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板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8995发布日期:2020-03-31 17:4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板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制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模板缝纫机。



背景技术:

模板缝纫机中,模板主要由模板驱动机构驱动、实现x向和y向移动;而模板驱动机构主要包括y向送料机构、以及安装于y向送料机构的x向送料机构,所述模板安装于x向送料机构;y向送料机构主要包括y向驱动电机、由y向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的y向丝杆、与y向丝杆螺纹配合的y向驱动座、以及与y向驱动座导向配合的两根y向导轨。当y向送料机构动作时,能够驱动x向送料机构和模板沿y向前后移动,当x向送料机构动作时,能够驱动模板沿x向左右移动,进而实现模板的x向和y向移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4611849a)公开的一种模板缝纫机的送模板装置,包括机架、机头和工作台板,所述送模板装置包括x向驱动机构和y向驱动机构,所述x向驱动机构包括长条形的滑动底座和固定在滑动底座一端的x向驱动电机,所述y向驱动机构包括滑台连接板和y向驱动电机,所述滑动底座固定在滑台连接板上,所述滑台连接板位于机头两侧的y向滑轨与机架滑动连接,所述机头和靠近x向驱动电机的y向滑轨之间设置有y向丝杆,所述y向丝杆与固定在滑台连接板上的丝母配合,所述y向丝杆的一端与y向驱动电机的主轴通过联轴器一连接。上述专利公开的x向驱动机构由一根y向丝杆驱动在y向往复运动,存在着左右受力不均匀、传动平衡度差、不易于控制的缺陷,导致模板缝纫机的缝纫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双丝杆驱动x向送料机构使左右受力均匀、传动平稳的模板缝纫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模板缝纫机,包括机壳、底座,在机壳左右两侧的底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y向丝杆与第二y向丝杆,在第一y向丝杆与第二y向丝杆一侧的底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y向滑轨、第二y向滑轨,第一y向丝杆与第二y向丝杆通过传动机构与y向传动轴连接,y向传动轴由y向电机驱动转动,x向送料机构通过丝杆螺母分别与第一y向丝杆与第二y向丝杆连接,且x向送料机构通过滑台分别与第一y向滑轨、第二y向滑轨滑动连接,y向电机驱动传动机构动作进而带动第一y向丝杆与第二y向丝杆同步转动,带动x向送料机构沿第一y向滑轨、第二y向滑轨滑动。

在上述的一种模板缝纫机中,所述x向送料机构通过连接板与丝杆螺母、滑台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模板缝纫机中,所述连接板包括水平板及竖直板,在竖直板上设置有缺口,x向送料机构设置在缺口内。

在上述的一种模板缝纫机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y向传动轴上的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在第一y向丝杆、第二y向丝杆的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三带轮、第二带轮与第四带轮分别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模板缝纫机中,所述第一y向丝杆、第二y向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底座上。

在上述的一种模板缝纫机中,所述第一y向丝杆、第二y向丝杆的后端伸出轴承座之外,且后端通过轴承与挡板连接,挡板固设在l形的支撑座上,支撑座固设在底座上,所述第三带轮或第四带轮设置在轴承座与挡板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模板缝纫机中,所述第三带轮、第四带轮分别通过位于其两端的抱箍进行轴向限位,抱箍固设在第一y向丝杆或第二y向丝杆上。

在上述的一种模板缝纫机中,所述y向转轴上设置有三个抱箍,三个抱箍间隔设置,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分别由相邻的两个抱箍进行轴向限位;

或所述y向转轴上设置有四个抱箍,两个抱箍为一组,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分别由同一组的两个抱箍进行轴向限位。

在上述的一种模板缝纫机中,所述y向电机固设在机壳的外侧壁上,y向传动轴设置在机壳内。

在上述的一种模板缝纫机中,所述第一y向丝杆与第二y向丝杆、第一y向滑轨与第二y向滑轨沿机壳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双丝杆的结构来驱动x向送料机构在y向上的移动,使x向送料机构左右受力均匀,传动平稳,易于控制,确保缝纫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拆卸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壳拆卸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抱箍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底座;3、第一y向丝杆;4、第二y向丝杆;5、第一y向滑轨;6、第二y向滑轨;7、y向传动轴;8、y向电机;9、x向送料机构;10、丝杆螺母;11、滑台;12、连接板;13、水平板;14、竖直板;15、缺口;16、第一带轮;17、同步带;18、前轴承座;19、后轴承座;20、第一y向凸起;21、第二y向凸起;22、前凸台;23、后凸台;24、挡板;25、支撑座;26、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7:

