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0503发布日期:2021-07-27 13:50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提出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具体涉及缝纫机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缝纫机普遍采用步进电机来控制摆动座从而实现调节针距,但又通过步进电机或者电磁铁来分别控制抬压脚和剪线动作,多个电机的配置致使缝纫机整机动力利用率下降,同时在制造装配上显得复杂,导致缝纫机整机成本提高,多个电机的运转也使得缝纫机散热量较大,缩短缝纫机的使用寿命,针对上述情况开发出一款由一个步进电机控制调针距、压脚以及剪线的缝纫机,以提高整机工作效率和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缝纫机技术的电机工作效率和制造成本存在的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具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具有后输出轴,所述动力源具有后输出轴,所述后输出轴控制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的倒回缝针距调节动作,所述后输出轴控制抬压脚机构的抬压脚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输出轴固定有槽轮和抬压脚松线凸轮,所述槽轮具有的倒回缝针距调节运行槽和抬压脚运行槽作用于曲柄;所述抬压脚松线凸轮具有的抬压脚凸轮部作用于抬压脚顶板,在上述的后输出轴和前输出轴固定各个动作的运行部件,运行动力源即可达到一机多控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动力源运行效率。

优选地,所述倒回缝针距调节运行槽和抬压脚运行槽设置槽轮的运行槽上,所述倒回缝针距调节运行槽在槽轮内不以槽轮的中心点为圆心设置,所述抬压脚运行槽在槽轮内以槽轮的中心点为圆心设置。运行槽的设置使得槽轮转动下各个动作各司其责,互不干扰,具有较高的设计优点。

优选地,所述槽轮在动力源的来回转下带动倒回缝针距调节运行槽的轴套,所述槽轮在动力源的来回转下带动抬压脚运行槽。

优选地,所述曲柄一端动连接在槽轮的运行槽内,所述曲柄具有的轴套定位在运行槽内,所述曲柄另一端动连接连杆,所述连杆动连接于摆动座,所述摆动座动连接于送料轴。所述曲柄上设置有动连接在固定轴的通孔,所述固定轴固定在缝纫机上。

优选地,所述抬压脚松线凸轮具有的圆形空转面一作用与抬压脚顶板的抵靠板为空转状态。

本申请通过利用一个动力源来执行倒回缝针距调节和抬压脚,使得动力源的充分发挥了其运转的效率,实现了各个缝纫动作的程序化控制,在制造上提高装配效率,降低了整机特别动力源的故障率,从而使缝纫机整机性能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总装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松线机构和抬压脚机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松线机构和抬压脚机构后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剪线机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槽轮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抬压脚松线凸轮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槽轮运行槽分布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槽轮内限板分布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槽轮基板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槽轮外扣板。

附图标记如下:动力源10,前输出轴11,后输出轴12,槽轮13,运行槽131,倒回缝针距调节运行槽13a,剪线运行槽13b,抬压脚运行槽13c,槽轮内限板1a3,槽轮基板1b3,槽轮外扣板1c3,抬压脚松线凸轮15,圆形空转面一151,触动点152;

剪线机构20,剪线曲柄21,转杆211,剪线叉轮22,剪线作用面221,剪线回位面222,剪线摆动座23;

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30,送料轴31,送料连杆32,摆动座33,曲柄34,轴套341,连杆35,固定轴36;

抬压脚机构40,抬压脚顶杆41,抬压脚顶板42,抵靠板421;

松线机构50,松线压板51,松线钢丝软管52,松线器安装支架53,松线器支撑板54,铜套55,松线器顶杆56,钢丝5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申请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示意图,具有动力源10,动力源10为双头输出动力的动力装置,动力源10具有前输出轴11和后输出轴12,动力源10转动同时带动前输出轴11和后输出轴12转动运行。本申请动力源10通过前输出轴11来控制剪线机构20的剪线动作,通过后输出轴12来控制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30、抬压脚机构40和松线机构50的倒回缝针距调节动作、抬压脚动作和松线动作;达到上述各缝纫动作在不同时间、不同区域内由一个动力源10来完成的技术效果,使得缝纫机在一个动力源10的动力驱动下具有较高的传动能力,达到节能和降低整机造价的目的。

