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组件和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10783发布日期:2022-05-06 01:2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投放组件和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放组件和洗衣机。


背景技术:

2.洗衣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家用电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设计者根据人们的需求对洗衣机进行一步步改进,从刚开始的半自动洗衣机升级迭代为现在的全自动洗衣机,但目前市场上的全自动洗衣机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在启动洗衣机对筒体内的衣物进行清洗之前,仍需要用户自行添加洗涤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投放组件和洗衣机,以解决现有洗衣机需要人工添加洗涤剂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洗衣机的自动化性能。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投放组件,用于安装于洗衣机,所述投放组件包括:
5.第一储液结构,具有用于存储洗衣液的第一储液腔;
6.定容结构,具有定容腔,所述定容腔与所述第一储液腔连通;
7.吸液结构,与所述定容结构连接,所述吸液结构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液腔中的洗衣液抽吸至所述定容腔内;以及
8.排液结构,包括第一文丘管和与所述第一文丘管连接的第一负压通道,所述第一文丘管的进口用于与外部供水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文丘管的出口用于与所述洗衣机的筒体连通,所述第一文丘管用于将所述外部供水装置输入的水排入至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负压通道远离所述第一文丘管的一端与所述定容腔连通,所述第一负压通道用于将所述定容腔中的洗衣液抽吸至所述第一文丘管,并跟随所述第一文丘管中的水流排入所述筒体内。
9.可选的,所述吸液结构包括第二文丘管和与所述第二文丘管连接的第二负压通道,所述第二文丘管的进口用于与所述外部供水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文丘管的出口用于与所述筒体连通,所述第二文丘管用于将所述外部供水装置输入的水排入至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负压通道远离所述第二文丘管的一端与所述定容腔连通,所述第二负压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液腔中的洗衣液抽吸至所述定容腔内。
10.可选的,所述投放组件还包括储水结构,所述储水结构设于所述定容结构的一侧,所述储水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二文丘管连通的储水腔。
11.可选的,所述投放组件还包括第一浮阀和第二浮阀,所述第一浮阀设于所述第一负压通道与所述定容腔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一浮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负压通道与所述定容腔的连通和隔断;
12.所述第二浮阀设于所述第二负压通道与所述定容腔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二浮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负压通道与所述定容腔的连通和隔断。
13.可选的,所述投放组件还包括第二储液结构,所述第二储液结构具有用于存储柔
顺剂的第二储液腔,所述第二储液腔与所述定容腔连通;
14.所述吸液结构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储液腔中的柔顺剂抽吸至所述定容腔内。
15.可选的,所述投放组件还包括转换阀,所述转换阀设于所述投放组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定容腔连通;
16.所述第一储液腔通过第一吸液槽与所述定容腔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通过第二吸液槽与所述定容腔连通,所述转换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吸液槽与所述定容腔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吸液槽与所述定容腔的通断。
17.可选的,所述投放组件还包括封盖结构,所述定容结构和所述储水结构的一侧具有脱模口,所述封盖结构与所述定容结构和所述储水结构连接,以封盖所述脱模口。
