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装机构及其用于缝合消防风筒的辊压缝边机

文档序号:24927372发布日期:2021-05-04 10:5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装机构及其用于缝合消防风筒的辊压缝边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风筒加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夹装机构及其用于缝合消防风筒的辊压缝边机。



背景技术:

消防排烟风筒(本案简称为消防风筒)目前的缝合方式大致如下:

1、采用两块折弯板01相互扣接,形成雏形;

2、敲打折弯板01的缝边部分011,使得缝边部分011向夹紧部分012弯曲构成第一卷边部分013,第一卷边部分013、缝边部分011卡紧夹紧部分012,从而实现整个消防风筒的缝合。

而消防风筒缝合时采用手工敲打缝边,效率极低,而且品质良莠不齐,品控十分困难。另外敲打缝边的方式会使得第一卷边部分013不会完全压紧在夹紧部分012上,从而导致消防风筒的缝合并不完整。对此实用新型人提出一种用于缝合消防风筒的辊压缝边机,其通过辊压的方式加工第一卷边部分013,从而使得第一卷边部分013更好地贴合在夹紧部分012上,以提高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一种夹装机构及其用于缝合消防风筒的辊压缝边机,其夹装机构能够夹紧消防风筒两端,且能够带动消防风筒旋转、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装机构,包括安装在桌板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定位转轴可圆周转动装配,定位转轴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槽,定位槽可与定位滑块一端卡合装配,从而在周向上相对固定定位转轴;

所述定位滑块另一端穿过定位滑块孔后装入定位弹簧槽内且与定位限位块装配固定,所述定位限位块不能装入过定位滑块孔内;所述定位弹簧槽、定位滑块孔均设置在定位块内,所述定位限位块固定在定位锁杆一端上,所述定位锁杆另一端套装定位压簧后穿出定位块且与踏板装配固定。

优选地,所述定位块有两块,两块定位块分别对应不同的定位转轴,定位转轴一端穿出定位块后与一块第一夹装侧板装配固定,两块第一夹装侧板分别安装在夹装底板两端上,夹装底板上还分别安装有支撑台、第二夹装侧板,所述第二夹装侧板、远离第二夹装侧板一端的第一夹装侧板分别与夹装螺杆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

所述夹装螺杆分别穿过一块夹紧侧板、支撑台、另一块夹紧侧板,夹装螺杆分别与两块夹紧侧板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且夹装螺杆与两块夹紧侧板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夹装螺杆与支撑台可圆周转动装配。

优选地,所述夹装螺杆一端穿出第二夹装侧板后与夹装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固定,夹装电机安装在夹装底板上。

优选地,所述夹紧侧板的两侧上分别安装有夹紧立板,夹紧侧板上、两块夹紧立板之间安装有内部支撑块,所述内部支撑块卡装入消防风筒内且与之卡合装配以支撑、卡紧消防风筒。

优选地,所述夹紧立板与夹紧滑轴卡合、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夹紧滑轴一端套装夹紧压簧后与夹紧板装配固定,所述夹紧滑轴另一端穿过夹紧立板后与第一螺母装配固定,第一螺母不能穿过夹紧立板;夹紧板压紧在消防风筒侧面上,压紧力通过夹紧压簧的压缩弹力提供;夹紧立板的开放端上设置有扩口,扩口部分用于引导消防风筒装入夹紧立板内侧。

优选地,所述夹紧侧板底部设置有侧板滑槽,侧板滑槽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侧板滑轨上,侧板滑轨安装在夹装底板上。

优选地,夹紧立板的开放端上设置有扩口部分,扩口部分用于引导消防风筒装入夹紧立板内侧。

优选地,两个相邻的定位槽之间相隔相隔180°。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用于缝合消防风筒的辊压缝边机,其应用有上述夹装机构。

