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0504发布日期:2021-07-27 13:5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的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涉及缝纫机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在缝纫机内设有许多机构,通过各机构的运动合理的配合,循环工作,将缝料缝合起来。其中,比较常见的机构就有剪线机构和抬压脚机构,并且现有的缝纫机内都设有能驱动这些机构实现自动工作的驱动结构。

例如中国专利曾公开过的申请号为201822007003.4的一种缝纫机及自动抬压脚机构,它包括有抬压脚传动机构、电机及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抬压脚凸轮,抬压脚凸轮包括抬压脚部与空行程部,抬压脚传动机构通过滚轮与抬压脚凸轮的外壁接触连接,电机的动作由控制器控制。电机带动抬压脚凸轮转动,滚轮与抬压脚凸轮上的空行程部相接触时,抬压脚保持不动;抬压脚凸轮转动至抬压脚部与滚轮相接触时,随着电机的进一步转动就会自动将抬压脚向上抬起,并且在抬压脚部顶点与滚轮相接触时抬压脚被抬到最高。然而,它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在电机转动一周的时间内,抬压脚凸轮只能完成一次驱动工作,没办法在电机转动的一周时间内完成驱动、空行程、驱动、空行程这样的间歇性动作,导致存在较长的等待时间而使缝纫机无法进行连贯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缝纫机的驱动结构,解决了不能间歇性动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缝纫机的驱动结构,包括电机、驱动凸轮以及传动件,驱动凸轮的中心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传动件抵靠在驱动凸轮的外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凸轮呈菱形状,驱动凸轮的外侧壁包括两空行程面以及两工作面,两空行程面均为向外凸出的圆弧面,两空行程面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两空行程面的圆心位于驱动凸轮的中心轴线上,两空行程面处于菱形的钝角处,两工作面分别连接在两空行程面之间且两工作面对称设置,两工作面凸出于两空行程面所在的圆周外,工作面包括均为直面的两工作段以及连接于两工作段之间的圆弧过渡段,空行程面及圆弧过渡段均与对应的工作段相切。

驱动凸轮中心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传动件抵靠在驱动凸轮的外侧壁上。当传动件位于空行程面处时,由于空行程面是圆弧面且空行程面的圆心位于驱动凸轮的中心轴线上,此时驱动凸轮随着电机转轴的转动而执行空行程,即传动件保持不动,避免其在错误时间动作而干涉到缝纫机其他部件的动作,保证缝纫机能按照所需步骤完成缝纫工作;当电机带动驱动凸轮转动至工作面与传动件端部相接触时,由于工作面凸出于两空行程面所在的圆周外,意味着工作面随着电机的持续转动能驱动传动件摆动或向上抬起,从而完成相应的动作。具体在驱动时,传动件与工作面的接触处会从其中一个工作段一直转移至另一个工作段。在与起始的工作段接触过程中,随着电机转轴的转动,通过工作段的斜度会对传动件产生驱动力,使其摆动或是被向上抬起,从而进行使相应的机构完成一次动作。当电机转轴转动至传动件与另一个工作段相接触时,传动件不再受到驱动力,传动件及相应的机构在自身的复位部件作用下复位。当电机转轴反转时,会重复上述过程。

驱动凸轮上设置有两个工作面以及两个空行程面,两个工作面连接在两个空行程面之间,使得被驱动的机构能在电机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实现工作、静止、工作、静止的间歇性动作。通过将两工作段设置为倾斜方向相反,使得电机在正、反转时均能完成驱动,再配合上两空行程面的设置,保证了正转一周或是反转一周内均能完成间歇性动作。尤其是在一个电机的转轴上配合使用至少两个本驱动凸轮时(如其中一个驱动剪线机构,另一个驱动抬压脚机构),只需要将各驱动凸轮上的工作面按照一定角度错开设置,再配合上驱动凸轮所实现的间歇性动作,就可以保证缝纫机能连贯地完成各项动作。

在上述的缝纫机的驱动结构中,所述的驱动凸轮包括本体以及凸出于本体一侧的安装头一,驱动凸轮上设有贯穿本体与安装头一的套接孔,驱动凸轮通过套接孔套接在电机的转轴上,安装头一侧部贯穿设置有连接孔一,连接孔一内螺纹连接有端部顶在电机的转轴上的紧固件。

