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挡水功能的停经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2364发布日期:2020-08-07 19:1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具有挡水功能的停经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无梭织机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挡水功能的停经架。



背景技术:

前述的无梭织机包括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片梭织机和喷水织机,等等。前述停经架的功用是设置停经条,而停经条的功用穿设停经片并且每一根停经条上穿设若干枚停经片,每一枚停经片上穿设一根经纱,由经纱使停经片在停经条上处于悬空状态,具体地讲,使停经条上的芯片与包铁之间处于非导通状态(芯片与包铁由绝缘膜如聚酰亚胺薄膜绝缘分隔)。在织机织造过程中,当穿过某一停经片的经纱出现断裂即业界习惯所称的断经时,由于经纱失去了对停经片的悬空管束,使本来处于悬空状态的停经片跌落至停经条上,并且由停经片将本来处于绝缘分隔状态的前述芯片与包铁导通。此时由停经架上的停经条接线盒将信号反馈给无梭织机的电气控制装置,使无梭织机停机并由工人将断经的经纱连接,无梭织机恢复工作。由此可知,断经后立即停机是保证织物避免出现瑕疵织物的重要措施。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与上面提及的停经架及其停经条等相关的技术信息,如cn2315126y(停经架)、cn2425097y(停经架)、cn202954203u(停经架)、cn2550388y(停经条的经纱断经显示装置)、cn2635693y(发光停经片)、cn201024274y(丝织机电子断经自动停机装置)、cn201169671y(具有经纱分绞装置的织机)、cn103061010b(停经架)、cn201817661u(织机经纱断经保护装置)、cn2082274u(织机电子停经器)、cn201080536y(停经条的经纱断经电子显示装置)、cn201080537y(结构改进的停经条)和cn104372505y(停经条中托架结构),等等。

如上面所述,喷水织机属于无梭织机范畴,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喷射水柱牵引纬纱穿越梭口。喷水引纬对纬纱的摩擦牵引力比喷气引纬大,扩散性小,适应表面相对光滑的合成纤维、玻璃纤维等长丝引纬的需要,同时可以增加合成纤维的导电性能,有效地克服织造中的静电。

如上所述,由于喷水织机主要织造档次相对较低的织物,因而迄今为止在喷水织机上并不配备停经架,当出现长丝断裂情形时并不能由挡车工及时发现,而只能在见到数米乃至更长的瑕疵布后进行处置。再说,如果在喷水织机上配套停经架,那么往往会被业界认为多此一举并且反而招致麻烦,因为停经架不具有挡水或称阻水之类的功能,于是当水溅及停经架及其停经条时引起漏电,一方面会因电路频繁导通而造成非正常停机,另一方面存在安全之虞。

