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55937发布日期:2023-02-21 17:1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吸湿转轮组件的洗烘一体机。


背景技术:

2.对于洗衣机行业而言,洗烘一体全自动洗衣机可在洗涤结束后对衣物进行烘干处理,这一功能尤其适用于潮湿天气,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传统的洗烘一体机通常分为排气式、冷凝式和热泵式,这三种洗烘一体机在烘干效果方面越来越好,但是价格也相应地越来越贵。为了在保证令人满意的烘干效果的同时降低价格,最近提出了基于吸湿材料的洗烘一体机。在这种洗烘一体机中,由吸湿材料构成的吸湿盘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中,该壳体的内腔被划分为吸湿区域和排湿区域,吸湿盘在旋转到吸湿区域时吸收水分并且在旋转到排湿区域时排出水分,由此拥有了持续的吸湿能力,因此循环地流经滚筒和吸湿盘的气流能够对滚筒内的衣物进行烘干。然而,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吸湿盘通过布置在其旋转轴线上的驱动机构来驱动。一方面,这种布置方式增加了沿旋转轴线的结构尺寸,对于洗烘一体机、尤其是家用洗烘一体机而言,大的高度或者厚度都是不利的。另一方面,吸湿盘与驱动机构的连接部位于吸湿盘的中央,与其相关的结构会影响气流在吸湿盘所在空间内的穿流,导致气流不能均匀地到达吸湿盘,从而降低吸湿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洗烘一体机,包括滚筒和烘干模组,所述烘干模组包括吸湿排湿部件,所述吸湿排湿部件包括吸湿转轮组件、转轮壳体和用于驱动所述吸湿转轮组件旋转的转轮驱动机构,所述吸湿转轮组件沿着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转轮壳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转轮组件包括外周壳体件,在所述外周壳体件的外周缘处一体成形有或者固定有用于从所述转轮驱动机构引入使所述吸湿转轮组件旋转的动力的动力输入件,其中所述动力输入件在其外周缘处被所述转轮驱动机构驱动。
4.所述转轮驱动机构包括转轮驱动马达和配对传动机构。所述转轮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配对传动机构不可相对旋转地相互连接、例如通过键槽配合等相互连接。所述配对传动机构则与吸湿转轮组件的动力输入件相匹配地构造。
5.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动力输入件的周缘处构造有凸齿,所述转轮驱动机构通过与所述凸齿啮合来驱动所述动力输入件旋转。
6.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凸齿构造为直齿、斜齿、曲齿或具有规定齿形的链轮齿。相应地,所述转轮驱动机构的配对传动机构例如能够构造为直齿轮、斜齿轮、锥齿轮或链轮。
7.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动力输入件的周缘处构造有型槽,所述转轮驱动机构通过与所述型槽啮合来驱动所述动力输入件旋转。相应地,所述转轮驱动机构的配对传动机构例如能够构造为啮合式皮带轮、如齿带轮。
8.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动力输入件的周缘处设置有平滑面,所述转轮驱动机
构通过与所述平滑面之间的摩擦力来驱动所述动力输入件旋转。相应地,所述转轮驱动机构的配对传动机构例如能够构造为摩擦式皮带轮、如平带轮。可选地,在所述平滑面上构造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微表面结构。
9.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轮壳体还具有用于容纳所述转轮驱动机构的容纳部。也就是说,所述转轮壳体具有分别用于容纳所述吸湿转轮组件和所述转轮驱动机构的容纳部,这使得所述转轮驱动机构与吸湿转轮组件共用一个转轮壳体。有利的是,在转轮壳体的用于转轮驱动机构的容纳部处设置挡板并且可选地设置密封件,以用于阻挡气流从用于吸湿转轮组件的容纳部穿流到用于转轮驱动机构的容纳部。在一种替代的技术方案中,转轮驱动机构和吸湿转轮组件具有各自独立的壳体,它们彼此固定在一起。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需要设置额外的密封件来密封转轮驱动机构和吸湿转轮组件各自的壳体彼此固定的位置。
10.在一种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周壳体件的外周缘处设置有辅助转动圈,所述辅助转动圈与所述动力输入件沿所述旋转轴线完全错开地布置,并且相应地在所述转轮壳体的内周缘处设置有周侧滚轮机构,所述辅助转动圈与所述周侧滚轮机构滚动接触。在初始安装位置中,所述辅助转动圈就与所述周侧滚轮机构在相互不挤压的情况下保持接触。优选地,在所述转轮壳体的内周缘处均匀地设置多个周侧滚轮机构。