在装配时,将驱动凸轮通过套接孔套接在电机的转轴上,然后将螺纹连接在连接孔一内的紧固件旋紧,使紧固件端部顶在电机的转轴上而将驱动凸轮固定。这种连接的方式,可以对驱动凸轮在电机转轴上的位置以及传动件与驱动凸轮的起始接触位置进行调节,确保配合精度,保证间隙性动作的可靠性。

在上述的缝纫机的驱动结构中,所述的缝纫机包括剪线机构,所述的剪线机构包括动刀架以及一端与动刀架相连接的剪线驱动轴,剪线驱动轴与电机的转轴相平行,传动件为剪线曲柄,剪线曲柄一端与剪线驱动轴另一端相连接,剪线曲柄另一端侧部具有凸头,凸头抵靠在本体的外侧壁上。

剪线曲柄侧部的凸头抵靠在本体的外侧壁上,当电机带动驱动凸轮转动至凸头位于空行程面时,剪线曲柄不摆动而使剪线机构保持不动;当电机带动驱动凸轮转动至凸头与工作段开始接触时,剪线曲柄开始摆动,并通过剪线驱动轴转动而使动刀架摆动,进而完成剪线工作。电机转动一圈的过程中,驱动凸轮上的两个工作面均会与剪线曲柄形成配合,从而实现剪线机构的间歇性动作。

在上述的缝纫机的驱动结构中,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缝纫机包括抬压脚机构,抬压脚机构包括压脚,传动件包括顶杆以及固定在顶杆下端的连接头,顶杆上端与压脚联动,连接头侧部具有凸片,凸片一侧设有滚轮,滚轮抵靠在本体的外侧壁上。

滚轮抵靠在本体的外侧壁上,当电机带动驱动凸轮转动至滚轮位于空行程面时,顶杆不会被向上抬起而使压脚保持不动;当电机带动驱动凸轮转动至滚轮与工作段开始接触时,顶杆开始被向上抬起,从而使压脚产生联动而向上抬起,当滚轮从工作段至圆弧过渡段处时压脚抬起至最高处。电机转动一圈的过程中,驱动凸轮上的两个工作面均会与顶杆形成配合,从而实现抬压脚机构的间歇性动作。

在上述的缝纫机的驱动结构中,所述的驱动凸轮还包括凸出于本体另一侧的安装头二,套接孔贯穿安装头二,安装头二侧部贯穿设置有带螺纹的连接孔二。

在一个电机作为驱动源驱动抬压脚机构进行工作的基础上还想实现倒缝功能,只需要在驱动凸轮的安装头二处插接一根连接杆(同样在连接孔二内螺纹连接紧固件将该连接杆与驱动凸轮固定),然后在连接杆上安装能带动缝纫机内倒缝机构中的摆动座摆动的凸轮,并确保该凸轮上用于驱动摆动座摆动的工作部位与驱动凸轮上的工作面错开角度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缝纫机的驱动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两个工作面以及两个空行程面,两个工作面连接在两个空行程面之间,两工作面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两空行程面对称设置,使得驱动凸轮能在电机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实现驱动、空行程、驱动、空行程这样的间歇性动作,从而保证缝纫机能连贯地完成各项动作;

2、工作面包括两个工作段,使得电机在正转一圈或反转一圈的过程中都能实现间歇性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缝纫机的驱动结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驱动凸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驱动凸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缝纫机的驱动结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驱动凸轮与顶杆之间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驱动凸轮的立体示意图。

本缝纫机的驱动结构实施例一中驱动凸轮的平面示意图。

图中,1、电机;2、驱动凸轮;2a、本体;2a1、工作面;2a11、工作段;2a12、圆弧过渡段;2a2、空行程面;2b、套接孔;2c、安装头一;2c1、连接孔一;2d、安装头二;3、动刀架;4、剪线驱动轴;5、剪线曲柄;5a、凸头;6、压脚;7、顶杆;8、连接头;8a、凸片;8b、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缝纫机的驱动结构,包括电机1、驱动凸轮2以及传动件,驱动凸轮2的中心固定在电机1的转轴上,传动件抵靠在驱动凸轮2的外侧壁上。驱动凸轮2呈菱形状,驱动凸轮2的外侧壁包括两空行程面2a2以及两工作面2a1,两空行程面2a2均为向外凸出的圆弧面,两空行程面2a2位于同一圆周上且两空行程面2a2的圆心位于驱动凸轮2的中心轴线上,两空行程面2a2处于菱形的钝角处。两工作面2a1分别连接在两空行程面2a2之间且两工作面2a1对称设置,两工作面2a1凸出于两空行程面2a2所在的圆周外,工作面2a1包括均为直面的两工作段2a11以及连接于两工作段2a11之间的圆弧过渡段2a12,空行程面2a2及圆弧过渡段2a12均与对应的工作段2a11相切。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驱动凸轮2包括本体2a以及凸出于本体2a一侧的安装头一2c,其中安装头一2c与本体2a为一体式结构。驱动凸轮2上设有贯穿本体2a与安装头一2c的套接孔2b,驱动凸轮2通过套接孔2b套接在电机1的转轴上,安装头一2c侧部贯穿设置有连接孔一2c1,连接孔一2c1内螺纹连接有端部顶在电机1的转轴上的紧固件。在装配时,将驱动凸轮2通过套接孔2b套接在电机1的转轴上,然后将螺纹连接在连接孔一2c1内的紧固件旋紧,使紧固件端部顶在电机1的转轴上而将驱动凸轮2固定。这种连接的方式,可以对驱动凸轮2在电机1转轴上的位置以及传动件与驱动凸轮2的起始接触位置进行调节,确保配合精度。

