电机、6-箱体、11-空腔、12-隔板、13-支架、31-门本体、32-门隔板、41-导风管、42-衣架、43-软管、44-夹持体、121-穿孔、321-冷凝腔、322-冷凝板、323-排水口、411-竖直缝、412-定位杆、413-把手、421-竖直管、422-烘干风口、423-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装烘干机,包括机体1和两个热风机2;所述机体1内设置有空腔11;所述机体1上安装有用以开闭空腔的门体3;所述机体1的底部开有若干与空腔连通的穿孔121;所述空腔11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烘干架4;所述烘干架4包括导风管41和衣架42;所述导风管41固定在机体上;所述衣架42的顶部设置有竖直管421,底部设置有烘干风口422;所述竖直管421与烘干风口连通;所述竖直管421可插入导风管内与导风管卡接;其中一个所述热风机2安装在机体顶部,且该热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管连通,用以产生竖直热气流;另一个所述热风机2安装在机体的侧壁上,且该热风机的出风口与门体相对设置,用以产生水平热气流。

使用时,通过门体3打开空腔11,将衣架42沿衣服的领口伸入衣服内,使衣服挂在衣架42上,并使竖直管421插入导风管内与导风管卡接,然后通过门体3关闭空腔11。此时所述导风管41、竖直管421和烘干风口422依次连通,形成一个气流通道,且所述烘干风口422位于衣服内部。启动两个所述热风机2。位于机体顶部的热风机2产生竖直热气流,竖直热气流沿气流通道吹入衣服内,并通过衣服底部吹入空腔11内,沿机体1底部的穿孔121排出。在这个过程中,热气流与衣服内部接触,加速衣服内部的空气流动,便于烘干衣服内部。另一个所述热风机2产生的水平热气流在衣服外部流动,最后沿机体1底部的穿孔121排出。在这个过程中,水平热气流加速衣服外部的空气流动,便于烘干衣服外部。同时由于衣服底部同时存在水平热气流和竖直热气流,从而形成扰流,加速空气流动,便于烘干衣服。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装烘干机,从衣服内部和外部同时烘干衣服,缩短烘干时间,提高烘干效率。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烘干架4还包括具有弹性的软管43;所述软管43的顶部固定在导风管内与导风管连通,底部固定在竖直管上与竖直管连通;所述导风管41的内周面的横截面为四边形;所述竖直管421的横截面为四边形。初始状态下,所述软管43收纳于导风管的顶部。需要烘干衣服时,取下衣架42,此时所述软管43被拉长,当衣服挂好后,将竖直管421插入导风管,所述软管43发生弹性收缩,恢复初始状态。便于挂衣服。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机5和箱体6;所述箱体6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空腔的顶部;所述导风管41固定在箱体上,并与箱体连通;其中一个所述热风机2安装在箱体6内;所述空腔11的底部安装有一可旋转的隔板12;所述隔板12通过一支架13与箱体6连接;所述烘干架4还包括t字形的夹持体44;所述夹持体44的竖直端穿过隔板,并可沿竖直方向在隔板上滑动,水平端上安装有用以夹持衣服的夹子;所述夹持体44的竖直端为一螺杆;所述螺杆与一螺母螺纹连接;所述隔板位于螺母与夹持体44之间;所述螺母用以将夹持体44锁紧在隔板上。所述电机5的动力输出端与箱体连接,用以驱动箱体旋转。所述穿孔121开设在隔板12上。初始状态下,松开螺母,使夹持体44可以沿竖直方向在隔板上滑动。需要烘干衣服时,先将衣服的顶部挂在衣架42上,再将衣服的底部通过夹子固定在夹持体44;所述夹持体44受到重力的作用自由下垂,将衣服绷直。然后拧紧螺母,将夹持体44锁紧在隔板上。启动电机5,所述电机5带动箱体6旋转,并通过支架13带动隔板12同步旋转,从而使衣服在空腔11旋转,在便于将衣服甩干,同时随着衣服的旋转,便于水平热气流与衣服接触,便于衣服均匀受热。便于衣服的烘干。可理解的是所述夹持体44的水平端上安装有若干用以夹持衣服的夹子,相邻的夹子之间设置有间隙,竖直热气流通过该间隙流出衣服外。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直管4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凸台423;所述导风管41的外周面上开有竖直缝411;所述竖直缝411内通过扭簧铰接有一定位杆412;所述定位杆412的一端伸入导风管内抵接在凸台的底部,另一相对端伸出导风管外形成把手413。所述扭簧使定位杆412的顶部保持向导风管41内旋转的趋势。所述竖直管421插入导风管41时,所述竖直管421的凸台推动定位杆412向导风管41的外侧旋转,当凸台完全通过定位杆412后,所述定位杆412在扭簧的作用下,向内侧旋转抵接在竖直管421的外周面上。此时松开竖直管421,所述竖直管421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由下垂,凸台的底部与定位杆412抵接,使得竖直管421与导风管41卡接。需要拔出竖直管421使,向上推动竖直管421,使凸台与定位杆412分类,按压把手413,使定位杆412旋转至竖直缝411内,然后向下拔出竖直管421。便于竖直管421的卡接和分离。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体3包括门本体31和门隔板32;所述门本体31和门隔板32之间形成冷凝腔321;所述冷凝腔321内安装有冷凝板322,且该冷凝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323;所述门隔板32上开有若干个透风孔。在烘干衣服的过程中,衣服上的水分受热后蒸发,形成水蒸气,飘散到空腔内,并随着热气流流动。当水蒸气随着气流通过门隔板32上的透风孔进入到冷凝腔321后,与冷凝板322接触,形成水珠,并沿排水口323排出。便于及时排出空腔中的水分,便于烘干衣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