图1图2图3和图4中,是本申请的后输出轴12控制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30、抬压脚机构40和松线机构50,具体在后输出轴12上固定有槽轮13和抬压脚松线凸轮15,以及前输出轴11固定剪线曲柄21。在动力源10的运转下,先后带动槽轮13、剪线曲柄21和抬压脚松线凸轮15,来完成倒回缝针距调节动作、剪线动作、抬压脚动作和松线动作,并且使得各动作之间相互不干扰,其顺序是先倒回缝针距调节动作,再是松线动作和剪线动作,最后是抬压脚动作。

图1图2图3图6是申请的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30。后输出轴12固定在抬压脚松线凸轮15靠近动力源10,槽轮13固定在后输出轴12外端。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30包括有动力源10、槽轮13、送料轴31、摆动座33、曲柄34,连杆35和固定轴36。

槽轮13在动力源10的来回转下作出相应的摆动动作,上述槽轮13具有运行槽131,上述运行槽131设置有倒回缝针距调节运行槽13a、剪线运行槽13b、抬压脚运行槽13c(图7显示),上述倒回缝针距调节运行槽13a在槽轮13内不以槽轮13的中心点为圆心设置,剪线运行槽13b和抬压脚运行槽13c在槽轮13内以槽轮13的中心点为圆心设置。

上述曲柄34一端动连接在槽轮13的运行槽131内,具体是曲柄34具有的轴套341定位在运行槽131内,曲柄34上设置有动连接在固定轴36的通孔,曲柄34另一端动连接连杆35。连杆35动连接于摆动座33;摆动座33动连接于送料轴31。所述固定轴36固定在缝纫机上。

上述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30中,槽轮13在动力源10的来回转下带动运行槽131的轴套341,使得曲柄34产生摆动源,后续再将摆动源依次从连杆35、摆动座33传递到送料轴31,实现了动力源10对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30的摆动源传递。

在上述倒回缝针距调节动作期间,由于在带动槽轮13来回转时,固定在后输出轴12上的抬压脚松线凸轮15和前输出轴11的剪线曲柄21同时在来回转,但是,抬压脚松线凸轮15具有的圆形空转面一151对抬压脚顶板42不产生作用,抬压脚松线凸轮15具有触动点152对松线器顶杆56不产生作用,同时,剪线曲柄21的转杆211对剪线叉轮22的剪线作用面221同样不产生作用,因此倒回缝针距调节动作时,抬压脚动作、剪线动作和松线动作是不工作的。

完成倒回缝针距调节动作,动力源10进入松线机构50执行松线动作,由于抬压脚运行槽13c与槽轮13同心设置,动力源10在抬压脚运行槽13c运转不会对曲柄34产生摆动源,而对抬压脚松线凸轮15提供了旋转力。

在图1、图2、图3中,本申请的松线机构50包括有:动力源10、抬压脚松线凸轮15、松线压板51、松线钢丝软管52、松线器安装支架53、松线器支撑板54、铜套55、钢丝57和松线器顶杆56。上述抬压脚松线凸轮15具有触动点152,动力源10的旋转带动抬压脚松线凸轮15扭转,随之触动点152的作用在于触发松线器顶杆56,从而实现松线动作启动。上述松线器安装支架53固定在本申请具有的缝纫机上,松线器安装支架53与松线器支撑板54联为一体,松线器安装支架53在相对应触动点152一侧设置有松线器顶杆56,触动点152作用于松线器顶杆56触发松线机构50运作。

