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进出料浸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7020发布日期:2020-02-14 15:4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纤进出料浸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纤进出料浸染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强筋一般由金属制成,金属制得的加强筋在高压下,易发生形变,强度相对较低,同时容易被油罐中的油或其他液体腐蚀,影响使用寿命。

而浸染树脂后玻纤缠绕制得的加强筋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腐蚀性,浸染时,为了保证玻纤浸透,一般会使用过量的树脂,缠绕时,玻纤表面的树脂会滴落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玻纤进出料浸染装置,在保证玻纤吃透树脂的前提下有效的减小玻纤表面树脂的浪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玻纤进出料浸染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分料板、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用于存放树脂的容器、设于所述容器上的用于将玻纤压入所述容器中的压紧机构、设于所述容器上的用于截留玻纤表面树脂的截留机构、设于所述容器上的用于将玻纤聚拢的聚拢机构;

所述分料板、所述压紧机构、所述截留机构、所述聚拢机构沿玻纤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列。

优选地,所述分料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分料板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让玻纤一一对应的穿过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容器沿玻纤传送方向的两端分别沿靠近所述压紧机构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

更优选地,所述容器沿玻纤传送方向的截面为尖角向下的倒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两端分别搭设于所述容器垂直玻纤传送方向两侧的第一杆、位于所述第一杆下方的用于向下抵压玻纤的第二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之间的连接机构。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杆有两条,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在两条所述第一杆之间的第三杆、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三杆上的第四杆,所述第四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杆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容器上的用于让所述第一杆的端部向下卡入的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一卡槽连通的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杆的端部向上脱离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具有向上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卡槽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槽侧部连通的第二开口。

优选地,所述截留机构包括至少两块相互平行的设于所述容器上的用于让所述玻纤通过的截留板,至少两块所述截留板沿玻纤的传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后方的所述截留板用于通过其底端抵触玻纤,前方的所述截留板用于通过其顶端抵触玻纤。

更优选地,所述截留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垂直于玻纤的传送方向。

优选地,所述聚拢机构为设于所述容器上的呈倒u形的聚拢环。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纤进出料浸染装置,采用压紧机构将玻纤压入容器中,能够保证玻纤完全吃透树脂;采用截留机构截留玻纤表面多余的树脂,有效的减少了树脂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成本;采用分料板将玻纤分为相互隔开的细束,进一步提高了玻纤吃透树脂的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分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机架;2、分料板;3、容器;4、通孔;5、第一杆;6、第二杆;7、第三杆;8、第四杆;9、第一卡槽;10、第二卡槽;11、截留板;12、聚拢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参见图1-2所示,上述一种玻纤进出料浸染装置,包括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分料板2、设于机架1上的用于存放树脂的容器3、设于容器3上的用于将玻纤压入容器3中的压紧机构、设于容器3上的用于截留玻纤表面树脂的截留机构、设于容器3上的用于将玻纤聚拢的聚拢机构;分料板2、压紧机构、截留机构、聚拢机构沿玻纤的传送方向依次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分料板2沿竖直方向延伸,分料板2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让玻纤一一对应的穿过的通孔4;聚拢机构为设于容器3上的呈倒u形的聚拢环12。采用分料板2将玻纤分为相互隔开的细束,在相同条件下提高了玻纤吃透树脂的效果,浸染完成后,将玻纤通过聚拢环12聚拢,便于整体缠绕制得加强筋。

上述容器3沿玻纤传送方向的两端分别沿靠近压紧机构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压紧机构位于容器3的中部上方,容器3沿玻纤传送方向的截面为尖角向下的倒三角形,倒三角形具有向上的开口。倒三角形的容器3能够节省较多的树脂,通过压紧机构将树脂压入倒三角形的朝下的尖角中,能够保证玻纤完全吃透树脂。

上述压紧机构包括两端分别搭设于容器3垂直玻纤传送方向两侧的第一杆5、位于第一杆5下方的用于向下抵压玻纤的第二杆6、连接在第一杆5和第二杆6之间的连接机构。在本实施比例中,第一杆5有两条,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在两条第一杆5之间的第三杆7、上端连接在第三杆7上的第四杆8,第四杆8的下端与第二杆6连接。第一杆5和第二杆6相互平行,且垂直于玻纤的传送方向,第四杆8则沿竖直方向延伸。对应的,第二杆6位于倒三角形尖角的正上方,用于将玻纤向下压入倒三角形的尖角中。

上述压紧机构还包括设于容器3上的用于让第一杆5的端部向下卡入的第一卡槽9、与第一卡槽9连通的用于防止第一杆5的端部向上脱离的第二卡槽10,第一卡槽9具有向上的第一开口,第二卡槽10具有与第一卡槽9侧部连通的第二开口,第二卡槽10的上部封闭,用于防止第一杆5向上脱离。由于第二杆6向下压紧玻纤时会受到向上的力,通过这个设置,能够防止工作时,压紧机构向上脱离,影响压紧效果。通过这个设置,还能够根据玻纤的数量更换不同高度的第二杆6,以适应不同数量玻纤的同时浸染。

上述截留机构包括至少两块相互平行的设于容器3上的用于让玻纤通过的截留板11,至少两块截留板11沿玻纤的传送方向依次间隔排列,后方的截留板11用于通过其底端抵触玻纤,前方的截留板11用于通过其顶端抵触玻纤(这里说的前方后方参考玻纤传送方向,玻纤沿后向前传送)。在本实施例中,截留板11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垂直于玻纤的传送方向。通过这个设置,玻纤从后方的截留板11底部穿入,在两块截留板11之间的间隙中穿过,并从前方的截留板11顶部穿出,进入聚拢环12中。在本实施例中,截留板11有五块,对应的,间隙有四个,每个间隙用于截留若干条玻纤,使玻纤两两之间具有间隙,对玻纤表面树脂的截留更为彻底。

分料板2和截留板11均位于容器3的上方,通过将压紧机构设置在分料板2和截留板11之间,使玻纤的传送路径形成开口向上的夹角,玻纤在传送时,在压紧机构的作用下处于张紧状态,并能够完全吃透树脂。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