18.可选的,所述投放组件还包括第三储液结构和第四储液结构,所述第三储液结构与所述第一储液结构连接,且所述第三储液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一储液腔连通的第三储液腔;所述第四储液结构与所述第二储液结构连通,且所述第四储液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二储液腔连通的第四储液腔。
19.可选的,所述投放组件还包括第一通气管和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结构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储液结构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储液结构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结构的顶壁连接。
20.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洗衣机,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投放组件。
21.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吸液结构自动将洗衣液抽吸至定容腔,并通过排液结构自动将定容腔中的洗衣液抽吸至第一文丘管,并跟随第一文丘管中的水流排出,使得洗衣机可以自动对筒体内的衣物投放定量的洗衣液,无需用户自行添加,进一步提升了洗衣机的自动化性能;而且,本技术通过第一文丘管和第一负压通道产生的负压,通过抽吸的方式将洗衣液抽吸至第一文丘管与水流一同排至筒体内,而不是直接将定容腔中的洗衣液冲洗至筒体内,可以避免在定容腔内产生泡沫,从而防止在定容腔中残留有洗衣液,防止对下一次吸取至定容腔的洗衣液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2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投放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1中投放组件的爆炸图。
26.图4为图1中投放组件未安装封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1中投放组件的投放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中投放水盒沿截面a-a的剖视图;
29.图7为图5中投放水盒沿截面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本技术提供一种投放组件和洗衣机,以解决现有洗衣机需要用户手动添加洗涤剂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洗衣机的自动化性能。
32.具体而言,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投放组件主要用于波轮式洗衣机,洗衣机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筒体以及安装在壳体顶部的基座。投放组件嵌装于基座内且位于筒体的上方,以将洗涤剂和水的混合液自动投入筒体内。洗衣机还包括控制板,控制板与投放组件电性连接,以控制投放组件的运行。基座面向用户的一面还设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与控制板电性连接,操作面板用于供用户选择执行对应的洗衣模式。
33.请参考图1、图4至图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投放组件10包括第一储液结构200、定容结构100、吸液结构500以及排液结构400;其中,所述第一储液结构200具有用于存储洗衣液的第一储液腔210;所述定容结构100具有定容腔110,所述定容腔110与所述第一储液腔210连通;所述吸液结构500与所述定容结构100连接,所述吸液结构500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液腔210中的洗衣液抽吸至所述定容腔110内;所述排液结构400包括第一文丘管410和与所述第一文丘管410连接的第一负压通道420,所述第一文丘管410的进口用于与外部供水装置20连接,所述第一文丘管410的出口用于与所述洗衣机的筒体连通,所述第一文丘管410用于将所述外部供水装置20输入的水排入至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负压通道420远离所述第一文丘管410的一端与所述定容腔110连通,所述第一负压通道420用于将所述定容腔110中的洗衣液抽吸至所述第一文丘管410,并跟随所述第一文丘管410中的水流排入所述筒体内。
34.其中,吸液结构500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可以通过设置抽吸泵,通过抽吸泵将第一储液腔210中的洗衣液抽吸至定容腔110内;也可以是根据负压原理设计进液和出液结构。
