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水印染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4271发布日期:2021-06-18 20:1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水印染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布料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水印染工艺。



背景技术:

布料染色通常采用染缸的方式对白色的布料进行上色处理,但染缸对于环境的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的受到污染的水资源极为难处理,对环境的污染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同时在布料染色完毕后需要极长时间的烘干等处理,效率低下,人工成本较大,场地占用面积较大,同时通过水染色的方式容易产生色差导致最终产品质量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无水印染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水印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好需要印染的坯布,去除坯布上的杂质和灰尘对原布检验、翻布、缝头,之后将缝制好的胚布送入至烧毛机中进行烧毛处理,去除胚布的毛边、毛球;

(2)通过布料清洗设备对布料进行清洗操作,去除布料上的布毛;

(3)将经过上述步骤的布料进行收卷;

(4)将收卷起来的布料放入无水印染设备中进行印染,将co2加热加压到既非气体也非液体的超临界流体状态,从而使染料进行溶解,随后将超临界co2作为染色介质,把染料溶解送到纤维孔隙,使染料快速、均匀地上染到织物上,通过循环泵使内部进行循环;染色完毕后进行降压;

(5)将印染完成的布料取出;

(6)对布料进行检查;

(7)检验合格则进行裁切或者包装进行存放;

其中(4)中的污水印染设备包括筒体、设于筒体下方的支撑脚、设于筒体一端的第一旋转件、设于第一旋转件上的翻盖、开设于筒体另一端的第一进料口、设于筒体内壁用于维持筒体内温度的加热管、设于筒体内的中心辊、均匀开设于中心辊上的通气孔、设于所述中心辊两端的端头、套设于中心辊上的可旋转式料辊、收卷于可旋转式料辊上的布料、用于支撑所述可旋转式料辊的支撑块、设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延长脚、设于所述延长脚上的滚轮、用于设于所述支撑块上的连接块、设于所述筒体一侧的循环泵、用于定位中心辊的定位结构、用于固定设于所述筒体一侧的供料结构、设于所述筒体下方的收集结构;将翻盖绕着第一旋转件进行旋转,将筒体打开,随后将套设在中心辊上的可旋转式料辊放入筒体内,在该过程中,支撑块将对中心辊进行支撑,支撑块下方的设置的延长脚将通过滚轮的形式,在提供了支撑作用的同时起到了可使中心辊在筒体内来回移动的能力,将整根中心辊放入筒体内,随后闭合翻盖,在闭合的过程中将通过定位结构的设置,从而对中心辊进行定位,使其与筒体同心固定,此时加热管通电,对筒体内部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桶内温度,随后通过供料结构将混着燃料的超临界co2沿着第一进料口进入中心辊中,并最终通过中心辊上设置的通气孔,进入布料内,从而对布料进行染色,同时通过可旋转式料辊的带动布料进行转动,而透过了布料的co2将通过循环泵,再次进行循环,此时筒体内为一个稳定的高温高压条件;本发明通过超临界的co2溶解染料的方式,对布料进行染色,有效的保证了最终布料的染色质量,该过程中通过co2作为一个代替水的媒介,起到了减少水资源浪费的作用,从中心辊内部加压向外渗透的方式,相对于熏染的方式,将有效的保证了染料能够更快速的渗透入布料内对布料进行染色,保证了全部布料均能沾染染料,同时将有效提高了溶解在co2内的染料的利用率,从而保证了其染色效果,同时通过可旋转式料辊的设置,通过旋转的方式,使进入布料中的染料将通过旋转中产生的力,从而进行离心运动,从而加快了溶解染料的co2在布料中的渗透作用,保证了最终布料染色的均匀,从而保证了染布最终的质量,提高了染布的效率;同时通过该方式进行染色布料在后续的过程中无需进行晾晒,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减少了晾晒的占地资源。

所述可旋转式料辊包括两端可旋转连接于端头上的支撑辊、套设于端头上的转块、设于转块上的转动件、设于转块上的铁丝网、绕设于转块上的第一凸齿、设于筒体内壁上与第一凸齿相配合的第一齿轮、设于筒体外壁上用于驱动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一电机、设于筒体内壁上的密闭结构;当中心辊安装完成后,此时端头上的第一凸齿将与第一齿轮进行啮合,第一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将通过第一凸齿带动转块进行转动,铁丝网以圆筒状的形式两端与转块相连接,布料收卷在铁丝网上,转块的转动将带动铁丝网以及布料进行同步转动,铁丝网通过支撑辊进行支撑,当进行印染的步骤时,中心辊和端头处于止动状态,转块和铁丝网则在第一电机的带动下一中心辊为中心进行转动,支撑辊对铁丝网进行支撑,同时由于铁丝网的转动随之转动;通过铁丝网的设置,大大增加了通气面积,保证了溶解在co2内的染料能够全发面的接触布料,从而加快了染色速度,中心辊采用固定的方式则是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减少了第一电机带动布料进行转动的阻力,通过支撑辊对铁丝网进行支撑,避免铁丝网受重力变形,同时当内部的溶解在co2内的染料失去动力源的时候,此时将受到重力影响向下移动,此时则容易出现下方的染料比例远高于上方的染料比例,通过转动布料的方式,从而使布料上染上均匀的染料,从而保证了最终布料的质量。

