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降解的塑料编织袋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8646发布日期:2022-07-01 23:0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降解的塑料编织袋的加工工艺,属于塑料编织袋领域。


背景技术:

2.降解塑料是指各项性能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在保存期内性能不变,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介意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物质的塑料,也被称为可环境降解塑料。
3.淀粉含量在51%以上的塑料制品,称为淀粉基塑料,是采用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经过化学和物理工艺方法对其改性、塑化,经过挤压、成型后制成的塑料制品,其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可以大幅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4.淀粉基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淀粉的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可重复再生,我国淀粉保有量大,利用率还有待提高,同时我国塑料污染较为严重,淀粉基塑料是传统塑料制品的极好替代品,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淀粉,还可以减小环境污染。
5.如果想提高淀粉基塑料的降解性能,提高其在自然界土壤中的降解速度,需要提高淀粉的含量,塑料中含有70-80%含量的淀粉,即可拥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但是随着淀粉含量的上升,最终塑料制品的耐水性会下降,吸水率高,这是由于淀粉本身的耐水性差导致的,提高高淀粉含量的塑料的耐水性,可以拓宽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
6.cn107814955a公开了一种耐水性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母料及其制备方法,可以提升淀粉基塑料的耐水性,但是其制备的淀粉基塑料母粒,虽然将24h吸水率降低到4%左右,但是其淀粉含量较低,最高仅不到30%。
7.cn111363205a公开了一种耐热性良好的淀粉基可降解塑料及其制造方法,淀粉含量最多为50%,24h吸水率最低可达0.15%,性能接近无淀粉的塑料制品,但是其拉伸强度较低,最优方案的拉伸强度为28.6mpa。
8.综上所述,现有淀粉基塑料,提高其耐水性的同时,会导致拉伸强度将低,无法同时提高耐水性和拉伸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通过制备改性淀粉、制备改性纳米白炭黑,进而制备塑料编织袋,实现淀粉基塑料编织袋提高耐水性的同时、同时提升拉伸强度。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降解的塑料编织袋的加工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制备改性淀粉、制备改性纳米白炭黑、制扁丝、编织。
11.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备改性淀粉的步骤包括初步改性、后续改性;所述初步改性的步骤为,将淀粉、甲酰胺混合,控制温度为50-60℃,控制搅拌速度为300-400r/min,控制超声频率为75-85khz,进行超声搅拌,搅拌时间25-35min,搅拌后降
温,降至4-6℃,缓慢滴加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滴加速度为25-35ml/min,滴加完成后,控制搅拌速度为400-500r/min,进行搅拌,搅拌时间13-20min,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2-7.5,蒸馏水透析22-25h,用乙醇沉淀,离心干燥得到初步改性淀粉。
12.所述淀粉的分子量为7000-9000;所述淀粉与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9-11;所述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中,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的质量比为10-20:1.5-3:2-6;所述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与淀粉的质量比为30-40:1.所述后续改性的步骤为,将初步改性淀粉与混合溶剂混合,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3-8.6,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对磺酰异氰酸酯,保持温度为60-70℃,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2000r/min,搅拌120-180min,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沉淀,得到改性淀粉。
13.所述初步改性淀粉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13-17;所述混合溶剂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甲酰胺8-12份、甲醇1.8-2.2份、乙二醇0.9-1.1份;所述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初步改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45-55;所述对磺酰异氰酸酯与初步改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60-80。
