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带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38541发布日期:2020-05-22 17:11阅读:9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带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编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织带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设备。



背景技术:

织带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行业及其它日常生活中,服装行业的应用尤为广泛。织带是内衣行业必不可少的配件。

相关技术已经可以制造不同类型的织带,不足之处在于,相关的织造技术并不能直接在多叉织带或者三叉织带上直接做网孔的工艺,以往都是透过后加工贴合网布而成。如此做法缝接位不美观,而且工序繁多,生产效率低,不利于生产,最终用户使用时由于带身不光滑,舒适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织带及其编织方法、编织设备,一方面省去后续针车与网布贴合加工,减少制作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形成网孔透气效果,提升美观,增加舒适感。

本申请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织带,该织带包括:单股段;开叉段,与单股段相间连接,开叉段包括多根分织带,多根分织带相互分离;网状段,连接开叉段中相邻的分织带;其中,单股段、开叉段和网状段一体编织而成。

其中,单股段包括多根分织带,多根分织带连接形成单股段。

其中,单股段包括三根分织带。

其中,开叉段包括三根分织带。

其中,单股段、开叉段和网状段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

其中,网状段的材料包括尼龙、棉、特多龙、亚克力、涤纶、丙纶和聚乙烯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网状段为渔网结构。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织带的编织方法,该方法包括:编织单股段;编织开叉段和网状段,其中,开叉段包括多根分织带,多根分织带相互分离,网状段连接开叉段中相邻的分织带;其中,开叉段与单股段相间编织,单股段、开叉段和网状段一体编织而成。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织带的编织设备,该编织设备用于使用如上述技术方案的方法,编织出如上述技术方案的织带。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织带,该织带包括:单股段;开叉段,与单股段相间连接,开叉段包括多根分织带,多根分织带相互分离;网状段,连接开叉段中相邻的分织带;其中,单股段、开叉段和网状段一体编织而成。通过上述方式,运用不同组织结构进行交叉编织,将单股段、开叉段、网状段一体成形,一方面省去后续针车与网布贴合加工,减少制作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形成网孔透气效果,提升美观,增加舒适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纬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分织带a、分织带b和分织带c的部分成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分织带编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织带编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分织带a的部分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分织带b的部分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分织带c的部分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网状带成形的部分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网状带闭合的部分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组织结构图中xx为全上、xo为中上、ox为中下、oo为全下;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的编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织带包括:单股段1、开叉段2、网状段d和网状段e。

单股段1包括分织带a、分织带b和分织带c,其中分织带a、分织带b和分织带c编织在一起,形成单股段1。

开叉段2与单股段1相间连接,开叉段2包括分织带a、分织带b和分织带c,其中,分织带a、分织带b和分织带c相互分离。

网状段d和网状段e连接开叉段中相邻的分织带;其中,单股段1、开叉段2、网状段d和网状段e一体编织而成。

其中,单股段、开叉段和网状段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

其中,网状段的材料包括尼龙、棉、特多龙、亚克力、涤纶、丙纶和聚乙烯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网状段为渔网结构,且由八条鱼丝线编织而成。

参阅图2、图3、和图4,对本申请提供的织带进行说明:

通过使用图2的三根纬针搭配三个梭口做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如图3所示三条分织带a、分织带b和分织带c。

具体地,编织设备的主轴转动,带动钢扣连杆组做偏心运动,使钢扣座后摆动,钢扣座与纬纱铝手之间由拉杆连接,当钢扣座前后摆动时,带动纬纱铝手做弧形摆动,纬针固定在纬纱铝手上,经由纬纱铝手摆动使纬针带着纬纱穿过梭口勾进织针,三根纬针分别穿过上、中、下三个梭口。图4为其中分织带按照上述步骤编织时的结构示意图。

梭口为经纱上下起落产生的开口,分为上梭口、中梭口、下梭口,上梭口和中梭口由编织设备的提花棕丝带动形成,上梭口提花棕丝行程为上到中上,中梭口提花棕丝行程为中上到中下,下梭口由关刀(起落带动棕框上下运动所形成,下梭口棕丝行程为中下到下,三条纬纱分别经过三个梭口,经由梭口的开合,交织成三条织带。

网状段部分是将鱼丝线穿在提花棕丝,一半鱼丝线行程为上到中下,故能将最上面的织带与中间的织带做连接,一半鱼丝线行程为中上到下,故能将中间的织带与最下面的织带做连接,控制鱼丝线多久做一次连接动作就能达到三叉渔网带阶段开网与闭合,例:4纬就做一次连接,织带就会呈现闭合状态;80纬才做一次连接,织带就会呈现开网状态。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一实施例织带编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中的a表示分织带a,分织带a由编织设备按照图6所示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而成;b表示分织带b,分织带b由编织设备按照图7所示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而成;c表示分织带c,分织带c由编织设备按照图8所示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而成。虚线部分d和e表示网状段,当网状段按照图9所示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可形成网状段连接开叉段中相邻的分织带a、分织带b和分织带c,形成如图1的开叉段2的结构;当网状段按照图10所示的组织结构进行编织,网状段闭合,将分织带a、分织带b和分织带c编织在一起,形成单股段1。

在实际编织中,将abc设置于不同平面,a的高度大于b的高度d大于c的高度。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一种织带,该织带包括:单股段;开叉段,与单股段相间连接,开叉段包括多根分织带,多根分织带相互分离;网状段,连接开叉段中相邻的分织带;其中,单股段、开叉段和网状段一体编织而成。通过上述方式,运用不同组织结构进行交叉编织,将单股段、开叉段、网状段一体成形,一方面省去后续针车与网布贴合加工,减少制作工艺,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形成网孔透气效果,提升美观,增加舒适感。

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织带包括:单股段1、开叉段2、网状段d。

单股段1包括分织带a、分织带b,其中分织带a和分织带b编织在一起,形成单股段1。

开叉段2与单股段1相间连接,开叉段2包括分织带a和分织带b,其中,分织带a和分织带b相互分离。

网状段d连接开叉段2中相邻的分织带,即连接分织带a和分织带b;其中,单股段1、开叉段2、网状段d一体编织而成。

其中,单股段、开叉段和网状段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

其中,网状段的材料包括尼龙、棉、特多龙、亚克力、涤纶、丙纶和聚乙烯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网状段为渔网结构。

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织带的编织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121:编织单股段。

步骤122:编织开叉段和网状段。

其中,开叉段包括多根分织带,多根分织带相互分离,网状段连接开叉段中相邻的分织带;其中,开叉段与单股段相间编织,单股段、开叉段和网状段一体编织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照图6至图10的组织结构,可编织出图1所示的织带。

本申请采用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织带的编织设备,该编织设备用于使用如上述技术方案的方法,按照图6至图10的组织结构编织出如上述技术方案的织带。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