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饮料用刺梨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96539发布日期:2020-06-16 20:22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酵饮料用刺梨预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酵饮料,尤其涉及一种发酵饮料用刺梨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刺梨为蔷薇科多年生落叶灌木巢丝花的果实,又名山王果、刺莓果、佛朗果、茨梨、木梨子,别名刺菠萝、送春归、刺酸梨子、九头鸟、文先果,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是一种稀有的果实。生于海拔500米-25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路旁及灌丛中,是贵州、鄂西山区、湘西、凉山、冕宁山区等地的天然野果,在贵州省和河南省开封市有大面积的人工种植。刺梨的收获期不足30天。刺梨为野生小灌木,4月至6月开粉红色、红色或深红色的花,夏花秋实。果实多为扁圆球形,横径一般为2厘米至4厘米,8月至9月果实成熟,黄色,有时带红晕。果肉脆,成熟后有浓芳香味。果皮上密生小肉刺,俗称之为“刺梨”。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被称为“维c之王”。单宁500毫克至1000毫克;含酸1克左右;总糖量一般4克左右。刺梨果实呈扁球形或圆锥形,稀纺锤形,直径2厘米-4厘米。表面黄褐色,密被针刺,有的并具褐色斑点;先端常有黄褐色宿存的花薯5瓣,亦被披针刺。纵剖面观:果肉黄白色;种子多数,着生于尊筒基部凸起的花托上,卵圆形,浅黄色,直径约1.5毫米-3毫米,骨质。气微香,味酸、涩、微甜。

现有技术专利号为cn107668450a,名称为一种刺梨发酵饮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针对已有的刺梨汁的整体味感以酸味、涩味和苦味为主,发酵后会使刺梨汁原有的酸味、涩味和苦味更佳突出,并与发酵产生的酸味结合,发出令人不悦的气息,影响了刺梨发酵饮料的推广及应用的问题,其通过以刺梨果肉为主要原料,加入甘草、火龙果肉、罗汉果进行混合发酵,以调节刺梨中大量单宁带来的酸涩感,发酵完成后,向发酵液中加入鼠尾草提取液、荔枝汁进行调味,最终得到了一种味道香甜,口感柔和,无酸涩感的刺梨发酵饮料的方式,克服了刺梨汁的整体味感以酸味、涩味和苦味为主,发酵后会使刺梨汁原有的酸味、涩味和苦味更佳突出,并与发酵产生的酸味结合,发出令人不悦的气息,影响了刺梨发酵饮料的推广及应用的问题,但由于未将刺梨内可做药用的籽取出收集,从而会导致将刺梨内的籽丢弃,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专利号为cn110477375a,名称为一种刺梨复合发酵酵素的制备工艺的中国专利针对已有的刺梨酵素的营养仍然过于单一,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于饮食营养的追求的问题,其通过1)将刺梨洗净、去籽,将果肉压榨后取刺梨汁备用;2)将菇类洗净、沥干备用;3)将沥干的菇类放入发酵罐,再加入干茶叶和白糖,然后将榨好的刺梨汁倒入发酵罐,直至将所有物料淹没,然后密封自然发酵,发酵结束后过滤得发酵液;4)将发酵液蒸馏灭菌,得刺梨复合发酵酵素的方式,克服了刺梨酵素的营养仍然过于单一,不能满足现代人对于饮食营养的追求的问题,但由于没有将刺梨自带的萼片及肉刺去除,从而会导致所生成的产物中含有萼片及肉刺等没有营养的杂质。

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将刺梨萼片及肉刺进行去除,同时通过机器代替人工避免人工去除时具有被萼片及肉刺刺伤的危险,将刺梨内部的籽挖出收集,可做药用,防止制作发酵饮料时将籽舍弃,浪费资源的发酵饮料用刺梨预处理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未将刺梨内可做药用的籽取出收集,从而会导致将刺梨内的籽丢弃,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由于没有将刺梨自带的萼片及肉刺去除,从而会导致所生成的产物中含有萼片及肉刺等没有营养的杂质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未将刺梨内可做药用的籽取出收集,从而会导致将刺梨内的籽丢弃,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由于没有将刺梨自带的萼片及肉刺去除,从而会导致所生成的产物中含有萼片及肉刺等没有营养的杂质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酵饮料用刺梨预处理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发酵饮料用刺梨预处理装置,包括支撑架,控制屏,电机,萼片去除机构,针刺去除机构,除籽机构,第一储料箱和第二储料箱;支撑架右端中顶部设置有控制屏;支撑架顶端右部设置有电机;支撑架顶端左部设置有萼片去除机构;支撑架内中顶部设置有针刺去除机构,并且针刺去除机构左端顶部与萼片去除机构相连接;支撑架内右顶部设置有除籽机构,并且除籽机构右端顶部与电机相连接,而且除籽机构左端顶中部与针刺去除机构相连接;支撑架内左底部设置有第一储料箱;支撑架内右底部设置有第二储料箱。

