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态水差别化传递的经编单针床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96538发布日期:2020-06-16 20:22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态水差别化传递的经编单针床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功能面料设计与制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液态水差别化传递的经编单针床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可达到织物外表面水分含量及扩散面积较贴肤面高、减小出汗后与皮肤接触面黏合力的效果,提升面料在人体运动出汗后的舒适程度。



背景技术:

因为人体在运动时产生大量汗液,此时皮肤与衣物接触难免会产生黏腻感,及因汗液蒸发较慢会产生闷热感,所以对于运动面料的设计与开发,一个重要的方向是追求怎样合理地将运动时产生的大量汗水及时排除且保持清爽感。

目前此方面的解决方法主要有:1.使用功能性纱线或利用不同纱线的导水能力;2.利用后整理方法;3.通过双层不同结构使正反两面有不同的导水性能:

专利cn104928833b,“一种功能性单向吸湿排汗超干爽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公开了一种由经拒水处理的普通涤纶长丝和吸湿排汗涤纶长丝编织成的纬编双面织物,拒水内层能将汗液快速导向外层,外层能快速吸湿并扩散;

专利cn207044828u,“单向导湿面料”,报道了通过原棉纱线与亲水纱线交织而成的局部拒水纱,及表层纱布的亲水纱线支数大于里层纱布的原棉纱线,从而无需任何化学处理工艺实现了单向导湿;

专利申请cn201710717764.6,“一种导湿速干针织纬编面料及其加工工艺”,提供了一种导湿速干针织纬编面料由至少两种dpf不同的纱线纬编织成,通过对二种不同dpf纱在织物二面的浮线长的设计达到织物二面差别导湿能力的实现;

专利cn1985036a,“具有水分管理性能的机织织物”,报道了一种梭织织物由疏水性和亲水性材料的通常均匀机织的结构组成,并且具有疏水性和亲水性材料的内部和外部暴露表面。从而实现了汗水由布底向布面的单向传递;

专利申请cn106012538a,“吸湿快干单向导湿双层面料的制作方法”,报道了采用阳离子涤纶纱和涤纶长丝编织制成双层面料坯布,然后采用改性精炼剂ls01对双层面料坯布进行处理制成的吸湿快干单向导湿面料;

专利cn104786576b,“一种单向导湿面料结构”,公开了一种外表面为可吸附大量水的多孔硅胶图案,内表面为易保持干爽的棉麻混纺织物的单向导湿纬编面料结构;

专利cn108130710a,“一种单向导湿织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单向导湿织物”,报道了通过对双针床织物依次进行碱减量、亲水、单面拒水和等离子体整理,来达到单向导湿性能;

专利申请cn103276601a,“一种吸湿快干面料的染整工艺”,采用坯布预定型→去油去浆前处理→染色→还原清洗→去微纤整理→吸湿快干整理→定型的工艺流程不仅能保持面料的吸湿排汗功能,还能保持疏水快干功能,能够达到面料的吸湿快干的要求。

综合上述,面料差别化导湿功能虽然已经被广泛地进行研究,但是经编单针床实现方法未见报道。而使用功能性的纱线或利用后整理方式来达到效果会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且不利于环保;双层织物可以为有明显水传递效果差异的双面结构,但相对单层织物较厚,在透气性和拉伸开度方面有较大的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态水差别化传递的经编单针床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态水差别化传递的经编单针床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单针床经编机编织出具有延展线面和圈柱面的面料主体;

采用至少一把梳栉,以第一无弹纱线编织形成前梳无弹纱线,完全覆盖在面料主体的延展线面上,形成延展线面导水层;

采用至少一把梳栉,以第二无弹纱线编织形成后梳无弹纱线,覆盖在面料主体的圈柱面的至少80%的区域上,形成圈柱面导水层;

第一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和第二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不同,使得延展线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与圈柱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不同。

所述前梳无弹纱线以同向闭口的经斜、经绒、经平或编链组织结构编织成型在延展线面,后梳无弹纱线以反向开口的经斜、经绒、经平或编链组织结构编织成型在圈柱线面。

所述第一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大于第二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使得延展线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大于圈柱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圈柱面设为贴肤面,水由圈柱面向延展线面传递。

所述第一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lp1>19,第二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lp2<22。

所述lp1/lp2≥1.5。

所述第一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小于第二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使得延展线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小于圈柱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延展线面设为贴肤面,水由延展线面向圈柱面传递。

所述第二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lp4>19,第一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lp3<22。

所述lp4/lp3≥1.5。

所述第一无弹纱线和第二无弹纱线均为导水能力不同的长丝或短纤。

本发明实现液态水在该面料中从布底到布表的差别化传递,面料外表面水分含量及扩散面积较贴肤面高、减小出汗后与皮肤接触面黏合力的效果,可提升衣物在人体运动出汗后的舒适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延展线面的垫纱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圈柱面的垫纱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圈柱面的垫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液态水差别化传递的经编单针床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单针床经编机编织出具有延展线面2和圈柱面1的面料主体。

采用至少一把梳栉,以第一无弹纱线编织形成前梳无弹纱线,完全覆盖在面料主体的延展线面上,形成延展线面导水层,即第一无弹纱线覆盖在延展线面的100%区域上,实现全覆盖。