所述密闭结构包括设于筒体内壁上的套壳、开设于套壳内的多个第一腔体、可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来回移动的第一滑块、设于第一腔体内用于复位第一滑块的第一弹性件、设于第一滑块下方与转块相适配的圆弧、开设于转块上的环槽、设于环槽内的转环、开设于转环上的卡接槽、设于第一滑块下方的第一挤压斜面、设于第一凸齿上的第二挤压斜面;当对中心辊进行安装的时候,此时通过第一挤压斜面和第二挤压斜面,之间的挤压,从而将第一滑块向着第一腔体内部推动,随后使第一凸齿通过第一滑块的阻挡,第一滑块将在第一弹性件的推动下复位,并贴合在转块的表面,随着中心辊的继续深入筒体,此时第一滑块将卡接进入环槽内,此时多块第一滑块下方的圆弧互相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套设于转块上,将套壳的内外部分进行隔离;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当中心辊安装完成后,此时第一滑块之间形成一个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孔洞和转块大小相同的孔,从而密闭内部,由于内部充满了溶解在co2内的染料,当其处于气体状态时,将进入机械零件内部,当其变回固态的时候,此时染料可能覆盖在第一齿轮上,从而导致第一齿轮和第一凸齿的表面厚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啮合不牢固打滑的问题,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从而有效隔绝了内外的空间,避免了染料的进入,从而保证了内部器械零件的转动稳定性,保证了设备的运行流畅。

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开设于支撑块上的第一滑槽、设于翻盖上的第一凸块、设于第一凸块上的第一斜角、设于第一进料口上的延长块、设于延长块上的第二斜角、开设于端头内与第一斜角和第二斜角相对应的第三斜角;在支撑块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的形式,使得中心辊的两端可在支撑块上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当将中心辊向内推入的时候,端头上的第三斜角将与延长块上的第二斜角之间进行挤压,从而将一定程度上的对一侧端头进行抬升,在关闭翻盖的时候,此时第一凸块将卡接进入端头内,并通过第一斜角和第三斜角之间的相互挤压,从而使另一侧的端头进行抬升,通过两端定位的方式,从而使中心辊和筒体的轴芯相互重合,完成定位和固定步骤;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中心辊在安装的时候进行位置上的调整,从而保证了中心辊的安装正确,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支撑板底部的滚轮将不断的进行摩擦损伤,从而导致中心辊放入筒体中后,筒体的高度相较于正常位置较低,从而发生的卡接困难,或者器械损伤的可能,导致中心辊与筒体内部之间的泄露,从而导致中心辊内向外的气压差减小,从减慢了气态染料的渗透作用,避免了由于气压逃逸从而产生的气压不足导致的染料析出的可能,导致内部染料堆积,发生阻塞的情况,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定位保证了啮合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染色的效率,从而保证了染料的染色最终效果,保证饿了染色的质量。