优选地,萼片去除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轮,丝杆,升降板,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滑轨,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三传动杆,第四传动杆,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第一传动轮内中部设置有丝杆;丝杆外表面中部与升降板进行啮合;升降板底端左中部与第一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升降板底端右中部与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后端底部与第二滑块相连接;第二传动杆后端底部与第一滑块相连接;第一滑块后侧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滑轨前侧左中部与第二滑块相连接;第一滑块底端设置有第四传动杆;第二滑块底端设置有第三传动杆;第一滑轨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红外感应器;第三传动杆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二切刀;第四传动杆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切刀;第一传动轮右端与针刺去除机构相连接;第一滑轨底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相连接。

优选地,针刺去除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第一异形传动杆,第三传动轮,第二异形传动杆,传动柱,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六传动轮,第七传动轮,第一平齿轮,轮齿板,第二滑轨,承接板,第二红外感应器,第三切刀,第一固定座,第一弹簧,第一刮刀,第二固定座,第二弹簧和第二刮刀;第二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一异形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二异形传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异形传动杆右部设置有传动柱;传动柱外表面顶部与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底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后端底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一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左端与轮齿板进行啮合;轮齿板左端与第二滑轨进行滑动连接;轮齿板左端底部设置有承接板;承接板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红外感应器;承接板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三切刀,并且第三切刀位于第二红外感应器后侧;承接板底端左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承接板底端右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内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右端设置有第一刮刀;第二固定座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左端设置有第二刮刀;第二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传动轮右端与除籽机构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传动柱底端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顶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左端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六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七传动轮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二滑轨后端与支撑架相连接。

优选地,除籽机构包括第八传动轮,第九传动轮,第二平齿轮,第三平齿轮,伸缩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十传动轮,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刺梨,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七锥齿轮,第八锥齿轮,第一电动推杆,基座,第三红外感应器,第一拐板,第二拐板,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二电动推杆,第一半球切刀和第二半球切刀;第八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左端轴心与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右端轴心与第二平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底端与第三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左端轴心与伸缩杆进行转动连接;伸缩杆左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右顶部设置有刺梨;第五锥齿轮左端后部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后端轴心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前端轴心与第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锥齿轮前端底部与第八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底端轴心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底端设置有基座;基座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三红外感应器;基座底端后部设置有第一拐板;基座底端前部设置有第二拐板;基座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并且第二电动推杆位于第三红外感应器右侧;第一拐板底端设置有第一底座;第二拐板底端设置有第二底座;第二电动推杆后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半球切刀;第二电动推杆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二半球切刀;第八传动轮右端轴心与电机相连接;第二平齿轮右端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伸缩杆外表面左中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传动轮后端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前端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前端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后端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后端轴心与支撑架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左端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外表面中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相连接。

优选地,第一异形传动杆的直杆与传动柱内的凹槽相匹配。

优选地,第一刮刀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优选地,第一拐板的斜板部分与第一底座内凹槽的倾斜部分相平行。

