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头弯钩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6500发布日期:2021-03-16 22:4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头弯钩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圆型针织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缝头弯钩针。



背景技术:

圆型袜类针织机在编织完管状织物后,往往需要对管状织物进行缝合加工。转移装置去拾取编织完后的管状织物,将织针上的线圈转移至转移盘上,并将其传送到缝织或钩织工位,而在缝织或钩织工位设有缝织或钩织头,通过该缝织或钩织头管状织物进行缝合加工。转移盘上设有缝头弯钩针,用于现有缝头弯钩针的结构为图1所示,缝头弯钩针具有一水平设置的本体1,本体前端为弯钩状头部2,弯钩状头部的内侧边为竖直边21,与弯钩状头部的底边22互相垂直。缝头弯钩针从织针上勾取线圈后,转移盘上会设置压盘,使线圈挂在弯钩状头部的竖直边上,然后移动至缝织或钩织工位,为了将线圈转到缝盘上,压盘会先离开转移盘,此时,线圈会沿弯钩状头部的竖直边向上滑动,容易出现跑线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不易跑线的缝头弯钩针。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缝头弯钩针,包括一本体,本体前端为弯钩状头部,后端设有针踵;弯钩状头部的内侧边为竖直边,与弯钩状头部的底边互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状头部内侧的竖直边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优选地,所述凹槽与竖直边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优选地,所述弯钩状头部内侧的竖直边上设有两个并列设置的凹槽,相邻凹槽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弯钩状头部内侧的竖直边上设置凹槽,使得线圈置于凹槽内,防止线圈向上滑动;同时,并列设置的多个凹槽可以进一步阻拦线圈跑线,保证管状织物的缝合质量。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缝头弯钩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缝头弯钩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缝头弯钩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本体1、弯钩状头部2、竖直边21、底边22、凹槽23、第一凹槽24、第二凹槽25、针踵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的缝头弯钩针,包括一片状本体1,本体前端为弯钩状头部2,本体水平放置时,弯钩状头部2的内侧边为竖直边21,与弯钩状头部的底边22互相垂直;所述弯钩状头部2内侧的竖直边上设有一个凹槽23,凹槽23位于竖直边底部,与弯钩状头部的底边相连;弯钩状头部的后端设有针踵3,用于固定安装在转移盘上。

转移装置去拾取编织完后的管状织物,将织针上的线圈转移至转移盘的缝头弯钩针上,转移盘上设置有压盘,使线圈挂在弯钩状头部竖直边的凹槽上;当移动盘移动至缝织工位时,压盘离开转移盘,此时凹槽可以防止线圈上滑跑线,从而使线圈顺利转到缝盘上,进行缝合加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的缝头弯钩针,包括一片状本体1,本体前端为弯钩状头部2,本体水平放置时,弯钩状头部2的内侧边为竖直边21,与弯钩状头部的底边22互相垂直;所述弯钩状头部2内侧的竖直边21上设有上下排列的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5,第一凹槽24位于竖直边底部,与弯钩状头部的底边相连,第二凹槽25位于第一凹槽24上方,两个凹槽通过圆弧过渡,便于线圈后续转移到缝盘上;弯钩状头部的后端设有针踵3,用于固定安装在转移盘上。

转移装置去拾取编织完后的管状织物,将织针上的线圈转移至转移盘的缝头弯钩针上,转移盘上设置有压盘,使线圈挂在弯钩状头部竖直边的第一凹槽上;当移动盘移动至缝织工位时,压盘离开转移盘,此时第一、第二凹槽可以防止线圈上滑跑线,从而使线圈顺利转到缝盘上,进行缝合加工。



技术特征:

1.一种缝头弯钩针,包括一本体,本体前端为弯钩状头部,后端设有针踵;弯钩状头部的内侧边为竖直边,与弯钩状头部的底边互相垂直;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状头部内侧的竖直边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头弯钩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与竖直边之间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缝头弯钩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钩状头部内侧的竖直边上设有两个并列设置的凹槽,相邻凹槽通过圆弧过渡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缝头弯钩针,包括一本体,本体前端为弯钩状头部,后端设有针踵;弯钩状头部的内侧边为竖直边,与弯钩状头部的底边互相垂直;所述弯钩状头部内侧的竖直边上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本实用新型在弯钩状头部内侧的竖直边上设置凹槽,使得线圈置于凹槽内,防止线圈向上滑动,保证管状织物的缝合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赵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诸暨镭福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5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