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纱多色印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4693发布日期:2020-05-22 21:51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纱多色印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一纱多色印染装置,属于选择性印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纺织加工过程中,为获得较佳的视觉效果,通常会采用多种颜色的纱线,根据设置需求,形成色彩斑斓、形状多样的花样织物。然而颜色繁多时,需要植入的纱线也随之增多,增加了操作难度。基于此,业内提供了两种方案:一种是进行织造后,在坯布上进行图案印染形成不同的花型,该方式减少了织造过程的工作量,但增加了印染工作量,且常规印染无法满足精细和精确性的要求,因此花型的准确性与精细度难以保证;第二种是采用花式纱线,常见的是段彩纱,采用不同颜色或原料的纱线进行纺纱,其色彩在纱线的同一横截面内由多种彩色纤维组合,在纱线纵向长度上,不同组合的有色纤维呈不规则断续变化的分布状态,该方式从纱线来源上进行色彩的植入与控制,减少了印染工作量,但采用不同纱线进行加捻形成花式纱线时,粗纱顶梁和后区牵伸倍数调节与控制不够方便,纱线颜色单一,花色循环调节不够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一纱多色印染装置,该方法在供纱过程中即完成纱线色彩的上染,赋予纱线一头多色的加工。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纱多色印染装置,包括坯纱放置机构、压线机构、上浆辊、喷墨机构、烘干机构、卷纱机构,坯纱放置机构、压线机构、上浆辊、喷墨机构、烘干机构、卷纱机构顺次设置,待处理坯纱经坯纱放置机构完成放线,经压线机构输送至上浆辊处完成上浆后,送至喷墨机构处,经喷墨组件的喷嘴完成不同墨水注墨后,送至烘干机构完成烘干,由卷纱机构卷纱出成品。

上述装置进行印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坯纱经上浆、多色喷墨上色、烘干后输出,其中,多色喷墨上色是指待处理坯纱经过喷墨机构,喷墨机构上设置有喷墨组件,喷墨组件上设置多个喷嘴,喷嘴采用压电喷头或发泡喷头,喷嘴按设定接通至不同墨水,喷嘴位于坯纱上方,不同喷嘴注不同墨,坯纱经过喷墨机构的时长为10-60s,即完成一纱多色印染。

在本方案中,喷墨机构由多组喷墨组件构成,每个喷墨组件上设置多个喷嘴,不同喷嘴连接不同的墨水,当纱线经过时,按照设定,分别开启不同的喷嘴,即完成设定颜色组合的印染。该方案将颜色的控制设置于纱线输送过程中,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与加工的便捷性,并借助于烘干,实现印染后的固色,避免了湿态纱线在后续输送与加工过程中的晕色。

在纱线加工过程中,我们对上浆辊的加工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更为优选的方案如下:所述上浆辊处设置有纱线旋转机构,完成上浆的纱线以旋转状态输送至喷墨机构处。在印染过程中,不同纱线的粗细不同,导致墨水的浸染效果不同,为确保纱线的充分上色,纱线以旋转方式经过喷墨机构时,沿纱线外周壁上均得到注墨,从而确保了加墨充分,避免纱线粗细对上染的干扰。