35.可以理解的,定容腔110用以定量抽取洗衣液,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洗衣液填满定容腔110的容积为15ml。对于每一次洗衣作业,控制板根据用户选择的水量控制对应投放洗衣液的次数。
36.其中,第一文丘管410的进口与外部供水装置20连接,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外部供水装置20包括进水阀21以及与进水阀21连接的第一进水管22,第一进水管22用于与第一文丘管410的进口连通。
37.可以理解的,为了方便投放组件10的安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第一储液结构200、定容结构100、吸液结构500以及排液结构400集成于一体而形成投放水盒11,投放水盒11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
38.可以理解的,本技术的投放组件10通过将洗衣液投放过程分为吸液和排液,在执行吸液动作时,通过吸液结构500吸取定量的洗衣液;在执行排液动作时,通过排液结构400将洗衣液与水的混合液排入筒体内,如此,可以防止洗衣液直接投放于筒体内的衣物上而对衣物造成损伤。
39.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考图6,第一文丘管410与第一负压通道420根据文丘里效应设计,而第一文丘管410的具体结构以及第一负压通道420的连接位置为现有技术的常规设计,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40.具体而言,在投放组件10执行吸液动作时,控制板控制吸液结构500运行,形成抽吸力将第一储液腔210中的洗衣液抽吸至定容腔110内;在投放组件10执行排液动作时,控制板控制进水阀21与第一进水管22连通,第一进水管22进水,水流从第一文丘管410的进口流入,根据文丘里效应,在水流经过第一文丘管410时,会在第一负压通道420处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定容腔110中的洗衣液通过第一负压通道420被抽吸至第一文丘管410内,并在第一文丘管410中水流的冲击下排入筒体内。
41.如此,通过吸液结构500自动将洗衣液抽吸至定容腔110,并通过排液结构400自动将定容腔110中的洗衣液抽吸至第一文丘管410,并跟随第一文丘管410中的水流排出,使得洗衣机可以自动对筒体内的衣物投放定量的洗衣液,无需用户自行添加,进一步提升了洗衣机的自动化性能。
42.而且,本技术通过第一文丘管410和第一负压通道420产生的负压,通过抽吸的方式将洗衣液抽吸至第一文丘管410与水流一同排至筒体内,相比于用水将定容腔110中的洗衣液直接冲洗至筒体内,可以避免在定容腔110内产生泡沫,从而防止定容腔中残留有洗衣液,防止对下一次吸取至定容腔110的洗衣液造成污染。
4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吸液结构500也根据文丘里效应而设计,请参考图4、图5和图7,所述吸液结构500包括第二文丘管510和与所述第二文丘管510连接的第二负压通道520,所述第二文丘管510的进口用于与所述外部供水装置20连接,所述第二文丘管510的出口用于与所述筒体连通,所述第二文丘管510用于将所述外部供水装置20输入的水排入至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二负压通道520远离所述第二文丘管510的一端与所述定容腔110连通,所述第二负压通道520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液腔210中的洗衣液抽吸至所述定容腔110内。
44.其中,外部供水装置20还包括与进水阀21连接的第二进水管23,第二进水管23用于与第二文丘管510的进口连通。
45.具体而言,在投放组件10执行吸液动作时,控制板控制进水阀21与第二进水管23连通,第二进水管23进水,水流从第二文丘管510的进口进入,根据文丘里效应,在水流经过第二文丘管510时,会在第二负压通道520处产生负压,由于第二负压通道520与定容腔110连通,定容腔110处也产生负压,而第一储液腔210为正压,从而使得第一储液腔210中的洗衣液被抽吸至定容腔110内。
46.如此,通过将吸液结构500依据文丘里效应设计,一方面,省去了抽吸泵的设置,节省了生产成本,同时简化了电路控制;一方面,避免设计固定抽吸泵的安装结构和连接管路,简化结构设计。
47.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避免定容腔110中有洗衣液残留,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投放组件还包括储水结构600,所述储水结构600设于所述定容结构100的一侧,所述储水结构600具有与所述第二文丘管510连通的储水腔610。
48.如图4、图5以及图7所示,第二文丘管510的出口端设有过水通道630,第二文丘管510通过过水通道630与储水腔610连通。储水腔610的腔底还设有与筒体连通的排液管620,排液管620凸出于储水腔610的腔底并具有一定高度,以使储水腔610存储有足够冲洗定容
腔110的水。
