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绗缝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833120发布日期:2022-07-22 22:1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绗缝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仿绗缝面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仿绗缝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床套面料的舒适性和美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提花织物是一种有织纹图案的棉织物或化纤混纺织物,一般满足人们对床套面料的需求。
3.床套是一天中与人体接触最多的,床套面料跟人体亲密接触,不仅对皮肤,还对呼吸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床上用品面料的舒适性和功能性,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现有的床套多采用仿绗缝提花织物,从而使得床套既满足美观的需求又满足舒适的需求。传统的提花织物立体效果不佳,绗缝式的提花织物能够实现绗缝产品的批量生产,但生产效率低。
4.床套面料因与人的接触,在表面会残留一些汗液等,同时,床套面料本身是由棉麻纤维做成,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蛋白质等,这些成分都会给细菌和螨虫的生长提供营养源。
5.目前,为了便于使得床套面料具有抗菌的效果,通常将制备床套面料的布料在抗菌整理剂中进行浸泡,从而使得抗菌整理剂粘附在布料上,从而使得床套面料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6.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将布料浸泡在抗菌整理剂中,初期能够起到较好的抗菌作用,但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会逐渐降低,不能满足对床套面料抗菌性的要求,同时,制备的床套面料立体感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提高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本技术提供一种仿绗缝提花织物及其制作方法,通过合理选择纱线组合,同时对纱线进行抗菌整理,巧妙的接结组织设计,采用提花织机制得多层织物,从而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立体感,使得仿绗缝提花织物具有较好的饱满度,使得仿绗缝提花织物表面具有均匀的“针迹”模仿绗缝制品的绗线线迹效果,同时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抗菌性能。
8.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仿绗缝提花织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仿绗缝提花织物,包括多个面层,多个所述面层由上至下依次分布为上面层、间隔层和下面层,所述面层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和纬线均由抗菌防螨纱线、弹力纱线组合而成,所述抗菌防螨纱线由纱线经过抗菌整理液进行整理,所述抗菌整理液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抗菌剂30-50份、防螨剂5-10份、水20-30份、增强剂2-5份、分散剂1-2份、粘合剂5-8份;所述抗菌剂为双乙酸钠、麝香草酚、异氰酸酯磺酸甜菜碱中的至少两种,所述增强剂由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苯-2,4-二异氰酸酯、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按质量比(1-2):(1-2):(3-4)组成。
9.优选的,防螨剂为艾叶挥发油。
10.优选的,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
11.优选的,粘合剂为聚醋酸乙烯酯。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面层、间隔层、下面层的设置便于使得仿绗缝提花织物具有较好的饱满度,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立体感;将纱线放入抗菌整理液中进行整理,从而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抗菌性能;抗菌剂中的双乙酸钠便于穿透微生物细胞壁,进入微生物细胞,干扰细胞内酶的生物合成,能够高效抑制细菌的分裂繁殖和蔓延,同时,双乙酸钠便于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反应,从而提高双乙酸钠在纱线上的吸附强度;抗菌剂中的麝香草酚便于与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引起跨膜质子的倒流,影响了由质子驱动供能的细胞活性,另外还能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物质结合,从而提高面料的抗菌性;异氰酸酯磺酸甜菜碱便于抑制细菌在织物表面的吸附,阻止生物膜的形成,水解形成的si-oh便于与纤维上的-oh反应,从而形成稳定的抗菌涂层,同时,-nco与-oh的化学键合,进而提高抗菌剂在纤维上的留存时间;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易向纤维内部扩散,与纤维中的羟基发生交联架桥反应,同时抗菌剂的组分便于溶于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分子链间的间隙中,形成抗菌膜层;甲苯-2,4-二异氰酸酯便于渗透到织物的表面,与纤维分子结合,从而形成耐洗的膜层,从而提高抗菌剂在纤维中的吸附强度,同时,有助于提高织物的毛效和润湿性,从而提高水在织物中的扩散速率,减少细菌的滋生,从而便于进一步提高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含有季铵盐的组分,便于进一步提高抗菌性,同时,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便于与纤维反应,从而便于在纤维和抗菌剂之间相当于桥联作用,从而提高面料中抗菌剂的耐水洗性,抗菌剂的加入便于提高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防螨剂的加入便于提高床套面料对螨虫的抵抗强度,抗菌剂、防螨剂在增强剂的作用下便于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抗菌性和防螨性。