优选地,第一半球切刀和第二半球切刀贴合时形成一个半球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未将刺梨内可做药用的籽取出收集,从而会导致将刺梨内的籽丢弃,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由于没有将刺梨自带的萼片及肉刺去除,从而会导致所生成的产物中含有萼片及肉刺等没有营养的杂质的问题,设计了萼片去除机构,通过萼片去除机构对刺梨的萼片进行切除,达到了利用机器对刺梨的萼片进行切除,避免由于刺梨自带肉刺的特性导致工人不方便夹持,同时对工人的手部产生刺伤的危险的效果,设计了针刺去除机构,通过针刺去除机构对刺梨表面的肉刺进行刮除,达到了利用机器代替人工对刺梨的肉刺进行去除,避免工人在去除时对手部造成伤害,同时将刺梨切开,有利于下一步的加工的效果,设计了除籽机构,通过除籽机构将刺梨内部的籽挖出收集,达到了将刺梨的籽收集,可做药用,防止制作发酵饮料时将籽舍弃,浪费资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萼片去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针刺去除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除籽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电动推杆,基座,第三红外感应器,第一拐板,第二拐板,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第二电动推杆,第一半球切刀和第二半球切刀组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支撑架,2-控制屏,3-电机,4-萼片去除机构,5-针刺去除机构,6-除籽机构,7-第一储料箱,8-第二储料箱,401-第一传动轮,402-丝杆,403-升降板,404-第一传动杆,405-第二传动杆,406-第一滑块,407-第二滑块,408-第一滑轨,409-第一红外感应器,4010-第三传动杆,4011-第四传动杆,4012-第一切刀,4013-第二切刀,501-第二传动轮,502-第一异形传动杆,503-第三传动轮,504-第二异形传动杆,505-传动柱,506-第四传动轮,507-第五传动轮,508-第一锥齿轮,509-第二锥齿轮,5010-第六传动轮,5011-第七传动轮,5012-第一平齿轮,5013-轮齿板,5014-第二滑轨,5015-承接板,5016-第二红外感应器,5017-第三切刀,5018-第一固定座,5019-第一弹簧,5020-第一刮刀,5021-第二固定座,5022-第二弹簧,5023-第二刮刀,601-第八传动轮,602-第九传动轮,603-第二平齿轮,604-第三平齿轮,605-伸缩杆,606-第三锥齿轮,607-第四锥齿轮,608-第十传动轮,609-第十一传动轮,6010-第十二传动轮,6011-刺梨,6012-第五锥齿轮,6013-第六锥齿轮,6014-第十三传动轮,6015-第十四传动轮,6016-第七锥齿轮,6017-第八锥齿轮,6018-第一电动推杆,6019-基座,6020-第三红外感应器,6021-第一拐板,6022-第二拐板,6023-第一底座,6024-第二底座,6025-第二电动推杆,6026-第一半球切刀,6027-第二半球切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发酵饮料用刺梨预处理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支撑架1,控制屏2,电机3,萼片去除机构4,针刺去除机构5,除籽机构6,第一储料箱7和第二储料箱8;支撑架1右端中顶部设置有控制屏2;支撑架1顶端右部设置有电机3;支撑架1顶端左部设置有萼片去除机构4;支撑架1内中顶部设置有针刺去除机构5,并且针刺去除机构5左端顶部与萼片去除机构4相连接;支撑架1内右顶部设置有除籽机构6,并且除籽机构6右端顶部与电机3相连接,而且除籽机构6左端顶中部与针刺去除机构5相连接;支撑架1内左底部设置有第一储料箱7;支撑架1内右底部设置有第二储料箱8。

萼片去除机构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丝杆402,升降板403,第一传动杆404,第二传动杆405,第一滑块406,第二滑块407,第一滑轨408,第一红外感应器409,第三传动杆4010,第四传动杆4011,第一切刀4012和第二切刀4013;第一传动轮401内中部设置有丝杆402;丝杆402外表面中部与升降板403进行啮合;升降板403底端左中部与第一传动杆404进行传动连接;升降板403底端右中部与第二传动杆4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404后端底部与第二滑块407相连接;第二传动杆405后端底部与第一滑块406相连接;第一滑块406后侧与第一滑轨408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滑轨408前侧左中部与第二滑块407相连接;第一滑块406底端设置有第四传动杆4011;第二滑块407底端设置有第三传动杆4010;第一滑轨408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红外感应器409;第三传动杆4010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二切刀4013;第四传动杆4011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切刀4012;第一传动轮401右端与针刺去除机构5相连接;第一滑轨408底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1相连接。

针刺去除机构5包括第二传动轮501,第一异形传动杆502,第三传动轮503,第二异形传动杆504,传动柱505,第四传动轮506,第五传动轮507,第一锥齿轮508,第二锥齿轮509,第六传动轮5010,第七传动轮5011,第一平齿轮5012,轮齿板5013,第二滑轨5014,承接板5015,第二红外感应器5016,第三切刀5017,第一固定座5018,第一弹簧5019,第一刮刀5020,第二固定座5021,第二弹簧5022和第二刮刀5023;第二传动轮501前端轴心与第一异形传动杆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1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3前端轴心与第二异形传动杆5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异形传动杆504右部设置有传动柱505;传动柱505外表面顶部与第四传动轮506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506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7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7底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08后端底部与第二锥齿轮509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509后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轮5010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0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5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5011前端轴心与第一平齿轮5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5012左端与轮齿板5013进行啮合;轮齿板5013左端与第二滑轨5014进行滑动连接;轮齿板5013左端底部设置有承接板5015;承接板5015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红外感应器5016;承接板5015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三切刀5017,并且第三切刀5017位于第二红外感应器5016后侧;承接板5015底端左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5018;承接板5015底端右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座5021;第一固定座5018内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5019;第一弹簧5019右端设置有第一刮刀5020;第二固定座5021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5022;第二弹簧5022左端设置有第二刮刀5023;第二传动轮501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501右端与除籽机构6相连接;第三传动轮503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传动柱505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506顶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506左端与第一传动轮40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0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5011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滑轨5014后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