在上述松线器顶杆56与松线器安装支架53之间设置有铜套55,松线器支撑板54接出钢丝57,铜套55的设置使得松线器顶杆56进出推动更加稳定;松线压板51固定在本申请具有的缝纫机机体上,松线压板51上固定有松线钢丝软管52,钢丝57穿过松线钢丝软管52。

完成松线动作后,动力源10进入剪线机构20执行剪线动作,由于剪线运行槽13b与槽轮13同心设置,动力源10在抬压脚运行槽13c运转不会对曲柄34产生摆动源,而对剪线曲柄21提供了旋转力。

在图1图5中,本申请的一种智能多功能缝纫机的剪线机构20包括有动力源10、剪线曲柄21、剪线叉轮22、剪线摆动座23和末端执行剪断组件。

剪线曲柄21为推动件,剪线叉轮22为被推动件,其中,剪线曲柄21具有转杆211,剪线叉轮22具有剪线作用面221和剪线回位面222,剪线作用面221和剪线回位面222设置在剪线叉轮22内部,剪线叉轮22动连接固定在剪线摆动座23上。

上述前输出轴11上安装固定推动件剪线曲柄21,剪线曲柄21具有的轴固定孔用于穿设固定在前输出轴11上。剪线曲柄21具有的转杆211位于剪线曲柄21摇杆端,在动力源10的运转下转杆211在剪线曲柄21具有的摇杆端运转,被推动件剪线叉轮22的剪线作用面221与剪线回位面222相对设置,转杆211位于剪线作用面221与剪线回位面222之间,上述转杆211在剪线叉轮22内部推动剪线作用面221运转来执行剪线。

剪线动作完成后,需要执行抬压脚动作,动力源10进入到抬压脚运行槽13c内运转,由于抬压脚运行槽13c与槽轮13同心设置,动力源10带动抬压脚松线凸轮15旋转而不会对剪线曲柄21和槽轮13产生致动作的推力。

在图1图2图3图5和图6显示的是本申请的抬压脚机构40。抬压脚机构40包括有动力源10、抬压脚松线凸轮15、抬压脚顶杆41和抬压脚顶板42。上述抬压脚顶板42一端固定在送料轴31上,抬压脚顶板42的另一端具有可以抵靠抬压脚顶杆41的抵靠板421,抵靠抬压脚顶杆41直接作用抵靠于抵靠板421的上部。

上述抬压脚松线凸轮15具有抬压脚凸轮部152,动力源10在抬压脚运行槽13c内带动槽轮13旋转,抬压脚凸轮部152旋转逐渐抵靠抬压脚顶板42,抬压脚凸轮部152转动,并开始接触抵靠板421,逐渐到达抬压脚最高处。动力源10在抬压脚运行槽13c内带动槽轮13倒转,则使抬压脚顶板42下降,完成放压脚动作。

综上,动力源10在上述倒回缝针距调节运行槽13a、剪线运行槽13b、抬压脚运行槽13c的范围内带动各自的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剪线机构、松线机构和抬压脚机构,起到了很好的动作限制作用,各自的动作相互不影响,有效地充分地利用了一个动力源10,使得缝纫机的整体性能得以提高,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与上述的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后输出轴12来控制倒回缝针距调节机构30、抬压脚机构40和松线机构50的倒回缝针距调节动作、抬压脚动作和松线动作,后输出轴12上固定有槽轮13和抬压脚松线凸轮15,此方案没有单独设置剪线机构20,其它内容都于实施例一相同,其所起到的技术效果也是一样的。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与上述的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槽轮13设置成分体式的,在图8图9图10中,槽轮分体为三个部分,有槽轮内限板1a3、槽轮基板1b3和槽轮外扣板1c3组成,但是在实现本申请的方案还是要将上述的槽轮内限板1a3、槽轮基板1b3和槽轮外扣板1c3重新组合成一体,成为一个完整的槽轮才能实现实施例一的功能,有多种方法使槽轮内限板1a3和槽轮外扣板1c3固定在槽轮基板1b3上,这里可以采用焊接,或者用紧固件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