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烘干房、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及织物整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423123发布日期:2023-03-11 00:2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物烘干房、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及织物整理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织物烘干房、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及织物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纺织品制成后,通常还需要通过后整理加工的步骤来提升纺织品的物理、化学性能指标才能使用。后整理加工步骤对于纺织品的外观形态和使用寿命均有着良好的改善效果;特别是对应工业用纺织品,后整理加工可以大幅度提升制品的综合性能,更好的满足使用要求。
3.目前一般是通过拉幅定型机对纺织品进行后整理,拉幅定型机主要由放卷装置、浸渍装置、烘干房、定型装置、收卷装置等构成;拉幅定型机的核心部件是烘干房,现有的烘干房内的纺织品多是横向设置的,为了能充分地对纺织品进行烘烤,烘干房都会做成横向大体积的结构,这种烘干房不仅空间利用率低,能量利用效率低,而且在烘烤纺织物时,由于循环气流的作用,飞絮等杂质会掉落并粘附在纺织品表面,形成疵点,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织物烘干房、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及织物整理方法,该织物烘干房不仅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和能量利用效率,而且在加工过程中,飞絮等杂质也不容易粘附在纺织品的表面,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织物烘干房,其包括烘箱本体,烘箱本体内部从上到下分为至少两个用于加热织物的固结区,且烘箱本体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进布口和出布口;每个固结区内设置有并列排布的上牵引装置和下牵引装置,上牵引装置能驱动织物向上运动,下牵引装置能驱动织物向下运动;最上方的固结区内还设置有导布装置,导布装置设置于上牵引装置和下牵引装置的上方,且导布装置位于成对的上牵引装置和下牵引装置之间;织物能从上牵引装置经过导布装置运输到另一个牵引装置。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织物烘干房是沿上下方向设置牵引装置的,因此当织物烘干房工作时,织物是从进布口进入烘箱本体,然后沿着上下方向在牵引装置上运动,最后从出布口离开,这样整个织物烘干房的占地面积能够极大地降低,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而且在织物烘干房中,用于加热的固结区是上下设置的,由于热空气容易向上流动,而且织物也是顺着热空气的流动方向运动的,因此整个织物烘干房的能量利用率也更高。
7.此外,在烘干的过程中,织物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于竖直的状态,相比于现有的横向放置的织物,竖直状态下的织物更不容易沾染到飞絮等杂质,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8.另外,在织物烘干房中,导布装置能够改变织物的运动方向,保证织物能从进布口进入烘箱本体,从出布口离开烘箱本体。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上牵引装置和/或下牵引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环形输送带,第一环形输送带包裹有至少两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辊,每个第一导辊固定于烘箱本体内,且每个第一导辊能沿其轴线方向滚动;和/或,导布装置包括沿水平设置的第二环形输送带,第二环形输送带包裹有至少两个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导辊,每个第二导辊固定于烘箱本体内,且每个第二导辊能沿其轴线方向滚动。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环形输送带以及第二环输送带能起到承托织物的作用,第一导辊以及第二导辊能带动第一环形输送带以及第二环输送带运动,从而起到运输织物的作用。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烘箱本体中,所有上牵引装置和进布口处于同一平面上,所有下牵引装置和出布口处于同一平面上。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所有的上牵引装置和进布口都是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因此当织物从进布口进入之后,可以直接附着在上牵引装置的表面,随后再经过导布装置达到下牵引装置,而且所有的下牵引装置和出布口都是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因此织物也可以直接从下牵引装置到达出布口,随后离开烘箱本体。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固结区的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每个固结区的顶部设置有热风循环装置。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因此将加热装置设置在固结区的底部,更有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烘箱本体的外部还设置有用于排气的烟气通道,烟气通道与烘箱本体连通。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固结区内产生的烟气可以通过烟气通道从烘箱本体的内部排出。
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其沿织物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有放卷装置、上述的织物烘干房、收卷装置,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位于织物烘干房的下方;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并列排布,且放卷装置与进布口相对应,收卷装置于出布口相对应。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放卷装置、收卷装置能为织物的传输提供动力,织物烘干房是位于放卷装置、收卷装置之类的动力装置的上方的,这样更有利于提升空间利用率。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织物的运输方向,放卷装置和织物烘干房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储布装置,织物烘干方和收卷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储布装置;且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从上到下分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织物烘干房位于第一层;第一储布装置位于第二层对应上牵引装置的位置,第二储布装置位于第二层对应下牵引装置的位置;放卷装置、收卷装置位于第三层。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分为三层结构,各个装置分散在不同的层级,而且织物在烘干房中是由下向上立式运输的,这样能更好地降低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的占地面积,提高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沿织物的运输方向,放卷装置和第一储布装置之间还依次设置有脱蜡装置、热清洗装置、第一烘干装置、浸渍装置、第二烘干装置,且脱蜡装置、第一烘干装置位于第二层,热清洗装置、浸渍装置、第二烘干装置位于第三层;和/或,沿织
