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0842发布日期:2021-06-25 14:5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机针和弯针在被缝制物上形成线迹的缝制装置。


背景技术:

2.为了在汽车的车厢内营造出高级感,有时对以按照仪表板的形状的方式裁剪乃至成形的表皮材料实施针脚图案的缝制(设置线迹)。最近,正在尝试通过缝制装置来进行该缝制。作为这种缝制装置,已知有本申请人在国际公开公报第2019/187599号中所公开的缝制装置。
3.具体而言,该缝制装置具有:缝纫机等缝制机构;在顶端臂上设置有该缝制机构的缝制用机器人;和以可脱离的方式落座于仪表板的内表面即面向车厢的一面的背面的规定部位,并吸附保持该规定部位的多个落座体(在国际公开公报第2019/187599号中提及的“工件保持夹具”)。落座体被分别设置于升降用致动器、例如气缸等的活塞杆,随着该活塞杆上升而落座于所述规定部位。通过该落座,维持仪表板的形状。
4.缝制机构为了连续地进行缝制而沿着仪表板依次移动。若在落座体落座于仪表板的、被进行缝制的部位的状态下,机针或弯针会与落座体发生干涉。为了避免该干涉,在被进行缝制的部位上,通过使位于该部位的活塞杆下降,从而使落座体从仪表板脱离。然后,当缝制结束、缝制机构通过时,活塞杆再次上升,从而落座体再次落座于仪表板的内表面。即,落座体再次支承仪表板。


技术实现要素:

5.假设在对一种车型的仪表板进行了缝制之后,对另一种车型的仪表板进行缝制的情况。由于仪表板的形状、大小会根据车型而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落座体更换为与仪表板的形状、大小相称的型号。
6.如上所述,存在有多个落座体。因此,若依次更换每个落座体,则不仅繁琐,而且会给作业者带来负担。另外,由于更换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不得不长时间中断缝制作业。相应地导致缝制效率降低。
7.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进行多个落座体相对于致动器的脱离、安装的缝制装置。
8.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缝制装置,其通过机针和弯针在被缝制物上形成线迹,其中,所述机针随着重复进行往复移动而刺入或脱离所述被缝制物;所述弯针隔着所述被缝制物而与所述机针相向,并且被收装于缝台内,所述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多个致动器、多个落座体和约束夹具,其中,多个所述落座体以可拆装的方式被设置于各个所述致动器,并且相对于所述被缝制物的规定部位落座或者远离;所述约束夹具能够一并约束多个所述落座体,另一方面,能够一并解除相对于多个所述落座体的约束,
通过所述约束夹具一并约束设置于所述致动器的多个所述落座体,随着所述致动器向远离所述被缝制物的方向进行动作,而使多个所述落座体能够从所述致动器脱离,当所述约束夹具一并解除对多个所述落座体的约束时,随着所述致动器向相对于所述被缝制物落座或者远离的方向进行动作,而使所述落座体能够位移。
9.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1个约束夹具一并约束多个落座体。与此相反,也能够一并解除约束夹具对多个落座体的约束。因此,能够从约束夹具向致动器或者其反方向,一并交接多个落座体。因此,能够一并更换多个落座体。
10.即,在本发明中,无需单独地对各个落座体进行更换作业。因此,由于能够简化更换作业,从而减少作业者的负担。而且,由于能够以较短的时间更换落座体,因此使缝制作业的中断时间变短。相应地,能够避免缝制效率的降低。
11.通过参照附图说明的下面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应易于被理解。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装置的概略整体立体图。图2是表示构成缝制装置的保持机构被分离为基座和保持盘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3是构成缝制装置的致动器的顶端、以及落座体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保持机构的后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5是表示将约束夹具配置于落座体的后方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落座体上保持被缝制物,并进行缝制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7是表示将约束夹具从图5起连结于作为支承体的第1臂部件、第2臂部件的上端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