49.具体而言,在投放组件10执行吸液动作时,第二进水管23进水,水流从第二文丘管510的进口进入,并在第二负压通道520处形成负压,将第一储液腔210中的洗衣液抽吸至定容腔110内,同时,第二文丘管510中的水通过过水通道630流入储水腔610内,当储水腔610中的水位上升至超过排液管620的顶面时,多余的水从排液管620流出至筒体内;在投放组件10执行排液动作时,第一进水管22进水,水流从第一文丘管410的进口进入,在文丘里效应下,定容腔110中的洗衣液被抽吸至第一文丘管410内,由于此时定容腔110与第一负压通道420连通,定容腔110内也为负压状态,而储水腔处于正压状态,从而使得储水腔610中存储的水通过过水通道630、第二文丘管510、第二负压通道520被吸取至定容腔110内,如此,不仅使得洗衣液得到进一步稀释,还可以对定容腔110彻底冲洗,避免定容腔110内有洗衣液残留。
50.可以理解的,所述投放组件10还包括第一浮阀15和第二浮阀16,所述第一浮阀15设于所述第一负压通道420与所述定容腔110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一浮阀15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负压通道420与所述定容腔110的连通和隔断;所述第二浮阀16设于所述第二负压通道520与所述定容腔110连通的一端,所述第二浮阀16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负压通道520与所述定容腔110的连通和隔断。
51.为了简化投放组件10的结构,第一浮阀15和第二浮阀16集成于投放水盒11。如图4所示,第一浮阀15包括形成于投放水盒11内的第一阀管151,第一阀管151的底部与定容腔110连通,第一阀管151的顶部与第一负压通道420连通,第一阀管151内部设有第一阀板152,第一阀板152开设有供洗衣液通过的第一开孔,第一阀管151内还设有第一封堵球153,其中第一封堵球153为钢球,在自然状态下,第一封堵球153在重力作用下与第一阀板152抵接配合而将第一开孔封堵,即第一浮阀15在初始状态时将第一负压通道420与定容腔110隔断。
52.第二浮阀16包括形成于投放水盒11内的第二阀管161,第二阀管161的底部与定容腔110连通,第二阀管161的顶部与第二负压通道520连通,第二阀管161内靠近顶部的位置设有第二阀板162,第二阀板162开设有供水通过的第二开口,第二阀板162的下方还设有第二封堵件,其中,第二封堵球163为由较轻的材料制成,在自然状态下,第二封堵球163在重力作用下抵接于第二阀管161的底部而将第二开孔打开,即第二浮阀16在初始状态时将第二负压通道520和定容腔110连通。
53.在对洗衣液进行吸液动作时,第二进水管23进水,水流从第二文丘管510的进口流入,根据文丘里效应,在第二负压通道520处形成负压,由于此时第二浮阀16将第二负压通道520与定容腔110为连通,第一浮阀15将第一负压通道420与定容腔110隔断,从而使得定容腔110内也为负压,第一储液腔210中的洗衣液被抽吸至定容腔110内,同时第二封堵球163在洗衣液的不断流入而上浮,当第二封堵球163上浮至将第二阀板162的第二开孔封堵时,第二负压通道520与定容腔110隔断,吸液过程结束,此时定容腔110也刚好被洗衣液填满。
54.在对洗衣液进行排液动作时,第一进水管22进水,水流从第一文丘管410的进口流入,根据文丘里效应,在第一负压通道420处形成负压,由于此时第一浮阀15将第一负压通道420与定容腔110隔断,定容腔110内为正压,因此定容腔110中的洗衣液在抽吸力的作用
下将第一封堵球153顶开,并通过第一负压通道420被抽吸至第一文丘管410内,此时第一负压通道420与定容腔110连通,且定容腔110中的液位降低,第二封堵球163随洗衣液的液位下降而解除对第二开孔的封堵,即此时第二浮阀16将第二负压通道520与定容腔110连通,使得储水腔610中的水在抽吸力的作用下被抽吸至定容腔110内,并将定容腔110中的洗衣液冲洗至第一文丘管410内。
55.可以理解的,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高,为了使清洗后的衣物柔软蓬松,防止衣物变形,用户在使用洗衣液对衣物进行第一次清洗后,通常会使用柔顺剂对衣物进行第二次清洗,而为了对筒体内的衣物自动投放柔顺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投放组件10还包括第二储液结构300,所述第二储液结构300具有用于存储柔顺剂的第二储液腔310,所述第二储液腔310与所述定容腔110连通;所述吸液结构500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储液腔310中的柔顺剂抽吸至所述定容腔110内。
56.其中,第二储液结构300也集成于投放水盒11,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储液结构300与第一储液结构200相对设置,在清洗衣物时,由于洗衣液的用量一般大于柔顺剂的用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储液腔210的容积大于第二储液腔310的容积设置。
57.同理,在对第二储液腔310的柔顺剂执行吸取动作时,第二进水管23进水,水流从第二文丘管510的进口进入,根据文丘里效应,在水流经过第二文丘管510时,会在第二负压通道520处产生负压,由于第二负压通道520与定容腔110连通,定容腔110处也产生负压,而第二储液腔310为高气压,从而使得第二储液腔310中的柔顺剂被抽吸至定容腔110内。
