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张紧旋转纱线功能的纺纱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98578发布日期:2021-02-26 23:3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张紧旋转纱线功能的纺纱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张紧旋转纱线功能的纺纱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织布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无梭织机对改进织物和提高织机的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世界各国被广泛采用,并加快了织造设备改造的进程,许多发达国家无梭织机的占有率已达80%左右,出现了以无梭织机更新替代有梭织机的大趋势。
[0003]
无梭织机共同的基本特点是将纬纱卷装从梭子中分离出来,或是仅携带少量的纬纱以小而轻的引纬器代替大而重的梭子,为高速引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纬纱的供给上,直接采用筒子卷装,通过储纬装置进入引纬机构,使织机摆脱了频繁的补纬动作。而通过引纬机构引出的纺纱或纬无张紧力或是张紧力小,造成了纺纱拧力大易打结或拧力小纺纱线易断裂,影响工作效率,费工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张紧旋转纱线功能的纺纱引导装置。
[0005]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具有张紧旋转纱线功能的纺纱引导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左侧通过对称设置的机架活接纵向式转轴,转轴上套接引导轮和锥齿轮一,引导轮的一侧设置锥齿轮一,锥齿轮一啮合锥齿轮二,锥齿轮二套接于传动轴左端,传动轴通过设置于底板上的支架进行支撑,传动轴上套接齿轮,齿轮啮合齿轮盘,齿轮盘套接于张紧机构的筒体外;所述筒体通过对称设置的轴承座连接于底板上,筒体外表面设滑槽,滑槽内卡配套圈的卡条,套圈的一端设有棘爪,棘爪与齿轮盘端面设置的弧形孔相配。
[0006]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引导轮的外表面上设置导向沟槽。
[0007]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的中心线与导向沟槽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筒体的中心线与引导轮的中心线垂直。
[0008]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张紧机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内壁上圆周均布六个支撑筒,支撑筒内设置弹簧,弹簧的内端连接台阶式滑动柱塞的大端,滑动柱塞的小端延伸至支撑筒外,滑动柱塞的小端端面中间设置螺纹孔,螺纹孔配合柔性半圆球头的螺柱,半圆球头的球表面中心设置内六角安装孔。
[0009]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筒的轴心线垂直相交于筒体中心线。
[001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筒的内壁上设有台阶,并与台阶式滑动柱塞相配,且台阶设置于相邻筒体中心的支撑筒一端。
[0011]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套圈与筒体间通过轴承连接。
[0012]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通过动力源传递动力到传动轴上,传动轴通过锥
齿轮二与锥齿轮一的啮合,将动力传到转轴上,转轴转动带动引导轮从外部将纺纱引出,然后将纺纱的引线端穿入到支撑筒的中间,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柔性球头夹持纺纱,另外传动轴上套装的齿轮在转动中通过轮盘带动筒体转动,以达到松开纺纱的打结点,若反相转动使纺纱松散处通过转动对纺纱施加拧动力;若纺纱的无打结点或松散处,无需转动筒体,滑动套圈,使棘爪脱离轮盘端面的弧形孔。
[0013]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具有结构紧凑,设计思路合理,且新颖独特,纺纱通过引导轮引导,张紧机构的夹持张紧,促使纺纱有走线过程中始终有张力,纺织出产品纺纱密度均匀,纺纱张紧力大小合适,另外纺纱经张紧机构的旋转卸除结扣扭力,避免纺纱无结扣,牵引平顺,有效增强了纺纱织物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张紧机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张紧机构的内部端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3中所示。
[0018]
实施例1
[0019]
一种具有张紧旋转纱线功能的纺纱引导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左侧通过对称设置的机架2活接纵向式转轴3,转轴3上套接引导轮4和锥齿轮一6,引导轮4的一侧设置锥齿轮一6,锥齿轮一6啮合锥齿轮二7,锥齿轮二7套接于传动轴9左端,传动轴9通过设置于底板1上的支架8进行支撑,传动轴9上套接齿轮10,齿轮10啮合齿轮盘11,齿轮盘11套接于张紧机构的筒体12外;所述筒体12通过对称设置的轴承座13连接于底板1上,筒体12外表面设滑槽17,滑槽17内卡配套圈15的卡条,套圈15的一端设有棘爪16,棘爪16与齿轮盘11端面设置的弧形孔14相配。
[002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引导轮4的外表面上设置导向沟槽5。
[0021]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12的中心线与导向沟槽5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筒体12的中心线与引导轮4的中心线垂直。