8是表示使作为滑动部件的滑动板从图7起滑动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9是放大图8中的、缺口的内壁部进入作为突起的销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10是表示使构成致动器的升降杆从图8起下降的状态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缝制装置,以其与在该缝制装置中进行的落座体的更换方法的关系,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以下中的“前”表示配设有图1所示的保持机构30的一侧,另一方面,“后”表示配设有缝制用机器人152的一侧。另外,“宽度方向”是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而且,将作业者在从缝制用机器人152侧(后方)视觉确认保持机构30侧(前方)时的左手侧定义为“左”,将右手侧定义为“右”。
14.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装置10的概略整体立体图。该缝制装置10用于对作为被缝制物的仪表板20进行缝制。当参照图6概略说明仪表板20时,该仪表板20构成为在基材22上层叠表皮材料24而成的中空的层叠物。作为基材22和表皮材料24的各个原材料的优选例,可列举出烯烃类弹性体等高分子。
15.在仪表板20上,沿着表皮材料24的外表面的缝制线l,形成有作为针脚图案的线迹26。此时,仪表板20被落座体54从基材22的内表面侧支承,针对该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16.返回图1,缝制装置10具有:保持仪表板20的保持机构30;和用于形成线迹26的缝制机构32。首先,针对其中的保持机构30进行说明。
17.保持机构30具有基座34和被定位固定于基座34的保持盘36。如图2所示,基座34和保持盘36能够彼此分离。即,在基座34上设置有2个第1托盘夹紧件38,另一方面,在保持盘36上,在与第1托盘夹紧件38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1嵌入区块40。当第1托盘夹紧件38进入第1嵌入区块40内时,在压缩空气、工作油等压力流体的作用下,第1嵌入区块40被锁定。伴随于此,第1托盘夹紧件38难以从第1嵌入区块40脱离。由于以上的结构和动作公知,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18.在基座34的后部,以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多个(例如,10个)作为致动器的升降用气缸42。升降用气缸42构成为包括作为上升或者下降的进退部件的升降杆44。升降杆44沿着铅锤方向进行升降动作。
19.在升降杆44的顶端上,分别设置有图3所示的载置块46。即,载置块46以与升降杆44的升降动作一体地升降的方式进行位移。在各个载置块46上,以隔着通孔50沿着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有2个第2托盘夹紧件48。另外,在通孔50的附近立起设置有2根定位销52(凸部)。在载置块46上,如以下所说明的那样载置有落座体54。
20.一方的保持盘36具有:通过载置于基座34的上表面而被该基座34支承的基部60;和被立起设置于该基部60的支承柱部62。基部60为呈大致u字形状的平板,如上所述那样设置有2个第1嵌入区块40。支承柱部62用于与落座体54一起保持仪表板20,例如,被设置于基部60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左右的端部、中央部、左右的各端部与中央部之间的5个部位。
21.保持机构30还具有被升降杆44、或者图5所示的约束夹具64约束的落座体54。进一步具体而言,落座体54具有主体部66(参照图3)和设置于该主体部66的多个吸盘70。仪表板20被保持为通过主体部66抵接(落座)于基材22的内表面,来保持其形状。另外,吸盘70与未图示的吸气泵相连。当所述吸气泵运转时,吸盘70吸附于基材22的内表面。据此,仪表板20被定位固定于落座体54。
22.在主体部66的下表面,在与第2托盘夹紧件48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2嵌入区块72。与上述同样地,在压缩空气、工作油等压力流体的作用下,第2嵌入区块72被锁定,由此,使第2托盘夹紧件48难以从第2嵌入区块72脱离。另外,在主体部66的下表面,在与定位销52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作为凹部的定位孔74。通过定位销52进入定位孔74,由此防止落座体54产生错位。
23.如图4所示,落座体54还包括从主体部66指向后方突出的突端部76。在突端部76的后部,以沿着前后方向排列的方式立起设置有前侧销80、后侧销82(均为突起)。在这些前侧销80、后侧销82的侧周壁的面向前方、后方的部位上,分别形成有作为第1卡合部的卡合槽84(槽)。2个卡合槽84彼此的相位差为大致180