13.优选的,所述抗菌剂、防螨剂、增强剂的质量比为(35-45):(6-8):(3-4)。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抗菌剂、防螨剂、增强剂的质量比进行优化,从而使得三种原料的配比达到最佳,抗菌剂、防螨剂相互作用,用于共同提高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增强剂一方面用于提高抗菌剂、防螨剂在床套面料中的耐洗性,一方面增强剂中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还具有抗菌的作用,便于与抗菌剂、防螨剂共同配合,提高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
15.优选的,所述抗菌剂由双乙酸钠、麝香草酚、异氰酸酯磺酸甜菜碱按质量比(2-3):(2-3):(4-5)组成。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菌剂由多种组分复配得到,对抗菌剂的多种组分的配比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多种组分的配比达到最佳,双乙酸钠便于与纤维上的羟基反应,麝香草酚便于与细菌生长所需的物质结合,异氰酸酯磺酸甜菜碱水解形成的si-oh便于与纤维上的-oh反应,从而形成稳定的抗菌涂层,同时,-nco与-oh的化学键合,提高双乙酸钠、麝香草酚在纤维上的吸附强度,进而提高抗菌剂在纱线中的耐洗性,进而提高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
17.优选的,所述麝香草酚为改性麝香草酚,所述改性麝香草酚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β-环糊精、水、乙醇溶液混合,加热至溶解,冷却至50-55℃,加入麝香草酚在搅拌下进行包合,体系温度保持在50-55℃之间,搅拌50-60min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将麝香草酚包合物溶液喷雾干燥,即得。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麝香草酚外包覆有β-环糊精,β-环糊精具有抗菌性,麝香草酚与β-环糊精相容性较佳,便于β-环糊精先起到抗菌的作用,然后缓慢释放麝香草酚,有助于提高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改性后的麝香草酚均匀分布在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网状结构中,从而便于进一步提高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
19.优选的,所述防螨剂为n-十二烷基-氨基甜菜碱-2-巯基乙胺氢氯化物。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n-十二烷基-氨基甜菜碱-2-巯基乙胺氢氯化物能与胱氨酸反应,生成不对称的二硫键,与纱线的吸附能力好,便于优先吸附在纱线的表面,从而提高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和稳定性。
21.优选的,所述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改性甲苯-2,4-二异氰酸酯,改性甲苯-2,4-二异氰酸酯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壁材,丁香油为芯材。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苯-2,4-二异氰酸酯便于渗透到纤维分子中,双乙酸钠、麝香草酚便于渗透到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长链分子中,进而在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作用下吸附在纤维分子上,同时,甲苯-2,4-二异氰酸酯内包覆有丁香油,丁香油具有杀菌的功效,从而便于进一步向纤维中引入抗菌组分,从而便于进一步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
23.优选的,所述抗菌整理液还包括2-5重量份数的填充剂,所述填充剂由pvc糊树脂、pvc掺混树脂、气相二氧化硅按质量比(1-3):(2-3):(2-4)组成。
24.优选的,pvc糊树脂的粒径为0.1-0.5μm。
25.优选的,pvc掺混树脂的粒径为10-20μm。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填充剂采用pvc糊树脂和pvc掺混树脂混合,从而获得良好的填充效应,pvc糊树脂填充在pvc掺混树脂颗粒之间的缝隙中,提高pvc糊树脂颗粒和pvc掺混树脂颗粒的流动性,气相二氧化硅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与pvc糊树脂、pvc掺混树脂相互配合,在纤维中形成三维的“交联网络”,从而提高纱线的拉伸强度,进而提高抗菌剂在床套面料中的分布稳定性,进而提高床套面料的抗菌性能。
