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7583发布日期:2020-10-28 12:0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外观上的美感,还开始关注其柔软、贴身等舒适性。因此,吸湿快干等功能性针织面料逐渐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与传统面料制成的运动服装相比,吸湿快干运动面料可以更快地吸收运动中人体产生的大量汗液,并将汗液传导、扩散至服装外表面,进而使其蒸发到外界环境中,通过快速蒸发散热,达到降低人体皮肤温度、减轻服装吸湿后产生湿冷感的目的。纯棉针织面料天然、亲肤,是制作贴身衣物的理想选择,然而其强大的吸湿性使得当人体汗水量稍多时水分不能及时由棉纤维内部导出,使得人体在剧烈运动恢复平静后产生湿冷的不适感。涤纶纤维虽快干、挺阔、耐磨,但其吸湿性差、穿着会产生闷热感。因此,人们通过将棉和涤结合来构建针织面料,使其发挥各自的优良性能,弥补各自的不足和缺陷,使形成的针织面料既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又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116798u,授权公告日2012年1月18长日,授权了一种吸湿快干面料,该面料由精梳棉纱和涤纶丝织造而成,采用平纹双面的组织结构,面纱采用精梳棉纱,底纱采用涤纶丝,通过大圆机织造成棉盖涤复合面料。该面料采用涤面贴肤而没有棉织物柔软亲肤,虽达到了吸湿快干的目的,但面料的弹性和透气性还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以解决现有的棉盖涤吸湿快干面料存在的舒适性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解决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由纱线通过纬平针针织织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由棉纱以及涤纶丝两股纱线组成,所述棉纱的线圈长度大于所述涤纶丝的线圈长度,所述面料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由棉纱线圈圈干构成、所述中间层由涤纶丝线圈构成,所述内层由棉纱线圈沉降弧构成,所述棉纱线圈沉降弧位于所述涤纶丝线圈沉降弧的内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纬平针组织结构,以棉纱为面纱,以涤纶丝为底纱,通过调节棉纱以及涤纶丝的线圈长度,使涤纶丝包裹于棉纱内部织造得到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由于棉纱和涤纶丝线圈长度的不同,使该面料不仅具有较强的弹性及透气性,在穿着时不会产生束缚感和闷热感,而且棉纱的线圈沉降弧的显露(位于内层)增强了人体贴身穿着的舒适感,是一款较为理想的吸湿快干贴身面料。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行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棉纱为20s~70s的精梳棉纱,所述涤纶为30d~150d的涤纶低弹丝。

由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备不同克重的面料,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上述条件下,面料的弹性比传统棉盖丝面料的弹性大10%~50%。面料具有较强的弹性,用作衣服原料,穿着舒适贴肤。

进一步,所述棉纱的线圈长度比所述涤纶丝的线圈长度长10cm/100针及以上。

具体的,针织物的线圈长度是指每一个线圈的纱线长度,它由线圈的圈干和沉降弧组成,常在编织过程中用仪器直接测量输入到每枚针上的纱线长度。

以精梳棉纱和涤纶低弹丝作为原料,控制精梳棉纱以及涤纶低弹丝的线圈长度,使棉纱的线圈长度比所述涤纶丝线圈长度长≥10cm,从而可使涤纶低弹丝较好的包裹在精梳棉纱内部,形成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舒适性、弹性以及透气性均较佳。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棉纱和涤纶丝为原料,采用平针组织结构,在大圆机上调节棉纱及涤纶丝的喂入长度,使棉纱的线圈长度大于所述涤纶丝的线圈长度以及棉纱线圈的沉降弧显露于涤纶丝线圈的沉降弧内侧,中间层由涤纶丝线圈构成,织造形成棉夹涤单面三层预面料;

2)对步骤1)得到的预面料进行预定型;

3)对步骤2)得到的预面料用高温缸进行染色;

4)对步骤3)得到的预面料进行食毛处理;

5)对步骤4)得到的食毛布进行湿布定型烘干,并加入吸湿快干助剂定型。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使棉纱的线圈长度大于所述涤纶丝的线圈长度以及棉纱线圈的沉降弧显露于涤纶丝线圈的沉降弧内侧,而中间层为由涤纶低弹丝构成的针织线圈(涤纶丝线圈的圈干),从而形成一种棉夹涤单面三层面料。该面料不仅使涤面的棉感增强,还赋予面料较强的弹性及透气性,减轻了衣服上身后的束缚感及涤面贴肤的不适感,既呈现出面料吸湿快干的效果,又达到了贴肤舒适的目的,保证了该款面料成衣的穿着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棉纱采用20s~70s的精梳棉纱,所述涤纶丝采用30d~150d的涤纶低弹丝,步骤1)织造过程中需调节20s~70s精梳棉纱线圈长度以及30d~150d涤纶低弹丝的线圈长度,使精梳棉纱线圈长度比涤纶低弹丝线圈长度长10cm/100针及以上。

