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毛绒机及其编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3988发布日期:2021-05-04 11:24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毛绒机及其编织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设计一种长毛绒机及其编织工艺。



背景技术:

公知的,长毛绒机又称割圈绒机,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1595940u公开了一种长绒毛立毛机,包括上针盘、下针筒、申克盘、刀钩组合针、织针、申克片、刀钩驱动三角、织针驱动三角和申克片驱动三角,刀钩组合针活动设置在上针盘中由刀钩驱动三角驱动,织针活动设置在下针筒中由织针驱动三角驱动,申克片活动设置在申克盘中由申克片驱动三角驱动,织针驱动三角可驱动织针与刀钩组合针配合进行长绒毛编织或者与申克片配合进行底布编织。在长毛绒机中设置申克片,织针驱动三角可驱动织针与刀钩组合针配合进行长绒毛编织或者与申克片配合进行底布编织,从而使长毛绒机可编织长绒毛。增加上针盘与下针筒的筒口间距可增加织针的出针高度从而增加绒毛的长度;上述长毛绒机编织的织物正面为绒毛面,反面为底布面,该底布面组织纹理粗糙,容易起毛,不够光滑细腻。

另外现有的刀钩组合针通常在钩针上开设供刀针滑动的槽,而在薄片状的钩针上开槽存在加工精度低,加工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长毛绒机及其编织工艺,该长毛绒机编织的绒毛织物具有纹理细腻紧致的底布面组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长毛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针筒和上针盘,其特征在于:下针筒的外周面形成有竖直延伸且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一针槽和多个第二针槽,第一针槽和第二针槽交替排列,第一针槽中活动配设有下织针,第二针槽中活动配设有刀钩组合针,该刀钩组合针包括两钩针和一刀针,刀针活动设置在两钩针的前段之间,上针盘活动配设有上织针。

所述下针筒的筒口形成有贯穿内外的多个过毛槽,该过毛槽位于所述第二针槽上侧用于使被割断的毛圈通过该过毛槽。

还包括用于将被割断的毛圈通过所述过毛槽吹至所述下针筒内侧的吹气管。

所述过毛槽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针槽的宽度。

所述刀钩组合针还包括间隔针,该间隔针设置在两所述钩针的后段之间。

所述上织针包括第一上织针和第二上织针,第一上织针和第二上织针的针踵不同,第一上织针和第二上织针交替排列。

所述刀钩组合针包括第一刀钩组合针和第二刀钩组合针,第一刀钩组合针和第二刀钩组合针的钩针针踵不同,第一刀钩组合针和第二刀钩组合针交替排列。

一种长毛绒机的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个编织循环包括第一路编织:钩针一隔一出针吃进毛圈纱,下织针满针出针吃进毛圈纱;第二路编织:上织针一隔一出针吃进绑纱,下织针满针出针吃进绑纱,将绑纱与毛圈纱交织在一起;第三路编织:下织针满针出针吃进绑纱,将绑纱与毛圈纱交织在一起;第四路编织:上织针满针出针吃进平面纱;第五路编织:上织针满针出针吃进平面纱,最后刀针出针割断毛圈。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下针筒活动设置下织针和刀钩组合针,在上针盘活动设置上织针,通过下织针、刀钩组合针和上织针的相互配合即可编织出纹理细腻紧致的底布面组织;吹气管可将被割断的毛圈通过过毛槽吹至下针筒内侧,防止被割断的毛圈干扰编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刀钩组合针的分解图。

图3为下针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下针筒外周面的展开图。

图5为下织针和刀钩组合针的排列示意图。

图6为编织工艺的原理图。

图7为绒毛组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长毛绒机,包括下针筒1和上针盘2,下针筒1的外周面形成有竖直延伸且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一针槽14和多个第二针槽13,第一针槽14和第二针槽13交替排列,第一针槽14中活动配设有下织针6,第二针槽13中活动配设有刀钩组合针7,下针筒1的外周面设置有插片12,相邻两插片之间构成第一针槽14和第二针槽13。

刀钩组合针7包括两钩针71、一刀针72和间隔针73,两钩针71、刀针72和间隔针73为片状金属结构,刀针72活动设置在两钩针71的前段之间,刀针72具有针踵721,间隔针73设置在两钩针71的后段之间,间隔针73和两钩针71的后段均设置有处于相同位置的针踵711、731,针踵711、731设置在同一三角轨道中,通过三角轨道的限制使间隔针73和两钩针71保持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