其中co2超临界状态的条件为将二氧化碳加热至31℃以上,并加压至74巴(大气压力)以上。

其中布料19的染色条件是20~30mpa,80~160℃,染色时间1h。

所述供料结构包括设于筒体上的进料管道、设于筒体一侧的箱体、设于箱体下方的支脚、设于箱体上方的增压泵、设于箱体内的料腔、设于料腔上方的第一气腔、设于料腔内染料袋、设于箱体一侧的气罐、设于增压泵一侧的第二气腔、设于第二气腔内的隔板、开设于隔板两侧的两个进气孔、用于连接其中之一进气孔和气罐的第一通气管道、两端分别和料腔和循环泵相连的第二通气管道、设于所述箱体一侧的第三气腔、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气腔和增压泵的第三通气管道、用于连通料腔和第一气腔的通孔、用于封堵通孔的塞头、设于通孔内的圆台、设于圆台上用于复位塞头的第二弹性件、用于切换进气孔的切换结构;通过切换结构从而对进气孔进行切换,两个进气孔可分为空气进气孔和co2进气孔,空气进气孔与第一气腔相对应,co2进气孔则与料腔相对应,当需要进行染色时,若是内部气压低于co2超临界状态的条件,塞头将对通孔进行封堵,使内部形成密闭状态,进行气压的积累,此时从气罐内送出的co2将通过第一通气管道通过进气孔从而进入增压泵内进行增压,随后将气体送入第三气腔内,随后进入第三气腔内通过切换结构的设置,第一气腔被封闭,气体将全部进入料腔内,co2将在料腔内不断进行升压,直至co2形成超临界状态,从而对染料袋中的染料进行溶解,此时由于料腔内部仍处于不断增压状态,随后内部的气压将不断增大随后推动塞头向外移动,最终气体从料腔内逃出,并通过进料管道从而进入筒体内对布料进行染色;当染色结束后,通过切换结构的切换,从而封堵住co2进气孔打开空气进气孔,则与之对应的第一气腔打开,而料腔被关闭,此时增压泵输送的则是空气,通过灌入空气的方式将内部的二氧化碳排出;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在工作状态时,通过堵块的设置从而对内部进行封堵,从而使料腔内部形成密闭空间,使co2能更好的对染料进行溶解,当其溶解完成则此时内部气压达到了标准值,此时,气压推动塞头向外送出,进入中心辊中,从而保证染料在输送过程中始终处于气态状态,从而保证了染色的质量,当染色完成后,通过向内灌入空气的方式,通过高浓度co2质量高于空气将位于下方,从而将内部高浓度的co2通过收集结构向外排出,从而避免了打开的时候,大量的co2向外泄出,从而导致处于开口位置的工人感受到窒息感的可能,保证了工人的安全。

所述切换结构包括开设于箱体上的第二滑槽、可在第二滑槽内来回移动的挡板、开设于挡板上的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开设于挡板内的螺纹孔、穿设于螺纹孔内的螺纹杆、设于螺纹杆上方的第一拧块;通过拧动第一拧块的方式,转动螺纹杆、挡板内部设置有螺纹从而螺纹杆的转动将带动挡板进行上下移动,当挡板处于最高点的位置时,此时上方的第一气孔与进气孔中的空气进气孔相对应,此时第二气孔则位于第一气腔的位置,对料腔进行封闭,当挡板向下移动的时候,此时第一气孔将与进气孔中的co2进气孔相对应,此时第二进气孔则位于料腔的位置,对第一气腔进行封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通过简单的转动第二拧块的方式,从而控制挡板的移动,有效保证了挡板操作的方便程度,同时保证了挡板的稳定性,通过螺纹杆的方式使得挡板更加不容易发生打滑的可能,并且通过挡板的移动实现同步切换的方式,使得模式的切换更加的同步,切换过程更加顺畅。

所诉收集结构包括设于筒体下方的第一块体、开设于第一块体内的回收腔、可在回收腔内来回移动的恒压块、设于回收腔内支撑板、设于支撑板上用于复位恒压块的第三弹性件、开设于回收腔两侧的冷却腔、设于冷却腔侧壁上的冷却块、设于冷却腔底部的排料斜面、开设于恒压块两侧的卡接口、开设于回收腔两侧的第二腔体、设于第二腔体内的第二滑块、设于第二滑块上的第三挤压斜面、设于第二腔体内用于控制第二滑块来回移动的气杆、设于回收腔底部的排料结构;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此时第二滑块缩在第二腔体内,不对恒压块造成影响,此时恒压块将起到了恒压的作用,当内部的气压不断增加,恒压块受到挤压不断向下移动,随后在内部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此时恒压块下降的高度增加从而露出开设于侧壁上的冷却腔,筒体内的气体将进入冷却腔内部,在冷却腔内气体受到了冷却块的冷却作用,从而使得co2脱离超临界状态,随后溶解在内部的染料将co2中脱离,随后通过排料结构将染料排出进行收集,当染色完成的时候,此时通过气杆推动第二滑块从而通过第三挤压斜面卡接于卡接口内,从而挤压恒压块向下移动的方式,露出冷却腔、从而进行泄压处理;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筒体内部的气压能够始终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内部气压的过高导致的染料无法良好的沾染在布料上面,使布料产生色差的存在,从而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保证了布料的最终染色效果,当染色结束后,则是通过气杆强制推动恒压块的方式,对内部进行减压处理,内部的气体通过冷却腔时,此时将由于冷却从而使染料从co2中析出,并顺着排料斜面向下滑落从而进入排料结构内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从而通过冷却的方式有效析出染料,进行回收,减少了染料的浪费,同时该结构将保证了染料会在向外排除时方才大量析出,从而避免了染料在筒体内析出,从而导致的筒体内壁上粘连上染料粉末,方便了后续的清理同时避免了粉末覆盖在布料上,导致的取出时粉末飘散的可能,减少了后需清理,减少人工成本,增加了布料的染色质量。