采用至少一把梳栉,以第二无弹纱线编织形成后梳无弹纱线,覆盖在面料主体的圈柱面的至少80%的区域上,形成圈柱面导水层。比如第二无弹纱只编织覆盖在圈柱面的85%的区域上,实现大部分区域的覆盖。

第一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和第二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不同,使得延展线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与圈柱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不同,利用导水能力的不同,实现面料主体两个表面的不同导水能力,从而可以确保水从一个表面朝向另一个表面传递,实现差别化的传递,有利于水份的散发。

所述前梳无弹纱线以同向闭口的经斜、经绒、经平或编链组织结构编织成型在延展线面,后梳无弹纱线以反向开口的经斜、经绒、经平或编链组织结构编织成型在圈柱线面。即后梳无弹纱线在圈柱面的组织结构与前梳无弹纱线在延展线面的组织结构反向设置,并且每一把梳栉都成圈编织。

对于第一无弹纱线和第二无弹纱的导水能力,可以单位面积毛细输水能力lp来计算,可选择以下两种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

方式一,所述第一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大于第二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使得延展线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大于圈柱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圈柱面设为贴肤面,水由圈柱面向延展线面传递,由于圈柱面的导水能力小于延展线面的导水能力,因此形成水的差别化传递。所述第一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lp1>19,第二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lp2<22,并且lp1/lp2≥1.5,即较强导水能力的无弹纱线始终大于较强导水能力的无弹纱线,确保排水能力较佳。

方式二,所述第一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小于第二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使得延展线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小于圈柱面导水层的导水能力,延展线面设为贴肤面,水由延展线面向圈柱面传递。所述第二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lp4>19,第一无弹纱线的导水能力lp3<22,并且所述lp4/lp3≥1.5,即较强导水能力的无弹纱线始终大于较强导水能力的无弹纱线。

所述第一无弹纱线和第二无弹纱线均为导水能力不同的长丝或短纤。

当采用同一类纱线时,纱线可以通过粗细的差异、是否为异性截面或纱线是否亲水处理等方式来达到不同导水能力的差异。

两种不同种类的纱线可以采用长丝和短纤或相互组合等方式来达到不同导水能力的目的。在加入弹性纱线后,同样可以达到不同导水能力的效果。

以导水能力较弱的一面设为贴肤面,从而可以将人全肌肤产生的汗水较为快速的从导水能力较弱的一面传递到导水能力较强的一面,实现水的快速散发,提升衣服穿着时的舒适性。

采用单针床经编机进行编织此面料,其织针的密度控制在每英寸14-50个之间。采用的化纤长丝的线密度为7-300旦尼尔之间,涉及到氨纶弹性纱线的线密度为20-210旦尼尔之间。并且织物的克重范围控制在80克/平方米~550克/平方米间。

在编织工艺方面,举如下2个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实例1

此实例以本专利所述方法进行设计,导水能力较弱的纱线设计显露在延展线面,导水能力较强的纱线设计显露在圈柱面,具体参数如下:

1、经编所用纱线整经:

1)长丝整经:

整经机机型:karlmayerds21/30nc-2,消极式送纱。

整经温度:25℃整经湿度:65%

2)氨纶整经:

整经机机型:karlmayerds21/30nc-2,消极式送纱。

整经温度:25℃整经湿度:65%

车间在上述温湿度的条件下,设置工艺参数。

2、织造

织造机器型号:karl·mayerhks4-mel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经编机

机号范围:e14-e40。

穿纱方式均为满穿。

使用纱线:

gb1:pes30d/12fsddty,垫纱数码:1-0/2-3//,如图2,显露在延展线面,该纱线的导水能力较弱。

gb2:pes40d/72fsddty,垫纱数码:2-1/0-1//,如图3,显露在圈柱面,该纱线的导水能力较强,使得圈柱面的导水能力比延展线面的导水能力强。

gb3:pu30d,垫纱数码:2-1/0-1//,如图3,编织在圈柱面。

3、后整理工程

水洗-预定-染色-后定型-验布。

4、测试结果

按照标准aatcc195“liquidmoisturemanagementpropertiesoftextilefabric纺织面料的液态水分管理性能”进行测试,延展线面为贴肤面,可得试验结果:

实例2

此实例以本专利所述方法进行设计,导水能力较强的纱线设计显露在延展线面,导水能力较弱的纱线设计显露在圈柱面,且通过纱线搭配和工艺设计在外表面(延展线面)形成了双色的方格花纹,具体参数如下:

1、经编所用纱线整经设备及工艺条件同实例1;

2、织造

织造机器型号:karl·mayerhks4-1el或其它符合要求的经编机

机号范围:e14-e40

使用纱线:

gb1:pa6/pes50d/50f40/82/1fd/sdfdy纱线供应商:晓星;垫纱数码:(1-0/2-3)*19//(图4),穿23空2,显露在圈柱面,形成格纹

gb2:pes50d/36fsddty纱线供应商:百宏;垫纱数码:2-1/0-1//(图3),满穿,显露在延展线面

gb3:pu40d,垫纱数码:2-1/0-1//(图3),满穿

3、后整理工程

平幅水洗-预定-染色-后定型-验布。

4、测试结果

按照标准aatcc195“liquidmoisturemanagementpropertiesoftextilefabric”对50次洗后样品进行测试,圈柱面为贴肤面,可得试

验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