°

24.当更换落座体54时,使用图2所示的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均为支承体)和图5所示的约束夹具64。其中的第1臂部件90和第2臂部件92通过作为第1拆装机构的第1转动锁,以可拆装的方式被设置于基部60。即,在基部60上,设置有构成第1转动锁的未图示的阴型接头。另外,在第1臂部件90和第2臂部件92的下端(一端),设置有构成第1转动锁的具有旋塞手柄94的阳型接头96。在作业者将设置于阳型接头96的下表面的接头部插入阴型接头之后,把持着所述旋塞手柄94并使其旋转,由此,使第1转动锁成为锁定状态。即,第1臂部件
90和第2臂部件92被连结于基部60。为了解除锁定乃至连结,只要使旋塞手柄94向与连结时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可。
25.如图4所示,在第1臂部件90和第2臂部件92的上端(另一端),设置有构成作为第2拆装机构的第2转动锁的阴型接头98。另一方面,在约束夹具64上,设置有构成第2转动锁的具有旋塞手柄100的阳型接头102(参照图5)。在作业者将设置于阳型接头102的下表面的接头部插入阴型接头98之后,把持着旋塞手柄100并使其旋转,由此,使第2转动锁成为锁定状态。即,约束夹具64被连结于第1臂部件90和第2臂部件92。此时,约束夹具64通过第1臂部件90和第2臂部件92而被支承于基部60。为了解除锁定乃至连结,只要使旋塞手柄100向与连结时相反的方向旋转即可。
26.约束夹具64为具有图5所示的底座110和滑动板112(滑动部件)的长条形,并且被设为使其延伸方向与基座34的宽度方向一致的姿势。其中的底座110具有底壁部114、以及从该底壁部114大致垂直地立起的前壁部116和后壁部118。而且,在前壁部116和后壁部118上设置有防脱部120。通过底座110的底壁部114、前壁部116、后壁部118和防脱部120而形成滑动槽122,从而底座110呈浅底的箱形。滑动槽122的左端和右端的双方均为开放端。
27.在底壁部114上,分别形成有沿着厚度方向(铅锤方向)贯通的前侧贯插孔124、后侧贯插孔126(均为贯插孔)。在这些前侧贯插孔124、后侧贯插孔126中,分别贯插有前侧销80、后侧销82。前侧贯插孔124、后侧贯插孔126的个数根据由约束夹具64进行约束的落座体54的个数而设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1个约束夹具64保持10个落座体54中的5个,因此,前侧贯插孔124、后侧贯插孔126的个数分别为5个。在底壁部114上还形成有未图示的销孔,并且在与销孔不同的部位上立起设置有止动销128。
28.另外,在前壁部116和后壁部118上,总计设置有4个防脱部120。通过防脱部120,能够实现防止滑动板112从滑动槽122的脱落。
29.而且,在后壁部118上,以与后壁部118的延伸方向正交且指向后方的方式突出形成有2个凸缘部130。具有旋塞手柄100的阳型接头102被设置于凸缘部130。另外,在底座110上,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有供作业者把持的拱形手柄132。
30.滑动板112以可滑动的方式被收装于滑动槽122内。在该滑动板112上,形成有与前侧贯插孔124、后侧贯插孔126的个数相对应的个数的前侧狭缝134、后侧狭缝136(均为缺口)。这些前侧狭缝134、后侧狭缝136具有作为通孔部的圆形部138和与该圆形部138相连的拉深部140。这些圆形部138和拉深部140均沿着滑动板112的厚度方向贯通。
31.圆形部138的内径被设定得比前侧销80、后侧销82的直径大。另一方面,拉深部140沿着底座110和滑动板112的延伸方向进行延伸,即沿着基座34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而且,拉深部140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得比圆形部138的内径小。即,前侧狭缝134、后侧狭缝136通过从圆形部138转移至拉深部140而被缩小。换言之,圆形部138的开口尺寸比拉深部140的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大。此外,拉深部14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前侧销80、后侧销82的直径小。因此,拉深部140的前侧内壁部、后侧内壁部如下面所说明的那样,作为第2卡合部发挥功能。
32.在滑动板112上,还形成有供止动销128贯插的销贯插狭缝142。销贯插狭缝142被形成于滑动板112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中间,并且沿着基座34的宽度方向进行延伸。另外,在销贯插狭缝142的附近立起设置有六棱柱形状的柱状手柄144(把持部)。在柱状手柄144