14.所述制备改性纳米白炭黑的步骤为,将纳米白炭黑与硝酸溶液混合,加入过氧化氢,保持搅拌速度为500-600r/min,搅拌40-50min,过滤、干燥至无水分,置于马弗炉,控制温度为450-550℃,进行煅烧,煅烧时间110-1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将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与无水乙醇混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加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三辛酯,保持搅拌速度为1200-1500r/min,搅拌70-90min,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纳米白炭黑。
15.所述纳米白炭黑的粒径为100-120nm;所述硝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7-21%;所述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为13-25%;所述纳米白炭黑、硝酸溶液、过氧化氢的质量比为0.8-1.2:4.5-5.5:0.8-1.2;所述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15-20;所述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40-50;所述三辛酯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60-70。
16.所述制扁丝的步骤为,将改性淀粉、改性纳米白炭黑、硫化木质素、增塑剂、石蜡、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聚碳酸酯、聚丙烯混合,控制挤出温度为155-165℃,控制挤出压力为6.0-7.0mpa,经挤出机挤出,切割、拉伸得到淀粉基塑料扁丝。
17.所述淀粉基塑料扁丝的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淀粉105-130份、改性纳米白炭黑4-6份、硫化木质素4-6份、增塑剂1.8-2.2份、石蜡1.8-2.2份、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0.8-1.2份、聚碳酸酯8-12份、聚丙烯15-25份;所述增塑剂由甘油、己二醇组成,其质量比为1.5-2.5:1;所述聚碳酸酯的分子量为15000-25000;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为80000-120000。
18.所述编织的步骤为,将淀粉基塑料扁丝送入编织机,编织经密为55-65根/100mm,
编织纬密为55-65根/100mm,得到胚袋,将胚袋覆膜、缝合得到塑料编织袋。
19.所述塑料编织袋的胚袋淀粉含量为70.42-75.86wt%。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编织袋拉伸强度高,经向拉伸负荷为1292-1315 n/50mm,纬向拉伸负荷为1275-1287 n/50mm(gb/t 8946-2013);本发明制备的编织袋耐水性好,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61mm*61mm的正方形试样,在50℃下干燥24h,称量,将试样浸入23℃的蒸馏水,24h后取出,用清洁干布迅速擦拭表面的水,称量,计算吸水率,吸水率为0.12-0.14%(gb/t 1034-2008);本发明制备的编织袋热稳定性好,以10℃/min升温,测试热失重性能,热失重温度为309-317℃;本发明制备的编织袋降解性能好,土埋法测试其降解性能,180天的失重率为74.2-75.8%;本发明制备的编织袋油墨剥离性能好,印刷油墨不易剥离,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100mm*100mm的正方形试样,使用剥离强度为6.5n/15mm的胶粘带测试剥离率,剥离率为1.34-1.45%(gb/t 21661-2008)。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1)制备改性淀粉a、初步改性将淀粉、甲酰胺混合,控制温度为55℃,控制搅拌速度为350r/min,控制超声频率为80khz,进行超声搅拌,搅拌时间30min,搅拌后降温,降至5℃,缓慢滴加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滴加速度为30ml/min,滴加完成后,控制搅拌速度为450r/min,进行搅拌,搅拌时间15min,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3,蒸馏水透析24h,用乙醇沉淀,离心干燥得到初步改性淀粉;所述淀粉的分子量为8500;所述淀粉与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0;所述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中,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的质量比为15:2:5;所述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与淀粉的质量比为35:1;b、后续改性将初步改性淀粉与混合溶剂混合,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5,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对磺酰异氰酸酯,保持温度为65℃,保持搅拌速度为1800r/min,搅拌150min,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沉淀,得到改性淀粉;所述初步改性淀粉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15;所述混合溶剂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甲酰胺10份、甲醇2份、乙二醇1份;所述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初步改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50;所述对磺酰异氰酸酯与初步改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70。
