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89970发布日期:2021-06-22 17:0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纺织面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纱线是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纱线从纱线机上生产出来时,通常为白色,人们根据需要对其进行染色,用在服装、床上用品或者其他装饰物上。

现有技术中,由于纱线针织物表面的水接触角均小于90°,纱线表面易附水珠,所以普通的纱线针织物拒水性差,容易被润湿,所以纱线针织物需要通过一套完整的染整工序是非常有必要的,使纱线针织物具备防水的性能。

但是现有技术中都是对加工成的面料进行染色处理,染色需要耗费大量的水和能资源,生产成本高,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另外,目前常采用的防泼水整理剂都为含氟整理剂,含氟整理剂的的成本较高,同时含氟整理剂的添加往往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存问题提供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回收的聚酯材料(如废塑料瓶等)进行处理,做成再生有色纱线,经过织机的斜纹设计织造成色布,只通过前处理退浆,无需经过染色,降低了废水排放和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后续再经过后整理无氟防水涂层加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s1原料筛选分类:对不同颜色的聚酯废品材料根据颜色分类,切片得聚酯切片;

s2芳香涤纶纤维制备:将聚酯切片送入单螺杆挤出机,并添加塑胶香料母粒,纺丝制备芳香涤纶短纤维丝;

s3芳香有色纱线制备:将芳香涤纶短纤维丝进行纺纱处理,得有色纱线;

s4上浆处理:对有色纱线进行上浆处理;

s5织造色布:经过织机的斜纹设计织造成色布;

s6退浆处理:将色布放入naoh溶液中,进行退浆处理;

s7热定型:将退浆后的涤纶织物采用定型机做布面表面处理;

s8涂层后整理:将涂层胶液使用涂层机对压光后的涤纶面料做涂层整理,烘干。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螺杆温度280-300℃,纺丝速度4000-4200m/min,纺丝总纤度选择50d-150d。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再生涤纶纤维的截面是圆形、三角形、星型、y型、多角形、扁平带状、中空纤维、八叶形、双十字型中的任何一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塑胶香料母粒为果香型、花香型和草香型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纺纱的开清棉工艺参数为:

清梳联,定量19g/5m;锡林360,刺辊803,盖板240,给棉板5-12,刺辊~锡林隔距0.25mm,锡林~盖板隔距0.38mm、0.36mm、0.36mm、0.36mm、0.41mm,锡林~道夫隔距0.24mm;

fa231定量20.5g/5m;锡林356,刺辊736,盖板130,给棉板5-12,刺辊~锡林隔距0.28mm,锡林~盖板隔距0.42mm、0.35mm、0.38mm、0.38mm、0.48mm,锡林~道夫隔距0.26mm。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纺纱的并条工艺参数为: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步骤s7中的表面处理选用溶于水的脂类的化合物,经过轧辊车使布面带有30%的带液量,轧车压力3kg。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涂层的胶液按照重量份计为:pu聚氨酯90-110份,交联剂2-4份,tio2白浆15-25份,有机溶剂甲苯45-55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涂层的胶液按照重量份计为:pu聚氨酯100份,交联剂3份,tio2白浆:20份,有机溶剂甲苯50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胶液的制备方法:先将pu聚氨酯溶解在有机溶剂甲苯中,再向聚氨酯-甲苯溶液中放入tio2白浆,最后加入交联剂反应2-4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回收的聚酯材料(如废塑料瓶等)进行处理,资源合理进行再利用,节约成本。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在单螺杆挤出机里添加塑料香料母粒制造带有香味的芳香纱线,具有芳香的气味。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先做成再生有色纱线,经过织机的斜纹设计织造成色布,只通过前处理退浆,无需经过染色,降低了废水排放和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后续再经过后整理无氟防水涂层加工,防水采用溶于水的脂类的化合物,替代氟素防水材料,避免对人体健康伤害,面料更加环保,使面料具有优异的防水透湿功能,,用于服装面料,防水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内容。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行业常用的。若无特别指明,实施例采用的方法为本领域通用技术。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s1原料筛选分类:对不同颜色的聚酯废品材料根据颜色分类,切片得聚酯切片;

s2芳香涤纶纤维制备:将聚酯切片送入单螺杆挤出机,并添加塑胶香料母粒,纺丝制备芳香涤纶短纤维丝;

s3芳香有色纱线制备:将芳香涤纶短纤维丝进行纺纱处理,得有色纱线;

s4上浆处理:对有色纱线进行上浆处理;

s5织造色布:经过织机的斜纹设计织造成色布;

s6退浆处理:将色布放入naoh溶液中,进行退浆处理;

s7热定型:将退浆后的涤纶织物采用定型机做布面表面处理;

s8涂层后整理:将涂层胶液使用涂层机对压光后的涤纶面料做涂层整理,烘干。

所述螺杆温度280-300℃,纺丝速度4000-4200m/min,纺丝总纤度选择50d-150d。

所述再生涤纶纤维的截面是圆形、三角形、星型、y型、多角形、扁平带状、中空纤维、八叶形、双十字型中的任何一种。

所述塑胶香料母粒为果香型、花香型和草香型中的一种或几种,均为市面上能买到的即可。

所述纺纱的开清棉工艺参数为:

清梳联,定量19g/5m;锡林360,刺辊803,盖板240,给棉板5-12,刺辊~锡林隔距0.25mm,锡林~盖板隔距0.38mm、0.36mm、0.36mm、0.36mm、0.41mm,锡林~道夫隔距0.24mm;

fa231定量20.5g/5m;锡林356,刺辊736,盖板130,给棉板5-12,刺辊~锡林隔距0.28mm,锡林~盖板隔距0.42mm、0.35mm、0.38mm、0.38mm、0.48mm,锡林~道夫隔距0.26mm。

采用大隔距、重加压、较轻的定量等工艺技术措施,合理调整压力棒对纤维的控制防止牵伸小开所述纺纱的并条工艺参数为:

所述步骤s7中的表面处理选用溶于水的脂类的化合物,经过轧辊车使布面带有30%的带液量,轧车压力3kg。

所述涂层的胶液按照重量份计为:pu聚氨酯100份,交联剂3份,tio2白浆:20份,有机溶剂甲苯50份,胶液的制备方法:先将pu聚氨酯溶解在有机溶剂甲苯中,再向聚氨酯-甲苯溶液中放入tio2白浆,最后加入交联剂反应2-4h。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的聚酯切片、上浆处理、退浆处理未做改进,均为现有技术,为避免赘述并无过多介绍。

实施例二

一种芳香型色纱无氟防水透湿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为:

s1原料筛选分类:对不同颜色的聚酯废品材料根据颜色分类,切片得聚酯切片;

s2芳香涤纶纤维制备:将聚酯切片送入单螺杆挤出机,并添加塑胶香料母粒,纺丝制备芳香涤纶短纤维丝;

s3芳香有色纱线制备:将芳香涤纶短纤维丝进行纺纱处理,得有色纱线;

s4上浆处理:对有色纱线进行上浆处理;

s5织造色布:经过织机的斜纹设计织造成色布;

s6退浆处理:将色布放入naoh溶液中,进行退浆处理;

s7热定型:将退浆后的涤纶织物采用定型机做布面表面处理;

s8涂层后整理:将涂层胶液使用涂层机对压光后的涤纶面料做涂层整理,烘干。

所述螺杆温度280℃,纺丝速度4200m/min,纺丝总纤度选择150d。

所述再生涤纶纤维的截面是圆形、三角形、星型、y型、多角形、扁平带状、中空纤维、八叶形、双十字型中的任何一种。

所述塑胶香料母粒为果香型、花香型和草香型中的一种或几种,均为市面上能买到的即可。

所述纺纱的开清棉工艺参数为:

清梳联,定量19g/5m;锡林360,刺辊803,盖板240,给棉板5-12,刺辊~锡林隔距0.25mm,锡林~盖板隔距0.38mm、0.36mm、0.36mm、0.36mm、0.41mm,锡林~道夫隔距0.24mm;

fa231定量20.5g/5m;锡林356,刺辊736,盖板130,给棉板5-12,刺辊~锡林隔距0.28mm,锡林~盖板隔距0.42mm、0.35mm、0.38mm、0.38mm、0.48mm,锡林~道夫隔距0.26mm。

采用大隔距、重加压、较轻的定量等工艺技术措施,合理调整压力棒对纤维的控制防止牵伸小开所述纺纱的并条工艺参数为:

所述步骤s7中的表面处理选用溶于水的脂类的化合物,经过轧辊车使布面带有30%的带液量,轧车压力3kg。

所述涂层的胶液按照重量份计为:pu聚氨酯110份,交联剂4份,tio2白浆25份,有机溶剂甲苯55份,胶液的制备方法:先将pu聚氨酯溶解在有机溶剂甲苯中,再向聚氨酯-甲苯溶液中放入tio2白浆,最后加入交联剂反应2-4h。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的聚酯切片、上浆处理、退浆处理未做改进,均为现有技术,为避免赘述并无过多介绍。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发明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综上,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及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