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超纤定量磨毛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1978发布日期:2022-12-06 22:18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超纤定量磨毛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针织面料磨毛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针织超纤定量磨毛工艺。


背景技术:

2.目前对于针织超纤面料的毛是采用磨毛机将织物表面磨出绒毛,是织物整理的重要设备。传统的磨毛设备是把砂纸包裹在磨毛辊上,磨毛时磨毛辊高速旋转,布面与磨毛辊形成一定的包角进行磨毛,这样的磨毛设备无法控制磨毛的高度,只能通过更换砂纸达到磨毛的高度。需要通过测试才能确定的磨毛高度,若达不至要求,则需要进行多次的磨毛才能实现。如何对针织超细纤维面料进行快速的定量磨毛成为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织超纤定量磨毛工艺,通过定量磨毛设备的使用,从而使得可以通过调整使得一次磨毛即可达到定量的磨毛要求,可以控制毛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针织超纤定量磨毛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6.s1、针织超纤面料的制备:选用75d/144-288f涤纶复丝作为原料,采用经编设备而成;
7.s2、面料定型:将上一步骤所制备的针织超纤面料在200-210℃条件下进行高温定型,定型速度为20-23米每分钟;
8.s3、起毛:将上一步骤定型后的针织超纤面料进行起毛;
9.s4、定量磨毛:采用定量磨毛设置对上一步骤起毛后的针织超纤面料进行定量磨毛;
10.所述定量磨毛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退绕装置、第一喂入装置、磨毛装置、操作平台、第二喂入装置和卷绕装置;
11.所述磨毛装置包括磨毛砂带、第一可移动导辊;所述磨毛砂带套设于磨毛主动辊和磨毛从动辊外侧;所述磨毛主动辊的的两端设置有气缸用于调节第一可移动导辊与磨毛砂带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可移动导辊的两端设置有旋转调节装置用于调节面料的磨毛高度;
12.将起毛后的针织超纤面料置于退绕装置上,经过第一喂入装置、磨毛装置,并穿过操作平台的下方,再经过第二喂入装置,在卷绕装置上成卷;
13.在定量磨毛中,通过调节第一移动导辊调节磨毛高度至设定的高度;所述磨毛砂带上具有200-400目的金刚砂。
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旋转调节装置包括与第一可移动导辊端部相连接丝杆副,所述丝杆副的另一端连接有减速机以及旋转驱动装置。
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述第一喂入装置包括第一导布辊和两个第二导布辊,所述第一导布辊的直径至少为第二导布辊的直径的两倍,面料与第
一导布辊的包裹角度大于180
°
;所述第一导布辊的表面粗糙,第二导布辊的表面光滑;所述第一导布辊由一动力源带动转动。
1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喂入装置和卷绕装置之间设置有张力调节装置;所述张力调节装置包括张力辊、连接杆、调节气缸;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磨毛设备机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张力辊的端部相连接,所述调节气缸中活塞杆的端部固定于连接杆的中部,可带动连接杆转动,使得张力辊的端部沿一弧形孔运动,从而起到调节张力的作用。
1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可移动导辊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可移动导辊,所述第二可移动导辊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用于调节张力。
1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磨毛砂带内部还设置有一张力调节辊,用于调节磨毛砂带的张力。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针织超纤定量磨毛工艺,靠近超细纤维进行编织形成经编面料,并且采用定量磨毛设备的使用,并选择合适目数的磨毛砂带,从而使得可以通过调整使得一次磨毛即可达到定量的磨毛要求,可以控制毛高。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磨毛设备的主视图;
21.图2是图1的俯视图;
22.图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磨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第一喂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吸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磨毛主动辊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磨毛主动辊的剖面图;
27.图8是张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退绕装置;2-第一喂入装置;321-第一导布辊;22-第二导布辊;3-磨毛装置;31-磨毛砂带;32-磨毛主动辊;33-磨毛从动辊;34-第一可移动导辊;35-第二可移动导辊;33-张幅辊;4-操作平台;5-第二喂入装置;6
‑ꢀ