然而,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织物档次要求的不断提高,例如作为原料的长丝相对较细,容易出现长丝断裂情形,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置,那么织物的质量无法保障。如果使用类似于由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347215u推荐的“喷水织机用的停经装置”之类的结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在其说明书第0005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当喷水织机的水溅及专利所述的感应线、并联开关等电气部件时往往会产生上面所讲的非正常停机,一方面影响喷水织机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增加挡车工的额外工作强度。鉴于前述,如果得以消除喷水织机的水溅及停经架,那么将停经架配套于喷水织机的措施毫无疑问是一种积极而有益之举。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停经架具备良好的挡水效果而得以避免喷水织机的水溅及并引发喷水织机非正常停机、有利于满足喷水织机织造高档次织物要求而得以提升喷水织机织造的织物的产品附加值的具有挡水功能的停经架。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具有挡水功能的停经架,包括一停经架总成,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挡水帘机构,该挡水帘机构的下部与所述停经架总成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而挡水帘机构的上部朝着远离停经架总成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上方伸展。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停经架总成包括停经条接线盒、一组停经条、彼此面对面设置的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相互面对面设置的一对停经条支撑板、一对经纱架和一组停经条中托板,在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彼此相背的一侧并且位于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各以水平状态固定有一用于与喷水织机连接的固定半轴,一对停经条支撑板中的其中一个停经条支撑板与所述的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中的其中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固定,而一对停经条支撑板中的另一个停经条支撑板与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中的另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固定,在一对停经条支撑板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数量与所述一组停经条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停经条滑槽,一组停经条的两端分别置入开设于一对停经条支撑板上的所述停经条滑槽内,该组停经条朝向停经条接线盒的一端探出停经条滑槽与所述停经条接线盒固定,并且与停经条接线盒电气连接,一组停经条中托板以间隔状态对应于一组停经条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供一组停经条的中部支承,一对经纱架相互对应,该一对经纱架中的其中一个经纱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固定,而一对经纱架中的另一个经纱架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端部固定,而一对经纱架的中部支承在所述的一组停经条中托板上,停经条接线盒固定在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中的其中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上部;所述挡水帘机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一端固定,而挡水帘机构的中部与所述一组停经条中托板中的其中一枚停经条中托板的下部的一端固定。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挡水帘机构包括挡水帘第一支柱ⅰ、挡水帘第二支柱ⅱ、挡水帘中间支柱和挡水帘,挡水帘第一支柱ⅰ的下部与所述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中的其中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右端固定,挡水帘第二支柱ⅱ的下部与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中的另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右端固定,挡水帘中间支柱的下部与所述的一组停经条中托板中的其中一枚停经条中托板的右端固定,挡水帘第一支柱ⅰ、挡水帘第二支柱ⅱ以及挡水帘中间支柱的上部分别朝着远离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以及停经条中托板的右端上方伸展,挡水帘的上部与挡水帘第一支柱ⅰ、挡水帘中间支柱以及挡水帘第二支柱ⅱ的上部连接,而挡水帘的下部延伸到所述一组停经条中托板朝向上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挡水帘第一支柱ⅰ的下部构成有一挡水帘第一支柱固定座ⅰ,而在挡水帘第一支柱ⅰ的上部开设有挡水帘第一支柱拉簧固定孔ⅰ,在挡水帘第一支柱固定座ⅰ的左侧构成有第一支柱固定座插嵌凸缘ⅰ,该第一支柱固定座插嵌凸缘ⅰ与第一插嵌凸缘座ⅰ上的第一插嵌凸缘座嵌孔ⅰ嵌配,而该第一插嵌凸缘座ⅰ通过第一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ⅰ与所述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中的其中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右端端面固定;在所述挡水帘第二支柱ⅱ的下部构成有一挡水帘第二支柱固定座ⅱ,而在挡水帘第二支柱ⅱ的上部开设有挡水帘第二支柱拉簧固定孔ⅱ,在挡水帘第二支柱固定座ⅱ的左侧构成有第二支柱固定座插嵌凸缘ⅱ,该第二支柱固定座插嵌凸缘ⅱ与第二插嵌凸缘座ⅱ上的第二插嵌凸缘座嵌孔ⅱ嵌配,而该第二插嵌凸缘座ⅱ通过第二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ⅱ与所述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中的另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右端端面固定;在所述挡水帘中间支柱的下部固定有一挡水帘中间支柱过渡固定板,该挡水帘中间支柱过渡固定板与所述一组停经条中托板中的其中一个停经条中托板的右端固定,在挡水帘中间支柱的上部开设有一挡水帘中间支柱绳槽;在所述挡水帘的上部配设有一挡水帘悬置定位装置,该挡水帘悬置定位装置在对应于所述挡水帘第一支柱拉簧固定孔ⅰ、挡水帘第二支柱拉簧固定孔ⅱ以及挡水帘中间支柱绳槽的位置与所述挡水帘第一支柱ⅰ、挡水帘第二支柱ⅱ以及挡水帘中间支柱的上部连结。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挡水帘第一支柱固定座ⅰ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ⅰ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五金工具探入并对第一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ⅰ进行操作的挡水帘第一支柱固定座螺钉操作工具让位孔ⅰ;在所述挡水帘第二支柱固定座ⅱ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ⅱ的位置开设有一同样用于供五金工具探入并对第二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ⅱ进行操作的挡水帘第二支柱固定座螺钉操作工具让位孔ⅱ。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插嵌凸缘座ⅰ以及所述的第二插嵌凸缘座ⅱ的形状呈l字形;在所述的挡水帘中间支柱过渡固定板上配设有一组中间支柱过渡固定板螺钉,该中间支柱过渡固定板螺钉与所述一组停经条中托板中的其中一枚停经条中托板的右端固定。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挡水帘的上部并且循着挡水帘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挡水帘悬置绳孔,所述挡水帘悬置定位装置借助于挡水帘悬置绳孔连同挡水帘的上部与所述挡水帘第一支柱拉簧固定孔ⅰ、挡水帘第二支柱拉簧固定孔ⅱ以及挡水帘中间支柱绳槽连结,并且挡水帘的下部延伸到所述一组停经条中托板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挡水帘悬置定位装置包括一第一拉簧ⅰ、一第二拉簧ⅱ和一挡水帘悬置绳,第一拉簧ⅰ的一端在对应于所述挡水帘第一支柱拉簧固定孔ⅰ的位置与所述挡水帘第一支柱ⅰ的上部固定,第一拉簧ⅰ的另一端与挡水帘悬置绳的一端连接,而该挡水帘悬置绳的另一端在穿过所述挡水帘悬置绳孔后与第二拉簧ⅱ的一端连接,而该第二拉簧ⅱ的另一端在对应于所述挡水帘第二支柱拉簧固定孔ⅱ的位置与所述挡水帘第二支柱ⅱ的上部固定,所述挡水帘悬置绳的中部在对应于所述挡水帘中间支柱绳槽的位置支承在所述挡水帘中间支柱的上部。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挡水帘为非金属薄膜并且横截面形状呈波纹状。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非金属薄膜为塑料薄膜,该塑料薄膜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或聚苯乙烯薄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在对应于停经架总成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了挡水帘机构,由挡水帘机构起到挡水作用而使停经架总成具备良好的挡水效果,避免喷水织机的水溅及停经架总成引发停经架总成的电气短路并进而引发喷水织机非正常停机;由于由挡水帘机构挡水,因而得以保障停经架总成的正常的断经响应效果,满足喷水织机织造高档次织物要求,提升喷水织机织造的产品附加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挡水帘机构的详细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和图2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停经架总成1,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技术要点的一挡水帘机构2,该挡水帘机构2的下部与前述停经架总成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右侧固定,而挡水帘机构2的上部犹如屏风般的效应朝着远离停经架总成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上方伸展。

