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及服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86112发布日期:2022-03-09 12:00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及服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及服装。


背景技术:

2.户外用服装面料对于面料的耐磨性要求极高,同时穿着的舒适性也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户外用服装面料,一般使用耐磨性好的化学纤维,如涤纶、锦纶等。由此纤维做成的机织面料,只能满足一般的耐磨性要求,无法达到高强度的耐磨效果和特殊户外活动的需求,正常服装的使用寿命。
3.cn110804787a公开了一种耐磨布料及其纺织方法,包括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的单元,经线和纬线均为股线,股线由里纱和包覆纱进行合股加工形成;包覆纱的原料为棉纱,里纱的原料为氨纶,其虽然通过柔烘处理、扩幅处理和高温定型处理提高面料的弹性,然而该面料只能满足一般的耐磨性要求,无法达到高强度的耐磨效果。
4.cn207241038u公开了一种耐磨牛仔布,所述牛仔布包括吸湿层、保暖层、防腐蚀层和防静电层,所述牛仔布上设有经纱和竖丝,所述牛仔布上设有吸湿层,所述吸湿层上设有保暖层,所述保暖层上设有抗腐蚀层,所述抗腐蚀层上设有防静电层,该耐磨牛仔布,通过增设的经纱和纬纱循环连接,能够一定程度的提高耐磨性,然而该面料的弹性较差,无法满足户外活动的需求,穿着舒适度较差。
5.因此,提供一种真正意义的耐磨面料,且穿着舒适活动自如是十分必要和有市场前景的。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及服装。所述面料具有极好的耐磨性,弹性,吸汗速干的特点。
7.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通过经纱和纬纱循环编织而成;
8.所述经纱或纬纱中至少一个系统的纱线包含考杜拉纱线;
9.所述经纱或纬纱中至少一个系统的纱线包含弹性纱线。
10.在本实用新型中,考杜拉(cordura)是英威达公司的一种特种尼龙,具有高强度,高耐磨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耐磨面料为机织面料,由相互垂直的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在织机上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和纬纱可分别单独设置使用考杜拉纱线,即经纱单独使用或纬纱单独使用或经纱和纬纱同时使用,达到不同程度的耐磨效果。
1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的结构为平纹结构和/或斜纹结构。
12.其中,所述平纹、斜纹为机织物的基本组织结构,平纹组织是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经纱和纬纱每间隔一根纱线就进行一次交织,纱线之间的交织最频繁,浮长线最短,屈曲最多,此种结构挺括、坚牢、耐磨性最好。
1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的结构为平纹结构,所述经纱在纬纱上的排列方式为一上一下。
1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的结构为斜纹结构,所述经纱在纬纱上的排列方式为两上一下、一上两下、一上三下、两上两下或三上一下中的任意一种。
15.其中,斜纹组织由至少三根经纱和三根纬纱为一个循环编织而成,在面料表面形成左斜或右斜的纹路,布面斜纹纹路的清晰程度与经纱或纬纱的捻向及斜纹纹路的设置有密切的关系,为使布面纹路清晰,布面纹路设置为左斜纹时,经纱的捻向设置为z捻向,纬纱的捻向设置为s捻向。优选地,所述面料组织结构选用的最大浮长线3以下,如果浮长线过长导致面料中交织点少,影响面料的强度和耐磨性。
1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考杜拉纱线为考杜拉长丝或考杜拉短纤维纱线,所述弹性纱线为包芯纱或包覆纱。
17.其中,所述弹性耐磨面料,经纱系统设置有弹性纱线时,所述弹性耐磨面料纵向具有良好的弹性,所述弹性耐磨面料在纬纱系统设置有弹性纱线时,面料横向具有良好的弹性,所述弹性耐磨面料在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同时设置有弹性纱线时,面料在纵向和横向上同时具有弹性。
18.其中,所述弹性纱线为聚氨酯类弹性纱线、聚醚类弹性纱线、聚烯烃类弹性纱线或弹性涤纶,如氨纶、t400等。
19.其中,所述弹性耐磨面料,当采用弹性涤纶作为弹性纱线时,可单独作为经纱或纬纱使用。当使用氨纶作为弹性纱线时,采用包芯纱或包覆纱的形式与经纱和/或纬纱进行结合。所述包芯纱是指在细纱机上以氨纶为芯,外包非弹性短纤维。包覆纱分为空气包覆纱与机械包覆纱,空气包覆纱是指将外包纤维长丝与氨纶丝同时牵伸,经过一定型号喷嘴,经高压缩的空气规律性的喷压形成节律性的网络点的纱线。机械包覆纱是指将外包纤维长丝不断的旋转并缠绕在被匀速牵伸的芯丝氨纶上,并加之一定的捻度。优选地,为使经纱具有一定的强度,且在织造过程中不易断头,经纱开口清晰,利于纬纱的穿入,经纱采用具有一定捻度的机械包覆纱。
20.优选地,所述经纱为考杜拉纱线和氨纶长丝的包覆纱,所述纬纱为考杜拉纱线和氨纶长丝的包芯纱或包覆纱,所述面料在具有耐磨性的同时在纵向和横向上均具有弹性。
21.优选地,所述经纱为考杜拉纱线,所述纬纱为考杜拉纱线和氨纶的包芯纱或包覆纱,所述面料在具有耐磨性的同时在横向上具有弹性。
22.优选地,所述经纱为考杜拉纱线和氨纶的包覆纱,所述纬纱为考杜拉纱线,所述面料在具有耐磨性的同时在纵向上具有弹性。
23.优选地,所述经纱为考杜拉纱线,所述纬纱为尼龙或涤纶和氨纶的包芯纱或包覆纱,所述面料在具有耐磨性的同时在横向上具有弹性。
24.优选地,所述经纱为尼龙或涤纶,所述纬纱为考杜拉纱线和氨纶长丝的包芯纱或包覆纱,所述面料在具有耐磨性的同时在横向上具有弹性。
2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经纱的密度为300-800根/10cm,例如可以是300根/10cm、400根/10cm、450根/10cm、500根/10cm、550根/10cm、600根/10cm、650根/10cm、700根/10cm、800根/10cm等,所述纬纱的密度为300-800根/10cm,例如可以是300根/10cm、400根/10cm、450根/10cm、500根/10cm、550根/10cm、600根/10cm、650根/10cm、700根/10cm、800根/10cm
等。
2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经纬纱密度是指在织物中,单位长度内排列的经纬纱根数,经纬纱密度越大,面料结构越紧密,耐磨性越好,优选地,考虑到织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一般经纱的密度大于纬纱的密度。
27.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服装,所述服装包含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服装为工装、户外运动外套、登山服等服装。
2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耐磨面料包含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所述两个系统的纱线中至少有一个系统设置有考杜拉纱线,且至少有一个系统设置有弹性纱线,所述面料按照交织点多,浮线短的平纹或斜纹结构进行编织,所述面料具有极好的耐磨性,弹性,吸汗速干的特点;
30.(2)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耐磨面料的耐磨次数为5217回-8517回。