上,形成有沿着铅锤方向延伸的销插入孔146。销插入孔146和销孔在前侧销80和后侧销82位于拉深部140的左端时重叠。此时,在销插入孔146中插入有连结销148(参照图10),并且该连结销148的顶端进入销孔。
33.如后所述,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和约束夹具64在更换落座体54时被设置,而在进行缝制时被拆下。
34.如图1所示,缝制机构32具有侧视观察时呈横躺的u字形状的壳体150。缝制用机器人152的顶端臂154被连结于该壳体150。另外,在壳体150上设置有缝制用马达156。
35.如图6所示,在壳体150上设置有缝台160。在该缝台160内,收装有被缝制用马达156旋转驱动的弯针162。弯针162在壳体150的内部通过正时皮带、齿轮系等被连结于缝制用马达156,由于该结构为公知技术,因此省略图示或说明。
36.虽然省略详细的图示,但弯针162具有钩状的卡挂爪。在该卡挂爪上,卡挂有从缝纫机针164(机针)的针孔穿过的线166。在此,缝台160的上端面开口,因此,缝纫机针164能够进入或者退出缝台160的内部。
37.在壳体150上,设置有往复移动的往复柄168。在该往复柄168上,通过针架170而设置有缝纫机针164。缝纫机针164随着缝制用马达156的旋转轴进行旋转,而与往复柄168一体地往复移动。由于该结构也为公知技术,因此省略详细的图示和说明。此外,缝纫机针164与缝台160内的弯针162相向。
38.在以上的结构中,保持机构30、缝制机构32和缝制用机器人152与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部172电连接。缝制用机器人152在控制部172的控制作用下,使缝制机构32沿着作为缝制方向的缝制线l以一定速度移动。另外,此时,使壳体150的姿势按照仪表板20的缝制位置的形状变化。据此,以使缝纫机针164相对于仪表板20的缝制位置(缝制线l)大致垂直的方式,来调整缝制机构32的姿势。控制部172还使缝制用马达156运转或者停止运转。
39.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制装置10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接下来,以该缝制装置10与落座体54的更换方法的关系来说明其作用效果。
40.在对仪表板20进行缝制时,首先,如图1和图6所示,用保持盘36的支承柱部62支承仪表板20。另外,使升降杆44分别位于适当高度的位置,并且使落座体54的主体部66落座于仪表板20的基材22的内表面。综上,仪表板20被保持盘36保持,即被保持机构30保持。
41.接着,使所述吸气泵运转。伴随于此,通过吸盘70进行吸气,由此使吸盘70吸附于基材22的内表面。即,仪表板20被定位固定于落座体54。
42.接着,在控制部172的控制作用下,缝制用机器人152适当动作,其顶端臂154接近仪表板20。其结果,如图6所示,使仪表板20位于被缝台160(弯针162)与缝纫机针164夹持的位置。在该时间点,弯针162与缝纫机针164隔着仪表板20相向。
43.如图6所示,在缝台160和缝纫机针164到达进行缝制的部位时,升降用气缸42在控制部172的控制作用下使升降杆44下降,从而使落座体54从仪表板20远离。随着该远离,缝台160进入在落座体54与仪表板20之间所产生的间隙。这样,缝制装置10构成为根据缝制机构32的位置而使落座体54依次退避,由此将缝台160配置于仪表板20的内表面来进行缝制。此外,在退避之前停止从退避的落座体54的吸盘70吸气。
44.构成仪表板20的基材22为厚壁,并且示出比较高的刚性。因此,即使在使落座体54从仪表板20的一部分远离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该部位上产生仪表板20挠曲等形变。
45.接着,控制部172使缝制用马达156运转。据此,往复柄168上下地往复移动。当然,被针架170保持的缝纫机针164也与往复柄168一体地上下往复移动。另一方面,弯针162进行旋转。弯针162在缝纫机针164往复一次期间旋转一周。
46.缝纫机针164在从最高点(上止点)去往下方的去路上行进的过程中,从表皮材料24的外表面侧刺入。然后,在到达最低点(下止点)时,其顶端从基材22的下端面突出,并且进入缝台160的中空内部。伴随于此,线166贯穿仪表板20。此时,由于弯针162的卡挂爪到达上止点,因此,贯穿仪表板20的线166被该卡挂爪钩挂。
47.在该状态下,缝纫机针164开始在从下止点去往上止点的回路上行进。随着缝纫机针164上升且弯针162进行旋转,线166在缝台160的内部被拉拽。被拉拽的线166在基材22的内表面侧形成线环部。
48.在缝纫机针164往复移动的期间,控制部172或是使缝制用机器人152的臂适当动作,或是使其姿势变化。据此,如图6所示,缝纫机针164和缝台160沿着缝制线l依次移动。据此,形成作为针脚图案的线迹26。此外,进入缝台160的内部的缝纫机针164穿过在上次的往复移动时所形成的所述线环部。