优选地,还包括辊压架、辊压组件,辊压架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辊压架板、第二辊压架板、第三辊压架板,所述第三辊压架板上设置有贯穿的链条通槽,每块第一辊压架板、第二辊压架板、第三辊压架板为一对辊压架板,所述辊压架两端分别有一对辊压架板,其中一对第一辊压架板、第二辊压架板分别与辊压电机的辊压输出轴可圆周转动装配,辊压电机安装在辊压架上,且辊压输出轴上套装有辊压链轮;另一对第一辊压架板、第二辊压架板分别与辊压链轮轴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辊压链轮轴上套装有另一辊压链轮;链条分别绕过两个辊压链轮且与之构成链传动机构,且链条的两端分别穿过一个链条通槽后与辊压组件的辊压滑块的两端装配固定,辊压组件用于对缝边部分进行辊压以获得第一卷边部分;

所述辊压组件包括辊压立板、辊压滑块、第一辊压安装块、第二辊压安装块,所述辊压立板、第一辊压安装块、第二辊压安装块均安装在辊压滑块上,所述辊压滑块上设置有辊压滑槽,辊压滑槽与辊压导轨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辊压导轨安装在辊压底板上,辊压底板安装在辊压架上;所述辊压滑块上还安装有辊压导向块,辊压导向块上设置有辊压导向滑槽,辊压导向滑槽与辊压滑块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辊压滑块安装在辊压轮架上,辊压轮架上安装有第五辊压轴,第五辊压轴上可圆周转动地套装有第二辊压轮;所述辊压轮架与第四辊压轴一端装配固定,第四辊压轴另一端穿出辊压立板后与辊压动力块装配固定,且第四辊压轴可相对于辊压立板轴向滑动;

所述第一辊压安装块、第二辊压安装块分别与第三辊压轴、第二辊压轴装配,所述第三辊压轴两端分别穿出辊压立板、第一辊压安装块,且第三辊压轴穿出辊压立板一端与另一辊压动力块装配固定、穿出第一辊压安装块一端与第三辊压轮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辊压动力块的上下两端面上分别安装有辊压侧推轴,辊压侧推轴上可圆周转动地套装有辊压滚筒;所述第二辊压轴两端分别穿出第二辊压安装块,且第二辊压轴靠近辊压动力块一端与辊压齿轮装配固定、另一端与第四辊压轮装配固定;

所述辊压滑块上还至少安装有三根第一辊压轴,每根辊压轴上均套装有一个第一辊压轮,第二辊压轮、第三辊压轮、第四辊压轮分别对应一个第一辊压轮,且第四辊压轮和与之对应的第一辊压轮的最小间距等于或大于缝边部分、夹紧部分、第一卷边部分的总厚度;

所述辊压架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一辊压推板、第二辊压推板,所述第一辊压推板、第二辊压推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辊压推槽、第二辊压推槽,所述第一辊压推槽、第二辊压推槽分别与每块辊压动力块两端上的辊压滚筒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辊压推槽、第二辊压推槽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辊压推槽包括第一直槽部分、第二直槽部分、以及圆滑连接第一直槽部分、第二直槽部分的斜槽部分,所述第二直槽部分比第一直槽部分更靠近夹装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体型偏小,可以实现便携式搬运。另外采用辊压方式加工第一卷边部分,因此第一卷边部分能够较好地压紧在夹紧部分上,从而实现更好的缝边效果。同时,这种辊压的方式相对于传统敲打缝边的方式其效率至少提高3倍及以上,而且产品质量更高、更加均匀稳定。

附图说明

图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夹紧滑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5是定位锁杆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6是夹紧机构处结构示意图。

图7-图10是链条、第一动力板、第二动力板、辊压组件处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5是辊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3、图14、图15分别为第二辊压轴、第三辊压轴、第四辊压轴轴线所在中心面处剖视图。

图16为未缝边的消防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17为缝边后的消防风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6-图17,本实施例用于加工消防风筒,具体加工步骤为:

1、将两块折弯板01相互扣接,拼接出消防风筒的雏形;