在纱线加工过程中,我们还设置有张力调控机构,并确定较为优选设置方案如下:所述上浆辊与喷墨机构之间设置有张力调节单元,喷墨机构与烘干机构之间设置有张力控制单元,张力控制单元与张力调节单元构成本装置的张力调控机构,以调控纱线输送张力稳定,纱线输送张力控制在2-10n。为防止或减少纱、线织造时产生断头,采用浆料对纱、线进行处理以增加其强度,称为上浆,该过程会在纱线表面形成一个浆层,增加了纱线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纱线的弹性,因而坯纱上浆前后的表面张力会存在变化,并表现为上浆前后张力的变化,为避免该变化对印染与织造造成的影响,设置张力调节单元,确保纱线表面张力稳定,当其经过喷墨机构下方时,纱线呈理想紧张状态,与过度紧张状态相比,墨水更加容易浸润。加入的浆料和墨水都会改变纱线表面张力、影响整条纱线的张力状态,张力调节单元在上述不同部位的设置,提高了纱线输送过程中张力的精确控制,输送过程的纱线张力变化量控制在10%左右,因此纱线经过上浆、上色和烘干时,均处于稳定张力状态,色彩植入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更佳。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我们对喷墨机构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设置如下:所述喷嘴于横向上水平设置于坯纱上方。喷嘴所在面与经过的坯纱所在面相互平行,确保墨水到达不同段纱线上的时间一致,上色过程中只需要控制墨水类型和墨水喷出量,即可完成不同段颜色的控制,色彩控制精确,避免出现杂色。更优选的,所述喷嘴于纵向上相对坯纱倾斜设置,倾斜角度θ一般控制在0-30°(取0°时喷嘴不倾斜,适合于1mm及以下的坯纱),既可以满足常规规格范围内的所有纱线上染需求。喷嘴与坯纱在横向上相互水平、在纵向上形成一定夹角,当纱线通过时,位于纱线正上方的喷嘴喷墨会落在纱线上,该喷嘴构成有效孔,没有位于纱线正上方的喷嘴喷墨不会落在纱线上,该喷嘴构成无效孔,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纱线粗细,调整喷嘴在纵向上相对坯纱的倾斜角度,纱线越粗,倾斜角度越大,全覆盖的面越广,有效孔可以完全覆盖在经过喷嘴下方的纱线上,使纱线在每个位置上都可以接收到来自于喷嘴的墨水,操作普适性和灵活性大大提高。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我们还对上浆辊、喷墨机构和烘干机构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确定较为优选的设置如下:所述上浆辊至烘干机构的所有部件均位于密闭空间中,该密闭空间优选采用的形成方式为:所述上浆辊、喷墨机构、烘干机构均位于罩壳内(这些部件之间坯纱经过的配套组件也位于罩壳中)。加工过程中,上浆的浆料和上色的墨水虽然都可以采用环保材料,然而喷溅出来的多余浆料、墨水会对环境和操作员造成安全与卫生干扰,本申请上浆机构、喷墨机构、烘干机构(以及上浆机构-喷墨机构-烘干机构之间的部件)位于罩壳内,罩壳安装在机架上,仅设置必要的出纱口与进纱口,罩壳与机架形成密闭空间,将上浆、多色喷墨上色、烘干控制在密闭空间中完成,上浆前道工序为坯纱放线,烘干后道工序为卷纱,密闭空间中的纱线为湿态,而密闭空间外的坯纱放线与卷纱均为稳定干态,环境对纱线加工不构成干扰,浆料、墨水也不会出现在机架上,所述喷墨机构下方设置有油墨收集机构,对低落的墨水进行收集,车间干净、安全、无污染。

本申请将传统上色工序改造为多色喷墨上色,该多色喷墨上色通过多组喷墨组件、多个喷嘴与纱线的配合,保证上色工序中的喷墨组件设置有多组,每组喷墨组件均包含有多个喷嘴,不同组的喷嘴添加不同色墨水,实现输纱过程中不同颜色的上染;喷嘴可倾斜设置,并根据纱线的不同粗细,控制喷嘴的开通率,即有效孔与无效孔的比例;也可水平设置,水平设置简单,应用于细纱效果更好。结合前道上浆以及必要纱线旋转和/或张力调节、后道烘干以及必要的张力调节,纱线送入上色工序时,呈旋转状态,确保上色均匀、加墨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罩壳未拆);

图2为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拆除罩壳);

图3为本申请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拆除罩壳);

图4为本申请工作状态的纱线路径图;

图5为本申请中喷墨机构的原理示意图(正面);

图6为本申请中喷墨机构其中一种状态的原理示意图(侧面);

图7为本申请中喷墨机构另一种状态的原理示意图(侧面)。

图中标号:a.坯纱;a1.细纱;a2.粗纱;1.坯纱放置机构;2.导纱件;3.压线机构;4.上浆辊;5.喷墨机构;5a.有效孔;5b.无效孔;51.喷墨组件一;511.喷嘴一;52.喷墨组件二;521.喷嘴二;53.底座;54.油墨收集机构;6.张力调控机构;61.张力调节单元;62.张力控制机构;7.烘干机构;8.卷纱机构;9.机架;91.罩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一纱多色印染装置,结合图1-图3,包括坯纱放置机构1、压线机构3、上浆辊4(为方便视图,图中仅显示部分构成)、喷墨机构5、烘干机构7、卷纱机构8以及机架9,结合图4,坯纱a经坯纱放置机构1完成坯纱放线,经导纱件2、压线机构3输送至上浆辊4处完成上浆后,送至喷墨机构5处,喷墨机构5可如图2设置两组喷墨组件,即喷墨组件一51、喷墨组件二52,喷墨组件一51上设置多个喷嘴一511,喷墨组件二52上设置多个喷嘴二521,喷墨组件一51、喷墨组件二52位于底座53上,经喷墨组件的喷嘴完成不同墨水注墨后,送至烘干机构7完成烘干,由卷纱机构8卷纱出成品。

上述装置完成印染的步骤如下:坯纱经上浆、多色喷墨上色、烘干后输出,多色喷墨上色是指待处理坯纱经过喷墨机构5,喷墨机构5上设置有喷墨组件,喷墨组件上设置多个喷嘴,喷嘴采用压电喷头或发泡喷头,喷嘴按设定接通至不同墨水,喷嘴位于坯纱上方,不同喷嘴注不同墨,坯纱经过喷墨机构的时长为10-60s(一般规格采用30s即可完成染色),完成一纱多色印染。

