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装置及装有洗涤装置的柜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2723发布日期:2023-02-18 05:0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洗涤装置及装有洗涤装置的柜子的制作方法
洗涤装置及装有洗涤装置的柜子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洗涤装置,例如洗衣装置或洗碗装置,还涉及装有洗涤装置的柜子。


背景技术:

2.洗涤装置中一般包含洗涤容器、电控模组、给排水系统等。内部洗涤容器占据了较大的空间。而电控模组、给排水系统等其他零件也要占据比较大的空间。对于需要嵌入安装于柜子中的洗涤装置,为了与柜子的前表面保持平齐,或者不能凸出柜子太多,对洗涤装置前后深度方向的尺寸要求非常严格。这种深度方向的限制使得一些超过柜子的深度尺寸的洗涤装置无法安装,或者不得不缩小洗涤容器的尺寸。而尤其对于开口向上的洗涤容器,前后深度方向尺寸的减小将急剧减小洗涤容器的容积,使洗涤容量极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使洗涤装置不影响洗涤容量下具有更灵活的安装空间,适应更多安装场景。
4.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洗涤装置,其包含洗涤容器、电控模组、给排水系统,还包含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洗涤容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给排水系统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连接管路连接,其中所述连接管路包括连接给排水系统与洗涤容器的水路。
5.其中洗涤装置可以是洗衣装置或者洗碗装置。
6.其中电控模组提供电子或电器件的供电及控制,给排水系统向洗涤容器供应、排出、循环或存储水。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壳体内包含给排气系统,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还包含气路,气路的一端连接给排气系统,另一端连接洗涤容器,给排气系统可向洗涤容器供应和/或抽出气体。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给排水系统包含抽吸装置。
9.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给排水系统包含与抽吸装置通过水管连接的复数个阀,通过各阀的开启或关闭,抽吸装置可对洗涤容器进行排水或者形成水循环。
10.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给排水系统包含储水容器。
11.洗涤容器、储水容器、抽吸装置流体连接。
12.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第一壳体内包含与洗涤容器连接的驱动装置。
13.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电控模组位于第二壳体内,并通过电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
14.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洗涤容器至少部分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给排水系统包含抽吸装置和复数个阀,电控模组控制各阀的开启或关闭,从而使抽吸装置可对洗涤容器进行排水或者形成水循环。
15.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给排水系统包含储水容器,从洗涤容器排出的水可
暂存在所述储水容器中,随后又从所述储水容器供应到洗涤容器中。
16.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抽吸装置被设置成可抽取洗涤容器内的水和空气,从而使洗涤容器由于内外气压差产生变形。
17.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洗涤容器开口朝上,且深度方向的尺寸大于高度方向的尺寸。
18.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显示装置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电控模组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通过电路与所述显示装置电连接。
19.以上各实施例可以任意可行的方式组合。
20.本发明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改进的柜子。
21.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柜子,包含柜体,以及上文的各种实施例及组合的洗涤装置,其中洗涤装置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入安装于柜体中。
22.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洗涤容器为抽屉式结构,可从柜体前部打开。
23.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柜体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深度,大于第二壳体的深度,小于第一壳体的深度与第二壳体的深度的和。
24.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所述第二壳体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上、下、左、右的其中一侧。
25.以上各实施例可以任意可行的方式组合。
26.本发明的洗涤装置由互相连接的两个壳体组成,使洗涤装置的安装自由度大大提高,可以适应不同的空间,在有限的空间内也可以提高洗涤装置的洗涤容积。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管路连接,由于管路的易于变形的特性,同时长度上易于控制,于是两个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更为自由。