卷绕装置;7-电气柜;8-张力调节装置;81-张力辊;82-连接杆;83-调节气缸; 84-弧形孔;9-面料;10-第一吸尘装置;11-第二吸尘装置;12-吸尘孔;13-吸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0.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针织超纤定量磨毛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31.s1、针织超纤面料的制备:选用75d/144-288f涤纶复丝作为原料,采用经编设备而成。
32.所制备和针织超纤面料的坯布的纵向密度为22针/cm;
33.第一把梳栉选采用满穿的穿纱方式;第二把梳栉采用满穿的穿纱方式;第三把梳栉采用穿2空2的穿纱方式;第四把梳栉采用穿2空2的穿纱方式。
34.s2、面料定型:将上一步骤所制备的针织超纤面料在200-210℃条件下进行高温定型,定型速度为20-23米每分钟。
35.s3、起毛:将上一步骤定型后的针织超纤面料进行起毛。
36.s4、定量磨毛:采用定量磨毛设置对上一步骤起毛后的针织超纤面料进行定量磨毛。磨毛高度为0.5mm,即所形成的绒毛的高度为0.5mm。
37.所述定量磨毛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退绕装置1、第一喂入装置2、磨毛装置 3、操作平台4、第二喂入装置5和卷绕装置6。
38.面料9从退绕装置1引出后,经过第一喂入装置2喂入至磨毛装置3进行磨毛处理,再经过操作平台4的下方至第二喂入装置5,在卷绕装置6进行卷绕成卷。所述使用的退绕装置1和卷绕装置6均是现有技术,不作赘述。
39.所述磨毛装置3包括磨毛砂带31、第一可移动导辊34;所述磨毛砂带31 套设于磨毛主动辊32和磨毛从动辊33外侧。所使用的磨砂主动辊32由一动力源带动转动。在定量磨毛中,通过调节第一移动导辊调节磨毛高度至0.5mm;所述磨毛砂带上具有200-400目的金刚砂。
40.所述磨毛主动辊32的的两端设置有气缸用于调节第一可移动导辊34与磨毛砂带31之间的间距,该间距是为面料的厚度。
41.所述第一可移动导辊34的两端设置有旋转调节装置用于调节面料的磨毛高度。进一步的,所述旋转调节装置包括与第一可移动导辊34端部相连接丝杆副,所述丝杆副的另一端连接有减速机以及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为一手轮,其上设置有手柄。通过转动手轮可以通过减速机和丝杆副带动第一可移动导辊34 的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第一可移动导辊34的微调,该微调的间距为磨毛的高度。
42.在本发明中,第一喂入装置2和第二喂入装置5的结构相同,则以第二喂入装置2为例进行说明其结构。所述第一喂入装置2包括第一导布辊21和两个第二导布辊22,所述第一导布辊21的直径至少为第二导布辊22的直径的两倍,面料9与第一导布辊21的包裹角度大于180
°
;所述第一导布辊21的表面粗糙,第二导布辊的表面光滑22;所述第一导布辊21由一动力源带动转动。第一导布辊21的转动由于其粗糙的表面,能够带动面料的转动,并且其包裹角度较大,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一导布辊21与面料9之间的摩擦力。
43.进一步的,为了调节在卷绕时面料的张力,所述第二喂入装置5和卷绕装置6之间设置有张力调节装置8;所述张力调节装置8包括张力辊81、连接杆82、调节气缸83。所述连接杆81的一端与磨毛设备机架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张力辊81的端部相连接,所述调节气缸83中活塞杆的端部固定于连接杆的中部,可带动连接杆转动,使得张力辊的端部沿一弧形孔84运动,从而起到调节张力的作用。调节气缸83缸体的端部亦是与磨毛设备机架可转动连接。
44.为了进一步的可以调节面料9进入磨毛区域的张力,所述第一可移动导辊 34的下方还设置有第二可移动导辊35,所述第二可移动导辊35由气缸作为动力源,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用于调节张力。
45.为了使得面料9在进入磨毛区域时布面更为平整,在第二可移动导辊35的下方设置有有张幅辊37,所述的张幅辊37一部分具有呈逆时针螺旋分布的光滑凸起,另一部分具有呈顺时针螺旋分布的光滑凸起。
46.进一步的,为了调节磨毛砂带31的张紧程度,在所述磨毛砂带31内部还设置有一可移动的张力调节辊36,用于调节磨毛砂带31的张力。
47.在对面料9进行磨毛时,会出现粉尘,对操作工人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粉尘在操作车间内的扩散,在磨毛砂带31与第一可移动导布辊34所组成的磨毛区域的上方设置有第一吸尘装置10、下方设置有第二吸尘装置11,两个吸尘装置的结构相类似,均是由一呈逐渐收缩的中空壳体组成,中空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吸尘孔12,另一端为吸气嘴13,所述吸气嘴13连接一吸气装置,可以将吸尘孔12位置处的粉尘吸走,从而其不会在操作车间内扩散,影响操作工人。
48.在长时间进行磨毛处理时,磨毛砂带31与面料9相接触磨毛,会出现发热的现象,对磨毛质量造成影响。为了减少磨毛砂带31的温度,在磨毛主动辊32 的一端通过进液管302和出液管303制冷装置301相连通。制冷装置301所使用的冷却冷却介质,所使用的冷却介质为水。
49.在磨毛主动辊32的端部设置有一进液口321和出液口322,进液口321与进液管302相连通,出液口322与出液管322相连通。进液口321的另一端连通有外螺旋管323,出液口322的另一端连通有内螺旋管324。经过制冷装置301 的冷却介质经由进液管302、进液口321,进入外螺旋管323,外螺旋管323内的冷却介质可使得磨毛主动辊32的表面的温度下降,从而使得磨砂毛砂带31 的温度下降。在对磨毛主动辊32表面冷却后,冷却介质从外螺旋管323进入内螺旋管324,内螺旋管324内的冷却介质的温度升高。
50.在内螺旋管324与外螺旋管323之间还设置有一层隔热材料325,使得内螺旋管324与外螺旋管323之间不会出现热交换,避免了外螺旋管323内冷却介质的温度不会升高。并且内螺旋管324与外螺旋管323呈现相反的螺旋。
51.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