2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仿绗缝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仿绗缝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抗菌防螨纱线的制备:将纱线浸渍于抗菌整理液中,烘干,即得抗菌防螨纱线;(2)经线、纬线的制备:将弹性纱线、步骤(1)得到的抗菌防螨纱线组合,即得经线、纬线;(3)上面层制备:使用地梳梳节穿满经线和纬线,在前针床编织成上面层;(4)下面层的制备:使用地梳梳节穿满经线和纬线,在后针床编织成下面层;(5)间隔层制备:使用地梳梳节穿满经线和纬线,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分别编织出产品,并在百分之四十的压缩应力处设置应变特性值大于4kpa的单丝结构的间隔层;(6)立体绗缝织物:使用贾卡梳穿满经线和纬线,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分别编织出具有立体感的绗缝效果区域,再根据设计的花型对织物的上面层和下面层无绗缝效果区域进行提花操作,即得立体绗缝织物;(7)仿绗缝提花织物的制备:对步骤(6)制得立体绗缝织物热定型,即得仿绗缝提花织物。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纱线经过抗菌整理液浸渍处理后,抗菌剂、防螨剂在增强
剂的作用下,吸附在纱线上,从而提高抗菌剂在纤维上的耐洗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纱线的抗菌性,由纱线制成的仿绗缝提花织物的抗菌性更佳;仿绗缝提花织物中上面层、间隔层、下面层的设置便于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立体感,进而使得仿绗缝提花织物具有较好的饱满度,提花操作便于丰富仿绗缝提花织物的表现形式,从而使得仿绗缝提花织物具有较佳的抗菌性能,同时立体感较佳。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仿绗缝提花织物通过对制备面料的纱线进行抗菌整理,从而使得纱线具有抗菌防螨的性能,同时,抗菌整理液对纱线进行抗菌整理,便于提高面料的抗菌耐洗性,进而提高面料的抗菌性能,仿绗缝提花织物由上面层、间隔层、下面层多种面层组成,面层采用经过抗菌整理液处理后的纱线制成,便于提高使得仿绗缝提花织物立体感更佳,同时具有抗菌性。
30.2、本技术的仿绗缝提花织物,纱线经过抗菌整理液进行整理,抗菌整理液中,通过抗菌剂、防螨剂相互作用,从而提高纱线的抗菌性能,同时,在增强剂的作用下,抗菌剂、防螨剂在纱线上的吸附强度增大,从而在多次水洗后,面料依然具有较佳的抗菌性能。
31.3、本技术的仿绗缝提花织物,通过上面层、间隔层、下面层的设置,便于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立体性,同时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美观性和透气性,相对于绗缝织物来说,成本更低,花型设计更加灵活。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的仿绗缝提花织物,通过设计上面层、间隔层、下面层,多面层的设计便于提高提花织物的立体感,同时,采用提花操作和仿绗缝工艺相结合,便于使得仿绗缝提花织物具有较好的饱满度,使得仿绗缝提花织物表面具有均匀的“针迹”模仿绗缝制品的绗线线迹效果,丰富仿绗缝提花织物的花型和美观度,成本较低,同时,将织成仿绗缝提花织物的纱线经过抗菌整理液进行整理,从而使得仿绗缝提花织物兼具有美观、丰富的花型和抗菌性。
34.本技术的异氰酸酯磺酸甜菜碱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44.46g的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1.91g的n-甲基二乙醇胺、56.37g的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并搅拌均匀,在氮气保护、且温度为90℃的条件下反应2小时,制得含异氰酸酯基团的叔胺中间体溶液;将12.21g的1,3-磺酸丁内酯溶于12.21g的n,n,n-二甲基甲酰胺后,加入到所制得的含异氰酸酯基团的叔胺中间体溶液中,在氮气保护、且温度为100℃的条件下继续反应10小时;待反应结束后,用137.16g的丙酮沉淀、过滤并冲洗产物,最后将产物置于25℃的真空烘箱中干燥48小时,即得。
35.本技术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20ml 65%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溶液注入250ml的三口烧瓶中,随后加入乙二胺四乙酸,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1%。搅拌10min后,迅速加入过硫酸胺和硫代硫酸钠氧化还原引发剂,过硫酸胺和硫代硫酸钠的用量均为单体质量的0.2%。室温抽负压,然后缓慢通入n2,反复3次后,60℃下反应5h,得到白色固体产物,将产物装入透析袋中,用蒸馏水透析3d后,经旋转蒸发,置于真空干燥箱中,40℃下干燥3d,即得。其中,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单体溶液的厂家为武
汉江润精细化工公司。
36.本技术的改性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0.075g的海藻酸钠和1.0g的聚乙烯醇加入到200毫升蒸馏水中,加热搅拌接近沸腾将其溶解,倒入500ml的三口瓶中搅拌,冷却至30℃,加入3.08g的聚乙二醇-400,并在30℃水浴中以1500r/min的转速乳化搅拌10min;然后将4.05g甲苯-2,4-二异氰酸酯和4.0g丁香油混合均匀后滴加入三口瓶中,边滴边搅拌,滴毕,再加入0.15g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在30℃恒温水浴中搅拌反应1h,再升温至70℃,加入50ml体积分数为30%的乙二醇水溶液,在70℃恒温水浴中搅拌反应1h,冷却至室温,即得,改性甲苯-2,4-二异氰酸酯呈球形,粒径为1μm。
37.抗菌防螨整理剂制备例制备例1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抗菌剂30kg、防螨剂5kg、水20kg、增强剂2kg、分散剂1kg、粘合剂5kg,抗菌剂由双乙酸钠、麝香草酚按质量比1:1组成,防螨剂为艾叶挥发油,增强剂由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苯-2,4-二异氰酸酯、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按质量比1:1:3组成,分散剂为三聚磷酸钠,粘合剂为聚醋酸乙烯酯。