22.(2)制备改性纳米白炭黑将纳米白炭黑与硝酸溶液混合,加入过氧化氢,保持搅拌速度为550r/min,搅拌
45min,过滤、干燥至无水分,置于马弗炉,控制温度为480℃,进行煅烧,煅烧时间12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将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与无水乙醇混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加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三辛酯,保持搅拌速度为1400r/min,搅拌80min,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纳米白炭黑;所述纳米白炭黑的粒径为110nm;所述硝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所述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为15%;所述纳米白炭黑、硝酸溶液、过氧化氢的质量比为1:5:1;所述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17;所述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45;所述三辛酯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65。
23.(3)制扁丝将改性淀粉、改性纳米白炭黑、硫化木质素、增塑剂、石蜡、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聚碳酸酯、聚丙烯混合,控制挤出温度为160℃,控制挤出压力为6.5mpa,经挤出机挤出,切割、拉伸得到淀粉基塑料扁丝;所述淀粉基塑料扁丝的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淀粉110份、改性纳米白炭黑5份、硫化木质素5份、增塑剂2份、石蜡2份、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1份、聚碳酸酯10份、聚丙烯20份;所述增塑剂由甘油、己二醇组成,其质量比为2:1;所述聚碳酸酯的分子量为20000;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为100000。
24.(4)编织将淀粉基塑料扁丝送入编织机,编织经密为60根/100mm,编织纬密为60根/100mm,得到胚袋,将胚袋覆膜、缝合得到塑料编织袋;所述塑料编织袋的胚袋淀粉含量为75.86wt%。
25.实施例1制备的编织袋拉伸强度高,经向拉伸负荷为1315 n/50mm,纬向拉伸负荷为1287 n/50mm(gb/t 8946-2013);实施例1制备的编织袋耐水性好,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61mm*61mm的正方形试样,在50℃下干燥24h,称量,将试样浸入23℃的蒸馏水,24h后取出,用清洁干布迅速擦拭表面的水,称量,计算吸水率,吸水率为0.12%(gb/t 1034-2008);实施例1制备的编织袋热稳定性好,以10℃/min升温,测试热失重性能,热失重温度为317℃;实施例1制备的编织袋降解性能好,土埋法测试其降解性能,180天的失重率为75.8%;实施例1制备的编织袋油墨剥离性能好,印刷油墨不易剥离,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100mm*100mm的正方形试样,使用剥离强度为6.5n/15mm的胶粘带测试剥离率,剥离率为1.34%(gb/t 21661-2008)。
26.实施例2(1)制备改性淀粉
a、初步改性将淀粉、甲酰胺混合,控制温度为50℃,控制搅拌速度为300r/min,控制超声频率为85khz,进行超声搅拌,搅拌时间35min,搅拌后降温,降至4℃,缓慢滴加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滴加速度为25ml/min,滴加完成后,控制搅拌速度为400r/min,进行搅拌,搅拌时间20min,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2,蒸馏水透析22h,用乙醇沉淀,离心干燥得到初步改性淀粉;所述淀粉的分子量为7000;所述淀粉与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9;所述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中,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的质量比为10:1.5:2;所述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与淀粉的质量比为30:1;b、后续改性将初步改性淀粉与混合溶剂混合,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3,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对磺酰异氰酸酯,保持温度为60℃,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min,搅拌180min,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沉淀,得到改性淀粉;所述初步改性淀粉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13;所述混合溶剂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甲酰胺8份、甲醇1.8份、乙二醇0.9份;所述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初步改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45;所述对磺酰异氰酸酯与初步改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60。
