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30942发布日期:2021-04-20 13: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50

60份聚丙烯树脂;10

12份3,4

二羟基
‑5‑
硝基

苯甲醛;8

10份纳米tio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4

6份1

(丁烷
‑1‑
磺酰)吡咯烷
‑2‑
羧酸和0.2

0.4份催化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为二氧化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1

2份15%(v/v)稀盐酸和0.2

0.4份铁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原料还包括2

4份乙腈和2

4份双十六烷基甲基叔胺。6.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纤维丝的制备;将聚丙烯树脂、纳米tio2和3,4

二羟基
‑5‑
硝基

苯甲醛在170

180℃下进行挤压熔融,搅拌反应30

40min后,在0.5g/min流速下喷丝,冷却至室温,制得纤维丝;s2.纤维网的制备;将s1中的纤维丝进行开松、梳理,然后铺成纤维网;s3.无纺布的制备;将s2的纤维网在50针/cm2‑
220针/cm2的密度下进行针刺,结束后在200针/cm2‑
800针/cm2的密度下进行针刺,接着继续在1000针/cm2‑
4000针/cm2的密度下进行针刺,制得无纺布。7.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菌无纺布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将4

6份3,4

二羟基
‑5‑
硝基

苯甲醛、4

6份1

(丁烷
‑1‑
磺酰)吡咯烷
‑2‑
羧酸和0.2

0.4份催化剂搅拌混合,并在80

100℃下搅拌反应1

1.5h,再加入1

2份15%(v/v)稀盐酸和0.2

0.4份铁粉搅拌混合,在120

140℃下搅拌反应50

60min,接着降温至30

40℃,继续加入2

4份3,4

二羟基
‑5‑
硝基

苯甲醛、2

4份乙腈和2

4份双十六烷基甲基叔胺混匀,并搅拌反应30

40min,接着加入剩余的3,4

二羟基
‑5‑
硝基

苯甲醛、50

60份聚丙烯树脂和8

10份纳米tio2,升温至170

180℃进行挤压熔融,并搅拌反应30

40min,然后在0.5g/min流速下喷丝,冷却至室温,制得纤维丝。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