由图1所示,前述的停经架总成1包括停经条接线盒11、一组停经条12、彼此面对面设置的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相互面对面设置的一对停经条支撑板14、一对经纱架15和一组停经条中托板16,在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彼此相背的一侧并且位于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各以水平状态固定有一用于与喷水织机连接的固定半轴131,一对停经条支撑板14中的其中一个停经条支撑板与前述的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中的其中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固定,而一对停经条支撑板14中的另一个停经条支撑板与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中的另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固定,在一对停经条支撑板14上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以间隔状态开设有一组数量与前述一组停经条12的数量相等并且位置相对应的停经条滑槽(图1中未标注),一组停经条12的两端分别置入开设于一对停经条支撑板14上的前述停经条滑槽内,该组停经条12朝向停经条接线盒11的一端探出停经条滑槽与前述停经条接线盒11固定,并且与停经条接线盒11电气连接,一组停经条中托板16以间隔状态对应于一组停经条12的长度方向的中部,供一组停经条12的中部支承,一对经纱架15相互对应,该一对经纱架15中的其中一个经纱架的两端分别与前述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端部固定,而一对经纱架15中的另一个经纱架15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端部固定,而一对经纱架15的中部支承在前述的一组停经条中托板16上,停经条接线盒11固定在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中的其中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上部;前述挡水帘机构2的两端分别与前述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的一端固定,而挡水帘机构2的中部与前述一组停经条中托板16中的其中一枚停经条中托板的下部的一端(右端)固定。