除籽机构6包括第八传动轮601,第九传动轮602,第二平齿轮603,第三平齿轮604,伸缩杆605,第三锥齿轮606,第四锥齿轮607,第十传动轮608,第十一传动轮609,第十二传动轮6010,刺梨6011,第五锥齿轮6012,第六锥齿轮6013,第十三传动轮6014,第十四传动轮6015,第七锥齿轮6016,第八锥齿轮6017,第一电动推杆6018,基座6019,第三红外感应器6020,第一拐板6021,第二拐板6022,第一底座6023,第二底座6024,第二电动推杆6025,第一半球切刀6026和第二半球切刀6027;第八传动轮6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602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1左端轴心与第五锥齿轮6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602右端轴心与第二平齿轮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603底端与第三平齿轮604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604左端轴心与伸缩杆605进行转动连接;伸缩杆605左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6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606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607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607后端轴心与第十传动轮60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8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609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9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6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右顶部设置有刺梨6011;第五锥齿轮6012左端后部与第六锥齿轮6013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6013后端轴心与第十三传动轮601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14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6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15前端轴心与第七锥齿轮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锥齿轮6016前端底部与第八锥齿轮6017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6017底端轴心与第一电动推杆6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18底端设置有基座6019;基座6019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三红外感应器6020;基座6019底端后部设置有第一拐板6021;基座6019底端前部设置有第二拐板6022;基座6019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6025,并且第二电动推杆6025位于第三红外感应器6020右侧;第一拐板6021底端设置有第一底座6023;第二拐板6022底端设置有第二底座6024;第二电动推杆6025后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半球切刀6026;第二电动推杆6025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二半球切刀6027;第八传动轮601右端轴心与电机3相连接;第二平齿轮603右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伸缩杆605外表面左中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608后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9前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前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14后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15后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15左端与第二传动轮501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18外表面中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第一异形传动杆502的直杆与传动柱505内的凹槽相匹配。

第一刮刀5020的横截面为圆弧形。

第一拐板6021的斜板部分与第一底座6023内凹槽的倾斜部分相平行。

第一半球切刀6026和第二半球切刀6027贴合时形成一个半球面。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支撑架1将装置水平放置在所要使用的位置,接通电源,通过控制屏2调配装置,接着启动电机3,将刺梨6011人工放入装置内加工,通过萼片去除机构4将刺梨6011的萼片进行切割去除,然后通过针刺去除机构5将刺梨6011表面的肉刺刮除,并且同时将刺梨6011从中间切开,进入下一机构,通过除籽机构6将刺梨6011内部的籽挖出,将籽收集放入第一储料箱7,加工完成的果肉收集放入第二储料箱8,该机构通过机器代替人工将萼片及肉刺进行去除,避免人工去除具有被萼片及肉刺刺伤的危险,同时将刺梨6011内部的籽挖出收集,可做药用,防止制作发酵饮料时将籽舍弃,浪费资源。

萼片去除机构4包括第一传动轮401,丝杆402,升降板403,第一传动杆404,第二传动杆405,第一滑块406,第二滑块407,第一滑轨408,第一红外感应器409,第三传动杆4010,第四传动杆4011,第一切刀4012和第二切刀4013;第一传动轮401内中部设置有丝杆402;丝杆402外表面中部与升降板403进行啮合;升降板403底端左中部与第一传动杆404进行传动连接;升降板403底端右中部与第二传动杆405进行传动连接;第一传动杆404后端底部与第二滑块407相连接;第二传动杆405后端底部与第一滑块406相连接;第一滑块406后侧与第一滑轨408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一滑轨408前侧左中部与第二滑块407相连接;第一滑块406底端设置有第四传动杆4011;第二滑块407底端设置有第三传动杆4010;第一滑轨408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一红外感应器409;第三传动杆4010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二切刀4013;第四传动杆4011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切刀4012;第一传动轮401右端与针刺去除机构5相连接;第一滑轨408底端左部和右部均与支撑架1相连接。