2、敲打缝边部分011,使得缝边部分011向夹紧部分012折弯形成第一卷边部分013,第一卷边部分013与缝边部分011将夹紧部分012卡紧,实现缝边。

参见图1-图15,本实施例的辊压缝边机,包括立板110,立板110顶部安装有桌板120,桌板12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轴板131、第二轴板132、连接台140,所述连接台140上安装有顶板150,所述第一轴板131、第二轴板132分别与导向轴240装配固定,所述导向轴240穿过辊压侧板660且与之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辊压侧板660上安装有辊压架630,辊压架630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辊压架板631、第二辊压架板632、第三辊压架板633,所述第三辊压架板633上设置有贯穿的链条通槽6331,每块第一辊压架板631、第二辊压架板632、第三辊压架板633为一对辊压架板,所述辊压架630两端分别有一对辊压架板,其中一对第一辊压架板631、第二辊压架板632分别与辊压电机330的辊压输出轴331可圆周转动装配,辊压电机330安装在辊压架630上,且辊压输出轴331上套装有辊压链轮520;另一对第一辊压架板631、第二辊压架板632分别与辊压链轮轴28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辊压链轮轴280上套装有另一辊压链轮520;链条530分别绕过两个辊压链轮520且与之构成链传动机构,且链条530的两端分别穿过一个链条通槽6331后与辊压组件700的辊压滑块720的两端装配固定。

所述辊压组件700包括辊压立板710、辊压滑块720、第一辊压安装块740、第二辊压安装块750,所述辊压立板710、第一辊压安装块740、第二辊压安装块750均安装在辊压滑块720上,所述辊压滑块720上设置有辊压滑槽721,辊压滑槽721与辊压导轨540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辊压导轨540安装在辊压底板670上,辊压底板670安装在辊压架630上;所述辊压滑块720上还安装有辊压导向块730,辊压导向块730上设置有辊压导向滑槽731,辊压导向滑槽731与辊压滑块761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辊压滑块761安装在辊压轮架760上,辊压轮架760上安装有第五辊压轴850,第五辊压轴850上可圆周转动地套装有第二辊压轮560;所述辊压轮架760与第四辊压轴840一端装配固定,第四辊压轴840另一端穿出辊压立板710后与辊压动力块770装配固定,且第四辊压轴840可相对于辊压立板710轴向滑动,从而带动辊压轮架760同步移动。

所述第一辊压安装块740、第二辊压安装块750分别与第三辊压轴830、第二辊压轴820装配,所述第三辊压轴830两端分别穿出辊压立板710、第一辊压安装块740,且第三辊压轴830穿出辊压立板710一端与另一辊压动力块770装配固定、穿出第一辊压安装块740一端与第三辊压轮570可圆周转动装配;所述辊压动力块770的上下两端面上分别安装有辊压侧推轴860,辊压侧推轴860上可圆周转动地套装有辊压滚筒870;所述第二辊压轴820两端分别穿出第二辊压安装块750,且第二辊压轴820靠近辊压动力块770一端与辊压齿轮590装配固定、另一端与第四辊压轮580装配固定,所述第四辊压轮580的侧壁上设置有数个沿着其圆周方向分布的辊压凸条581;

所述辊压滑块720上还至少安装有三根第一辊压轴810,每根辊压轴810上均套装有一个第一辊压轮550,本实施例中,第二辊压轮、第三辊压轮、第四辊压轮分别对应一个第一辊压轮550,且第四辊压轮和与之对应的第一辊压轮550的最小间距等于或略大于缝边部分011、夹紧部分012、第一卷边部分013的总厚度。使用时,第一辊压轮550贴紧在缝边部分011远离第一卷边部分013一端的外端面上,而第二辊压轮将缝边部分011需要加工成第一卷边部分013的一端通过推力折弯;第三辊压轮将折弯的第一卷边部分013继续向夹紧部分012弯折,并最终将第一卷边部分013折弯至接近与夹紧部分012贴紧平行处;第四辊压轮直接通过和与之对应的第一辊压轮550配合辊压第一卷边部分013,使得第一卷边部分013压紧在夹紧部分012上,从而完成缝边。另外辊压凸条581在第一卷边部分013上形成间歇性压痕、压槽,从而使得第一卷边部分013更好地压紧在夹紧部分012上。