所述排料结构包括设于回收腔底部的导料斜面、设于导料斜面坡顶的小皮带轮、设于导料斜面坡底的大皮带轮、套设于小皮带轮和大皮带轮上的传送皮带、设于传送皮带上的刷毛、设于筒体一侧的收集盒、设于收集盒上方的第一出气管道、设于第一出气管道内的过滤网、设于第一出气管道上的分流盒、设于分流盒上方的第二出气管道、设于分流盒一侧的集气箱、设于分流盒内的圆杆、套设于圆杆上的挡片、设于圆杆上的第二拧块;通过小皮带轮和大皮带轮之间的设置使传送皮带形成一个上方为水平的输送脱离溶解状态的染料的形式,下方则是与导料斜面倾斜角度相同的形式,其上设置有刷毛则是通过传送皮带的转动,从而通过刷毛不断对导料斜面的上表面进行清理,从而将无法顺着导料斜面向下滑动的染料送入导料斜面底部,进入收集盒内,染料则是落在收集盒内,而气体则是向上移动,进入分流盒内,通过拧动第二拧块的方式转动挡片,从而选择气体的流向,当处于工作状态或者泄压状态时,此时挡片将挡住第二出气管道,此时的co2较为精纯,值得进行收集,而当处于通入空气状态时,则挡住第二出气管道,将与空气混杂的co2排出;通过该结构的设置,通过大小皮带轮的设置,使上方成为一个输送染料的履带结构,而下方则是配合底部的导料斜面形成一个清扫染料的结构,从而对内部析出染料得到良好的清理,使其能够进行良好的收集,从而减少了染料的浪费,从而减少了成本,同时通过集气箱对泄压时排出的co2进行收集,当内部气压稳定并接近外部气压,不再进行变化时,此时转动第二拧块,打开第二出气管道,将筒体内剩余的少量的co2通过灌入空气的方式向外排出,此时co2浓度较低,不会对工人造成影响,同时能够保证co2收集箱内co2的纯度不受到影响,保证了后续的使用,保证了布料的染色质量

本发明通过无水印染的方式有效减少了污水排放,保护了环境。

通过无水印染设备从而减少了人工成本,保证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印染效率,增加了成品的印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4为图2沿着a-a线剖开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4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e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f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图3沿着b-b线剖开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为图3沿着c-c线剖开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5所示,一种无水印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好需要印染的坯布,去除坯布上的杂质和灰尘对原布检验、翻布、缝头,之后将缝制好的胚布送入至烧毛机中进行烧毛处理,去除胚布的毛边、毛球;

(2)通过布料19清洗设备对布料19进行清洗操作,去除布料19上的布毛;

(3)将经过上述步骤的布料19进行收卷;

(4)将收卷起来的布料19放入无水印染设备中进行印染,将co2加热加压到既非气体也非液体的超临界流体状态,从而使染料进行溶解,随后将超临界co2作为染色介质,把染料溶解送到纤维孔隙,使染料快速、均匀地上染到织物上,通过循环泵114使内部进行循环;染色完毕后进行降压;co2超临界状态的条件为将二氧化碳加热至31℃以上,并加压至74巴(大气压力)以上;布料19的染色条件是20~30mpa,80~160℃,染色时间1h;

(5)将印染完成的布料19取出;

(6)对布料19进行检查;

(7)检验合格则进行裁切或者包装进行存放;