当通过第一红外感应器409感知刺梨6011到达指定位置,第三传动杆4010和第四传动杆4011均向下转动,使第一切刀4012和第二切刀4013到达刺梨6011萼片的左右两侧,接着通过第四传动轮506转动带动第一传动轮401进行转动,同时使丝杆402进行转动,通过升降板403上升使第一传动杆404和第二传动杆405均向中间移动,同时带动第一滑块406和第二滑块407在第一滑轨408上向中间移动,通过第三传动杆4010和第四传动杆4011带动第一切刀4012和第二切刀4013向中间移动,对刺梨6011的萼片进行夹持式切割,该机构通过机器对刺梨6011的萼片进行切除,避免由于刺梨6011自带肉刺的特性导致工人不方便夹持,同时对工人的手部产生刺伤的危险。

针刺去除机构5包括第二传动轮501,第一异形传动杆502,第三传动轮503,第二异形传动杆504,传动柱505,第四传动轮506,第五传动轮507,第一锥齿轮508,第二锥齿轮509,第六传动轮5010,第七传动轮5011,第一平齿轮5012,轮齿板5013,第二滑轨5014,承接板5015,第二红外感应器5016,第三切刀5017,第一固定座5018,第一弹簧5019,第一刮刀5020,第二固定座5021,第二弹簧5022和第二刮刀5023;第二传动轮501前端轴心与第一异形传动杆502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501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503进行传动连接;第三传动轮503前端轴心与第二异形传动杆5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异形传动杆504右部设置有传动柱505;传动柱505外表面顶部与第四传动轮506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506右端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507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507底端轴心与第一锥齿轮5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锥齿轮508后端底部与第二锥齿轮509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509后端轴心与第六传动轮5010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0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5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5011前端轴心与第一平齿轮5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5012左端与轮齿板5013进行啮合;轮齿板5013左端与第二滑轨5014进行滑动连接;轮齿板5013左端底部设置有承接板5015;承接板5015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红外感应器5016;承接板5015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三切刀5017,并且第三切刀5017位于第二红外感应器5016后侧;承接板5015底端左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座5018;承接板5015底端右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座5021;第一固定座5018内中部设置有第一弹簧5019;第一弹簧5019右端设置有第一刮刀5020;第二固定座5021内中部设置有第二弹簧5022;第二弹簧5022左端设置有第二刮刀5023;第二传动轮501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传动轮501右端与除籽机构6相连接;第三传动轮503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传动柱505底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506顶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四传动轮506左端与第一传动轮401相连接;第六传动轮5010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七传动轮5011后端轴心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二滑轨5014后端与支撑架1相连接。

当通过第二红外感应器5016感知到去除萼片后的刺梨6011到达指定位置,通过第十四传动轮6015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轮501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一异形传动杆502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轮501转动带动第三传动轮503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二异形传动杆504进行转动,当第一异形传动杆502直杆与传动柱505接触时,第一异形传动杆502转动带动传动柱505进行正转,当第一异形传动杆502曲面与传动柱505接触时,传动柱505停止转动,当第一异形传动杆502直杆和曲面均脱离传动柱505时,此时第二异形传动杆504直杆与传动柱505接触带动传动柱505进行反转,当第二异形传动杆504曲面与传动柱505接触时,传动柱505停止转动,通过传动柱505的正转和反转带动第四传动轮506进行正转和反转,第四传动轮506转动带动第五传动轮507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一锥齿轮508进行转动并且第一锥齿轮508啮合第二锥齿轮509进行转动,第二锥齿轮509转动带动第六传动轮5010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七传动轮5011进行转动,第七传动轮5011转动带动第一平齿轮5012进行转动,使轮齿板5013在第二滑轨5014内进行上下滑动,同时通过承接板5015使第一固定座5018和第二固定座5021进行上下移动,带动第一刮刀5020和第二刮刀5023对刺梨6011的肉刺进行刮除,第一弹簧5019和第二弹簧5022使第一刮刀5020和第二刮刀5023始终贴合刺梨6011,将肉刺彻底刮除,同时第三切刀5017将刺梨6011竖直对半切开,该机构通过机器代替人工对刺梨6011的肉刺进行去除,避免工人在去除时对手部造成伤害,同时将刺梨6011切开,有利于下一步的加工。

