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白胚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8880发布日期:2021-12-22 20:42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白胚布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白胚布。


背景技术:

2.梭织面料也称机织物,是把经纱和纬纱相互垂直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织物。其基本组织有平纹、斜纹、缎纹三种,不同的梭织面料也是由这三种基本组织及由其变化多端的组织而构成。
3.在使用过程,一般的梭织面料采用一种梭织办法,导致梭织后的布料只具有单一的性能,在运用至运动服、或者产生摩擦的运用场景时,导致布料不能十分的契合使用场景,剧烈运动时,面料需要具有较好的强度以及耐磨性,在运动后需要较好的排汗的功能,单种编织方法的布料难以满足需求。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单种编织方法的布料功能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白胚布,通过采用两种编织方法将纱线编织成面料,使纱线之间的间隙增大,提高面料的透气性能,同时将第一经线设置为弹性材料,使第一经线发生变形,使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之间的间隙增大形成透气孔。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白胚布,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通过经线与纬线梭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若干第一经线、若干第二经线以及若干第三经线,所述纬线包括若干第一纬线与若干第二纬线,所述第一纬线与第二纬线错位分布,一根所述第一经线与两根第二经线错位分布,所述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经线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二经线的一侧,所述第一纬线从第一经线的顶面穿过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交界处并经过两根第二经线,再次穿过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之间并循环,所述第二纬线经过第一经线的底面穿过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之间并从第三经线的底面绕过重新穿过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之间并循环。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梭织编织方法,第二经线与第三经线被第二纬线绑束在一起形成三棱柱形状纱线束,运动时,纱线束与人体接触时,由于第一纬线从第一经线的顶面穿过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交界处并经过两根第二经线,从而使第一纬线与人体的接触面积较大,保证与人体接触的舒适度,同时第二纬线经过第一经线的底面穿过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之间并从第三经线的底面绕过重新穿过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之间并循环,当拉动面料时,第二纬线会拉动第一经线远离第二经线,从而使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之间形成间隙,从而使面料的透气性增加。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纬线以及第三经线均采用尼龙纤维加捻而成。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纬线以及第三经线均采用尼龙纤维加捻而成,尼龙
纤维拥有较好的耐磨性能,第二纬线与第三经线处于外层的耐磨层,从而使面料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纬线的吸湿性低于第二经线的吸湿性。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纬线的吸湿性低于第二经线的吸湿性,第一纬线为主要与人体接触的纱线,第一纬线完成水分吸湿后,通过第二经线将第一纬线的水分吸收至上层,同时由于第三纱线分布在相邻两根第二纱线之间,使第二经线位于第三经线之间与空气直接接触,从而提高了面料的排湿性能。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纬线采用棉纤维加捻而成。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纬线采用棉纤维加捻而成,棉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完成人体表面汗液的吸收,同时第一纬线为与人体接触最多的纱线,棉纤维具有更好的舒适性。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经线采用维纶纤维加捻而成。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维纶加捻而成的第二经线,其吸收性能高于第一纬线,从而使第一纬线的水分能够较为容易的传递至第二经线上,完成与空气的接触,提高排湿速度,同时使第一纬线水分减少,防止布料粘在皮肤上,从而提高舒适性。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经线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一纬线的弹性系数。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经线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一纬线的弹性系数,人体运动时,面料被拉动,此时第一纬线会拉动第一经线,使第一经线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第一经线远离第二经线,此时产生间隙,使面料具有更好的透气性。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经线采用氨纶纤维以及聚醚酯弹性纤维混合加捻而成。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经线采用氨纶纤维以及聚醚酯弹性纤维混合加捻而成,第一经线具有更好的弹性,从而使面料具有更好的弹性,符合运动的使用情况。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通过采用两种编织方法将纱线编织成面料,使面料之间的间隙增大,提高面料的透气性能,同时将第一经线设置为弹性材料,面料受到拉力时,优先使第一经线发生变形,使第一经线与第二经线之间的间隙增大形成透气孔,提高面料本体的透气性能,同时表面的纱线采用尼龙材质,提高面料本体表面的耐磨程度,通过在内层设置棉纤维,增加面料的舒适性,同时设置维纶制成的第二经线,从而使面料具有排湿功能,同时第二纬线完成第二经线的遮挡,防止维纶受光照导致第二纬线质量下降。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经线;2、第二经线;3、第三经线;4、第一纬线;5、第二纬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5.实施例:一种高强白胚布,如图1所示,包括面料本体,面料本体通过经线与纬线梭织而成,经线包括若干第一经线1、若干第二经线2以及若干第三经线3,纬线包括若干第一
纬线4与若干第二纬线5。
26.如图1所示,第一纬线4与第二纬线5错位分布,第一纬线4的吸湿性低于第二经线2的吸湿性,第一纬线4采用棉纤维加捻而成,第二经线2采用维纶纤维加捻而成,通过设置吸湿性的梯度,第一纬线4与身体接触完成汗水的吸收,第二经线2将第一纬线4上的水分吸收至表面,从而使水分更加容易排湿,第一经线1与第二经线2处于同一平面,一根第一经线1与两根第二经线2错位分布,第一纬线4从第一经线1的顶面穿过第一经线1与第二经线2交界处并经过两根第二经线2,再次穿过第一经线1与第二经线2之间并循环,通过斜纹梭织的面料,使第一纬线4与身体接触,与人体接触时更加平顺,增加舒适度。
27.如图1所示,第三经线3设置在两根第二经线2之间,且第三经线3相邻两根第二经线2之间,第二纬线5经过第一经线1的底面穿过第一经线1与第二经线2之间并从第三经线3的底面绕过重新穿过第一经线1与第二经线2之间并循环,第二纬线5与第三经线3通过编织处于面料的表面,第二纬线5与第三经线3采用尼龙纤维编织而成,从而使面料的表面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以及强度,防止运动时表面擦破,第一经线1采用氨纶纤维以及聚醚酯弹性纤维混合加捻而成,第一经线1的弹性高于第二纬线5的弹性,从而在运动时,拉扯布料,纬线会将第一经线1远离第二经线2,从而使第一经线1与第二经线2之间产生间隙,使布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
28.工作原理
29.工作时,第一纬线4与身体接触,完成身体表面水分的吸收,第一纬线4吸水后,由于第二经线2的吸水性大于第一纬线4的吸水性,第二经线2将水分吸收,由于第二经线2位于第三经线3的两侧,所以加大了第二经线2与空气的接触面,方便水分的导流以及排湿,第二纬线5以及第三经线3采用尼龙纤维加捻而成,表面具有较高的耐磨强度,从而使表面在摔倒使具有较高的耐磨强度,不会轻易磨断,第一经线1具有较好的弹性,但布料受到外力产生变形时,第一经线1远离第二经线2,从而使第一经线1与第二经线2之间间隙加大,从而使面料具有更好的透气性。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