请重点见图2以及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1,前述的挡水帘机构2包括挡水帘第一支柱ⅰ21、挡水帘第二支柱ⅱ22、挡水帘中间支柱23和挡水帘24,挡水帘第一支柱ⅰ21的下部与前述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中的其中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右端固定,挡水帘第二支柱ⅱ22的下部与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中的另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右端固定,挡水帘中间支柱23的下部与前述的一组停经条中托板16中的其中一枚停经条中托板的右端固定,挡水帘第一支柱ⅰ21、挡水帘第二支柱ⅱ22以及挡水帘中间支柱23的上部分别朝着远离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以及停经条中托板16的右端上方伸展,挡水帘24的上部与挡水帘第一支柱ⅰ21、挡水帘中间支柱23以及挡水帘第二支柱ⅱ22的上部连接,而挡水帘24的下部延伸到前述一组停经条中托板16朝向上的一侧。

在前述挡水帘第一支柱ⅰ21的下部构成有一挡水帘第一支柱固定座ⅰ211,而在挡水帘第一支柱ⅰ21的上部开设有挡水帘第一支柱拉簧固定孔ⅰ212,在挡水帘第一支柱固定座ⅰ211的左侧构成有第一支柱固定座插嵌凸缘ⅰ2111(一对),该第一支柱固定座插嵌凸缘ⅰ2111与第一插嵌凸缘座ⅰ21111上的第一插嵌凸缘座嵌孔ⅰ21112嵌配,而该第一插嵌凸缘座ⅰ21111通过第一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ⅰ21113与前述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中的其中一个即图示状态前方的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右端端面固定;在前述挡水帘第二支柱ⅱ22的下部构成有一挡水帘第二支柱固定座ⅱ221,而在挡水帘第二支柱ⅱ22的上部开设有挡水帘第二支柱拉簧固定孔ⅱ222,在挡水帘第二支柱固定座ⅱ221的左侧构成有第二支柱固定座插嵌凸缘ⅱ2211,该第二支柱固定座插嵌凸缘ⅱ2211与第二插嵌凸缘座ⅱ22111上的第二插嵌凸缘座嵌孔ⅱ22112嵌配,而该第二插嵌凸缘座ⅱ22111通过第二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ⅱ22113与前述一对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13中的另一个即图示状态后方的一个停经条支撑板固定座的右端端面固定;在前述挡水帘中间支柱23的下部固定有一挡水帘中间支柱过渡固定板231,该挡水帘中间支柱过渡固定板231与前述一组停经条中托板16中的其中一个(居于中间的一枚)停经条中托板的右端固定,在挡水帘中间支柱23的上部开设有一挡水帘中间支柱绳槽232;在前述挡水帘24的上部配设有一挡水帘悬置定位装置241,该挡水帘悬置定位装置241在对应于前述挡水帘第一支柱拉簧固定孔ⅰ212、挡水帘第二支柱拉簧固定孔ⅱ222以及挡水帘中间支柱绳槽232的位置与所述挡水帘第一支柱ⅰ21、挡水帘第二支柱ⅱ22以及挡水帘中间支柱23的上部连结。

重点见图2和图3,在前述挡水帘第一支柱固定座ⅰ21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第一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ⅰ21113的位置开设有一用于供五金工具探入并对第一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ⅰ21113进行操作的挡水帘第一支柱固定座螺钉操作工具让位孔ⅰ2112;在前述挡水帘第二支柱固定座ⅱ221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第二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ⅱ22113的位置开设有一同样用于供五金工具探入并对第二插嵌凸缘座固定螺钉ⅱ22113进行操作的挡水帘第二支柱固定座螺钉操作工具让位孔ⅱ2212。