其中(4)中的污水印染设备包括筒体1、支撑脚11、第一旋转件12、翻盖13、第一进料口14、加热管15、中心辊16、通气孔17、端头18、可旋转式料辊2、布料19、支撑块110、延长脚111、滚轮112、连接块113、循环泵114、定位结构3、供料结构4、收集结构5;支撑脚11设于筒体1下方,第一旋转件12设于筒体1一端,翻盖13设于第一旋转件12上,第一进料口14开设于筒体1另一端,加热管15设于筒体1内壁用于维持筒体1内温度,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中心辊16设于筒体1内,通气孔17均匀开设于中心辊16上,端头18设于所述中心辊16两端,可旋转式料辊2套设于中心辊16上,布料19收卷于可旋转式料辊2上,支撑块110用于支撑所述可旋转式料辊2,延长脚111设于所述支撑块110下方,滚轮112设于所述延长脚111上,连接块113用于设于所述支撑块110上,循环泵114设于所述筒体1一侧,为市面上购得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定位结构3用于定位中心辊16,供料结构4用于固定设于所述筒体1一侧,收集结构5设于所述筒体1下方;将翻盖13绕着第一旋转件12进行旋转,将筒体1打开,随后将套设在中心辊16上的可旋转式料辊2放入筒体1内,在该过程中,支撑块110将对中心辊16进行支撑,支撑块110下方的设置的延长脚111将通过滚轮112的形式,在提供了支撑作用的同时起到了可使中心辊16在筒体1内来回移动的能力,将整根中心辊16放入筒体1内,随后闭合翻盖13,在闭合的过程中将通过定位结构3的设置,从而对中心辊16进行定位,使其与筒体1同心固定,此时加热管15通电,对筒体1内部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桶内温度,随后通过供料结构4将混着燃料的超临界co2沿着第一进料口14进入中心辊16中,并最终通过中心辊16上设置的通气孔17,进入布料19内,从而对布料19进行染色,同时通过可旋转式料辊2的带动布料19进行转动,而透过了布料19的co2将通过循环泵114,再次进行循环,此时筒体1内为一个稳定的高温高压条件;本发明通过超临界的co2溶解染料的方式,对布料19进行染色,有效的保证了最终布料19的染色质量,该过程中通过co2作为一个代替水的媒介,起到了减少水资源浪费的作用,从中心辊16内部加压向外渗透的方式,相对于熏染的方式,将有效的保证了染料能够更快速的渗透入布料19内对布料19进行染色,保证了全部布料19均能沾染染料,同时将有效提高了溶解在co2内的染料的利用率,从而保证了其染色效果,同时通过可旋转式料辊2的设置,通过旋转的方式,使进入布料19中的染料将通过旋转中产生的力,从而进行离心运动,从而加快了溶解染料的co2在布料19中的渗透作用,保证了最终布料19染色的均匀,从而保证了染布最终的质量,提高了染布的效率;同时通过该方式进行染色布料19在后续的过程中无需进行晾晒,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减少了晾晒的占地资源。

所述可旋转式料辊2包括支撑辊21、转块22、转动件23、铁丝网24、第一凸齿25、第一齿轮26、第一电机27、密闭结构6;支撑辊21两端可旋转连接于端头18上,转块22套设于端头18上,转动件23设于转块22上,可为轴承件,铁丝网24设于转块22上,第一凸齿25绕设于转块22上,第一齿轮26设于筒体1内壁上与第一凸齿25相配合,第一电机27设于筒体1外壁上用于驱动第一齿轮26转动,为市面上购得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密闭结构6设于筒体1内壁上;当中心辊16安装完成后,此时端头18上的第一凸齿25将与第一齿轮26进行啮合,第一电机27带动第一齿轮26进行转动将通过第一凸齿25带动转块22进行转动,铁丝网24以圆筒状的形式两端与转块22相连接,布料19收卷在铁丝网24上,转块22的转动将带动铁丝网24以及布料19进行同步转动,铁丝网24通过支撑辊21进行支撑,当进行印染的步骤时,中心辊16和端头18处于止动状态,转块22和铁丝网24则在第一电机27的带动下一中心辊16为中心进行转动,支撑辊21对铁丝网24进行支撑,同时由于铁丝网24的转动随之转动;通过铁丝网24的设置,大大增加了通气面积,保证了溶解在co2内的染料能够全发面的接触布料19,从而加快了染色速度,中心辊16采用固定的方式则是增加了设备的稳定性,减少了第一电机27带动布料19进行转动的阻力,通过支撑辊21对铁丝网24进行支撑,避免铁丝网24受重力变形,同时当内部的溶解在co2内的染料失去动力源的时候,此时将受到重力影响向下移动,此时则容易出现下方的染料比例远高于上方的染料比例,通过转动布料19的方式,从而使布料19上染上均匀的染料,从而保证了最终布料19的质量。

所述密闭结构6包括套壳61、第一腔体62、第一滑块63、第一弹性件64、圆弧65、环槽66、转环67、卡接槽68、第一挤压斜面69、第二挤压斜面610;套壳61设设于筒体1内壁上,第一腔体62设置有多个,此处设置有6个,开设于套壳61内,第一滑块63可在所述第一腔体62内来回移动,第一弹性件64设于第一腔体62内用于复位第一滑块63,为弹簧件,圆弧65设于第一滑块63下方与转块22相适配,环槽66开设于转块22上,转环67设于环槽66内,卡接槽68开设于转环67上,第一挤压斜面69设于第一滑块63下方,第二挤压斜面610设于第一凸齿25上;当对中心辊16进行安装的时候,此时通过第一挤压斜面69和第二挤压斜面610,之间的挤压,从而将第一滑块63向着第一腔体62内部推动,随后使第一凸齿25通过第一滑块63的阻挡,第一滑块63将在第一弹性件64的推动下复位,并贴合在转块22的表面,随着中心辊16的继续深入筒体1,此时第一滑块63将卡接进入环槽66内,此时多块第一滑块63下方的圆弧65互相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套设于转块22上,将套壳61的内外部分进行隔离;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当中心辊16安装完成后,此时第一滑块63之间形成一个中间位置设置有一个孔洞和转块22大小相同的孔,从而密闭内部,由于内部充满了溶解在co2内的染料,当其处于气体状态时,将进入机械零件内部,当其变回固态的时候,此时染料可能覆盖在第一齿轮26上,从而导致第一齿轮26和第一凸齿25的表面厚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啮合不牢固打滑的问题,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从而有效隔绝了内外的空间,避免了染料的进入,从而保证了内部器械零件的转动稳定性,保证了设备的运行流畅。