58.同理,柔顺剂的排液过程与洗衣液的排液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59.由于第一储液腔210和第二储液腔310均与定容腔110连通,而对筒体内的衣物进行第一次清洗时只能允许洗衣液被抽吸至定容腔110内,对筒体内的衣物进行第二次清洗时只能允许柔顺剂被抽吸至定容腔110内,为了控制洗衣液与柔顺剂的投放顺序,防止洗衣液和柔顺剂同时被抽吸至定容腔110内,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投放组件10还包括转换阀30,所述转换阀30设于所述投放组件的下方并与所述定容腔110连通;所述第一储液腔210通过第一吸液槽230与所述定容腔110连通,所述第二储液腔310通过第二吸液槽320与所述定容腔110连通,所述转换阀3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吸液槽230与所述定容腔110的通断,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吸液槽320与所述定容腔110的通断。
60.请参考图4和图5,第一储液腔210的腔壁设有与第一吸液槽230连通的第一吸液口220,第一储液腔210中的洗衣液通过第一吸液口220流入第一吸液槽230内;第二储液腔310的腔壁设有与第二吸液槽320连通的第二吸液口(图中未示出),第二储液腔310中的柔顺剂通过第二吸液口流入第二吸液槽320内。
61.其中,第一吸液槽230远离第一吸液口220的一端与转换阀30连通,第二吸液槽320远离第二吸液口的一端与转换阀30连通。在对洗衣液执行吸取动作时,转换阀在控制板的控制下连通第一吸液槽230与定容腔110,同时隔断第二吸液槽320与定容腔110,使得此时第一储液腔210中的洗衣液在负压的作用下被抽吸至定容腔110内;在对柔顺剂执行吸取动作时,转换阀30在控制板的控制下连通第二吸液槽320与定容腔110,同时隔断第一吸液槽230与定容腔110,使得此时第二储液腔310中的柔顺剂在负压的作用下被抽吸至定容腔110内。
62.可以理解的,在吸液动作结束后,为了防止定容腔110中的洗衣液或柔顺剂倒流至
转换阀30内,投放组件10还包括第三浮阀17和第四浮阀18,第三浮阀17用于控制定容腔110和转换阀30中洗衣液通道的连通和隔断,第四浮阀18用于控制定容腔110和转换阀30中柔顺剂通道的连通和隔断。为了简化投放组件10的结构,第三浮阀17和第四浮阀18集成于投放水盒11。如图4所示,第三浮阀17包括形成于投放水盒11内的第三阀管171,第三阀管171向下伸出投放水盒11底壁的一端与转换阀30的洗衣液通道连通,第三阀管171位于投放水盒11内的一端与定容腔110连通,第三阀管171内设有第三阀板172,第三阀板172上开设有供洗衣液流过的第三开孔,第三阀板172内还设有第三封堵球173,其中,第三封堵球173为钢球,在自然状态时,第三封堵球173在重力作用下与第三阀板172抵接配合并将第三开孔封堵。
63.具体而言,在对洗衣液执行吸液动作时,洗衣液在抽吸力作用下通过第一吸液槽230被抽吸至转换阀30中,由于抽吸力大于第三封堵球173的重力,洗衣液将第三封堵球173顶开从而打开第三开孔,如此使得洗衣液被抽吸至定容腔110内;当洗衣液填满定容腔110时,由于液体不可压缩,此时洗衣液对第三封堵球173施加一个作用力,第三封堵球173在洗衣液的作用力和重力作用下重新封堵第三开孔,如此,在吸液结束后,定容腔110中的洗衣液不会倒流至转换阀30中。
64.同理,第四浮阀18包括第四阀管181、设于第四阀管181内的第四阀板182以及第四封堵球183,第四浮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第三浮阀17均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65.请参考图1,为了将水均匀投放至洗衣机筒体内,使筒体内的衣物被均匀淋湿,在一实施例中,投放组件10还包括出水盒14,出水盒14连接于投放水盒11的下方,且出水盒14的顶部与排液管620以及第一文丘管410的出口分别连通,出水盒14的一侧设有与筒体连通的出水口(未标示)。其中,为了使水均匀流出,出水口的形状呈条形。
66.具体而言,在执行吸液过程时,从排液管620流出的水先进入出水盒14内,再通过出水口流入筒体中;在执行排液过程时,从第一文丘管410出口流出的水(含洗衣液或柔顺剂)先进入出水盒14内,再通过出水口流入筒体中。
67.可以理解的,为了保证投放组件10整体的密封性,防止漏水,出水盒14与投放水盒11之间通过热熔焊接连为一体。
68.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所述投放组件10还包括封盖结构700,所述定容结构100和所述储水结构600的一侧具有脱模口,所述封盖结构700与所述定容结构100和所述储水结构600连接,以封盖所述脱模口。可以理解的,由于定容结构100和储水结构600通过注塑成型,因此定容结构100和储水结构600的一侧具有脱模口,通过设置封盖结构700将脱模口封盖,以使定容结构100和储水结构600具有形成负压的条件。
69.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定容结构100和储水结构600集成于投放水盒11,因此封盖结构700为连接于投放水盒11顶部的上盖。其中,上盖还设有连通第一储液腔210的第一投放口710、以及连通第二储液腔310的第二投放口720,以供用户通过第一投放口710对第一储液腔210内补充洗衣液,通过第二投放口720对第二储液腔310内补充柔顺剂。