38.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抗菌剂、防螨剂、水、增强剂、分散剂、粘合剂相互混合,制得抗菌整理液。
39.制备例2-5制备例2-5为原料组分配比不同的抗菌整理液,每个制备例对应的抗菌整理液的原料配比如表1所示,原料配比单位为kg。
40.表1制备例1-5抗菌整理液各原料组分的配比原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抗菌剂3035504045防螨剂561078水2025302525增强剂23534分散剂11222粘合剂57877制备例2-5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整理液各原料配比不相同,其他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41.制备例2-5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42.制备例6本制备例与制备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强剂由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苯-2,4-二异氰酸酯、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按质量比2:2:4组成,防螨剂为n-十二烷基-氨基甜菜碱-2-巯基乙胺氢氯化物,其他与制备例4完全相同。
43.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4完全相同。
44.制备例7本制备例与制备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由双乙酸钠、麝香草酚、异氰酸酯磺酸甜菜碱按质量比1:1:1组成,其他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45.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4完全相同。
46.制备例8本制备例与制备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由双乙酸钠、麝香草酚、异氰酸酯磺酸甜菜碱按质量比2:2:4组成,其他与制备例4完全相同。
47.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4完全相同。
48.制备例9本制备例与制备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由双乙酸钠、麝香草酚、异氰酸酯磺酸甜菜碱按质量比3:3:5组成,其他与制备例4完全相同。
49.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4完全相同。
50.制备例10本制备例与制备例9的不同之处在于:麝香草酚为改性麝香草酚,所述改性麝香草酚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11gβ-环糊精、80g水、2g浓度为95%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至70℃溶解,冷却至55℃,加入1g麝香草酚用剪切机以5000r/min搅拌下进行包合,体系温度保持在50℃之间,剪切60分钟后对包合物进行质检合格后,自然降温至室温,将麝香草酚包合物溶液喷雾干燥,即得。其他与制备例9完全相同。
51.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9完全相同。
52.制备例11本制备例与制备例10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改性甲苯-2,4-二异氰酸酯,改性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为壁材,丁香油为芯材。其他与制备例10完全相同。
53.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0完全相同。
54.制备例12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抗菌剂40kg、防螨剂7kg、水25kg、增强剂3kg、分散剂2kg、粘合剂7kg、填充剂3kg,填充剂由pvc糊树脂、pvc掺混树脂、气相二氧化硅按质量比3:3:4组成,其他与制备例11完全相同。
55.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1完全相同。
56.制备例13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为纳米银,纳米银的平均粒径为20nm,其他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57.制备例14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为双乙酸钠,其他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58.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59.制备例15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抗菌剂30kg、防螨剂5kg、水20kg、分散剂1kg、粘合剂5kg,其他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60.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61.制备例16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强剂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丙
酯共聚物,其他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62.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63.制备例17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强剂由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苯-2,4-二异氰酸酯按质量比1:1组成,其他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64.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
