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编机在线监测光学增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38141发布日期:2022-02-09 14:09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经编机在线监测光学增效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学增效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经编机在线监测光学增效装置。


背景技术:

2.经编毛坯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存断纱的现象,传统的检测方法是靠人工进行巡视,由于人的不稳定性较高,一直存在断纱无法及时发现的情况,无形中使得质量成本和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3.在行业内成熟的经编机断纱在线监测自停系统为procam s型经编机断纱光学监测系统,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在产品种类比较复杂,不同梳栉的原料规格种类多种多样的情况下,有的面纱是较粗的低弹长丝搭配较细的预牵伸长丝作为底纱,而有的面纱是较细的预牵伸长丝搭配较粗的低弹长丝作为底纱。而procam s型经编机断纱光学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摄像头摄取镜头所拍摄经编毛坯的图像,经过对图像的识别处理来判断是否有纱线的断裂,而摄像头摄取的图像受到经编毛坯周边光线的直接影响,因此直接造成了procam s型经编机断纱光学监测系统的安装局限性,生产某类产品时,检测系统必须装在毛坯的上方才能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而其他类产品时又须将检测系统装在毛坯的下方检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生产汽车内饰顶棚经编面料,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每台经编机需要频繁的切换种类,因此如果要求每台经编机均能达到高效的断纱监测自停的效果,每台经编机须安装安装两套procam s型经编机断纱光学监测系统,进行上下配置,使得采购成本增加1倍,所以亟需改进,使得一套光学监测系统即可满足使用要求。
4.目前常见且比较成熟的经编毛坯疵点检测技术均是建立在对摄像头采集的经编机在线面料图像的后期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相应的算法来实现对疵点的识别和判定的。作为各检测系统进行后台数据分析的源头输入的面料图像,其图像的质量会直接受到照射在其面料表面光线的影响,影响的因素包括:色温、光度、正面照射、透光照射等,从而不同的使用环境会直接影响检测系统的识别效能。同时检测系统的使用环境又受到不同企业的实际产品特性所影响。所以在特定的检测系统下,为了能够提高检测系统的识别效能,又同时能够尽量减少成本投入,可以尝试从改进检测系统使用的光源上来实现。
5.通过研究procam s型经编机断纱光学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找到一种低成本而又高效灵活的光学增效方法,并设计制作相配到的辅助系统,以帮助procam s型经编机断纱光学监测系统适应产品的复杂特性,达到每台经编机仅需配置一套监测系统就可以适应所有使用场景,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增加光源的技术手段,可以适应所有使用场景,从而实现降本增的经编机在线监测光学增效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设计了一种经编机在线监测光学增效
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8.经编机;
9.上侧内灯灯组,在所述的经编机的出口处的上方设置所述的上侧内灯灯组;
10.上侧led聚光灯灯组,在所述的上侧内灯灯组的下方设置所述的上侧led聚光灯灯组;
11.下侧下灯灯组,在所述的经编机的内部,经编面料的下方设置所述的下侧下灯灯组;
12.所述的上侧内灯灯组和所述的上侧led聚光灯灯组设置在所述的经编机编织的经编面料的上方;所述的下侧下灯灯组设置在所述的经编机编织的经编面料的下方。
13.进一步,所述的经编机,还包括:
14.纱线经轴,将所述的纱线经轴设置在所述的经编机的上方;
15.编织机构,将所述的纱线经轴上的经编线通过所述的编织机构;编织成经编面料;
16.在所述的编织机构的出口处的下方设置所述的下侧下灯灯组;
17.经编机牵拉辊,在所述的编织机构的出口处设置所述的经编机牵拉辊;所述的经编机牵拉辊通过所述的经编面料带动;
18.经编机过渡辊,在所述的经编机牵拉辊的下方设置所述的经编机过渡辊;
19.经编机收料辊,在所述的经编机过渡辊的一侧设置所述的经编机收料辊;
20.所述的经编面料分别缠绕在所述的经编机牵拉辊、所述的经编机过渡辊以及所述的经编机收料辊上。
21.进一步,所述的经编机牵拉辊、所述的经编机过渡辊以及所述的经编机收料辊均横向活动连接在所述的经编机上。
22.进一步,所述的上侧内灯灯组,还包括:
23.上灯管,若干根所述的上灯管横向固定在所述的经编机的框架上;所述的上灯管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的经编机的框架固定,所述的上灯管与经编面料之间呈斜向设置。
