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柔性带翻转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3252发布日期:2021-12-04 11:5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柔性带翻转缝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带裁制、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柔性带翻转缝制装置。


背景技术:

2.针对不同衣物部位,通常会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净边布筒的加工工艺一般为先将布条缝制成毛边的筒状,再用法兰钩穿过布筒勾住一端翻转成净边布筒,手工制作比较困难;而细长条的形态柔性带制作净边细布筒时,耗时更长,且长条状不易翻转,难以操作成功,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带翻转缝制装置,它包括限形件,隔板和内导管,所述限形件的横截面为由曲线段和直线段围成的框体结构,且沿垂直于横截面上具有一定长度,所述内导管轴线垂直于限形件的横截面,且一侧位于在限形件内侧,且端部与限形件齐平或突出,另一端伸出限形件后外扩形成扩管段,内导管位于限形件内的部分与限形件围成输带通道,所述输带通道与内导管同向延伸,所述隔板且一侧与内导管固接,另一侧固接在限形件横截面的直线段上,隔板一侧与输带通道进带侧齐平,另一侧距离输带通道出料端具有用于缝制的距离h,0.5cm≤h≤2cm,所述h对应的限形件上开设有缝制孔,所述缝制孔数量为2,在与隔板垂直的方向上相对设置,且与隔板同侧设置。
4.进一步的,所述限形件的横截面形状以隔板为对称面对称。
5.进一步的,所述曲线段包括与内导管同心的半圆的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与直线段相对设置,且开口侧朝向直线段,所述直线段与圆弧段两端连线平行,直线段与圆弧段弧形过渡连接,所述隔板沿圆弧段圆心与直线段的垂线所在平面设置。
6.进一步的,所述输带通道宽度为n,输送的带体厚度为l,l≤n≤2l。
7.进一步的,所述扩管段与限形件端部距离为m,外径为d,内导管外径为u,d与u的比值为1.2

1.5,m为,0.2

0.3cm。
8.进一步的,它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半圆形板,且安装板安装限形件。
9.进一步的,所述内导管内直径为u1,输送的带体厚度为l,2l<u1≤4l。
10.进一步的,所述曲线段的形状为u形。
11.进一步的,所述内导管两侧端部均突出于限形件。
12.优点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扩管段对缝好的布料撑开一下,使外翻后缝合线收缩至布料内不会外露,效果好。
15.2.通过限形件的曲线段形状配合横截面形状的设置,达到柔性带在通道内分散更加均匀,缝制时两侧形状一致的目的,缝制效果好。
16.3.限制输带通道宽度,使得带体在内不会出现褶皱的多层结构。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20.图例:1.限形件;11.曲线段;111.圆弧段;12.直线段;13.缝制孔;2.隔板;3.内导管; 4.输带通道;5.扩管段;6.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22.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柔性带翻转缝制装置,它包括限形件1,隔板 2和内导管3,限形件1的横截面为由曲线段11和直线段12围成的框体结构,且沿垂直于横截面上具有一定长度,具体的可以为2.5

4.5cm;内导管3轴线垂直于限形件1的横截面,且一侧位于在限形件1内侧,且端部与限形件1齐平或突出,另一端伸出限形件1后外扩形成扩管段5,内导管3位于限形件1内的部分与限形件1围成输带通道4,输带通道4与内导管3同向延伸,隔板2且一侧与内导管3固接,另一侧固接在限形件1横截面的直线段12上,隔板2一侧与输带通道4进带侧齐平,另一侧距离输带通道4出料端具有用于缝制的距离h, 0.5cm≤h≤2cm,h对应的限形件1上开设有缝制孔13,缝制孔13数量为2,在与隔板2垂直的方向上相对设置,且与隔板2同侧设置。
23.柔性带从输带通道4进带侧进入,其形状受限形件1内壁、隔板2和内导管3外壁的共同限位作用下,呈对折状,在缝制孔13处缝制成筒,带有毛边的成筒的柔性带继续通过扩管段5后,从扩管段5边缘向内翻转,最后从输送通道出料侧的内导管3端部进入由另一侧拉出。通过外扩形成的扩管段5对缝好成筒的柔性带撑开,外翻后缝合线收缩至布料内不会外露,效果好,且扩管段内径更大有利于缝制完成的带体进入。
24.限形件1的横截面形状以隔板2为对称面对称,柔性带在输带通道4中更易对称的对折,且两侧形状一致,一方面方便后续的缝制,另一方面缝制后对称性好。
25.为了解决缝制后的柔性带直径变化的问题,设置曲线段11包括与内导管3同心的半圆的圆弧段111,圆弧段111与直线段12相对设置,且开口侧朝向直线段,直线段12与圆弧段 111两端连线平行,直线段12与圆弧段111弧形过渡连接,补充直线段12的长度与圆弧段 111直径的尺寸关系,隔板2沿圆弧段111圆心与直线段12的垂线所在平面设置。通过设置曲线段11的形状配合限形件1的横截面形状以隔板2为对称面对称,使得柔性带在输带通道 4中分散的更加均匀,柔性带通过缝制孔13处时在输带通道4两侧形状一致,避免了缝制后柔性带的直径变化大的情况,缝制效果好。
26.输带通道4宽度为n,输送的带体厚度为l,l≤n≤2l。具体的,n可以为0.12

0.18cm,设置输送通道4与输送带体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则在输送过程中,限制了柔性带在输送通道 4内移动,使得带体在内不会出现褶皱的多层结构,避免了出现多层结构缝制效果变差的问题。
27.扩管段5与限形件1端部距离为m,外径为d,内导管3外径为u,d与u的比值为1.2

1.5, m为0.2

0.3cm。通过限制扩管段5和内导管外径的比例,配合扩管段5与限形件1端部
距离,能够将缝制后的布料适当外扩,外扩效果好;外径比例小外扩效果差,外径大容易撑坏布料,距离m小布料容易扯坏,过大拉扯过程容易损坏内导管3。
28.该装置还包括安装板6,安装板6为半圆形板,且安装板6安装限形件1。通过安装板6 安装于缝纫机工作台上,能够更稳定的进行作业。
29.内导管3内直径为u1,输送的带体厚度为l,2l<u1≤4l。因翻转后的柔性带筒需要通过内导管3内,则限定避免内导管3内直径与布料厚度的关系能够避免因内导管3内直径太小或太大导致的卡塞或者翻转困难的问题,让柔性带筒能够快速通过。
30.为了使柔性带在通过输带通道4时能够自然的对折,限形件1的曲线段11的形状为u形;通过后的柔性带在在缝制处方便对称缝制。
31.优选的,内导管3两侧端部均突出于限形件1,内导管在进料侧伸出,当柔性带入料时可以先放置在内导管上,然后像输送通道方向推动带体,更加容易进料。
32.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