所述定位结构3包括第一滑槽31、第一凸块32、第一斜角33、延长块34、第二斜角35、第三斜角36;第一滑槽31开设于支撑块110上,第一凸块32设于翻盖13上,第一斜角33设于第一凸块32上,延长块34设于第一进料口14上,第二斜角35设于延长块34上,第三斜角36开设于端头18内与第一斜角33和第二斜角35相对应;在支撑块110上设置有第一滑槽31的形式,使得中心辊16的两端可在支撑块110上进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当将中心辊16向内推入的时候,端头18上的第三斜角36将与延长块34上的第二斜角35之间进行挤压,从而将一定程度上的对一侧端头18进行抬升,在关闭翻盖13的时候,此时第一凸块32将卡接进入端头18内,并通过第一斜角33和第三斜角36之间的相互挤压,从而使另一侧的端头18进行抬升,通过两端定位的方式,从而使中心辊16和筒体1的轴芯相互重合,完成定位和固定步骤;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中心辊16在安装的时候进行位置上的调整,从而保证了中心辊16的安装正确,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支撑板54底部的滚轮112将不断的进行摩擦损伤,从而导致中心辊16放入筒体1中后,筒体1的高度相较于正常位置较低,从而发生的卡接困难,或者器械损伤的可能,导致中心辊16与筒体1内部之间的泄露,从而导致中心辊16内向外的气压差减小,从减慢了气态染料的渗透作用,避免了由于气压逃逸从而产生的气压不足导致的染料析出的可能,导致内部染料堆积,发生阻塞的情况,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定位保证了啮合效果的同时,提高了染色的效率,从而保证了染料的染色最终效果,保证饿了染色的质量。

所述供料结构4包括进料管道41、箱体42、支脚43、增压泵44、料腔45、第一气腔46、染料袋47、气罐48、第二气腔49、隔板410、进气孔411、第一通气管道412、第二通气管道413、第三气腔414、第三通气管道415、通孔416、塞头417、圆台418、第二弹性件419、切换结构7;进料管道41设于筒体1上,箱体42设于筒体1一侧,支脚43设于箱体42下方,增压泵44设于箱体42上方,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料腔45设于箱体42内,第一气腔46设于料腔45上方,染料袋47设于料腔45内,气罐48设于箱体42一侧,内部装填为co2气体,第二气腔49设于增压泵44一侧,隔板410设于第二气腔49内,进气孔411开设有两个,上下设置,开设于隔板410两侧,第一通气管道412用于连接其中之一进气孔411和气罐48,第二通气管道413两端分别和料腔45和循环泵相连,第三气腔414设于所述箱体42一侧,第三通气管道415用于连通所述第三气腔414和增压泵44,通孔416用于连通料腔45和第一气腔46,塞头417用于封堵通孔416,圆台418设于通孔416内,第二弹性件419设于圆台418上用于复位塞头417,切换结构7用于切换进气孔411;通过切换结构7从而对进气孔411进行切换,两个进气孔411可分为空气进气孔411和co2进气孔411,空气进气孔411与第一气腔46相对应,co2进气孔411则与料腔45相对应,当需要进行染色时,若是内部气压低于co2超临界状态的条件,塞头417将对通孔416进行封堵,使内部形成密闭状态,进行气压的积累,此时从气罐48内送出的co2将通过第一通气管道412通过进气孔411从而进入增压泵44内进行增压,随后将气体送入第三气腔414内,随后进入第三气腔414内通过切换结构7的设置,第一气腔46被封闭,气体将全部进入料腔45内,co2将在料腔45内不断进行升压,直至co2形成超临界状态,从而对染料袋47中的染料进行溶解,此时由于料腔45内部仍处于不断增压状态,随后内部的气压将不断增大随后推动塞头417向外移动,最终气体从料腔45内逃出,并通过进料管道41从而进入筒体1内对布料19进行染色;当染色结束后,通过切换结构7的切换,从而封堵住co2进气孔411打开空气进气孔411,则与之对应的第一气腔46打开,而料腔45被关闭,此时增压泵44输送的则是空气,通过灌入空气的方式将内部的二氧化碳排出;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在工作状态时,通过堵块的设置从而对内部进行封堵,从而使料腔45内部形成密闭空间,使co2能更好的对染料进行溶解,当其溶解完成则此时内部气压达到了标准值,此时,气压推动塞头417向外送出,进入中心辊16中,从而保证染料在输送过程中始终处于气态状态,从而保证了染色的质量,当染色完成后,通过向内灌入空气的方式,通过高浓度co2质量高于空气将位于下方,从而将内部高浓度的co2通过收集结构5向外排出,从而避免了打开的时候,大量的co2向外泄出,从而导致处于开口位置的工人感受到窒息感的可能,保证了工人的安全。