所述辊压架630上还分别安装有第一辊压推板640、第二辊压推板650,所述第一辊压推板640、第二辊压推板65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辊压推槽641、第二辊压推槽651,所述第一辊压推槽641、第二辊压推槽651分别与每块辊压动力块770两端上的辊压滚筒870卡合、可滑动装配,所述第一辊压推槽641、第二辊压推槽651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辊压推槽651包括第一直槽部分6511、第二直槽部分6513、以及圆滑连接第一直槽部分6511、第二直槽部分6513的斜槽部分6512,所述第二直槽部分6513比第一直槽部分6511更靠近夹装机构。从而使得辊压滚筒870经过斜槽部分6512时能够驱动与之对应的第四辊压轴840或第三辊压轴830产生轴向移动。所述第二辊压推板650上还设置与齿槽部分652,齿槽部分652在第二辊压推板650上形成辊压齿条,辊压齿条与辊压齿轮590啮合并构成齿轮齿条传动机构。

在需要辊压缝边时,辊压电机启动,驱动链条530运行,链条530将辊压滑块720沿着辊压滑轨540的长度方向上拉动,从而使得辊压组件由第一直槽部分6511向第二直槽部分6513方向移动。在第二辊压轮560接近缝边部分011时,与第二辊压轮560对应的辊压滚筒870进入斜槽部分6512,从而随着辊压组件的移动,斜槽部分6512驱动辊压滚筒870向缝边部分011移动,以使得第二辊压轮560向缝边部分011挤压,以使得将要加工的第一卷边部分013与缝边部分011折弯,为后续加工第一卷边部分013提供基础。然后第三辊压轮570到达接近第一卷边部分013处,且此时第二辊压轮对应的辊压滚筒870进入斜槽部分6512内,第三辊压轮570向第一卷边部分013移动,从而驱动第一卷边部分013继续向夹紧部分012弯折,直到第一卷边部分013达到接近与夹紧部分平行的状态。接着第四辊压轮580达到接近第一卷边部分013处,然后第四辊压轮580、与第四辊压轮580对应的第一辊压轮550将缝边部分011、夹紧部分012、第一卷边部分013夹紧,并随着辊压滑块的移动,辊压齿轮与辊压齿条啮合传动使得第四辊压轮580圆周转动以连续辊压第一卷边部分013,从而将第一卷边部分013压紧在夹紧部分上以完成缝边。这种缝合方式使得第一卷边部分013每一处基本上都向夹紧部分贴紧,从而缝边效果更好,另外由于有第一辊压轮550对缝边部分011底部的支撑,因此缝合处直线度较高,也比较美观。

优选地,所述辊压侧板660还与辊压伸缩轴311一端装配固定,辊压伸缩轴311另一端装入辊压电缸310内,且辊压电缸310启动后能够驱动辊压伸缩轴311轴向移动,从而驱动辊压侧板660同步移动,也就可以调节辊压组件与夹装机构的间距。

优选地,还包括夹装机构,所述夹装机构包括安装在桌板120上的定位块480,所述定位块480与定位转轴260可圆周转动装配,定位转轴260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相隔180°的定位槽261,定位槽261可与定位滑块610一端卡合装配,从而在周向上相对固定定位转轴260。所述定位滑块610另一端穿过定位滑块孔482后装入定位弹簧槽481内且与定位限位块611装配固定,所述定位限位块611不能装入过定位滑块孔482内。所述定位弹簧槽481、定位滑块孔482均设置在定位块480内,所述定位限位块611固定在定位锁杆220一端上,所述定位锁杆220另一端套装定位压簧620后穿出定位块480且与踏板210装配固定。所述定位压簧620用于对定位滑块610施加阻碍其下移的弹性阻力,从而使得定位滑块保持与定位槽卡紧。需要解除对定位转轴260的限位时,直接脚踏踏板210,使得定位锁杆220下移,直到定位滑块610退出定位槽261即可。

