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钩编机的改良平面排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24676发布日期:2022-04-27 11:26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圆筒钩编机的改良平面排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与圆筒钩编机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圆筒钩编机的改良平面排线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口罩的挂耳带,若为弹性圆条状织带型式,通常是利用圆筒钩编机制作而成,其荷重强度较低,一般是直接使织带垂落于地面箱体(如纸箱)内收纳,当箱体塞满织带后再予以封箱、运输,供口罩制造者取用织带以制作口罩。
3.由于织带垂落于箱体内的方式是不规则、凌乱的,因此,口罩制造者抽出织带时易发生纠缠、打结的情形,解决此等状况必然会造成制程中断,影响制程的顺畅、降低制作效率。
4.为此,创作人乃研发出中国台湾第109211232号「平面排线机构」实用新型申请案(后称前案),其可导引圆筒钩编机输出的织带重复往返波浪状地平铺于箱体内,使织带的排列方式整齐,便于后端操作者抽出织带来制作商品,提升后端操作者的制程效率。不过,前案的移动架一端受第一导螺杆带动,移动架的另一端则通过导轮抵接于第一导轨移动,且导引织带的导线架是设置于移动架上的二移动块,运作时,第一导螺杆及导线架均会施力于移动架,会造成移动架一端的导轮承受相当的力矩,不仅移动架移动时容易产生晃动而影响织带的编织品质,当圆筒钩编机的出纱装置及导线架上导线件的数量越多时,导引的织带数量更多,会加大导线架施加于移动架的力量,导致导线架的晃动更剧烈,会使导轮容易损坏而影响制造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圆筒钩编机的改良平面排线机构,其不仅可导引圆筒钩编机输出的织带重复往返波浪状地平铺于箱体内,便于后端操作者抽出织带来制作商品,且运作时整体机构稳定度高、编织状态非常稳定,可提升织带的编织品质,甚具实用价值。
6.于是,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圆筒钩编机的改良平面排线机构,包括有二线性滑轨,平行架设于该圆筒钩编机而垂直织带的垂落方向;一第一导螺杆,平行架设于该二线性滑轨之间;一移动架,架设于该二线性滑轨与第一导螺杆上,其上设有可移动地的一移动块;一第二导螺杆,架设于该移动架并穿枢移动块,垂直该二导轨与第一导螺杆;一第一驱动件,设于该第一导螺杆一端,可驱动该第一导螺杆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促使该移动架沿着二线性滑轨往复移动;一第二驱动件,设于该第二导螺杆一端,可驱动该第二导螺杆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其转速与该第一导螺杆的转速不同,促使该移动块可于移动架上往复移动;一导线架,架设于该移动块,包括若干导线件,用以导引若干织带垂落于一箱体内。
7.较佳地,更包括有一平台,架设于该圆筒钩编机,该二线性滑轨、第一导螺杆与第
一驱动件系设置于平台上。
8.较佳地,该第一导螺杆上设置有一牵引块,该移动架固设于二线性滑轨的二滑块与牵引块的顶侧。
9.较佳地,该移动架包括一底板,该底板系固接二线性滑轨的二滑块与牵引块的顶侧,一第一架板与一第二架板,相对架设于该底板二端,二导杆,平行地连接于该第一、第二架板之间,该移动块介于第一、第二架板之间而受二导杆穿枢,该第二导螺杆系平行设于二导杆之间并连接移动块。
10.较佳地,其中一线性滑轨一侧的二端设有二第一极限开关,电性连接该第一驱动件,该线性滑轨的滑块可触动任一第一极限开关,使该第一极限开关输出讯号至第一驱动件,则该第一驱动件可输出反向动力,使该第一导螺杆反向旋转。
11.较佳地,该底板顶侧设有二第二极限开关,电性连接该第二驱动件,该移动块沿第二导螺杆往复移动至接触任一第二极限开关时,该第二极限开关可输出讯号至第二驱动件,则该第二驱动件可输出反向动力,使该第二导螺杆反向旋转。
12.较佳地,该导线架包括一基杆、二架杆、一延伸杆与复数导线件,该基杆设置于移动块顶侧,该二架杆平行地以一端连接基杆的二端,该延伸杆连接于二架杆的另一端,各该导线件设于延伸杆。
13.较佳地,该第一、第二驱动件是双向马达,该第一驱动件的输出转速大于第二驱动件,使该第一导螺杆的转速大于第二导螺杆的转速。更包括有一架体,架设于该圆筒钩编机,该第一导轨与第一导螺杆系架设于架体上。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圆筒钩编机的改良平面排线机构,其不仅可导引圆筒钩编机输出的织带重复往返波浪状地平铺于箱体内,便于后端操作者抽出织带来制作商品,且运作时整体机构稳定度高、编织状态非常稳定,可提升织带的编织品质,甚具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顶侧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侧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右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圆筒钩编机的改良平面排线机构10,设置于一圆筒钩编机,该圆筒钩编机可同时钩编、输出复数织带,各该织带自圆筒钩编机顶侧垂落而下至复数箱体(图中未示),该平面排线机构10可导引各织带呈平面状地排列于各箱体内,包括有二线性滑轨11、 12、一第一导螺杆13、一移动架14、一第二导螺杆15、一第一驱动件16、一第二驱动件17及一导线架18。