49.假设在对任意车型的仪表板20进行了缝制之后,对另一车型的仪表板进行缝制的情况下,落座体54的形状、大小等与仪表板不匹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落座体54进行更换。
50.首先,作业者使所有的升降杆44上升至最高点。据此,使所有载置块46的高度位置一致。载置块46和落座体54沿着基座34的宽度方向排列。
51.接着,作业者在构成保持盘36的基部60上安装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参照图2)。因此,将设置于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的阳型接头96的接头部插入设置于基部60的所述阴型接头。之后,使旋塞手柄94旋转大致90
°
,使阴型接头与阳型接头96成为锁定状态。据此,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的下端通过第1转动锁被连结于基部60。
52.接着,作业者移动至保持机构30的后部侧,将图5所示的约束夹具64定位于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的上端。具体而言,作业者把持着拱形手柄132,使设置于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的上端的阴型接头98与设置于约束夹具64的阳型接头102进行对位。在此之后,如图7所示,将阳型接头102的接头部插入阴型接头98。
53.在该时间点,在滑动板112上所形成的前侧狭缝134、后侧狭缝136的各圆形部138分别与在底座110上所形成的前侧贯插孔124、后侧贯插孔126重叠。设置于落座体54的突端部76的前侧销80、后侧销82分别从前侧贯插孔124、后侧贯插孔126进入,并且从其正上方的圆形部138露出。即,前侧销80经由前侧贯插孔124而穿过前侧狭缝134的圆形部138,同样地,后侧销82经由后侧贯插孔126而穿过后侧狭缝136的圆形部138。
54.接着,作业者把持着柱状手柄144,施加使滑动板112向右移动的力。据此,滑动板112向右在滑动槽122内进行滑动。这样,通过设置柱状手柄144,易于使滑动板112滑动。然后,通过该滑动,如图8所示,前侧销80、后侧销82相对地向前侧狭缝134、后侧狭缝136的各拉深部140进行移动。
55.在此,如上所述,拉深部140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前侧销80、后侧销82的直径小。另外,在前侧销80、后侧销82上,分别形成有2个卡合槽84。因此,如图9所示,拉深部140的前侧内壁部、后侧内壁部进入卡合槽84。即,前侧销80或者后侧销82中的一个在滑动板112的2个部位上卡合。结果,在图示的例子的情况下,在1个落座体54与滑动板112之间形成有4个
卡合部位。此外,在所有落座体54(所有的前侧销80和后侧销82)与滑动板112之间所形成的卡合部位的总数为20个。通过以上的卡合,所有的落座体54被约束夹具64约束。
56.滑动板112通过止动销128抵接于销贯插狭缝142的左侧内壁部而停止。在该时间点,形成于柱状手柄144的销插入孔146与形成于底座110的销孔进行对位。此外,前侧销80或者后侧销82既可以抵接于拉深部140的左侧内壁部,又可以与其分离。
57.接着,作业者将连结销148从销插入孔146插入。通过该连结销148的顶端进入销孔,滑动板112被定位固定于底座110。在此之后(或在此之前),作业者进一步使旋塞手柄100旋转大致90
°
,而使阴型接头98与阳型接头102成为锁定状态。由此,约束夹具64通过第2转动锁而被牢固地约束(连结)于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的上端。
58.接着,作业者停止第2托盘夹紧件48的工作。据此,第2托盘夹紧件48相对于第2嵌入区块72的锁定被解除。伴随该解除,落座体54被从经由载置块46的升降杆44的约束中释放。在该状态下,所有的升降用气缸42同步地作用,如图10所示,所有的升降杆44一起下降。如上所述,由于落座体54被约束夹具64约束,并且从升降杆44的约束中释放,因此,能够避免落座体54与升降杆44一体地下降。即,落座体54从升降杆44乃至载置块46脱离。
59.接着,作业者停止第1托盘夹紧件38的工作。据此,第1托盘夹紧件38相对于第1嵌入区块40的锁定被解除,其结果,保持盘36被从基座34的约束中释放。在该状态下,保持盘36与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和约束夹具64一体地被搬运用机器人等搬运机构搬出(参照图2)。即,保持盘36从基座34脱离。由于落座体54被约束于夹具64约束,因此落座体54也伴随约束夹具64一同从基座34脱离。
60.接下来,按照与上述相反的顺序,将另一落座体54安装于载置块46。具体而言,与图2同样地,安装有第1臂部件90和第2臂部件92的另一保持盘36与约束另一落座体54的约束夹具64一体地被所述搬运机构搬入。此时,与图10同样地,所有的升降杆44下降。另外,在滑动板112中,使前侧销80、后侧销82位于拉深部140的位置,并且使止动销128位于抵接于销贯插狭缝142的左侧内壁部的位置。而且,连结销148进入销孔,并且第1转动锁和第2转动锁均为锁定状态。