一种模板缝纫机,包括机壳1、底座2,在机壳1左右两侧的底座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y向丝杆3与第二y向丝杆4,在第一y向丝杆3与第二y向丝杆4一侧的底座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y向滑轨5、第二y向滑轨6,第一y向丝杆3与第二y向丝杆4通过传动机构与y向传动轴7连接,y向传动轴7由y向电机8驱动转动,x向送料机构9通过丝杆螺母10分别与第一y向丝杆3与第二y向丝杆4连接,且x向送料机构9通过滑台11分别与第一y向滑轨5、第二y向滑轨6滑动连接,y向电机8驱动传动机构动作进而带动第一y向丝杆3与第二y向丝杆4同步转动,带动x向送料机构9沿第一y向滑轨5、第二y向滑轨6滑动。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一y向丝杆3与第二y向丝杆4、第一y向滑轨5与第二y向滑轨6沿机壳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x向送料机构9在y向移动时,缝纫机的控制器控制y向电机8动作带动y向传动轴7转动,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第一y向丝杆3与第二y向丝杆4同步转动,此时,x向送料机构9能沿第一y向滑轨5、第二y向滑轨6滑动,y向电机8的转轴的转动方向可以实现x向送料机构9向前或向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双丝杆传动的结构来实现x向送料机构9在y向上的移动,使x向送料机构9左右受力均匀,传动平稳,易于控制,确保缝纫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安装,所述x向送料机构9通过连接板12与丝杆螺母10、滑台11连接。连接板12包括一水平板13及一竖直板14,在竖直板14上设置有缺口15,x向送料机构9设置在缺口15内,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水平板13通过螺钉固设在丝杆螺母10、滑台11的上平面上。缺口15包括竖直面与水平面,x向送料机构9分别通过螺钉与竖直面与水平面连接,竖直面与水平面在x向送料机构9安装时还起到定位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y向传动轴7上的第一带轮16与第二带轮,在第一y向丝杆3、第二y向丝杆4的相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三带轮、第二带轮与第四带轮分别通过同步带17传动连接。同步带17穿过机壳1上对应的侧壁,一端位于机壳1内、另一端位于机壳1外。该传动机构由一根y向传动轴7同时驱动两根同步带17传动带动第一y向丝杆3、第二y向丝杆4,同步性好。且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直接安装在第一y向丝杆3、第二y向丝杆4上,无需另外设置带轮轴与联轴器,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能保证同轴度与同步性,使第一y向丝杆3、第二y向丝杆4转动平稳。

所述传动机构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

包括涡轮与蜗杆,第一涡轮与y向电机8连接,蜗杆与第一涡轮传动连接,在第一y向丝杆3、第二y向丝杆4的相应位置分别设置第二涡轮,蜗杆带动第二涡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y向丝杆3、第二y向丝杆4转动。考虑到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同步带传动的结构。

为了实现第一y向丝杆3、第二y向丝杆4的安装,所述第一y向丝杆3、第二y向丝杆4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轴承座转动安装在底座2上。为了方便区分,本实施例将轴承座区分为前轴承座18与后轴承座19。

为了确保丝杆正常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底座2上用于安装第一y向滑轨5、第二y向滑轨6的位置设置有第一y向凸起20与第二y向凸起21,y向滑轨5、第二y向滑轨6分别通过螺钉固设在第一y向凸起20与第二y向凸起21的上表面,在第一y向凸起20与第二y向凸起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凸台22、后凸台23,前轴承座18与后轴承座19分别固设在前凸台22、后凸台23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y向丝杆3、第二y向丝杆4的后端伸出轴承座之外,即后轴承座19之外,且后端通过轴承与挡板24连接,挡板24固设在l形的支撑座25上,支撑座25固设在底座2上,所述第三带轮或第四带轮设置在后轴承座19与挡板24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带轮、第四带轮分别通过位于其两端的抱箍26进行轴向限位,抱箍26固设在第一y向丝杆3或第二y向丝杆4上。

进一步地,所述y向转轴7上设置有三个抱箍26,三个抱箍26间隔设置,第一带轮16、第二带轮分别由相邻的两个抱箍26进行轴向限位;

或所述y向转轴7上设置有四个抱箍26,两个抱箍26为一组,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分别由同一组的两个抱箍26进行轴向限位。

所述抱箍26包括一环形圈,在环形圈的一侧壁上沿轴向设置有切口,切口通过螺钉拉紧将抱箍26上内孔的尺寸径向缩小进行固定。

上述结构可以使传动机构传动更佳平稳,且保证第一y向丝杆3或第二y向丝杆4的转动也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y向转轴7可以是y向电机8的电机轴,或y向转轴7通过联轴器与y向电机8的电机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y向电机8固设在机壳1的外侧壁上,y向传动轴7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机壳1内。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