所述定位块480有两块,两块定位块480分别对应不同的定位转轴260,定位转轴260一端穿出定位块480后与一块第一夹装侧板470装配固定,两块第一夹装侧板470分别安装在夹装底板160两端上,夹装底板160上还分别安装有支撑台161、第二夹装侧板460,所述第二夹装侧板460、远离第二夹装侧板460一端的第一夹装侧板470分别与夹装螺杆230可圆周转动、不可轴向移动装配,所述夹装螺杆230一端穿出第二夹装侧板460后与夹装电机32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固定,夹装电机320安装在夹装底板160上,夹装电机320启动后能够驱动夹装螺杆230圆周转动。所述夹装螺杆230分别穿过一块夹紧侧板420、支撑台161、另一块夹紧侧板420,夹装螺杆230分别与两块夹紧侧板420通过螺纹旋合装配且夹装螺杆230与两块夹紧侧板420旋合的螺纹旋向相反,从而使得夹装螺杆230单向转动时能够驱动两块夹紧侧板420沿着其轴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移动,所述夹装螺杆230与支撑台161可圆周转动装配。

所述夹紧侧板420的两侧上分别安装有夹紧立板430,夹紧侧板420上、两块夹紧立板430之间安装有内部支撑块410,所述内部支撑块410卡装入消防风筒内且与之卡合装配以支撑、卡紧消防风筒。

所述夹紧立板430与夹紧滑轴250卡合、可轴向滑动装配,所述夹紧滑轴250一端套装夹紧压簧450后与夹紧板440装配固定,所述夹紧滑轴250另一端穿过夹紧立板430后与第一螺母251装配固定,第一螺母不能穿过夹紧立板430,从而限制夹紧立板430与夹紧板440的最大间距。夹紧板440压紧在消防风筒侧面上,压紧力通过夹紧压簧450的压缩弹力提供。夹紧立板430的开放端上设置有扩口部分431,扩口部分431用于引导消防风筒装入夹紧立板430内侧。

优选地,所述夹紧侧板420底部设置有侧板滑槽421,侧板滑槽421卡合、可滑动地安装在侧板滑轨510上,侧板滑轨510安装在夹装底板160上。使用时,通过侧板滑槽421与侧板滑轨510的配合,夹装螺杆230才能够通过螺纹驱动夹紧侧板420沿着其轴向移动。

加工消防风筒时,首先将两夹紧侧板420相互远离移动,使得两块夹紧侧板420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安放消防风筒。然后将两块折弯板01分别放置在支撑台161上,并拼装到位,可以手工敲打缝边部分011,使得两块折弯板01扣紧,获得消防风筒雏形。再驱动两块夹紧侧板420相互靠近移动,从而使得两块夹紧侧板420分别与消防风筒两端贴紧、内部支撑块410装入消防风筒内、两侧的夹紧板440分别通过夹紧压簧450的弹力压紧在消防风筒两侧,从而实现对消防风筒两端的夹紧、定位。

由于消防风筒需要缝合两处,在其中一处缝合完成后,脚踩踏板,然后启动辊压电缸310,辊压电缸310将辊压组件700向远离夹装机构方向拉动,从而使得夹装机构可以旋转。手动驱使夹装机构旋转180°后放开踏板,使得定位转轴恢复锁紧。再启动辊压电缸驱动辊压组件700复位即可开始辊压。本实施例中,定位转轴260的轴线在消防风筒内部的中心线上,因此,旋转后的待缝合处与之前的缝合处相对于辊压组件的位置是一样的,这就不会影响加工。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