27.(2)制备改性纳米白炭黑将纳米白炭黑与硝酸溶液混合,加入过氧化氢,保持搅拌速度为500r/min,搅拌50min,过滤、干燥至无水分,置于马弗炉,控制温度为450℃,进行煅烧,煅烧时间13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将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与无水乙醇混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加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三辛酯,保持搅拌速度为1200r/min,搅拌90min,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纳米白炭黑;所述纳米白炭黑的粒径为100nm;所述硝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7%;所述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为13%;所述纳米白炭黑、硝酸溶液、过氧化氢的质量比为0.8:4.5:0.8;所述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15;所述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40;所述三辛酯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60。
28.(3)制扁丝将改性淀粉、改性纳米白炭黑、硫化木质素、增塑剂、石蜡、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聚碳酸酯、聚丙烯混合,控制挤出温度为155℃,控制挤出压力为6.0mpa,经挤出机挤出,切割、拉伸得到淀粉基塑料扁丝;所述淀粉基塑料扁丝的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淀粉105份、改性纳米白炭黑4份、硫化木质素4份、增塑剂1.8份、石蜡1.8份、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0.8份、聚碳酸酯8份、聚丙烯15份;
所述增塑剂由甘油、己二醇组成,其质量比为1.5:1;所述聚碳酸酯的分子量为15000;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为80000。
29.(4)编织将淀粉基塑料扁丝送入编织机,编织经密为55根/100mm,编织纬密为55根/100mm,得到胚袋,将胚袋覆膜、缝合得到塑料编织袋;所述塑料编织袋的胚袋淀粉含量为74.79wt%。
30.实施例2制备的编织袋拉伸强度高,经向拉伸负荷为1307n/50mm,纬向拉伸负荷为1275n/50mm(gb/t 8946-2013);实施例2制备的编织袋耐水性好,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61mm*61mm的正方形试样,在50℃下干燥24h,称量,将试样浸入23℃的蒸馏水,24h后取出,用清洁干布迅速擦拭表面的水,称量,计算吸水率,吸水率为0.13%(gb/t 1034-2008);实施例2制备的编织袋热稳定性好,以10℃/min升温,测试热失重性能,热失重温度为309℃;实施例2制备的编织袋降解性能好,土埋法测试其降解性能,180天的失重率为74.2%;实施例2制备的编织袋油墨剥离性能好,印刷油墨不易剥离,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100mm*100mm的正方形试样,使用剥离强度为6.5n/15mm的胶粘带测试剥离率,剥离率为1.37%(gb/t 21661-2008)。
31.实施例3(1)制备改性淀粉a、初步改性将淀粉、甲酰胺混合,控制温度为60℃,控制搅拌速度为400r/min,控制超声频率为75khz,进行超声搅拌,搅拌时间25min,搅拌后降温,降至6℃,缓慢滴加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滴加速度为35ml/min,滴加完成后,控制搅拌速度为500r/min,进行搅拌,搅拌时间13min,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7.5,蒸馏水透析25h,用乙醇沉淀,离心干燥得到初步改性淀粉;所述淀粉的分子量为9000;所述淀粉与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11;所述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中,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的质量比为20:3:6;所述浓硫酸-硫酸铵-正丁醇溶液与淀粉的质量比为40:1;b、后续改性将初步改性淀粉与混合溶剂混合,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8.6,加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对磺酰异氰酸酯,保持温度为70℃,保持搅拌速度为2000r/min,搅拌120min,冷却至室温,用无水乙醇沉淀,得到改性淀粉;所述初步改性淀粉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17;所述混合溶剂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甲酰胺12份、甲醇2.2份、乙二醇1.1份;所述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与初步改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55;所述对磺酰异氰酸酯与初步改性淀粉的质量比为1:80。