27.本发明的柜子包含洗涤装置,由于洗涤装置的以上特性,对柜子的尺寸要求更为自由,不必为了适配洗涤装置而进行改造,因此适用场景也更广,更加用户友好。
28.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
【附图说明】
29.图1为洗涤装置的侧前方的立体图;
30.图2为洗涤装置的侧后方的立体图;
31.图3为洗涤装置的组成构件及连接方式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32.图4为洗涤装置的组成构件及连接方式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33.图5为洗涤装置的组成构件及连接方式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34.图6为洗涤装置的组成构件及连接方式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35.图7为包含洗涤装置的柜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6.如图1及图2所示,洗涤装置1包含相互独立的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之间通过管路4连接。其中管路4可以包含水路,和/或电路,和/或气路。进水管5、排水管6、供电线(未显示)设于其中一个壳体上。其中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进水管5与排水管6设于第二壳体3上。
37.如图3-6所示,洗涤装置1包含洗涤容器10、电控模组20、给排水系统30。其中洗涤容器10设于第一壳体2内。由于给排水系统30较为复杂,占据的体积较大,将其设于第二壳体3内。电控模组20根据空间以及电路布控的便利性,可设于第一壳体2内,也可设于第二壳体3内。如图3-6所示的各实施例中,由于电器件主要位于第二壳体3内,则将电控模组20设于第二壳体3内,可根据第一壳体2内的用电需要,通过电路4b连接到第一壳体2内的电子或电器件上,也可通过无线传输等方式与第一壳体2内的电子或电器件进行电能和/或电信号的传输。例如图3所示,电控模组20通过电路4b与位于第一壳体2内的显示装置7连接,还可以与监控洗衣过程的传感器(附图未显示)连接。
38.连接管路4包括连接给排水系统30与洗涤容器10的水路4a。
39.如图3所示的第一种实施例中,外部供水装置8通过进水管5向给排水系统30供水;给排水系统30将水传输到洗涤容器10,并将洗涤后的水从洗涤容器10中排出,并经排水管6排出第二壳体3。
40.其中给排水系统30包含抽吸装置31,具体可实施为泵,还包含与抽吸装置31通过水管连接的复数个阀32a-32d。电控模组20控制抽吸装置31和阀32a-d的开启或关闭。通过各阀32a-32d的开启或关闭,抽吸装置31可对洗涤容器10进行供水、排水或者形成水循环。例如,如果开启抽吸装置31,并开启第一阀32a和第二阀32b,关闭第三阀32c和第四阀32d,水将被泵入洗涤容器10;如果开启抽吸装置31,并开启第三阀32c和第四阀32d,关闭第一阀32a和第二阀32b,水将从洗涤容器10泵出;如果开启抽吸装置31,并开启第二阀32b和第三阀32c,关闭第一阀32a和第四阀32d,则向洗涤容器10供应循环水。
41.如图4所示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内包含与洗涤容器10连接的驱动装置9。位于第二壳体3内的电控模组20通过电路4b连接驱动装置9。
42.如图5所示的第三种实施例中,给排水系统30包含储水容器33。洗涤容器10、储水容器33、抽吸装置31流体连接。从洗涤容器10排出的水可暂存在储水容器33中,随后又从储水容器33供应到洗涤容器10中。当洗涤容器10至少部分由柔性材料制成时,储水容器33用于暂存水尤其有利。
43.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洗涤容器10至少部分由柔性材料制成,例如由硅胶制成,给排水系统30位于第二壳体3内,且包含抽吸装置31和复数个阀32a-32d,电控模组20控制各阀32a-32d的开启或关闭,从而使抽吸装置31可对洗涤容器10进行排水或者形成水循环。其中,储水容器33位于与洗涤容器10及抽吸装置31流体连接的水路中。
44.于是,在洗涤过程中,使洗涤容器10内形成密闭空间,开启抽吸装置31和第三阀32c,使其他阀保持关闭,则可将洗涤容器10内的水泵入储水容器33内。其中抽吸装置31可被设置成抽取洗涤容器10内的水后还可继续抽取洗涤容器10内的空气,从而使洗涤容器10由于内外气压差产生变形,从而挤压洗涤容器10内的衣物,挤压产生的机械力有助于污渍从衣物上脱离。而且抽吸装置31从洗涤容器10内抽水和抽气的过程中,使水流在衣物间川流,也加速了污渍的脱离。洗涤容器10内的水和气被抽吸到一定程度后,开启第二阀32b,从而将储水容器33中的水重新供应到洗涤容器10中。通过这样不断地排空和充满洗涤容器10,使水流不断冲击衣物,同时洗涤容器10不断挤压衣物,从而实现衣物的洗涤。
45.如图6所示的第四种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内包含给排气系统40。第一壳体2与第二壳体3之间的管路4还包含气路4c。气路4c的一端连接给排气系统40,另一端连接洗涤容器
10,从而可向洗涤容器10供应和/或抽出气体。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洗涤容器10开口朝上,且深度方向的尺寸大于高度方向的尺寸。因此第一壳体2也可以相应地具有扁平的结构,便于嵌入安装到家庭的柜子中。
47.图7显示了一种柜子50,包含柜体51(为了使嵌入的洗涤容器10可见,以虚线表示柜体),上文的各种实施例及组合的洗涤装置1嵌入装于柜体51中。柜体51的深度大于第一壳体2的深度,大于第二壳体3的深度,小于第一壳体2的深度与第二壳体3的深度的和。于是洗涤装置1的第二壳体3安装于第一壳体2上、下、左、右的便于安装的其中一侧。
48.优选地,洗涤容器10为抽屉式结构,于是可从柜体51前部打开。洗涤容器10具有向上的开口11,于是衣物可便利地取放。
49.上文所描述以及附图所示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针对本发明所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变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