65.制备例18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剂15kg、防螨剂3kg、水20kg、增强剂8kg、分散剂1kg、粘合剂5kg,其他与制备例1完相同。
66.本制备例的抗菌整理液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完全相同。实施例
67.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仿绗缝提花织物,包括多个面层,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面层由上至下依次分布为上面层、间隔层和下面层,所述面层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和纬线均由抗菌防螨纱线、弹力纱线组合而成,所述抗菌防螨纱线由纱线经过制备例1制得的抗菌整理液进行整理。
68.本实施例的仿绗缝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抗菌防螨纱线的制备:将纱线浸渍于制备例1制得的抗菌整理液中,烘干,即得抗菌防螨纱线;(2)经线、纬线的制备:将弹性纱线、步骤(1)得到的抗菌防螨纱线组合,即得经线、纬线;(3)上面层制备:使用地梳梳节穿满经线和纬线,在前针床编织成上面层;(4)下面层的制备:使用地梳梳节穿满经线和纬线,在后针床编织成下面层;(5)间隔层制备:使用地梳梳节穿满经线和纬线,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分别编织出产品,并在百分之四十的压缩应力处设置应变特性值大于4kpa的单丝结构的间隔层;(6)立体绗缝织物:使用贾卡梳穿满经线和纬线,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分别编织出具有立体感的绗缝效果区域,再根据设计的花型对织物的上面层和下面层无绗缝效果区域进行提花操作,即得立体绗缝织物;(7)仿绗缝提花织物的制备:对步骤(6)制得立体绗缝织物热定型,即得。
69.实施例2-12实施例2-12为采用不同抗菌整理液进行抗菌处理的仿绗缝提花织物,每个实施例采用的抗菌整理液如表2所示。
70.表2实施例1-12仿绗缝提花织物整理用抗菌整理液
实施例2-1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防螨纱线由纱线经过上述相对应的抗菌整理液进行整理,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71.实施例2-12的仿绗缝提花织物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抗菌防螨纱线的制备:将纱线浸渍于实施例2-12相对应的抗菌整理液中,烘干,即得抗菌防螨纱线;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72.对比例对比例1-6对比例1-6为采用不同抗菌整理液处理的仿绗缝提花织物,每个对比例代表的抗菌整理液如表3所示。
73.表3对比例1-6仿绗缝提花织物的抗菌整理液序号抗菌整理液对比例1制备例13对比例2制备例14对比例3制备例15对比例4制备例16对比例5制备例17对比例6制备例18对比例1-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采用的抗菌整理液不同,其他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nco与-oh的化学键合,提高双乙酸钠、麝香草酚在纤维上的吸附强度,三种组分相互配合,进而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抗菌性能,上面层、间隔层、下面层的分布,便于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立体性。
78.结合实施例1及对比例3-5,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增强剂由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苯-2,4-二异氰酸酯、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三种组分复配得到,抗菌剂便于溶于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苯-2,4-二异氰酸酯的分子链的间隙中,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苯-2,4-二异氰酸酯便于渗透入纤维中,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与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苯-2,4-二异氰酸酯相互配合,进而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抗菌性能和水洗多次后的抗菌性能。
79.结合实施例1-6及对比例6,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对抗菌整理液的各种原料的配比进行调整,不同配比的原料,制得的仿绗缝提花织物的抗菌性能以及水洗后的抗菌性能差别较大。
80.结合实施例4、实施例7-11,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对抗菌剂的多种组分的配比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多种组分相互配合,便于进一步提高抗菌剂在抗菌整理液中的作用,进而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抗菌性能。
81.结合实施例11-12,并结合表4可以看出,填充剂的加入,便于提高纱线的拉伸强度,从而提高抗菌剂在仿绗缝提花织物中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提高仿绗缝提花织物的抗菌性能。
8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