物的运输方向,第二储布装置和收卷装置之间还设置有热定型装置,热定型装置位于第三层。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脱蜡装置、热清洗装置、第一烘干装置、浸渍装置、第二烘干装置等用于处理织物的装置分散在各个层级,既有利于提升织物的品质,也能提高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的空间利用率。
23.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织物整理方法,其是在上述的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中进行,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待整理的织物放置于放卷装置和收卷装置之间并对织物进行运输;在运输织物的过程中,使织物从进布口进入织物烘干房中,之后再依次经过所有上牵引装置、导布装置、所有下牵引装置后,通过出布口使织物离开织物烘干房;织物烘干房中,上方的固结区内的温度大于下方的固结区内的温度。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织物在烘箱本体中运输时,会从下到上经历多个固结区,由于下方的固结区温度低,上方的固结区温度高,因此织物会经历逐渐升温的过程,这样有利于提升织物的质量。另外,由于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因此上方的固结区可以充分利用下方的固结区多余的热量,这样也有利于提升能量利用效率。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织物烘干房中设置有四个固结区,四个固结区内的温度从下到上依次为185~197℃、255℃~267℃、340℃~352℃、445℃~455℃。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织物烘干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标:001-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010-放卷装置;011-脱蜡装置;012-热清洗装置;013-第一烘干装置;014-浸渍装置;015-第二烘干装置;016-第一储布装置;017-织物烘干房;018-第二储布装置;019-热定型装置;020-收卷装置;100-烘箱本体;110-进布口;120-出布口;200-固结区;210-上牵引装置;220-下牵引装置;221-第一环形输送带;222-第一导辊;230-导布装置;231-第二环形输送带;232-第二导辊;240-加热装置;250-热风循环装置;300-烟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竖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第一实施例
38.请参看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织物烘干房017,其包括烘箱本体100,烘箱本体100从上到下分为至少两个用于加热织物的固结区200,其顶端是封闭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进布口110、出布口120。而且烘箱本体100的外部还设置有用于排气的烟气通道300,烟气通道300与烘箱本体100连通,这样固结区200内产生的烟气可以通过烟气通道300从烘箱本体100的内部排出。
39.作为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固结区200一共是四个。而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每个固结区200中都设置有一对相对设置的牵引装置,牵引装置分为上牵引装置210、下牵引装置220,上牵引装置210能驱动织物向上运动,下牵引装置220能驱动织物向下运动;在最上方的固结区200中,成对的牵引装置的上方还设置有导布装置230,导布装置230沿水平方向设置且位于成对的牵引装置之间,织物能从上牵引装置210经过导布装置230运输到下牵引装置220上。
4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当织物烘干房017工作时,织物会从进布口110进入到烘箱本体100内部,随后织物通过上牵引装置210向上运动,经过每一个固结区200,然后在最上方的固结区200中通过导布装置230运输到下牵引装置220,随后通过下牵引装置220向下运动,再之后就从出布口120离开烘箱本体100;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织物在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处于竖直状态的,因此相比于现有的横向运输的织物,竖直状态下的织物更不容易沾染到飞絮等杂质,产品的质量能够得到保证。而且织物是沿上下方向运动的,因此整个织物烘干房017的占地面积会极大地减少,这样可以提升织物烘干房017的空间利用率;另外,由于热空气是朝上运动的,因此在织物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固结区200中产生的仁亮,这样织物烘干方的能量利用率也能得到极大地提高。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固结区200都在底部设置有加热装置240,顶部设置有热风循环装置250。这样能使得同一个固结区200内大部分的区域的温度保持一致;而且由于热空气是向上流动的,因此将加热装置240设置在固结区200的底部,更有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
41.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牵引装置能够实现运输的效果,每个牵引装置的结构如下:
42.在每个固结区200中,每个牵引装置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环形输送带221,第一环形输送带221包裹有和至少两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辊222,所有第一导辊222沿竖直方向间隔分布,每个第一导辊22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烘箱本体100内,且每个第一导辊222能沿其轴线方向滚动。当织物烘干房017工作时,第一环形输送带221用于承托织物,第一导辊22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环形输送带221运动,这样就能起到运输织物的作用。