由此,可通过改变纱线的支数或旦数织造出不同克重范围的面料,以此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面料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的反面线圈图。

图2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纬平组织结构正面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纬平组织结构正面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棉盖丝针织面料的反面线圈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部件如下:

外层1;

中间层2;

内层3;

棉纱线圈4;棉纱线圈圈干41;棉纱线圈沉降弧42;

涤纶丝线圈5;涤纶丝线圈圈干51;涤纶丝线圈沉降弧5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地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由纱线通过纬平针针织织造而成,纱线由棉纱以及涤纶丝两股纱线组成,棉纱的线圈长度大于涤纶丝的线圈长度,面料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外层1由棉纱线圈圈干41构成、中间层2由涤纶丝线圈5构成,内层3由棉纱线圈沉降弧41构成,所述棉纱线圈沉降弧42位于所述涤纶丝线圈沉降弧52的内侧。

纬平针组织又称平针组织,由连续的单元线圈向一个方向串套而成,是单面纬编针织物的基本组织。线圈由圈干和沉降弧构成,圈干由左右两根圈柱和位于两根圈柱顶部的圈弧构成,位于上方的那个线圈的沉降弧套在位于其下方相邻两个线圈的圈弧上。具体的,如1所示,棉纱线圈11由棉纱线圈圈干41、棉纱线圈沉降弧42以及棉纱线圈圈弧43组成,涤纶丝线圈5由涤纶丝线圈圈干51、涤纶丝线圈沉降弧52以及涤纶丝线圈圈弧组成。

平针组织的正面有线圈的圈柱组成(如图3所示),反面由线圈的圈弧组成(如图4所示),即纬平针组织的两面具有不同的外观,一面呈现出正面线圈效果(如图3所示),即沿线圈纵行方向连续的“v”形外观;另一面呈现出反面线圈效果,即由横向相互连接的圈弧所形成的波纹状外观(如图4所示)。

图1为基于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的反面线圈图,图5为普通棉盖丝针织面料。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采用平针组织结构,以棉纱为面纱,以涤纶丝为底纱,通过调节棉纱以及涤纶丝的线圈长度,使涤纶丝包裹于棉纱内部织造得到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且由于棉纱线圈大小较大,使该面料不仅具有较强的弹性及透气性,在穿着时不会产生束缚感和闷热感,而且棉纱的线圈沉降弧的显露(内表面)增强了人体贴身穿着的舒适感,是一款较为理想的吸湿快干贴身面料。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棉纱为20s~70s的精梳棉纱,涤纶为30d~150d的涤纶低弹丝。

由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备不同克重的面料,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上述条件下,面料的弹性比传统棉盖丝面料的弹性大10%~50%。面料具有较强的弹性,用作衣服原料,穿着舒适贴肤。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棉纱的线圈长度比涤纶丝的线圈长度长10cm/100针及以上。

以精梳棉纱和涤纶低弹丝作为原料,控制精梳棉纱以及涤纶低弹丝的线圈长度,使棉纱的线圈长度比涤纶丝线圈长度长≥10cm,从而可使涤纶低弹丝较好的包裹在精梳棉纱内部,形成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舒适性、弹性以及透气性均较佳。

实施例1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由纱线通过纬平针针织织造而成,纱线由40s/1精梳棉纱以及涤纶丝75d/36f两股纱线组成,棉纱的线圈长度比涤纶低弹丝的线圈长度长10cm/100针,面料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外层1由棉纱线圈圈干41构成、中间层2由涤纶丝线圈5构成,内层3由棉纱线圈沉降弧41构成,所述棉纱线圈沉降弧42位于所述涤纶丝线圈沉降弧52的内侧。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以40s/1精梳棉纱,75d/36f涤纶低弹丝为原料,采用纬平针组织结构,通过调节棉纱及涤纶低弹丝的线圈长度,利用大圆机进行织造,如图1所示,75d/36f涤纶低弹丝线圈圈干贴服在40s/1精梳棉纱线圈圈干上,40s/1精梳棉纱线圈沉降弧位于75d/36f涤纶低弹丝线圈沉降弧的内侧,故面料的外层为40s/1精梳棉纱构成的线圈圈干,面料的内层为40s/1精梳棉纱构成的线圈沉降弧,面料的中间层为75d/36f涤纶低弹丝构成的线圈圈干和沉降弧,使得75d/36f涤纶低弹丝所形成的线圈被夹在40s/1精梳棉纱所形成的线圈中间,形成棉夹涤三层针织预面料;