在本方案中,喷墨机构5由多组喷墨组件构成,每个喷墨组件上设置多个喷嘴,不同喷嘴连接不同的墨水,当纱线经过时,按照设定,分别开启不同的喷嘴,即完成设定颜色组合的印染。该方案将颜色的控制设置于纱线输送过程中,提高了操作的灵活性与加工的便捷性,并借助于烘干,实现印染后的固色,避免湿态纱线在后续输送与加工过程中的晕色。

为确保安全,上浆辊4、喷墨机构5、烘干机构7位于罩壳91内,罩壳91与机架9形成密封空间,该密封空间仅设置有出纱口和进纱口,加工过程中,上浆的浆料和上色的墨水虽然都可以采用环保材料,然而喷溅出来的多余浆料、墨水会对环境和操作员造成安全与卫生干扰,本申请将上浆、多色喷墨上色、烘干控制在密闭空间中完成,上浆前道工序为坯纱放线,烘干后道工序为卷纱,密闭空间中的纱线为湿态,而密闭空间外的坯纱放线与卷纱均为稳定干态,环境对纱线加工不构成干扰,浆料、墨水也不会出现在机架上,车间干净、安全、无污染。

喷墨机构5下方设置有油墨收集机构54,对纱线上没有吸收的墨水进行收集。更优选的,所述油墨收集机构54设置多个独立格槽(图中未显示),每个格槽对应一个喷嘴,完成不同墨水的分别收集。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在纱线加工过程中,我们在上浆辊4处还设置有纱线旋转机构(图中未显示),完成上浆的纱线以旋转状态输送至喷墨机构处。在印染过程中,不同纱线的粗细不同,导致墨水的浸染效果不同,为确保纱线的充分上色,纱线以旋转方式经过喷墨机构时,沿纱线外周壁上均得到注墨,确保加墨充分,避免纱线粗细对上染效果的干扰。

为方便张力控制,在喷墨机构5前方设置张力调节单元61,在喷墨机构5后方设置张力控制机构62,张力调节单元61与张力控制机构62构成本装置的张力调控机构6,分别或者配合完成张力的精确控制,以调控纱线输送张力稳定,纱线输送张力控制在2-10n。为防止或减少纱、线织造时产生断头,采用浆料对纱、线进行处理以增加其强度,称为上浆,该过程会在纱线表面形成一个浆层,增加了纱线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纱线的弹性,因而坯纱上浆前后的表面张力会存在变化,并表现为上浆前后张力的变化,为避免该变化对印染与织造造成的影响,设置张力调节单元,确保纱线表面张力稳定,当其经过喷墨机构下方时,纱线呈理想紧张状态,与过度紧张状态相比,墨水更加容易浸润。加入的浆料和墨水都会改变纱线表面张力、影响整条纱线的张力状态,张力调控机构6在上述不同部位的设置,提高了纱线输送过程中张力的精确控制,输送过程的纱线张力变化量控制在10%范围内浮动,因此纱线经过上浆、上色和烘干时,均处于稳定张力状态,色彩植入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更佳,纱线旋转机构与张力调控机构6可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结合图5:喷嘴于横向上水平设置于坯纱a上方。喷嘴所在面与经过的坯纱a所在面相互平行,确保墨水到达不同段纱线上的时间一致,上色过程中只需要控制墨水类型和墨水喷出量,即可完成不同段颜色的控制,色彩控制精确,避免出现杂色。更优选的,结合图6和图7,喷嘴在纵向上相对坯纱倾斜设置,两者夹角θ为0-30°,基本可以满足现有规格的纱线上染要求。喷嘴与坯纱a在横向上相互水平、在纵向上形成一定夹角,当纱线通过时,位于纱线正上方的喷嘴喷墨会落在纱线上,该喷嘴构成有效孔5a,没有位于纱线正上方的喷嘴喷墨不会落在纱线上,该喷嘴构成无效孔5b,通过喷嘴相对坯纱的倾斜角度,可实现有效孔5a与无效孔5b数量的改变,并表现为:不同粗细的坯纱均可以得到有效孔的全覆盖,因此,该设置不仅增加了喷墨组件的覆盖面、满足更宽直径范围纱线的加工,还使墨水最大程度的滴落在纱线上,降低了墨水损耗。

本申请将传统上色工序改造为多色喷墨上色,该多色喷墨上色通过多组喷墨组件、多个喷嘴与纱线的配合,保证上色工序中的喷墨组件设置有多组,每组喷墨组件均包含有多个喷嘴,不同组的喷嘴添加不同色墨水,实现输纱过程中不同颜色的上染;喷嘴可倾斜设置,并根据纱线的不同粗细,控制喷嘴的开通率,即有效孔与无效孔的比例;也可水平设置,水平设置简单,应用于细纱效果更好。结合前道上浆以及必要的纱线旋转和/或张力调节、后道烘干以及必要的张力调节,纱线送入上色工序时,呈旋转状态,确保上色均匀、加墨充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