[0022]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张紧机构包括筒体12,所述筒体12的内壁上圆周均布六个支撑筒18,支撑筒18内设置弹簧19,弹簧19的内端连接台阶式滑动柱塞20的大端,滑动柱塞20的小端延伸至支撑筒18外,滑动柱塞20的小端端面中间设置螺纹孔28,螺纹孔28配合柔性半圆球头24的螺柱23,半圆球头24的球表面中心设置内六角安装孔25。
[0023]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筒18的内壁上设有台阶21,并与台阶式滑动柱塞20相配,且台阶21设置于相邻筒体中心的支撑筒18一端。
[0024]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套圈与筒体间通过轴承连接。
[0025]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通过动力源传递动力到传动轴上,传动轴通过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的啮合,将动力传到转轴上,转轴转动带动引导轮从外部将纺纱引出,然后将纺纱的引线端穿入到支撑筒的中间,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柔性球头夹持纺纱22,另外若反相转动使纺纱松散处通过转动对纺纱施加拧动力。
[0026]
实施例2
[0027]
一种具有张紧旋转纱线功能的纺纱引导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左侧通过对称设置的机架2活接纵向式转轴3,转轴3上套接引导轮4和锥齿轮一6,引导轮4的一侧设置锥齿轮一6,锥齿轮一6啮合锥齿轮二7,锥齿轮二7套接于传动轴9左端,传动轴9通过设置于底板1上的支架8进行支撑,传动轴9上套接齿轮10,齿轮10啮合齿轮盘11,齿轮盘11套接于张紧机构的筒体12外;所述筒体12通过对称设置的轴承座13连接于底板1上,筒体12外表面设滑槽17,滑槽17内卡配套圈15的卡条,套圈15的一端设有棘爪16,棘爪16与齿轮盘11端面设置的弧形孔14相配。
[0028]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引导轮4的外表面上设置导向沟槽5。
[0029]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张紧机构包括筒体12,所述筒体12的内壁上圆周均布六个支撑筒18,支撑筒18内设置弹簧19,弹簧19的内端连接台阶式滑动柱塞20的大端,滑动柱塞20的小端延伸至支撑筒18外,滑动柱塞20的小端端面中间设置螺纹孔28,螺纹孔28配合柔性半圆球头24的螺柱23,半圆球头24的球表面中心设置内六角安装孔25。
[003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筒18的轴心线垂直相交于筒体12中心线。
[0031]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筒18的内壁上设有台阶21,并与台阶式滑动柱塞20相配,且台阶21设置于相邻筒体中心的支撑筒18一端。
[0032]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套圈与筒体间通过轴承连接。
[0033]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通过动力源传递动力到传动轴上,传动轴通过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的啮合,将动力传到转轴上,转轴转动带动引导轮从外部将纺纱引出,然后将纺纱的引线端穿入到支撑筒的中间,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柔性球头夹持纺纱22,另外传动轴上套装的齿轮在转动中通过轮盘带动筒体转动,以达到松开纺纱的打结点。
[0034]
实施例3
[0035]
一种具有张紧旋转纱线功能的纺纱引导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左侧通过对称设置的机架2活接纵向式转轴3,转轴3上套接引导轮4和锥齿轮一6,引导轮4的一侧设置锥齿轮一6,锥齿轮一6啮合锥齿轮二7,锥齿轮二7套接于传动轴9左端,传动轴9通过设置于底板1上的支架8进行支撑,传动轴9上套接齿轮10,齿轮10啮合齿轮盘11,齿轮盘11套接于张紧机构的筒体12外;所述筒体12通过对称设置的轴承座13连接于底板1上,筒体12外表面设滑槽17,滑槽17内卡配套圈15的卡条,套圈15的一端设有棘爪16,棘爪16与齿轮盘11端面设置的弧形孔14相配。
[0036]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引导轮4的外表面上设置导向沟槽5。
[0037]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筒体12的中心线与导向沟槽5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且筒体12的中心线与引导轮4的中心线垂直。
[0038]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张紧机构包括筒体12,所述筒体12的内壁上圆周均布六个支撑筒18,支撑筒18内设置弹簧19,弹簧19的内端连接台阶式滑动柱塞20的大端,滑动柱塞20的小端延伸至支撑筒18外,滑动柱塞20的小端端面中间设置螺纹孔28,螺纹孔28配合柔性半圆球头24的螺柱23,半圆球头24的球表面中心设置内六角安装孔25。
[0039]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筒18的轴心线垂直相交于筒体12中心线。
[0040]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套圈与筒体间通过轴承连接。
[0041]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通过动力源传递动力到传动轴上,传动轴通过锥齿轮二与锥齿轮一的啮合,将动力传到转轴上,转轴转动带动引导轮从外部将纺纱引出,然后将纺纱的引线端穿入到支撑筒的中间,利用弹簧的作用力带动柔性球头夹持纺纱22,另外若纺纱的无打结点或松散处,无需转动筒体,滑动套圈,使棘爪脱离轮盘端面的弧形孔;支撑筒内的台阶21限制滑动柱塞的小端与大端的台阶26。
[004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