附图说明
31.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弹性耐磨梭织面料的平纹组织结构图;
32.其中,1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2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
33.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弹性耐磨梭织面料的斜纹组织结构图;
34.其中,1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2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
35.图3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的机械包覆纱结构示意图;
36.其中,4为考杜拉长丝,5为氨纶长丝。
37.图4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
38.其中,4为考杜拉长丝,5为氨纶长丝。
39.图5为实施例4提供的弹性耐磨梭织面料的三上一下左斜纹组织结构图;
40.其中,1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2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
41.图6为实施例5提供的包芯纱结构示意图;
42.其中,5为氨纶长丝,6为考杜拉短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44.实施例1
4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一上一下的平纹结构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其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长丝的细度为20d。所述纬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其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的细度为2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
540根/10cm。
46.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弹性耐磨梭织面料的平纹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一上一下的平纹结构编织而成。
47.实施例2
4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右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其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机械包覆纱的捻向为s捻向。所述纬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其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根/10cm。
49.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弹性耐磨梭织面料的斜纹组织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右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
50.图3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的机械包覆纱结构示意图,由图3所示,其中,4为考杜拉长丝,5为氨纶长丝,外包纤维考杜拉长丝不断的旋转并缠绕在被匀速牵伸的芯丝氨纶上得到。
51.图4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由图4所示,其中,4为考杜拉长丝,5为氨纶长丝,将外包纤维考杜拉长丝与氨纶丝同时牵伸,经过喷嘴和经高压缩的空气规律性的喷压形成节律性的网络点的纱线。
52.实施例3
5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左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其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机械包覆纱的捻向为z捻向,其中,所述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纬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其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55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450根/10cm。
54.图3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的机械包覆纱结构示意图,由图3所示,其中,4为考杜拉长丝,5为氨纶长丝,外包纤维考杜拉长丝不断的旋转并缠绕在被匀速牵伸的芯丝氨纶上得到。
55.图4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由图4所示,其中,4为考杜拉长丝,5为氨纶长丝,将外包纤维考杜拉长丝与氨纶丝同时牵伸,经过喷嘴和经高压缩的空气规律性的喷压形成节律性的网络点的纱线。
56.实施例4
5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三上一下左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其组织图如图5所示)。所述经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其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所述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机械包覆纱的捻向为z捻向。所述纬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其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根/10cm。
58.图5为实施例4提供的弹性耐磨梭织面料的三上一下左斜纹组织结构图;其中,1为
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2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
59.图3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的机械包覆纱结构示意图,由图3所示,其中,4为考杜拉长丝,5为氨纶长丝,外包纤维考杜拉长丝不断的旋转并缠绕在被匀速牵伸的芯丝氨纶上得到。
60.图4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由图4所示,其中,4为考杜拉长丝,5为氨纶长丝,将外包纤维考杜拉长丝与氨纶丝同时牵伸,经过喷嘴和经高压缩的空气规律性的喷压形成节律性的网络点的纱线。
61.实施例5