32.(2)制备改性纳米白炭黑将纳米白炭黑与硝酸溶液混合,加入过氧化氢,保持搅拌速度为600r/min,搅拌40min,过滤、干燥至无水分,置于马弗炉,控制温度为500℃,进行煅烧,煅烧时间11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将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与无水乙醇混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加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三辛酯,保持搅拌速度为1500r/min,搅拌70min,过滤、干燥得到改性纳米白炭黑;所述纳米白炭黑的粒径为120nm;所述硝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1%;所述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为25%;所述纳米白炭黑、硝酸溶液、过氧化氢的质量比为1.2:5.5:1.2;所述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20;所述2,6-三级丁基-4-甲基苯酚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50;所述三辛酯与初步改性纳米白炭黑的质量比为1:70。
33.(3)制扁丝将改性淀粉、改性纳米白炭黑、硫化木质素、增塑剂、石蜡、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聚碳酸酯、聚丙烯混合,控制挤出温度为165℃,控制挤出压力为7.0mpa,经挤出机挤出,切割、拉伸得到淀粉基塑料扁丝;所述淀粉基塑料扁丝的原料按质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淀粉130份、改性纳米白炭黑6份、硫化木质素6份、增塑剂2.2份、石蜡2.2份、异丙基三油酸酰氧基钛酸酯1.2份、聚碳酸酯12份、聚丙烯25份;所述增塑剂由甘油、己二醇组成,其质量比为2.5:1;所述聚碳酸酯的分子量为25000;所述聚丙烯的分子量为120000。
34.(4)编织将淀粉基塑料扁丝送入编织机,编织经密为65根/100mm,编织纬密为65根/100mm,得到胚袋,将胚袋覆膜、缝合得到塑料编织袋;所述塑料编织袋的胚袋淀粉含量为70.42wt%。
35.实施例3制备的编织袋拉伸强度高,经向拉伸负荷为1292 n/50mm,纬向拉伸负荷为1286 n/50mm(gb/t 8946-2013);实施例3制备的编织袋耐水性好,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61mm*61mm的正方形试样,在50℃下干燥24h,称量,将试样浸入23℃的蒸馏水,24h后取出,用清洁干布迅速擦拭表面的水,称量,计算吸水率,吸水率为0.14%(gb/t 1034-2008);实施例3制备的编织袋热稳定性好,以10℃/min升温,测试热失重性能,热失重温度为313℃;实施例3制备的编织袋降解性能好,土埋法测试其降解性能,180天的失重率为74.8%;实施例3制备的编织袋油墨剥离性能好,印刷油墨不易剥离,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100mm*100mm的正方形试样,使用剥离强度为6.5n/15mm的胶粘带测试剥离率,剥离率为1.45%(gb/t 21661-2008)。
36.对比例1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省去制备改性淀粉步骤中的后续改性步骤,制扁丝步骤中直接使用初步改性淀粉制备扁丝,其余步骤相同,制备编织袋。
37.对比例1制备的编织袋经向拉伸负荷为958 n/50mm,纬向拉伸负荷为873 n/50mm(gb/t 8946-2013);对比例1制备的编织袋耐水性检测,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61mm*61mm的正方形试样,在50℃下干燥24h,称量,将试样浸入23℃的蒸馏水,24h后取出,用清洁干布迅速擦拭表面的水,称量,计算吸水率,吸水率为2.86%(gb/t 1034-2008);对比例1制备的编织袋热稳定性检测,以10℃/min升温,测试热失重性能,热失重温度为256℃;对比例1制备的编织袋用土埋法测试其降解性能,180天的失重率为68.51%;对比例1制备的编织袋油墨剥离性能检测,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100mm*100mm的正方形试样,使用剥离强度为6.5n/15mm的胶粘带测试剥离率,剥离率为3.85%(gb/t 21661-2008)。
38.对比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省去制备制备改性纳米白炭黑步骤,制扁丝步骤中直接使用未改性的纳米白炭黑制备扁丝,其余步骤相同,制备编织袋。
39.对比例2制备的编织袋经向拉伸负荷为1015 n/50mm,纬向拉伸负荷为955 n/50mm(gb/t 8946-2013);对比例2制备的编织袋耐水性检测,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61mm*61mm的正方形试样,在50℃下干燥24h,称量,将试样浸入23℃的蒸馏水,24h后取出,用清洁干布迅速擦拭表面的水,称量,计算吸水率,吸水率为1.71%(gb/t 1034-2008);对比例2制备的编织袋热稳定性检测,以10℃/min升温,测试热失重性能,热失重温度为284℃;对比例2制备的编织袋用土埋法测试其降解性能,180天的失重率为71.2%;对比例2制备的编织袋油墨剥离性能检测,将塑料编织袋裁剪成100mm*100mm的正方形试样,使用剥离强度为6.5n/15mm的胶粘带测试剥离率,剥离率为2.31%(gb/t 21661-200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