11.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外周壳体件具有一对沿着垂直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端部区段,并且在所述转轮壳体的内底面的与所述外周壳体件的面向所述内底面的端部区段相对的区域中设置有底部滚轮机构,所述外周壳体件的面向所述内底面的端部区段能够与所述底部滚轮机构滚动接触。在初始安装位置中,所述外周壳体件的面向所述内底面的端部区段就与所述底部滚轮机构滚动接触。优选地,在所述转轮壳体的内底面上均匀地设置多个周侧滚轮机构。
12.在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轮驱动机构全部地或者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吸湿转轮组件的径向尺寸范围之外。
13.上述周侧驱动形式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在吸湿转轮组件的外周缘处布置的转轮驱动机构能够非常灵活地利用吸湿转轮组件周边的空间,减小吸湿排湿部件的轴向尺寸,使得其整体上更扁平,这能够对减小洗烘一体机的整体高度或厚度做出贡献。而且,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在转轮壳体内部,在轮盘的中心区域不再有阻碍气流流过的传动结构,这样也有利于引导气流更均匀地穿流轮盘。
14.烘干模组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主题,其能够包含上文中所描述的与其相关的单个特征或者多个特征的组合,并且因此具备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烘一体机相同或者相似的优点。
附图说明
15.下面借助于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洗烘一体机的实施例,以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
16.附图中:
17.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烘一体机的整机的立体图;
18.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烘一体机的吸湿排湿部件的爆炸图;
19.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烘一体机中的吸湿转轮组件、转轮驱动
机构和转轮下壳体的立体图;
20.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烘一体机中的带有周侧滚轮机构和底部滚轮机构的转轮下壳体的俯视图;
21.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烘一体机中的吸湿转轮组件的爆炸图。
22.附图标记列表:
23.w-洗烘一体机;r-滚筒;d-烘干模组;d1-吸湿排湿部件;d11-吸湿转轮组件;d111-轮盘;d112-外周壳体件;d112u-外周上夹壳体;d112l-外周下夹壳体;d114-动力输入件;d115-辅助转动圈;d12-转轮壳体;d12u-转轮上壳体;d12l-转轮下壳体;d121-分隔肋;d1211-吸湿区域;d1212-排湿区域;d122-周侧滚轮机构;d123-底部滚轮机构;d13-转轮驱动机构;d131-转轮驱动马达;d132-配对传动机构;d2-吸湿通道;d23-吸湿通道风机;d3-排湿通道;d33-排湿通道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24.图1以立体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烘一体机的一种实施例。为了清楚起见,图1省去了洗烘一体机的部分外壳体。在该实施例中,洗烘一体机w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滚筒r、滚筒驱动部以及烘干模组d。滚筒r包括内筒和外筒,滚筒驱动部与滚筒r的内筒传动连接以驱动滚筒r的内筒旋转,外筒设定为悬挂或吊装在洗烘一体机机架上,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滚筒r连通。烘干模组d包括吸湿排湿部件d1、吸湿通道d2和排湿通道d3。吸湿通道d2包括吸湿通道进风口和吸湿通道出风口,滚筒r分别与吸湿通道进风口和吸湿通道出风口连通,并且在吸湿通道d2中还设有吸湿通道风机d23,以在滚筒r和吸湿通道d2内形成循环的吸湿气流。在排湿通道d3中设有排湿通道风机d33,以在排湿通道d3内形成排湿气流。吸湿排湿部件d1设置在所述吸湿通道d2和所述排湿通道d3的路径中,以使得所述吸湿气流及排湿气流均流经所述吸湿排湿部件d1,从而使得所述吸湿排湿部件d1在旋转的过程中吸收吸湿气流中的水分并且将所吸收的水分通过排湿气流排出。当然,洗烘一体机w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带有衣物取放口和清洁剂投放口的外壳体、用于封闭衣物取放口的门体、布置在外壳体上的显示及操作器件、机架、控制器、排水管等部件,以实现衣物的清洗和烘干功能以及对洗烘一体机的操控。
25.图2示例性地示出了吸湿排湿部件d1的爆炸图。吸湿排湿部件d1包括吸湿转轮组件d11、转轮壳体d12和转轮驱动机构d13。转轮壳体d12包括转轮上壳体d12u和转轮下壳体d12l,它们彼此固定以形成内部空腔。吸湿转轮组件d11沿着其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转轮壳体d12的内部空腔中并且在转轮驱动机构d13的驱动下旋转。