除籽机构6包括第八传动轮601,第九传动轮602,第二平齿轮603,第三平齿轮604,伸缩杆605,第三锥齿轮606,第四锥齿轮607,第十传动轮608,第十一传动轮609,第十二传动轮6010,刺梨6011,第五锥齿轮6012,第六锥齿轮6013,第十三传动轮6014,第十四传动轮6015,第七锥齿轮6016,第八锥齿轮6017,第一电动推杆6018,基座6019,第三红外感应器6020,第一拐板6021,第二拐板6022,第一底座6023,第二底座6024,第二电动推杆6025,第一半球切刀6026和第二半球切刀6027;第八传动轮6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602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601左端轴心与第五锥齿轮6012进行转动连接;第九传动轮602右端轴心与第二平齿轮603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603底端与第三平齿轮604进行啮合;第三平齿轮604左端轴心与伸缩杆605进行转动连接;伸缩杆605左端轴心与第三锥齿轮6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锥齿轮606左端后部与第四锥齿轮607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607后端轴心与第十传动轮608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608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609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9左端通过皮带与第十二传动轮6010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右顶部设置有刺梨6011;第五锥齿轮6012左端后部与第六锥齿轮6013进行啮合;第六锥齿轮6013后端轴心与第十三传动轮6014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14底端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6015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15前端轴心与第七锥齿轮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七锥齿轮6016前端底部与第八锥齿轮6017进行啮合;第八锥齿轮6017底端轴心与第一电动推杆601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18底端设置有基座6019;基座6019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三红外感应器6020;基座6019底端后部设置有第一拐板6021;基座6019底端前部设置有第二拐板6022;基座6019底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电动推杆6025,并且第二电动推杆6025位于第三红外感应器6020右侧;第一拐板6021底端设置有第一底座6023;第二拐板6022底端设置有第二底座6024;第二电动推杆6025后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半球切刀6026;第二电动推杆6025前端底部设置有第二半球切刀6027;第八传动轮601右端轴心与电机3相连接;第二平齿轮603右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伸缩杆605外表面左中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传动轮608后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一传动轮609前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6010前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6014后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15后端轴心与支撑架1相连接;第十四传动轮6015左端与第二传动轮501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18外表面中底部通过安装座与支撑架1相连接。

当刺梨6011放置在传送带上时,通过电机3带动第八传动轮601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九传动轮602进行转动,第九传动轮602转动带动第二平齿轮603进行转动并且第二平齿轮603啮合第三平齿轮604进行转动,此时伸缩杆605处于伸缩状态,第三平齿轮604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606进行转动并且第三锥齿轮606啮合第四锥齿轮607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十传动轮608进行转动,第十传动轮608转动传动第十一传动轮609,同时带动第十二传动轮6010进行转动,使刺梨6011向右进行移动,当刺梨6011到达所要加工的位置时伸缩杆605收缩,使第三平齿轮604脱离与第二平齿轮603啮合位置,刺梨6011停止移动,当第三红外感应器6020感知到刺梨6011到达指定位置,第八传动轮601转动带动第五锥齿轮6012进行转动并且第五锥齿轮6012啮合第六锥齿轮6013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十三传动轮6014进行转动,第十三传动轮6014转动带动第十四传动轮6015进行转动,同时带动第七锥齿轮6016进行转动并且第七锥齿轮6016啮合第八锥齿轮6017进行转动,通过第一电动推杆6018向下伸缩,使基座6019带动第一拐板6021和第二拐板6022向下移动,使第一底座6023和第二底座6024均向中移动,将切半后的刺梨6011进行固定,通过第二电动推杆6025收缩使第一半球切刀6026和第二半球切刀6027切入刺梨6011中部并且尖端贴合,同时第八锥齿轮6017带动第一半球切刀6026和第二半球切刀6027进行转动,对刺梨6011内部的籽进行挖出,然后进行收集,该机构将刺梨6011内部的籽挖出收集,可做药用,防止制作发酵饮料时将籽舍弃,浪费资源。

第一异形传动杆502的直杆与传动柱505内的凹槽相匹配,当第一异形传动杆502直杆与传动柱505接触时,第一异形传动杆502直杆转动带动传动柱505进行转动。

第一刮刀5020的横截面为圆弧形,贴合刺梨6011形状,使肉刺去除更加彻底。

第一拐板6021的斜板部分与第一底座6023内凹槽的倾斜部分相平行,当第一拐板6021向下移动时使第一底座6023向前移动。

第一半球切刀6026和第二半球切刀6027贴合时形成一个半球面,将刺梨6011内部的籽完全包裹。

提供以上描述仅是为了例示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仅出于例示性目的提供,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限于此。因此,应该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为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该基于权利要求书来解释,其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构思应该被解释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