(2)对步骤(1)得到的预面料进行预定型;

(3)对步骤(2)得到的预面料用高温缸进行染色;

(4)对步骤(3)得到的预面料进行食毛处理;

(5)对步骤(4)得到的食毛布进行湿布定型烘干,并加入吸湿快干助剂定型。

其中,面料中40s/1精梳棉纱和75d/36f涤纶低弹丝按工艺100枚针纱长:43cm/28cm织造生产。

其中,面料中,40s/1精梳棉纱,75d/36f涤纶低弹丝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3%,27%,所得面料的克重为160g/m2

实施例2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由纱线通过纬平针针织织造而成,纱线由32s/1精梳棉纱以及涤纶丝75d/36f两股纱线组成,棉纱的线圈长度比涤纶低弹丝的线圈长度长25cm/100针,面料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外层1由长棉纱线圈圈干41构成、中间层2由涤纶丝线圈5构成,内层3由棉纱线圈沉降弧41构成,所述棉纱线圈沉降弧42位于所述涤纶丝线圈沉降弧52的内侧。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以32s/1精梳棉纱,75d/36f涤纶低弹丝为原料,采用纬平针组织结构,通过调节棉纱及涤纶低弹丝的线圈长度,利用大圆机进行织造,如图2所示,75d/36f涤纶低弹丝线圈圈干贴服在32s/1精梳棉纱线圈圈干上,32s/1精梳棉纱线圈沉降弧位于75d/36f涤纶低弹丝线圈沉降弧的内侧,故面料的外层为32s/1精梳棉纱构成的线圈圈干,面料的内层为32s/1精梳棉纱构成的线圈沉降弧,面料的中间层为75d/36f涤纶低弹丝构成的线圈圈干和沉降弧,使得75d/36f涤纶低弹丝所形成的线圈被夹在32s/1精梳棉纱所形成的线圈中间,形成棉夹涤三层针织预面料;

(2)对步骤(1)得到的预面料进行预定型;

(3)对步骤(2)得到的预面料用高温缸进行染色;

(4)对步骤(3)得到的预面料进行食毛处理;

(5)对步骤(4)得到的食毛布进行湿布定型烘干,并加入吸湿快干助剂定型。

面料中32s/1精梳棉纱和75d/36f涤纶低弹丝按工艺100枚针纱长:43cm/28cm织造生产。

实施例1所得面料中32s/1精梳棉纱,75d/36f涤纶低弹丝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7.2%,22.8%,所得面料的克重为190g/m2

实施例3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由纱线通过纬平针针织织造而成,纱线由26s/1精梳棉纱以及涤纶丝75d/36f两股纱线组成,棉纱的线圈长度比涤纶低弹丝的线圈长度长18cm/100针,面料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外层1由长棉纱线圈圈干41构成、中间层2由涤纶丝线圈5构成,内层3由棉纱线圈沉降弧41构成,所述棉纱线圈沉降弧42位于所述涤纶丝线圈沉降弧52的内侧。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棉夹涤单面三层针织面料制备方法,具体制作方法步骤如下:

(1)以26s/1精梳棉纱,100d/48f涤纶低弹丝为原料,采用纬平针组织结构,通过调节棉纱及涤纶低弹丝的线圈长度,利用大圆机进行织造,如图2所示,100d/48f涤纶低弹丝线圈圈干贴服在26s/1精梳棉纱线圈圈干上,26s/1精梳棉纱线圈沉降弧位于100d/48f涤纶低弹丝线圈沉降弧的内侧,故面料的外层为26s/1精梳棉纱构成的线圈圈干,面料的内层为26s/1精梳棉纱构成的线圈沉降弧,面料的中间层为100d/48f涤纶低弹丝构成的线圈圈干和沉降弧,使得100d/48f涤纶低弹丝所形成的线圈被夹在26s/1精梳棉纱所形成的线圈中间,形成棉夹涤三层针织预面料;

(2)对步骤(1)得到的预面料进行预定型;

(3)对步骤(2)得到的预面料用高温缸进行染色;

(4)对步骤(3)得到的预面料进行食毛处理;

(5)对步骤(4)得到的食毛布进行湿布定型烘干,并加入吸湿快干助剂定型。

面料中26s/1精梳棉纱,100d/48f涤纶低弹丝按工艺100枚针纱长:43.5cm/29.5cm织造生产。

实施例3所得面料中26s/1精梳棉纱,100d/48f涤纶低弹丝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5%,25%,所得面料的克重为230g/m2

尽管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