由图2所示,前述的第一插嵌凸缘座ⅰ21111以及前述的第二插嵌凸缘座ⅱ22111的形状呈l字形;在前述的挡水帘中间支柱过渡固定板231上配设有一组中间支柱过渡固定板螺钉2311,该中间支柱过渡固定板螺钉2311与前述一组停经条中托板16中的其中一枚(位于中间的一枚)停经条中托板的右端固定。

在前述挡水帘24的上部并且循着挡水帘24的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挡水帘悬置绳孔242,前述挡水帘悬置定位装置241借助于挡水帘悬置绳孔242连同挡水帘24的上部与前述挡水帘第一支柱拉簧固定孔ⅰ212、挡水帘第二支柱拉簧固定孔ⅱ222以及挡水帘中间支柱绳槽232连结,并且挡水帘24的下部延伸到前述一组停经条中托板16的右端朝向上的一侧。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虽然例举的挡水帘24以挡水帘中间支柱为界有两幅,但这仅仅是形式差异,实质上可以视为一整幅。

前述挡水帘悬置定位装置241包括一第一拉簧ⅰ2411、一第二拉簧ⅱ2412和一挡水帘悬置绳2413,第一拉簧ⅰ2411的一端在对应于前述挡水帘第一支柱拉簧固定孔ⅰ212的位置与前述挡水帘第一支柱ⅰ21的上部固定,第一拉簧ⅰ2411的另一端与挡水帘悬置绳2413的一端连接,而该挡水帘悬置绳2413的另一端在穿过前述挡水帘悬置绳孔242后与第二拉簧ⅱ2412的一端连接,而该第二拉簧ⅱ2412的另一端在对应于前述挡水帘第二支柱拉簧固定孔ⅱ222的位置与前述挡水帘第二支柱ⅱ22的上部固定,前述挡水帘悬置绳2413的中部在对应于前述挡水帘中间支柱绳槽232的位置支承在前述挡水帘中间支柱23的上部。

在图2和图3中还示出了用于将前述第二拉簧2412的前述另一端即图2所示位置状态的后端借助于拉簧固定螺钉24121在对应于前述挡水帘第二支柱拉簧固定孔ⅱ222的位置与挡水帘第二支柱ⅱ22的上部固定的情形,在拉簧固定螺钉24121的末端配设有一锁定螺母24122,由于前述第一拉簧2411与挡水帘第一支柱ⅰ21的固定与第二拉簧2412雷同,因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挡水帘24为非金属薄膜并且横截面形状呈波纹状,更形象地讲呈日常生活所见的波形瓦的形状。由于挡水帘24的上部由挡水帘悬置绳2413穿设,下部即下边沿支承在一组停经条中托板16上,更具体地讲,该挡水帘24的下部即下边沿与停经条中托板16接触,但不固定,因而当出现经纱断裂停机而需接经处理时,能将挡水帘24体现窗帘般的开启或关闭效应。开启时,将挡水帘24的两侧向挡水帘中间立柱23的方向收拢,反之亦然。在开启挡水帘24后,可以供挡车工方便地处理断裂的经纱(将断裂的经纱连接),待断裂的经纱处理即连接完成后,关闭挡水帘24,使挡水帘24朝着远离挡水帘中间立柱23的方向展开。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非金属薄膜为塑料薄膜,该塑料薄膜为聚氯乙烯(pvc)薄膜,但也可以采用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或聚苯乙烯薄膜。

本发明安装于无梭织机范畴的喷水织机上,喷水织机在工作过程中溅出的水可由挡水帘24阻挡,不会溅至停经条接线盒11以及一组停经条12,因而能确保停经架总成1的正常的断经响应动作的正常发挥,由于停经架总成1的工作原理与公知的例如申请人在上面的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停经架基本相同,因而申请人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由于开创性地将停经架总成1在配套挡水帘机构2的前提下应用于喷水织机,因而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