26.转轮壳体d12还具有吸湿气流进口和吸湿气流出口,沿着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旋转轴线来看,转轮壳体d12的吸湿气流进口和吸湿气流出口布置在吸湿转轮组件d11的两侧,以使得吸湿气流能够穿过吸湿转轮组件d11流通。当吸湿气流穿过吸湿转轮组件d11流通时,吸湿气流中的水分能够被吸湿转轮组件d11所吸收,从而使得从吸湿转轮组件d11流出的吸湿气流变得干燥,该干燥的气流稍后被输送至滚筒r以带走滚筒r内的水分。转轮壳体d12还具有排湿气流进口和排湿气流出口,沿着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旋转轴线来看,转轮壳体d12的排湿气流进口和排湿气流出口同样布置在吸湿转轮组件d11的两侧,以使得排湿气流能够穿过吸湿转轮组件d11流通。当排湿气流穿过吸湿转轮组件d11流通时,吸湿转轮组
件d11中的水分被所供给的干燥的排湿气流带走,以实现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再生,从而保证了吸湿转轮组件d11连续不断的吸湿能力。转轮壳体d12在其转轮上壳体d12u和转轮下壳体d12l的端面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两对彼此对置的朝向彼此延伸的分隔肋d121,以用于将转轮壳体d12的内部空间分隔为吸湿区域d1211和排湿区域d1212,从而使得吸湿气流和排湿气流在转轮壳体d12的内部被分隔开。在一些其他技术方案中,还能够仅在转轮上壳体d12u或转轮下壳体d12l的端面内壁上设置分隔肋,分隔肋的个数也可以是其他大于二的数量。
27.当洗烘一体机w进入烘干模式时,吸湿通道风机d23被操控启动,从而在吸湿通道d2中形成吸湿气流,吸湿气流流经滚筒r时带走其内腔中的部分水分,变得潮湿的气流随后流入吸湿排湿部件d11。在那里,潮湿的吸湿气流通过转轮壳体d12的吸湿气流进口进入转轮壳体d12的吸湿区域d1211并且穿过旋转的吸湿转轮组件d11。由于吸湿转轮组件d11中的轮盘d111具有吸湿特性,因此吸湿气流在穿过吸湿转轮组件d11时被干燥,流出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吸湿气流变得干燥,干燥的吸湿气流再次被输送到滚筒,如此循环直至达到预设的烘干效果。然而,轮盘d111的吸湿能力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后,轮盘d111就会达到饱和状态,从而不再能够吸收更多水分。为此设置了排湿通道,排湿通道风机d33在控制器的操控下在合适的时机启动,从而在排湿通道内形成排湿气流。排湿通道可以是与外界环境连通的,也可以是内循环的,但是无论如何都要保证通过排湿通道进口进入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排湿区域d1212的气流是干燥的,由此能够使旋转的轮盘中的水分脱附并且随着排湿气流被带走。这样一来,轮盘d111在旋转到吸湿区域d1211时吸收水分并且在旋转到排湿区域d1212时排出水分,由此拥有了持续的吸湿能力,从而持续地对滚筒内腔进行烘干。
28.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处于啮合状态中的吸湿转轮组件d11和转轮驱动机构d13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吸湿转轮组件d11在其外周缘处被转轮驱动机构d13驱动,而不是在中心区域被驱动。即转轮驱动机构d13将其所输出的驱动力施加到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外周缘处。
29.具体来说,吸湿转轮组件d11包括用于从转轮驱动机构d13引入使吸湿转轮组件d11旋转的动力的动力输入件d114。该动力输入件d114一体地成形在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外周壳体件d112的外周面上。当然也可以将单独制造的动力输入件d114固定在外周壳体件d112的外周面上。动力输入件d114由沿周向均匀分布的齿结构形成,在该实施例中为直齿。
30.转轮驱动机构d13包括转轮驱动马达d131和配对传动机构d132。转轮驱动马达d131的输出轴与配对传动机构d132不可相对旋转地相互连接、例如通过键槽配合等相互连接。配对传动机构d132则与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动力输入件d114相匹配地构造。在图示实施例中,配对传动机构d132由与动力输入件d114的直齿能够啮合的直齿轮构成。
31.吸湿转轮组件d11与转轮驱动机构d13沿着垂直于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即径向基本上并排地布置。其中,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动力输入件d114与转轮驱动机构d13的配对传动机构d132布置在垂直于旋转轴线延伸的同一平面内。转轮驱动机构d13的转轮驱动马达d131布置在配对传动机构d132的下方,其中转轮驱动马达d131的输出轴沿着平行于旋转轴线的方向延伸。由此实现了吸湿转轮组件d11的紧凑的结构。在此特别有利的是,转轮驱动机构d13全部地布置在所述吸湿转轮组件的径向尺寸范围之外,由此能够避免阻碍气流对吸湿转轮组件d11的穿流。
32.在另一些未示出的技术方案中,动力输入件还能够被构造为其他类型的齿,如斜
齿或曲齿。例如也可以在吸湿转轮组件的外周壳体件的外边缘的端面处构造曲齿,并且相应地将配对传动机构构造为锥齿轮。在这种技术方案中,转轮驱动马达的输出轴垂直于吸湿转轮组件的旋转轴线布置。