24.进一步,在所述的上侧led聚光灯灯组,还包括:
25.led聚光灯,若干个led聚光灯并列设置;所述的led聚光灯通过三角连接板与所述的经编机的框架固定,所述的led聚光灯与经编面料之间呈平行设置。
26.进一步,所述的下侧下灯灯组,还包括:
27.下灯管,所述的下灯管通过下侧下灯支架固定在所述的经编机上,所述的下灯管设置在所述的下侧下灯支架的顶端。
28.进一步,在所述的led聚光灯的一侧通过任意停阻尼铰链固定挡光板。
29.进一步,在所述的经编机在线监测光学增效装置的一侧设置一开关。
30.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侧内灯灯组和上侧led聚光灯灯组设置在经编机编织的经编面料的上方;下侧下灯灯组设置在经编机编织的经编面料的下方;配合在线监测光学增效系统;可以实现断纱光学监测系统针对不同风格面料所需要的环境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两套断纱光学监测系统的弊端,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安全性高,环境要求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3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经编机在线监测光学增效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
36.本实用新型中的经编机在线监测光学增效装安装在经编机10上;
37.在经编机10的出口处的上方设置上侧内灯灯组2;
38.在上侧内灯灯组2的下方设置上侧led聚光灯灯组3;
39.在经编机10的内部,经编面料11的下方设置所下侧下灯灯组4;
40.上侧内灯灯组2和上侧led聚光灯灯组3设置在经编机10编织的经编面料11的上方;下侧下灯灯组4设置在经编机10编织的经编面料11的下方。上侧内灯灯组2,上侧led聚光灯灯组3以及下侧下灯灯组4可以实现在经编机10上实现增加不同角度的光源以及不同的光源,能够实现配合在线监测光学增效系统;可以实现断纱光学监测系统针对不同风格面料所需要的环境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两套断纱光学监测系统的弊端,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安全性高,环境要求低等特点。
41.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如图1、图2、图3所示,经编机10,还包括:
42.将纱线经轴1设置在经编机10的上方;纱线经轴1用于放置经编机10的经线筒。
43.将纱线经轴1上的经编线通过编织机构12;编织成经编面料11;编织机构12的作用是起到编织经编面料的作用。
44.在编织机构12的出口处的下方设置下侧下灯灯组4;下侧下灯灯组4对于在编织机构12的出口处的下方的经编面料11进行光源补充。
45.在编织机构12的出口处设置经编机牵拉辊5;经编机牵拉辊5通过经编面料11带动;经编机牵拉辊5主要是起到传送经编面料11的作用。
46.在经编机牵拉辊5的下方设置经编机过渡辊13;
47.在经编机过渡辊13的一侧设置经编机收料辊14;经编机过渡辊13和经编机收料辊14均用于传送经编面料11的作用,经编面料11分别缠绕在经编机牵拉辊5、经编机过渡辊13以及经编机收料辊14上;使得经编面料11经过经编机牵拉辊5、经编机过渡辊13和经编机收料辊14后,能够被收集成卷状。
48.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如图1、图2、图3所示,经编机牵拉辊5、经编机过渡辊13以及经编机收料辊14均横向活动连接在经编机10上。
49.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如图1、图2、图3所示,上侧内灯灯组2,在本实施例中采
用1个上灯管21来示意,
50.上灯管21横向固定在经编机10的框架15上;上灯管21通过连接板22与经编机10的框架15固定,上灯管21与经编面料11之间呈斜向设置,这样的角度更好地能够给经编面料11进行采光。
51.同样的道理,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如图1、图2、图3所示,在上侧led聚光灯灯组3,在本实施例中采了1个led聚光灯31
52.led聚光灯31并列设置;led聚光灯31通过三角连接板32与经编机10的框架15固定,led聚光灯31与经编面料11之间呈平行设置,这样的角度更好地能够给经编面料11进行采光。
53.同样的道理,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如图1、图2、图3所示,下侧下灯灯组4,在本实施例中采了1个下侧下灯灯组4。
54.下灯管41通过下侧下灯支架6固定在经编机10上,下灯管41设置在下侧下灯支架41的顶端,这样的角度更好地能够给经编面料11进行采光。
55.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效果,如图1、图2、图3所示,led聚光灯31的一侧通过任意停阻尼铰链8固定挡光板7,通过过任意停阻尼铰链8调节挡光板7。可以改变挡光板7的角度,可以改变led聚光灯31的照射角度。
56.为了实现控制,如图1、图2、图3所示,在经编机10在线监测光学增效装置的一侧设置一开关9。
57.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