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碳纤维网格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13509发布日期:2022-01-01 01:11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碳纤维网格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固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碳纤维网格结构。


背景技术:

2.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作为一种高效、省时、省力且可用于不同建筑物、不同加固需求的加固系统,具有以下优势:双向受力,可以同时承受横、纵向载荷,避免横、纵向裂纹的延伸;锚固效果好,通过聚合物砂浆有效的将碳纤维网格锚固在被加固的建筑物表面,解决了原基面易剥离,脱离的问题;占用空间小,可防火;使用范围广,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等,同时在粗糙基面和潮湿环境下的各种工况都可采用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进行修复补强。此外,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还具有耐腐蚀,耐久性好,透气性好,抗震性能好,施工方便,可用于恶劣环境的施工等优点。
3.碳纤维网格的相邻经纱间、相邻纬纱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经纬纱交织点处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纱线位移,影响使用。因此,碳纤维网格的经纬交织点的牢固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碳纤维网格的生产效率、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交织点牢固性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力学性能,外观质量佳的新型碳纤维网格结构。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型碳纤维网格结构,包括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经线和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纬线;所述若干经线与若干纬线垂直交织形成网格;所述纬线包括组织规律相同的第一纬线束和第二纬线束,所束第一纬线束为纤维束,所述第二纬线束为热熔胶线;
6.所述网格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经线一一对应的第一缠绕线,所述第一缠绕线沿对应的经线呈之字形交错的穿过交织点,所述交织点处的第一缠绕线穿过纬线的下方;所述网格的下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经线一一对应的第二缠绕线,所述第二缠绕线沿对应的经线呈之字形交错的穿过交织点,所述交织点处的第二缠绕线穿过纬线的上方;
7.任一所述交织点处,所述第一缠绕线位于所述交织点的一侧,所述第二缠绕线位于所述交织点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均为热熔胶线。
8.进一步的,所述经线由并排设置的第一经线束和第二经线束组成;所述第一经线束交错的穿过若干所述纬线设置,所述第二经线束交错的穿过若干所述纬线设置;任一所述交织点处,所述第一经线束和第二经线束分别位于所述纬线的上方和下方。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经线束和第二经线束均为纤维束。
10.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的碳纤维网格结构包括经线、纬线、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纬线由纤维束和热熔胶线组成。分设于交织点两侧的第一缠绕线和第二缠绕线热熔后,将经线牢牢锁住,限制了经线在纬向上的移动;纬线上的热熔胶线热熔后,将纬线牢牢锁住,限制了
纬线在经向上的移动。碳纤维网格的交织点结构牢固,避免了纱线位移的问题,碳纤维网格生产后无需返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外观质量佳,提高了碳纤维网格的力学性能。
12.应当理解,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碳纤维网格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碳纤维网格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号:1、经线;2、纬线;3、交织点;4、第一缠绕线;5、第二缠绕线;
18.11、第一经线束;12、第二经线束;
19.21、第一纬线束;22、第二纬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2.请参考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碳纤维网格结构,包括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经线1和若干等间距平行设置的纬线2;若干经线1与若干纬线2垂直交织形成网格;纬线2包括组织规律相同的第一纬线束21和第二纬线束2,第一纬线束21为纤维束,第二纬线束22为热熔胶线;
23.网格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经线1一一对应的第一缠绕线4,第一缠绕线4沿对应的经线1呈之字形交错的穿过交织点3,交织点3处的第一缠绕线4穿过纬线2的下方;网格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经线1一一对应的第二缠绕线5,第二缠绕线5沿对应的经线1呈之字形交错的穿过交织点3,交织点3处的第二缠绕线穿过纬线2的上方;
24.任一交织点3处,第一缠绕线4位于交织点3的一侧,第二缠绕线5位于交织点3的另一侧;第一缠绕线4和第二缠绕线5均为热熔胶线。
25.在本实施例中,网格结构由经线1和纬线2垂直交织构成,经线1和纬线2相交的部位为交织点3,网格的一面设置有第一缠绕线4,另一面设置有第二缠绕线5,之字形的第一缠绕线4和第二缠绕线5在网格的两面交错分布。第一缠绕线4为左斜时,背面的第二缠绕线5为右斜;第一缠绕线4为右斜时,背面的第二缠绕线5为左斜。交织点3处,第一缠绕线4位于一侧,第二缠绕线5位于另一侧,形成交错的固定结构,更加牢固。第一缠绕线4和第二缠绕线5热熔后,在交织点3处从两侧将经线1锁住,使得经线1在纬向上无法移动。
26.纬线2由纤维束和热熔胶线组成,纤维束和热熔胶线在网格编织的过程中组织规律是相同的。热熔胶线热熔后,将纬线2牢牢锁住,限制了纬线2在经向上的移动。
27.本技术的碳纤维网格结构的交织点的结构牢固,避免了经纬纱线受外力作用而位移的问题,减少网格表面纱线弯曲、鼓包的出现,确保了外观质量,同时提高了碳纤维网格的生产效率和力学性能。
28.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经线1由并排设置的第一经线束11和第二经线束12组成;第一经线束11交错的穿过若干纬线2设置,第二经线束12交错的穿过若干纬线2设置;任一交织点3处,第一经线束11和第二经线束12分别位于纬线2的上方和下方。第一经线束11和第二经线束12均为纤维束。
29.在本实施例中,经线1由双纤维束组成,纬线2逐一转过第一经线束11和第二经线束12之间,编织结构更加牢固,进一步的提高了碳纤维网格结构的力学性能。
3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