所述切换结构7包括第二滑槽71、挡板72、第一气孔73、第二气孔74、螺纹孔、螺纹杆75、第一拧块76;开设于箱体42上的第二滑槽71、可在第二滑槽71内来回移动的挡板72、开设于挡板72上的第一气孔73和第二气孔74、开设于挡板72内的螺纹孔、穿设于螺纹孔内的螺纹杆75、设于螺纹杆75上方的第一拧块76;通过拧动第一拧块76的方式,转动螺纹杆75、挡板72内部设置有螺纹从而螺纹杆75的转动将带动挡板72进行上下移动,当挡板72处于最高点的位置时,此时上方的第一气孔73与进气孔411中的空气进气孔411相对应,此时第二气孔74则位于第一气腔46的位置,对料腔45进行封闭,当挡板72向下移动的时候,此时第一气孔73将与进气孔411中的co2进气孔411相对应,此时第二进气孔411则位于料腔45的位置,对第一气腔46进行封闭;通过该结构的设置,通过简单的转动第二拧块814的方式,从而控制挡板72的移动,有效保证了挡板72操作的方便程度,同时保证了挡板72的稳定性,通过螺纹杆75的方式使得挡板72更加不容易发生打滑的可能,并且通过挡板72的移动实现同步切换的方式,使得模式的切换更加的同步,切换过程更加顺畅。

所诉收集结构5包括第一块体51、回收腔52、恒压块53、支撑板54、第三弹性件55、冷却腔56、冷却块57、排料斜面58、卡接口59、第二腔体510、第二滑块511、第三挤压斜面512、气杆513、排料结构8;第一块体51设于筒体1下方,回收腔52开设于第一块体51内,恒压块53可在回收腔52内来回移动,支撑板54设于回收腔52内,第三弹性件55设于支撑板54上用于复位恒压块53,为市面上购得的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冷却腔56开设于回收腔52两侧,冷却块57设于冷却腔56侧壁上,排料斜面58设于冷却腔56底部,卡接口59开设于恒压块53两侧,第二腔体510开设于回收腔52两侧,第二滑块511设于第二腔体510内,第三挤压斜面512设于第二滑块511上,气杆513设于第二腔体510内用于控制第二滑块511来回移动,排料结构8设于回收腔52底部;当处于工作状态时,此时第二滑块511缩在第二腔体510内,不对恒压块53造成影响,此时恒压块53将起到了恒压的作用,当内部的气压不断增加,恒压块53受到挤压不断向下移动,随后在内部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此时恒压块53下降的高度增加从而露出开设于侧壁上的冷却腔56,筒体1内的气体将进入冷却腔56内部,在冷却腔56内气体受到了冷却块57的冷却作用,从而使得co2脱离超临界状态,随后溶解在内部的染料将co2中脱离,随后通过排料结构8将染料排出进行收集,当染色完成的时候,此时通过气杆513推动第二滑块511从而通过第三挤压斜面512卡接于卡接口59内,从而挤压恒压块53向下移动的方式,露出冷却腔56、从而进行泄压处理;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筒体1内部的气压能够始终处于稳定状态,避免内部气压的过高导致的染料无法良好的沾染在布料19上面,使布料19产生色差的存在,从而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保证了布料19的最终染色效果,当染色结束后,则是通过气杆513强制推动恒压块53的方式,对内部进行减压处理,内部的气体通过冷却腔56时,此时将由于冷却从而使染料从co2中析出,并顺着排料斜面58向下滑落从而进入排料结构8内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从而通过冷却的方式有效析出染料,进行回收,减少了染料的浪费,同时该结构将保证了染料会在向外排除时方才大量析出,从而避免了染料在筒体1内析出,从而导致的筒体1内壁上粘连上染料粉末,方便了后续的清理同时避免了粉末覆盖在布料19上,导致的取出时粉末飘散的可能,减少了后需清理,减少人工成本,增加了布料19的染色质量。

