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9404发布日期:2022-01-19 19:11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织物印染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染色机。


背景技术:

2.在布料的纺织、染色工序中,使用染色机进行无盐染色,相对于传统活性染料织物染色,其盐用量低,或者无需用盐,能耗量会更低。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359768u、申请日为2016年12月1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染色机,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和两块门板,箱体上设有压紧组件,门板通过压紧组件与箱体铰接,箱体内的中间位置处焊接有金属板,金属板上焊接有按压组件,门板上固定连接有框形的橡胶垫,驱动压紧组件和按压组件使得橡胶垫紧密压紧在箱体的侧壁上和金属板的外侧上,达到了门板将箱体良好密封的目的。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
5.上述染色机在工作时,会将内部的水加热至100℃左右的高温,待染色完成后,如果马上把布料取出可能会被高温烫到,因此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使其自然冷却,然后再取出,比较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加快布料的冷却时间,本技术提供一种染色机。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染色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染色机,包括染色箱,还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位于所述染色箱下方,所述蓄水箱与所述染色箱间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安装有阀门,所述蓄水箱一侧设置有冷却箱,所述染色箱与所述冷却箱间连接有用于传输布料的滑道,所述滑道倾斜设置,所述染色箱安装有用于驱动布料进入滑道的驱动机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布料染色完毕后,打开阀门,将染色箱内的高温水通过排水管流入下方的蓄水箱中,然后运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将布料送入滑道,布料通过滑道滑入冷却箱内,由于冷却箱内并未进行过加热,且布料已经与高温水分离,因此冷却箱里的布料能够加快冷却速度,更加节约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10.可选的,还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下端中空设置,所述蓄水箱位于所述架体下端,所述染色箱架设于所述架体上,所述染色箱与所述蓄水箱间距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染色箱将高温水排入蓄水箱内后,染色箱与蓄水箱存在一定距离,蓄水箱内的水的温度不易重新传递至染色箱,可以使染色箱内部冷却下来的速度更快。
12.可选的,所述染色箱靠近所述冷却箱的底端侧壁开设有出布口,所述滑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出布口下端侧壁,所述滑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冷却箱上端,所述出布口盖设有盖板。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道的一端连接于染色箱,另一端连接于冷却箱,使得滑
道呈倾斜状态,靠近染色箱的一端高,靠近冷却箱的一端低,布料在滑道中利用自身重力滑移。
14.可选的,所述滑道沿垂直于送料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挡边,所述挡边与所述滑道垂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边挡在滑道两侧,阻止布料在滑移的时候掉落到滑道外。
16.可选的,所述出布口水平方向上的两端侧壁均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出布口侧壁间距设置形成有滑移槽,所述盖板滑移嵌设于滑移槽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染色箱处于染色状态时,盖板盖在出布口处,防止水溢出,当染色完毕,将水排入蓄水箱后,打开盖板,再进行出布操作。
18.可选的,所述出布口侧壁沿周向设置有一圈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两面分别紧抵于所述盖板和所述出布口侧壁。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条的设置能够减少染色箱中的水溢出。
20.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连接杆和推板,所述气缸安装于所述架体,所述染色箱侧壁贯穿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气缸的输出轴穿过所述连接孔伸入所述染色箱内,所述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气缸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并驱动所述连接杆水平滑移,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推板固定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染色箱内排完水后,打开出布口,运行气缸,气缸通过连接杆推动推板在染色箱内滑移,推板推动布料,将布料推向出布口,使布料进入滑道。