61.在保持盘36的基部60载置于基座34之后,作业者使第1托盘夹紧件38工作。据此,第1嵌入区块40被锁定于第1托盘夹紧件38,从而实现防止保持盘36从基座34的脱离。
62.在该状态下,作业者使所有的升降杆44上升至最高点。由于载置块46与其一体地上升,因此,第2托盘夹紧件48进入设置于落座体54的主体部66的第2嵌入区块72。其结果,成为与图8同样的状态。通过第2托盘夹紧件48工作,第2嵌入区块72被锁定于第2托盘夹紧件48,由此防止了落座体54从载置块46的脱离。即,落座体54经由载置块46而被升降杆44约束。
63.与第2托盘夹紧件48进入第2嵌入区块72同时地,定位销52进入定位孔74(参照图3)。据此,防止了落座体54相对于载置块46的错位。
64.接着,作业者将连结销148从销孔和销插入孔146拆下。据此,滑动板112被从连结销148的约束中释放,从而能够相对于底座110进行滑动。在此之后(或在此之前),作业者进一步使旋塞手柄100旋转大致90
°
,从而使阴型接头98与阳型接头102成为解锁状态。据此,约束夹具64被从经由第2转动锁的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的约束中释放。
65.接着,作业者把持着柱状手柄144,施加使滑动板112向左移动的力。据此,滑动板
112向左在滑动槽122内进行滑动。伴随于此,与图7同样地,前侧销80、后侧销82相对地向前侧狭缝134、后侧狭缝136的各圆形部138进行移动。滑动板112通过止动销128抵接于销贯插狭缝142的右侧内壁部而停止。在该时间点,前侧贯插孔124、后侧贯插孔126分别位于前侧狭缝134、后侧狭缝136的各圆形部138的正下方。
66.通过前侧销80、后侧销82如上所述地进行移动,拉深部140的前侧内壁部、后侧内壁部从前侧销80、后侧销82的各卡合槽84脱离。即,卡合槽84与拉深部140的前侧内壁部、后侧内壁部的卡合被解除。而且,由于圆形部138的直径比前侧销80、后侧销82大,因此,圆形部138的内壁部不与前侧销80、后侧销82抵接。根据以上这样的理由,落座体54被从约束夹具64的约束中释放。换言之,约束夹具64成为能够从落座体54脱离的状态。
67.在此之后,作业者把持着拱形手柄132将约束夹具64抬起。据此,前侧销80、后侧销82从圆形部138和前侧贯插孔124、后侧贯插孔126脱离,与图5同样地,约束夹具64成为从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拆下的状态。如上所述,由于落座体54被从约束夹具64的约束中释放,并且被升降杆44约束,因此,能够避免落座体54被与约束夹具64一体地拆下。即,落座体54保持被升降杆44乃至载置块46约束(保持)的状态。
68.接着,作业者将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从保持盘36拆下。具体而言,使旋塞手柄94旋转大致90
°
,从而使阴型接头与阳型接头96成为解锁状态。在此之后,作业者通过把持并抬起第1臂部件90、第2臂部件92,由此使阳型接头96的接头部从阴型接头脱离。
69.当然,剩余的落座体54也按照上述这样被更换为另一落座体54。在此之后,与上述同样地,对使用另一落座体54的另一仪表板20进行缝制。
70.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将多个落座体54一并约束于1个约束夹具64。因此,能够使多个落座体54同时地从升降杆44(乃至升降用气缸42)脱离。另外,由于一并解除由约束夹具64对多个落座体54的约束,因此能够将该多个落座体54同时地安装于升降杆44(乃至升降用气缸42)。即,能够从约束夹具64向升降杆44,或者其反方向,一并交接多个落座体54。
71.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一并更换多个落座体54。因此,无需单独地对各个落座体54进行更换作业。因此,能够简化更换作业,并且减少作业者的负担。而且,由于能够以较短的时间更换落座体54,从而使缝制作业的中断时间变短。因此,能够避免降低缝制效率。
72.另外,根据上述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座34设为通用部,并且将保持盘36(和落座体54)设为对应于车型的专用部。而且,通过将专用部从基座34拆下并更换,从而能够应对车型的改变。因此,无需特别准备多个基座34。相应地,能够实现设备投资的降低。
73.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的变更。
74.例如,也可以在落座体54的主体部66上形成吸气孔。
75.另外,也可以在滑动槽122的底面与滑动板112之间,插入用于易于滑动板112的滑动的润滑板。
76.而且,当然被缝制物并不限定于仪表板2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