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3933发布日期:2020-05-20 03:0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物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面料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穿着柔软舒适,保暖性好,已经大量的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并且面料具有染色性能好,色泽鲜艳,色谱齐全,耐碱性强,耐热光,具有较好的伸长性和拉伸性,并且尺寸稳定性好。面料在生产过程中还会吸附有毛絮灰尘等杂质,不易清除,会对面料品质产生影响,而面料表面的灰尘等杂质如若不能快速便捷的除去,导致沾有灰尘的面料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浸染和收卷等加工,则会降低面料生产加工的质量和效率,不能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包括机架、驱动机构与除杂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在机架的内部,所述除杂机构设置在驱动机构的下方;

所述机架包括机壳、放布辊、收布辊、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放布辊与收布辊分别设置在机壳左右两侧的底部,所述进料口开设在机壳左侧的底部且对应放布辊的位置,所述出料口开设在机壳右侧的底部且对应收布辊的位置;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螺纹杆与螺纹块,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机壳右侧的顶部,所述螺纹杆安装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螺纹杆的左侧贯穿机壳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螺纹块与螺纹杆表面螺纹连接;

所述除杂机构包括旋转电机、壳体、弹簧、连接板、连接杆、刀片、安装杆、吸尘风机与吸尘头,所述壳体的顶部与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壳体内壁的顶部,所述连接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且与弹簧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板的底部,所述连接杆的底部贯穿壳体且延伸至其外部与刀片连接,所述安装杆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壳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安装杆远离壳体的一侧与吸尘风机连接,所述吸尘风机的进风管上与吸尘头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杆表面的左侧且对应机壳的位置设置有轴承。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块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限位滑块,所述机壳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滑块相互配合使用的限位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滑块的顶部贯穿限位滑槽且延伸至其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电机顶部固定安装在螺纹块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架、驱动机构与除杂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面料表面的浮毛等黏连在表面的杂质进行旋转切割,并且可以对除杂刀片进行调节,从而增大了除杂区域,还可以对割除的杂质进行收集,从而避免了杂质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提高了面料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杂机构的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驱动机构;3、除杂机构;4、轴承;5、限位滑块;6、限位滑槽;101、机壳;102、放布辊;103、收布辊;104、进料口;105、出料口;201、驱动电机;202、螺纹杆;203、螺纹块;301、旋转电机;302、壳体;303、弹簧;304、连接板;305、连接杆;306、刀片;307、安装杆;308、吸尘风机;309、吸尘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架1、驱动机构2与除杂机构3,驱动机构2设在机架1的内部,除杂机构3设置在驱动机构2的下方。

如图1-图2所示,机架1包括机壳101、放布辊102、收布辊103、进料口104与出料口105,放布辊102与收布辊103分别设置在机壳101左右两侧的底部,进料口104开设在机壳101左侧的底部且对应放布辊102的位置,出料口105开设在机壳101右侧的底部且对应收布辊103的位置。

如图1-图2所示,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01、螺纹杆202与螺纹块203,驱动电机201固定安装在机壳101右侧的顶部,螺纹杆202安装在驱动电机201的输出轴上,螺纹杆202的左侧贯穿机壳101且延伸至其内部,螺纹杆202表面的左侧且对应机壳101的位置设置有轴承4,螺纹块203与螺纹杆202表面螺纹连接,螺纹块203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限位滑块5,机壳101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滑块5相互配合使用的限位滑槽6,限位滑块5的顶部贯穿限位滑槽6且延伸至其内部。

如图1-图3所示,除杂机构3包括旋转电机301、壳体302、弹簧303、连接板304、连接杆305、刀片306、安装杆307、吸尘风机308与吸尘头309,旋转电机301的顶部固定安装在螺纹块203的底部,壳体302的顶部与旋转电机3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弹簧30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壳体302内壁的顶部,连接板304设置在壳体302的内部且与弹簧303的底部相连接,连接杆305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板304的底部,连接杆305的底部贯穿壳体302且延伸至其外部与刀片306连接,安装杆307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壳体302的左右两侧,安装杆307远离壳体302的一侧与吸尘风机308连接,吸尘风机308的进风管上与吸尘头309连接,通过机架1、驱动机构2与除杂机构3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面料表面的浮毛等黏连在表面的杂质进行旋转切割,并且可以对除杂刀片进行调节,从而增大了除杂区域,还可以对割除的杂质进行收集,从而避免了杂质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提高了面料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使用时,打开旋转电机301即可通过其输出轴带动刀片306进行转动,因此可以通过刀片306对面料表面的杂质进行旋转切除,并且通过吸尘风机308将除掉的杂质进行收集,在除杂的同时可以打开驱动电机201,从而带动螺纹杆202进行转动,因此可以通过螺纹块203带动除杂机构3来回进行移动,从而保证了除杂面积,并因此保证了面料的质量。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包括机架(1)、驱动机构(2)与除杂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2)设在机架(1)的内部,所述除杂机构(3)设置在驱动机构(2)的下方;

所述机架(1)包括机壳(101)、放布辊(102)、收布辊(103)、进料口(104)与出料口(105),所述放布辊(102)与收布辊(103)分别设置在机壳(101)左右两侧的底部,所述进料口(104)开设在机壳(101)左侧的底部且对应放布辊(102)的位置,所述出料口(105)开设在机壳(101)右侧的底部且对应收布辊(103)的位置;

驱动机构(2)包括驱动电机(201)、螺纹杆(202)与螺纹块(203),所述驱动电机(201)固定安装在机壳(101)右侧的顶部,所述螺纹杆(202)安装在驱动电机(201)的输出轴上,所述螺纹杆(202)的左侧贯穿机壳(101)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螺纹块(203)与螺纹杆(202)表面螺纹连接;

所述除杂机构(3)包括旋转电机(301)、壳体(302)、弹簧(303)、连接板(304)、连接杆(305)、刀片(306)、安装杆(307)、吸尘风机(308)与吸尘头(309),所述壳体(302)的顶部与旋转电机(3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弹簧(303)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壳体(302)内壁的顶部,所述连接板(304)设置在壳体(302)的内部且与弹簧(303)的底部相连接,所述连接杆(305)的数量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连接板(304)的底部,所述连接杆(305)的底部贯穿壳体(302)且延伸至其外部与刀片(306)连接,所述安装杆(307)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壳体(302)的左右两侧,所述安装杆(307)远离壳体(302)的一侧与吸尘风机(308)连接,所述吸尘风机(308)的进风管上与吸尘头(30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02)表面的左侧且对应机壳(101)的位置设置有轴承(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块(203)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限位滑块(5),所述机壳(101)内壁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滑块(5)相互配合使用的限位滑槽(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块(5)的顶部贯穿限位滑槽(6)且延伸至其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电机(301)的顶部固定安装在螺纹块(203)的底部。


技术总结
一种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表面除杂装置,属于织物面料技术领域,包括机架、驱动机构与除杂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在机架的内部,所述除杂机构设置在驱动机构的下方,所述机架包括机壳、放布辊、收布辊、进料口与出料口,放布辊与收布辊分别设置在机壳左右两侧的底部,出料口开设在机壳右侧的底部且对应收布辊的位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架、驱动机构与除杂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对面料表面的浮毛等黏连在表面的杂质进行旋转切割,并且可以对除杂刀片进行调节,从而增大了除杂区域,还可以对割除的杂质进行收集,从而避免了杂质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提高了面料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叶彬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绍兴永利印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7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