6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左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考杜拉短纤维纱线与氨纶长丝的包芯纱(其结构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考杜拉短纤维纱线的细度为32支,所述氨纶的细度为30d,所述包芯纱的捻向为z捻。所述纬纱为考杜拉短纤维纱线与氨纶长丝的包芯纱(其结构如图6所示),其中,考杜拉短纤维纱线的细度为32支,氨纶的细度为3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根/10cm。
63.图6为实施例5提供的包芯纱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经纱为考杜拉短纤维纱线与氨纶长丝的包芯纱。
64.实施例6
6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左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考杜拉长丝,其中,所述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经纱的捻向为z捻。所述纬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其中,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根/10cm。
66.实施例7
6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左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其中,所述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机械包覆纱的捻向为z捻。所述纬纱为考杜拉长丝,其中,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10cm。
68.实施例8
6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左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尼龙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其中,所述尼龙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机械包覆纱的捻向为z捻。所述纬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其中,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根/10cm。
70.实施例9
7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左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其中,所述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机械包覆纱的捻向为z捻。所述纬纱为涤纶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其中,涤纶长丝的细度
为75d,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根/10cm。
72.实施例10
7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左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考杜拉长丝,其中,所述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纬纱为涤纶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其中,涤纶的细度为75d,氨纶的细度为2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根/10cm。
74.实施例11
7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左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涤纶,其中,所述涤纶的细度为75d。所述纬纱为考杜拉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其中,考杜拉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根/10cm。
76.对比例1
77.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一上一下的平纹结构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尼龙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其中,尼龙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长丝的细度为20d。所述纬纱为尼龙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其中,尼龙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的细度为2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根/10cm。
78.对比例2
79.本对比例提供一种弹性耐磨梭织面料,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为由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按照两上两下右斜纹的编织方法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涤纶长丝与氨纶长丝的机械包覆纱,其中,所述涤纶长丝的细度为75d,所述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机械包覆纱的捻向为s捻。所述纬纱为涤纶长丝与氨纶长丝的空气包覆纱,其中,涤纶长丝的细度为75d,氨纶的细度为40d。所述经纱的密度为620根/10cm,所述纬纱的密度为540根/10cm。
80.性能测试
81.对上述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2提供的面料进行如下测试:
82.面料耐磨性能:以试样破损的总摩擦次数表示,测定标准主要依据gb/t21196.2-2007《纺织品马丁代尔法织物耐磨性的测定》;
83.具体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84.表1
85.[0086][0087]
由表1测试数据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耐磨梭织面料的耐磨总摩擦次数为5217-8517次,由实施例1、2、3可以看出,组织结构不同,面料结构中浮长线的长度不同对面料的耐磨性有很大的影响。
[0088]
由实施例8、9、10、11与实施例2相比较可以看出面料中仅一个系统包含考杜拉纱线比两个系统同时包含考杜拉纱线面料的耐磨性明显下降,但仍在5217回以上。
[0089]
由实施例1与对比例1和实施例2与对比例2的对比可以看出,面料中不含考杜拉纱线时,面料的耐磨性急剧下降至872及以下。
[0090]
由此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弹性耐磨面料包含经纱和纬纱两个系统的纱线,所述两个系统的纱线中至少有一个系统设置有考杜拉纱线,且至少有一个系统设置有弹性纱线,所述面料按照交织点多,浮线短的平纹或斜纹结构进行编织,所述面料具有极好的耐磨性,弹性,吸汗速干的特点。
[0091]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