70.为了增大投放组件10存放洗衣液和柔顺剂的容量,延长洗衣液和柔顺剂的使用时间,减少用户补充洗衣液和柔顺剂的次数,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所述投放组件10还包括第三储液结构800和第四储液结构900,所述第三储液结构800与所述第一储液结构200连接,且所述第三储液结构800具有与所述第一储液腔210连通的第三储液腔;所述第四储液
结构900与所述第二储液结构300连通,且所述第四储液结构900具有与所述第二储液腔310连通的第四储液腔。
71.可以理解的,第一储液结构200和第二储液结构300集成于投放水盒11,因此第一储液腔210和第二储液腔310的容积受限于投放水盒11的整体体积,由于投放水盒11安装于洗衣机基座内,基座内的安装空间有限,若增大投放水盒11的体积容易与洗衣机内部结构干涉,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独立的第三储液结构800和第四储液结构900分别与第一储液结构200和第二储液结构300连通,在未增大投放水盒11整体体积的情况下增大了洗衣液和柔顺剂的存储容量,避免发生增大投放水盒11体积而导致投放水盒11与洗衣机内部结构干涉的问题。
7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储液结构800和第四储液结构900均为封闭的储液盒,投放水盒11的侧壁设有连通第一储液腔210的第一连接管12,第三储液结构800通过第一橡胶管810与第一连接管12连接,以将第一储液腔210和第三储液腔连通;投放水盒11的侧壁还设有连通第二储液腔310的第二连接管13,第四储液结构900通过第二橡胶管910与第二连接管13连接,以将第四储液腔和第二储液腔310连通。
73.其中,为了使第三储液腔中的洗衣液可以全部流入第一储液腔210内,第三储液腔的腔底与第一储液腔210的腔底齐平,或者,第三储液腔的腔底高于第一储液腔210的腔底设置。同理,第四储液腔的腔底与第二储液腔310的腔底齐平,或者,第四储液腔的腔底高于第二储液腔310的腔底设置。
74.在用户对第一储液腔210添加洗衣液的过程中,第一储液腔210中的洗衣液通过第一橡胶管810流入第三储液腔内,同时洗衣液将第三储液腔内的空气挤压排出,当洗衣液的液位上升至将第一橡胶管810刚好充满时,此时洗衣液将第三储液结构800液封,第三储液腔内的空气无法排出,洗衣液无法继续流入第三储液腔内,导致第三储液结构800未装满,为此,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所述投放组件10还包括第一通气管820和第二通气管920,所述第一通气管8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结构200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一通气管8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储液结构800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920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储液结构900的顶壁连接,所述第二通气管92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结构300的顶壁连接。
75.如此,通过设置第一通气管820和第二通气管920,在添加洗衣液和柔顺剂时,第三储液腔和第四储液腔中的空气可以排尽,防止发生第三储液腔与第四储液腔未装满的情况。
76.为了提醒用户及时对储液盒中补充洗衣液和柔顺剂,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投放组件10还包括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第一探针组用于检测洗衣液的剩余量,第二探针组用于检测柔顺剂的剩余量。
77.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探针组安装于上盖并伸入第一储液腔210内,且第一探针组的底部与第一储液腔210的腔底间隔设置。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第二探针组安装于第四储液结构900的顶壁并伸入第四储液腔内,且第二探针组的底部与第四储液腔的腔底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分别通过导线与洗衣机的控制板电性连接,当第一储液器中的洗衣液的液位低于第一探针组时,第一探针组发送信号至控制板,控制板输出对应的信号至操作面板提醒用户洗衣液存量不足(例如通过亮灯
的方式);同理,当第四储液腔中的柔顺剂的液位低于第二探针组时,第二探针组发送信号至控制板,控制板输出对应的信号至操作面板提醒用户柔顺剂存量不足。
78.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投放组件和洗衣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