所述排料结构8包括导料斜面81、小皮带轮82、大皮带轮83、传送皮带84、刷毛85、收集盒86、第一出气管道87、过滤网88、分流盒89、第二出气管道810、集气箱811、圆杆812、挡片813、第二拧块814;导料斜面81设于回收腔52底部,小皮带轮82设于导料斜面81坡顶,大皮带轮83设于导料斜面81坡底,传送皮带84套设于小皮带轮82和大皮带轮83上,刷毛85设于传送皮带84上,收集盒86设于筒体1一侧,第一出气管道87设于收集盒86上方,过滤网88设于第一出气管道87内,分流盒89设于第一出气管道87上,第二出气管道810设于分流盒89上方,集气箱811设于分流盒89一侧,圆杆812设于分流盒89内,挡片813套设于圆杆812上,第二拧块814设于圆杆812上;通过小皮带轮82和大皮带轮83之间的设置使传送皮带84形成一个上方为水平的输送脱离溶解状态的染料的形式,下方则是与导料斜面81倾斜角度相同的形式,其上设置有刷毛85则是通过传送皮带84的转动,从而通过刷毛85不断对导料斜面81的上表面进行清理,从而将无法顺着导料斜面81向下滑动的染料送入导料斜面81底部,进入收集盒86内,染料则是落在收集盒86内,而气体则是向上移动,进入分流盒89内,通过拧动第二拧块814的方式转动挡片813,从而选择气体的流向,当处于工作状态或者泄压状态时,此时挡片813将挡住第二出气管道810,此时的co2较为精纯,值得进行收集,而当处于通入空气状态时,则挡住第二出气管道810,将与空气混杂的co2排出;通过该结构的设置,通过大小皮带轮82的设置,使上方成为一个输送染料的履带结构,而下方则是配合底部的导料斜面81形成一个清扫染料的结构,从而对内部析出染料得到良好的清理,使其能够进行良好的收集,从而减少了染料的浪费,从而减少了成本,同时通过集气箱811对泄压时排出的co2进行收集,当内部气压稳定并接近外部气压,不再进行变化时,此时转动第二拧块814,打开第二出气管道810,将筒体1内剩余的少量的co2通过灌入空气的方式向外排出,此时co2浓度较低,不会对工人造成影响,同时能够保证co2收集箱内co2的纯度不受到影响,保证了后续的使用,保证了布料19的染色质量。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将翻盖13绕着第一旋转件12进行旋转,将筒体1打开,随后将套设在中心辊16上的可旋转式料辊2放入筒体1内,当将中心辊16向内推入的时候,端头18上的第三斜角36将与延长块34上的第二斜角35之间进行挤压,从而将一定程度上的对一侧端头18进行抬升,在关闭翻盖13的时候,此时第一凸块32将卡接进入端头18内,并通过第一斜角33和第三斜角36之间的相互挤压,从而使另一侧的端头18进行抬升,通过两端定位的方式,从而使中心辊16和筒体1的轴芯相互重合,完成定位和固定步骤,与此同时,随着中心辊16的继续深入筒体1,此时第一滑块63将卡接进入环槽66内,此时多块第一滑块63下方的圆弧65互相拼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套设于转块22上,将套壳61的内外部分进行隔离,随后第一电机27的转动将带动布料19进行转动,拧动第一拧块76,从而调节挡板72的高度,使第一气孔73与下方连接气罐48的进气孔411相连,此时第二气孔74处于料腔45的位置,在其中对co2进行冲压,冲压后的co2将溶解染料,随后通过推动塞头417的方式进入中心辊16内,在中心辊16内形成稳定的高压,向外散出,此时布料19正进行转动,透过布料19的co2将通过循环泵114再次进入料腔45内进行增压溶解,重复上述步骤,当筒体1内气压过大时,恒压块53受到挤压不断向下移动,随后在内部气压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此时恒压块53下降的高度增加从而露出开设于侧壁上的冷却腔56,筒体1内的气体将进入冷却腔56内部,在冷却腔56内气体受到了冷却块57的冷却作用,从而使得co2脱离超临界状态,随后溶解在内部的染料将co2中脱离,随后通过排料结构8将染料排出进行收集,当染色完成的时候,此时通过气杆513推动第二滑块511从而通过第三挤压斜面512卡接于卡接口59内,从而挤压恒压块53向下移动的方式,露出冷却腔56、从而进行泄压处理;析出的染料将在传送皮带84的带动下沿着导料斜面81,并在设置在其上的刷毛85作用下与co2一同进入收集盒86内,染料受到阻挡落在盒内,而气体向上飘散,进行收集,当泄压完成后,通过第二拧块814的转动从而切换挡片813的封堵,从而闭合集气箱811,co2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将通过第二出气管道810向外送出,优选的可连接一根管道送到室外,此时完成全部过程可将染色完成的布料19取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