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缝纫机包括剪线机构,剪线机构包括动刀架3以及一端与动刀架3相连接的剪线驱动轴4,剪线驱动轴4与电机1的转轴相平行,传动件为剪线曲柄5,剪线曲柄5的一端与剪线驱动轴4另一端相连接,剪线曲柄5另一端侧部具有凸头5a,凸头5a抵靠在本体2a的外侧壁上。当电机1带动驱动凸轮2转动至凸头5a位于空行程面2a2处时,由于空行程面2a2为圆弧面,因此剪线曲柄5保持不动,剪线机构不工作。当电机1转轴转动至空行程面2a2与凸头5a分离时,凸头5a开始与工作面2a1上的工作段2a11相接触,随着电机1转轴的进一步转动,工作段2a11就会通过凸头5a施加推力在剪线曲柄5上,使得剪线曲柄5摆动并通过剪线驱动轴4带动动刀架3摆动。在驱动凸轮2转动至凸头5a于圆弧过渡段2a12处时,动刀架3摆动幅度达到最大而完成剪线动作。当电机1继续转动至凸头5a经过圆弧过渡段2a12并经另一工作段2a11最终至另一空行程面2a2处时,剪线机构逐渐复位至初始状态。两工作段2a11及圆弧过渡段2a12的设置,使得电机1反转时也能实现剪线机构进行剪线。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缝纫机包括抬压脚机构,抬压脚机构包括压脚6,传动件包括顶杆7以及固定在顶杆7下端的连接头8,顶杆7上端与压脚6联动(顶杆7与压脚6的联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连接头8侧部具有凸片8a,凸片8a一侧设有滚轮8b,滚轮8b抵靠在本体2a的外侧壁上。当电机1带动驱动凸轮2转动至滚轮8b位于空行程面2a2处时,由于空行程面2a2为圆弧面,因此顶杆7保持不动,压脚6不会被抬起。当电机1转轴转动至滚轮8b开始与工作面2a1上的工作段2a11相接触时,随着电机1转轴的进一步转动,驱动凸轮2就会通过工作段2a11将顶杆7逐渐向上顶起,压脚6被向上抬起,接触在工作段2a11上的不同位置意味着压脚6抬起了不同的高度。在驱动凸轮2转动至滚轮8b与圆弧过渡段2a12相接触时,压脚6抬起到最大高度。当电机1继续转动至滚轮8b经过圆弧过渡段2a12并经另一工作段2a11最终与另一空行程面2a2相接触时,压脚6放下至初始状态。两工作段2a11及圆弧过渡段2a12的设置,使得电机1反转时也能实现抬压脚机构进行抬压脚6。若是想利用一个电机1作为驱动源驱动剪线机构与抬压脚机构进行工作,只需在电机1的转轴上同时固定两个本驱动凸轮2,并将两驱动凸轮2上的空行程面2a2错开设置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凸轮2还包括凸出于本体2a另一侧的安装头二2d,套接孔2b贯穿安装头二2d,安装头二2d侧部贯穿设置有带螺纹的连接孔二2d1。在一个电机1作为驱动源同时驱动剪线机构与抬压脚机构进行工作的基础上还想实现倒缝功能,只需要在驱动凸轮2的安装头二2d处插接一根连接杆(同样在连接孔二2d1内螺纹连接紧固件将该连接杆与驱动凸轮2固定),然后在连接杆上安装能带动缝纫机内倒缝机构中的摆动座摆动的凸轮即可。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