22.可选的,所述连接孔周壁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气缸的输出轴紧抵。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的设置增强了连接孔的密封性,且当染色箱工作时,杆身将连接孔堵塞,推板挡在连接孔处,进一步减少水从连接孔溢出。
24.可选的,所述推板下端固定连接有铲板,所述铲板与所述推板相垂直。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板沿水平方向推动布料的同时,铲板在布料下方将布料铲起,减小布料滞留在染色箱底部的情况。
26.可选的,所述冷却箱侧壁开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口。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到达冷却箱后,与外界空气直接接触,加快冷却速度,冷却完毕后,直接从通风口中取料即可。
28.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9.1.布料染色完毕后,与高温的水分离,冷却更快,生产效率更高;
30.2. 布料染色完毕后,染色箱内部也可以较快冷却。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的排水管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的盖板爆炸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技术的驱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本技术的连接孔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00、染色箱;110、出布口;111、盖板;112、安装块;113、滑移槽;
120、密封条;130、连接孔;131、密封圈;200、蓄水箱;300、冷却箱;310、通风口;400、架体;500、排水管;510、阀门;600、滑道;610、挡边;700、驱动机构;710、气缸;720、连接杆;730、推板;740、铲板。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染色机,参照图1和图2,包括染色箱100、蓄水箱200、冷却箱300和架体400,架体400下端中空设置,蓄水箱200位于架体400下端,染色箱100架设于架体400上,染色箱100与蓄水箱200间距设置。蓄水箱200与染色箱100间连接有排水管500,排水管500竖直设置,排水管500安装有阀门510,布料染色完毕后,打开阀门510,染色箱100中的高温的水通过排水管500排入蓄水箱200中。冷却箱300位于蓄水箱200的一侧,染色箱100与冷却箱300间连接有用于输送布料的滑道600,冷却箱300侧壁开设有用于通风的通风口310。染色箱100安装有用于驱动布料进入滑道600的驱动机构700。
39.将布料染色完毕后,打开阀门510,将染色箱100内的高温水通过排水管500流入下方的蓄水箱200中,然后运行驱动机构700,驱动机构700将布料送入滑道600,布料通过滑道600滑入冷却箱300内进行通风冷却。
40.参照图1和图3,染色箱100靠近冷却箱300的底端侧壁开设有出布口110,滑道600倾斜设置,滑道600的上端固定连接于出布口110下端侧壁,滑道600的下端固定连接于冷却箱300上端,滑道600沿垂直于送料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挡边610,挡边610与滑道600垂直。
41.染色箱100内排完水后,布料在驱动机构700的作用下进入到滑道600内,然后利用自身重力滑移,滑入冷却箱300内。
42.出布口110盖设有盖板111,出布口110水平方向上的相对的两端侧壁均安装有安装块112,安装块112呈“l”型,安装块1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出布口110侧壁,安装块112的另一端与出布口110侧壁间距设置形成有滑移槽113,盖板111滑移嵌设于滑移槽113内,盖板111将出布口110盖住。盖板111远离出布口1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43.出布口110侧壁沿周向固定连接有一圈密封条120,密封条120两面分别紧抵于盖板111和出布口110侧壁。
44.当染色箱100处于染色状态时,盖板111将出布口110盖住,防止水溢出,当染色完毕,将水排入蓄水箱200后,向上滑移打开盖板111,再进行出布操作。
45.参照图4和图5,驱动机构700包括气缸710、连接杆720和推板730,气缸710安装于架体400,染色箱100侧壁贯穿开设有连接孔130,连接孔130位于染色箱100远离出布口110的一端,气缸710的输出轴穿过连接孔130伸入染色箱100内。连接孔130周壁设置有密封圈131,密封圈131与气缸710输出轴的杆身紧抵。
46.连接杆720水平设置,连接杆720的一端通过螺栓与气缸7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连接杆720的另一端与推板730固定连接,便于连接杆720从气缸710上拆卸下来。推板730下端固定连接有铲板740,铲板740与推板730相垂直从而形成“l”型。
47.当染色箱100进行染色工作时,推板730挡在连接孔130处,减少水从连接孔130溢出。染色箱100内排完水后,打开出布口110,运行气缸710,气缸710通过连接杆720推动推板730在染色箱100内滑移,推板730推动布料,将布料推向出布口110,使布料进入滑道600。
4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染色机的实施原理为:
49.布料在染色箱100内进行加温染色,待布料染色完毕后,打开阀门510,将染色箱100内的高温水通过排水管500流入下方的蓄水箱200中。蓄水箱200中的水可以进行排出或者回收利用。
50.然后向上滑移打开盖板111,露出出布口110,运行气缸710,气缸710的输出轴推动连接杆720,从而推动推板730滑移,推板730与铲板740将布料带动至出布口110,然后推离出布口110进入到滑道600,布料利用自身重力在滑道600内滑移,滑入至冷却箱300内。然后气缸710再带动推板730与铲板740收缩至原来的位置。
51.布料在冷却箱300内直接与空气接触,进行通风冷却,也可以外加风机进行吹风,加快布料的冷却。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