20.该二线性滑轨11、12,是习知具有滑块22、24的线性滑轨,平行架设于该圆筒钩编机所设的一平台19上而垂直织带的垂落方向。
21.该第一导螺杆13,平行地介于该二线性滑轨11、12之间而架设于平台19 上,其上设置有一牵引块26。
22.该移动架14,包括一底板28、一第一架板30、一第二架板32、二导杆34 与一移动块36。该底板28固设于二线性滑轨11、12的二滑块22、24与第一导螺杆12的牵引块26顶侧,该第一、第二架板30、32相对架设于底板28二端,该二导杆34平行地连接于该第一、第二架板30、32之间,该移动块36 介于第一、第二架板30、32之间而受二导杆34穿枢,可沿该二导杆34移动。
23.该第二导螺杆15,平行架设于该二导杆34之间并螺接移动块36,旋转时可促使该移动块36移动。该第二导螺杆15垂直二线性滑轨11、12与第一导螺杆13。
24.该第一驱动件16,是双向马达,架设于该平台19一端并连接第一导螺杆 13,电性连接该圆筒钩编机的电控系统(图中未示),可驱动该第一导螺杆13 正向旋转与反向旋转,促使该移动架14沿着二线性滑轨11、12往复移动。
25.该第二驱动件17,是双向马达,其输出转速小于该第一驱动件16,架设于该第二架板32一侧并连接第二导螺杆15,电性连接该圆筒钩编机的电控系统,可驱动该第二导螺杆15旋转,该第二导螺杆15的转速低于第一导螺杆13 的转速,可使该移动块36缓慢地于二导杆34上往复移动。
26.该导线架18,包括一基杆38、二架杆40、一延伸杆42与复数导线件44,该基杆38固设于移动块36顶侧,该二架杆40平行地以一端连接于基杆38的二端,该延伸杆42连接于二架杆40的另一端,各该导线件44设于延伸杆42,分别设有可供各该织带2穿越而垂落于箱体的一圈部46。
27.此外,该线性滑轨12一侧的二端设有二第一极限开关48、50,电性连接该第一驱动件16,该线性滑轨12的滑块24移动时可触动任一第一极限开关 48、50,使该第一极限开关48(或50)输出讯号至第一驱动件16,则该第一驱动件16可输出反向动力,使该第一导螺杆13反向旋转,则该移动架14即可朝反向移动,基此,该移动架14即可于二线性滑轨11、12上反复移动。
28.另外,该底板28顶侧设有二第二极限开关52、54,电性连接该第二驱动件17,该移动块36沿第二导螺杆15往复移动至接触任一第二极限开关52、 54时,该第二极限开关52(或54)可输出讯号至第二驱动件17,则该第二驱动件17可输出反向动力,使该第二导螺杆15反向旋转,则该移动块36即可朝反向移动,基此,该移动块36即可于二导杆34反复移动。
29.借此,本实用新型该平面排线机构10的运作方式概如创作人申请的前案,可通过各该二线性滑轨11、12、第一导螺杆13、移动架14、第二导螺杆15及第一极限开关48、50、第二极限开关52、54的配合,使各该织带2可概呈平面波浪状的重复往返铺设于各箱体3内而不会纠缠,便于后端操作者抽出该织带来制作商品,提升后端操作者抽取织带3的便利性,其特色、功效在于:
30.由于前案中移动架13的一端受第一导螺杆12带动,该移动架13的另一端则通过导轮28抵接于第一导轨11上移动,且用以导引织带的导线架19设置于移动架13上的二移动块14、15,换言之,该第一导螺杆12及导线架19 均会施力于移动架13,必然造成位于该移动架13一端的导轮28承受相当的力矩,不仅该移动架13移动过程容易产生晃动而影响织带的编织品质(特别是当圆筒钩编机的出纱装置及导线架19上导线件36的数量越多时,导引的织带数量更多,会使导线架19施加于移动架13的力量更大,导线架19的晃动也遽增),更会导致导轮28损坏、编织动作中断而影响制造效率。
31.反观,本实用新型带动该移动架14移动的第一导螺杆13平行设置于二线性滑轨11、12之间,且该导线架18系设于移动架14中间部位的移动块36,对于该移动架14来说受力相当平均,可使该移动架14的运作状态非常稳定、不晃动,织带的编织品质更佳,更不会发生前述该导轮28损坏的情形,甚具实用价值。
32.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圆筒钩编机的改良平面排线机构,其通过该移动架与二线性滑轨、第一导螺杆、第二导螺杆及导线架等构件的配合,不仅整体构件更为简洁,可导引圆筒钩编机输出的织带重复往返波浪状地平铺于箱体内,织带的排列方式不凌乱,便于后端操作者抽出织带来制作商品,更可使编织状态非常稳定,提升织带的编织品质,甚具实用价值。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保护范围,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替换,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