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岩纤维弹力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11214发布日期:2020-09-04 15:00阅读:967来源:国知局
火山岩纤维弹力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山岩纤维弹力面料。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纺织加工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随着纺织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纺织品种开始出现,以此来满足人们对纺织品越来越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火山岩纤维弹力面料,它能够柔软贴身、保暖吸湿,服用性能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火山岩纤维弹力面料,由经纱和纬纱浮沉编织而成,所述经纱均采用精梳棉,所述纬纱均采用混纺包覆纱,所述混纺包覆纱由氨纶芯线及外包氨纶芯线的外包混纺纱,所述外包混纺纱为棉-莫代尔-火山岩纤维混纺纱。

优选地,该火山岩纤维弹力面料包括地组织及位于地组织两侧的左边组织和右边组织,所述地组织由地循环单元循环编织,所述左边组织从左至右依次为2个第一循环单元、5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第三循环单元、6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第三循环单元、5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第三循环单元、4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第三循环单元和3个第二循环单元;所述右边组织从右至左依次为3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第三循环单元、4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第三循环单元、5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第三循环单元、6个第二循环单元、1个第三循环单元、5个第二循环单元和2个第一循环单元。

优选地,所述地循环单元由7个纬纱与12个经纱交织而成,其中12个经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第七经纱、第六经纱、第五经纱、第四经纱、第三经纱和第二经纱;

所述第一循环单元由7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四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和第三经纱交织构成,所述第二循环单元由7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四经纱、第四经纱、第三经纱和第三经纱交织构成,所述第三循环单元由7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第二经纱、第三经纱、第四经纱、第五经纱、第六经纱构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经纱与7个纬纱采用过1压4再过2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二经纱与7个纬纱采用压1过3再压3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三经纱与7个纬纱采用压4过3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四经纱与7个纬纱采用过3压4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五经纱与7个纬纱采用压3过3再压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六经纱与7个纬纱采用过2压4再过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七经纱与7个纬纱采用压2过3再压2方式浮沉交织。

优选地,该火山岩纤维弹力面料的经密为138根/英寸,纬密为78根/英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经纱采用精梳棉,而纬纱采用混纺包覆纱,混纺包覆纱包括氨纶芯线及由棉、莫代尔和火山岩纤维混纺而成的外包混纺纱,如此一方面通过氨纶芯线保证面料在纬向上的拉伸弹力性能,再结合外包混纺纱达到柔软贴身、抗皱光洁和良好的吸湿性能,另一方面通过火山岩纤维达到更好的柔软保暖效果,且各经纱与纬纱浮沉交织关系也使得更多的外包混纺纱能够是与皮肤直接接触的,保暖效果更佳。采用本实用新型火山岩弹力面料整体服用性能佳,穿着舒适、保暖。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边组织均采用了与地组织类似的循环单元,使得地组织和边组织相互之间的张力相当,同时边组织幅面更宽,可克服现有弹力面料卷边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火山岩弹力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边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地循环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循环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循环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循环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00、地组织;200、左边组织;300、右边组织;101、地循环单元;201、第一循环单元;202、第二循环单元;203、第三循环单元;10、第一经纱;20、第二经纱;30、第三经纱;40、第四经纱;50、第五经纱;60、第六经纱;70、第七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火山岩纤维弹力面料,包括地组织100及位于地组织100两侧的左边组织200和右边组织300,所述地组织100、左边组织200和右边组织300均是由经纱和纬纱浮沉编织而成,经密为138根/英寸,纬密为78根/英寸,所述经纱均采用精梳棉,所述纬纱均采用混纺包覆纱,所述混纺包覆纱由氨纶芯线及外包氨纶芯线的外包混纺纱,所述外包混纺纱为棉-莫代尔-火山岩纤维混纺纱,棉-莫代尔-火山岩纤维混纺纱由30%的棉、30%的莫代尔、40%的火山岩纤维混纺而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地组织100由地循环单元101循环编织,所述地循环单元101由7个纬纱与12个经纱交织而成,其中12个经纱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10、第二经纱20、第三经纱30、第四经纱40、第五经纱50、第六经纱60、第七经纱70、第六经纱60、第五经纱50、第四经纱40、第三经纱30和第二经纱20,所述地组织100共用经纱11352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边组织200从左至右依次为2个第一循环单元201、5个第二循环单元202、1个第三循环单元203、6个第二循环单元202、1个第三循环单元203、5个第二循环单元202、1个第三循环单元203、4个第二循环单元202、1个第三循环单元203和3个第二循环单元2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右边组织300从右至左依次为3个第二循环单元202、1个第三循环单元203、4个第二循环单元202、1个第三循环单元203、5个第二循环单元202、1个第三循环单元203、6个第二循环单元202、1个第三循环单元203、5个第二循环单元202和2个第一循环单元201。

所述第一循环单元201由7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四经纱40、第三经纱30、第四经纱40和第三经纱30交织构成,所述第二循环单元202由7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四经纱40、第四经纱40、第三经纱30和第三经纱30交织构成,所述第三循环单元203由7个纬纱与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经纱10、第二经纱20、第三经纱30、第四经纱40、第五经纱50、第六经纱60构成。所述左边组织200和右边组织300的经纱用量均为124支。

其中:所述第一经纱10与7个纬纱采用过1压4再过2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二经纱20与7个纬纱采用压1过3再压3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三经纱30与7个纬纱采用压4过3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四经纱40与7个纬纱采用过3压4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五经纱50与7个纬纱采用压3过3再压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六经纱60与7个纬纱采用过2压4再过1方式浮沉交织,所述第七经纱70与7个纬纱采用压2过3再压2方式浮沉交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