间隔针73用于使两钩针71的前段形成间隙,从而使刀针72可活动设置在两钩针71的前段之间的间隙中,两钩针71、刀针72和间隔针73相互独立,并且独立加工,从而保证两钩针71、刀针72和间隔针73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上针盘2活动配设有上织针5,上针盘2的上方设置有三角安装座3,三角安装座3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吹气管4的支架41。

下针筒1的筒口形成有贯穿内外的多个过毛槽11,过毛槽11的宽度等于第二针槽13的宽度,该过毛槽11位于第二针槽13上侧用于使被割断的毛圈通过该过毛槽11,吹气管4用于将被割断的毛圈通过过毛槽11吹至下针筒1内侧的。

上织针5包括不同针踵的第一上织针5a和第二上织针5b,第一上织针5a和第二上织针5b交替排列,从而使第一上织针5a和第二上织针5b行走不同的三角轨道,实现独立动作,特别是一隔一的出针动作;刀钩组合针7包括第一刀钩组合针7a和第二刀钩组合针7b,第一刀钩组合针7a和第二刀钩组合针7b的钩针71针踵不同,第一刀钩组合针7a和第二刀钩组合针7b交替排列,从而使第一刀钩组合针7a和第二刀钩组合针7b的钩针71行走不同的三角轨道,实现独立动作,特别是一隔一的出针动作。

参照图6和图7所示,一种长毛绒机的编织工艺,每个编织循环包括第一路编织:钩针71一隔一出针吃进毛圈纱,下织针6满针出针吃进毛圈纱;第二路编织:上织针5一隔一出针吃进绑纱,下织针6满针出针吃进绑纱,将绑纱与毛圈纱交织在一起;第三路编织:下织针6满针出针吃进绑纱,将绑纱与毛圈纱交织在一起;第四路编织:上织针5满针出针吃进平面纱;第五路编织:上织针5满针出针吃进平面纱,最后刀针出针割断毛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长毛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针筒和上针盘,其特征在于:下针筒的外周面形成有竖直延伸且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一针槽和多个第二针槽,第一针槽和第二针槽交替排列,第一针槽中活动配设有下织针,第二针槽中活动配设有刀钩组合针,该刀钩组合针包括两钩针和一刀针,刀针活动设置在两钩针的前段之间,上针盘活动配设有上织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毛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针筒的筒口形成有贯穿内外的多个过毛槽,该过毛槽位于所述第二针槽上侧用于使被割断的毛圈通过该过毛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毛绒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被割断的毛圈通过所述过毛槽吹至所述下针筒内侧的吹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长毛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毛槽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二针槽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长毛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钩组合针还包括间隔针,该间隔针设置在两所述钩针的后段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长毛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织针包括第一上织针和第二上织针,第一上织针和第二上织针的针踵不同,第一上织针和第二上织针交替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长毛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钩组合针包括第一刀钩组合针和第二刀钩组合针,第一刀钩组合针和第二刀钩组合针的钩针针踵不同,第一刀钩组合针和第二刀钩组合针交替排列。

8.一种长毛绒机的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每个编织循环包括第一路编织:钩针一隔一出针吃进毛圈纱,下织针满针出针吃进毛圈纱;第二路编织:上织针一隔一出针吃进绑纱,下织针满针出针吃进绑纱,将绑纱与毛圈纱交织在一起;第三路编织:下织针满针出针吃进绑纱,将绑纱与毛圈纱交织在一起;第四路编织:上织针满针出针吃进平面纱;第五路编织:上织针满针出针吃进平面纱,最后刀针出针割断毛圈。


技术总结
一种长毛绒机及其编织工艺,包括下针筒和上针盘,其特征在于:下针筒的外周面形成有竖直延伸且圆周排列的多个第一针槽和多个第二针槽,第一针槽和第二针槽交替排列,第一针槽中活动配设有下织针,第二针槽中活动配设有刀钩组合针,该刀钩组合针包括两钩针和一刀针,刀针活动设置在两钩针的前段之间,上针盘活动配设有上织针,在下针筒活动设置下织针和刀钩组合针,在上针盘活动设置上织针,通过下织针、刀钩组合针和上织针的相互配合即可编织出纹理细腻紧致的底布面组织。

技术研发人员:王来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泉州凹凸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7
技术公布日:2021.05.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