43.本技术实施中,上牵引装置210、下牵引装置220的结构是相同的,而且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上牵引装置210、下牵引装置220是相对设置的,因此上牵引装置210、下牵引装置220的第一导辊222运动方向是相同的,这样才能保证上牵引装置210驱动织物向上运动,下牵引装置220驱动织物向下运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辊222是顺时针方向转动的。
44.另外,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辊22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如三个、四个等,本实施例中的“两个第一导辊222”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4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有上牵引装置210和进布口110处于同一平面上,所有下牵引装置220和出布口120处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同一平面”是指,进布口110和上牵引装置210的运输面是在同一平面上的,出布口120和下牵引装置220的运输面是在同一平面上的。这样当织物从进布口110进入之后,可以直接附着在上牵引装置210的表面,随后再经过导布装置230达到下牵引装置220,而且所有的下牵引装置220和出布口120都是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因此织物也可以直接从下牵引装置220到达出布口120,随后离开烘箱本体100。
46.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布装置230能够改变织物的运动方向,其结构设置如下:
47.导布装置230包括第二环形输送带231和三个第二导辊232,所有第二导辊232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每个第二导辊232的两端分别与烘箱本体100的侧壁连接,第二环形输送带231沿第二导辊232的周向包围所有第二导辊232。其传输的原理与牵引装置的类似,本技术再次不再赘述。而且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辊232的数量也可以改变,只要保证不少于两个即可。而且本实施例中,第二导辊232也是顺时针方向转动的。
48.第二实施例
49.请参看图1~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001,用于运输并整理织物,图2中的箭头方向即是织物的运动方向;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001沿着织物的运输方向依次设置有放卷装置010、第一实施例中的织物烘干房017、以及收卷装置020,放卷装置010和收卷装置020位于织物烘干房017的下方;放卷装置010和收卷装置020并列排布,且放卷装置010与进布口110相对应,收卷装置020于出布口120相对应。放卷装置010、收卷装置020能为织物的传输提供动力,调节运输速度;织物烘干房017是位于放卷装置010、收卷装置020之类的动力装置的上方的,这样更有利于提升空间利用率。
50.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001从上到下是分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其中织物烘干房017位于第一层,放卷装置010、收卷装置020位于第三层,而且在第二层、第三层还设置有其它的处理装置,具体为:
51.沿织物的运输方向,放卷装置010和织物烘干房017之间还设置有脱蜡装置011、热清洗装置012、第一烘干装置013、浸渍装置014、第二烘干装置015、第一储布装置016;沿织物的运输方向,织物烘干房017和放卷装置010之间还依次设置有第二储布装置018、热定型装置019。其中脱蜡装置011、第一烘干装置013、第一储布装置016、第二储布装置018位于第
二层,热清洗装置012、浸渍装置014、第二烘干装置015位于第三层。
52.将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001分为三层结构,各个装置分散在不同的层级,这样能更好地降低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001的占地面积,提高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001的空间利用率。另外,上述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装置,在其它一些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添,下面是上述装置的具体功能描述:
53.脱腊装置是采用高温烧结方式去除纺织品表面残留的加工助剂。
54.热清洗装置012是利用高温清洗纺织品,进一步去除纺织品残留助剂,有效提高浸渍加工时浸渍液与织物的结合。
55.第一烘干装置013是将热清洗后的纺织品进行烘干,而且一般是采用中心加热机构和热风循环机构进行加热,便于后续加工。
56.浸渍装置014是将纺织品引入浸渍槽内,进行整体浸渍,浸渍槽入口设有导辊,槽内设有压辊,帮助纺织品吸收浸渍液;出口处设有轧辊,轧出纺织品中多余的浸渍液。
57.第二烘干装置015是将浸渍后的纺织品进行挥发烘干,去除多余的水分,将浸渍液中的有益组分与纺织品结合固化。第二烘干装置015一般采用采用燃烧器、导热油系统、热风循环系统进行加热,挥发温度一般在93℃~99℃之间,烘干温度一般在148~155℃之间。本实施例中的挥发温度为95℃、烘干温度为150℃。
58.第一储布装置016以及第二储布装置018用于临时性储存纺织品,协同调控纺织品的运输速度。而且在本实施例中,放卷装置010和脱蜡装置之间还额外增设了一个第一储布装置016。
59.热定型装置019用于将加工后的纺织品进行高温定型,定型温度一般为382℃~392℃。在本实施例中,定型温度为385℃。
60.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织物整理方法,其是使用本实施例中的纵向阶梯式织物整理装置001中进行的,包括以下步骤:
61.将待整理的织物放置于放卷装置010和收卷装置020之间并对织物进行运输;在运输织物的过程中,使织物从进布口110进入织物烘干房017中,之后再依次经过所有上牵引装置210、导布装置230、所有下牵引装置220后,通过出布口120使织物离开织物烘干房017;织物烘干房017中,上方的固结区200内的温度大于下方的固结区200内的温度。
62.织物的运输速度一般在5~10m/min之间,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织物的运输速度为5m/min。
63.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固结区200的温度从下到上依次为185~197℃、255℃~267℃、340℃~352℃、445℃~455℃。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固结区200的温度从下到上依次为187℃、257℃、342℃、447℃。
6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