33.在另一些未示出的技术方案中,动力输入件还能够由平滑面或者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型槽构成,并且相应地将配对传动机构构造为摩擦式皮带轮、例如平带传动的皮带轮,或者啮合式皮带轮、例如齿形带皮带轮。当配对传动机构被构造为摩擦式皮带轮时,有利的是,将动力输入件构造为具有表面微结构的平滑面,以用于增大摩擦力。
34.在另一些未示出的技术方案中,动力输入件还能够由链轮齿构成,并且相应地将配对传动机构构造为链轮。
35.如图2所示,在图示实施例中,转轮驱动机构d13与吸湿转轮组件d11共用一个转轮壳体d12。换言之,转轮壳体d12具有分别用于容纳吸湿转轮组件d11和转轮驱动机构d13的容纳部。这种设置方式对于吸湿气流和排湿气流的密封特别有利,因为能够通过转轮壳体d12的整体的外周密封来防止吸湿气流和排湿气流逸出到转轮壳体d12之外。在此,在转轮壳体d12的用于转轮驱动机构d13的容纳部处设置挡板并且可选地设置密封件,以用于阻挡气流从用于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容纳部穿流到用于转轮驱动机构d13的容纳部,从而保护转轮驱动机构d13不受潮。
36.当然也可以设想的是,转轮驱动机构d13和吸湿转轮组件d11具有各自独立的壳体,它们彼此固定在一起。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需要设置额外的密封件来密封转轮驱动机构d13和吸湿转轮组件d11各自的壳体彼此固定的位置。
37.在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外周缘处布置的转轮驱动机构能够非常灵活地利用吸湿转轮组件d11周边的空间,减小吸湿排湿部件d1的轴向尺寸,使得其整体上更扁平,这能够对减小洗烘一体机的整体高度或厚度做出贡献。而且,在这种技术方案中,在转轮壳体内部,在轮盘的中心区域不再有阻碍气流流过的传动结构,这样也有利于引导气流更均匀地穿流轮盘。
38.由于驱动力在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外周缘处被加载,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受力是非中心对称的,为了使得吸湿转轮组件d11在周侧被驱动时能够更平稳地旋转,特别有利的是,利用周侧滚轮机构和/或底部滚轮机构来辅助其平稳地旋转。
39.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带有周侧滚轮机构d122和底部滚轮机构d123的转轮下壳体的俯视图。
40.如图4所示,在转轮壳体d12的内周缘处设置有多个、在此为六个周侧滚轮机构d122。周侧滚轮机构d122包括周侧滚轮和周侧滚轮支架,其中周侧滚轮可旋转地支承在周侧滚轮支架上并且周侧滚轮支架设置在转轮壳体d12的内周缘处。沿着平行于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即轴向来看,周侧滚轮布置在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沿轴向的尺寸范围内。沿着垂直于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即径向来看,周侧滚轮布置在吸湿转轮组件d11与转轮壳体d12之间,并且所述周侧滚轮在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旋转过程中至少部分时间能够与吸湿转轮组件d11的外周面滚动接触。在该实施例中,周侧滚轮朝着旋转轴线至少部分地突出于转轮壳体的内周缘的整个内周壁。
41.如图4所示,在转轮壳体d12的内底壁处还设置有多个、在此为四个底部滚轮机构d123,底部滚轮机构d123包括底部滚轮和底部滚轮支架,底部滚轮可旋转地支承在底部滚
轮支架上,底部滚轮支架布置在转轮壳体d12上。沿着垂直于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即径向来看,底部滚轮布置在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沿径向的尺寸范围之内,并且沿着平行于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即轴向来看,底部滚轮布置在所述吸湿转轮组件d11和所述转轮壳体d12之间并且底部滚轮与吸湿转轮组件d11的间距小于吸湿转轮组件d11与转轮壳体d12的最小间距。在图示实施例中,底部滚轮朝着吸湿转轮组件d11至少部分地突出于所述转轮壳体d12的整个内底壁。
42.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吸湿转轮组件d11的爆炸图。在该实施例中,该吸湿转轮组件d11包括但不限于轮盘d111、外周壳体件d112以及在外周壳体件d112的外周缘处构造的动力输入件d114和辅助转动圈d115。
43.外周壳体件d112由环形构造的外周上夹壳体d112u和外周下夹壳体d112l构成。外周上夹壳体d112u具有类似l形的纵截面并且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端部区段和沿轴向延伸的周向区段。类似地,外周下夹壳体d112l也具有类似l形的纵截面并且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端部区段和沿轴向延伸的周向区段。外周上夹壳体d112u和外周下夹壳体d112l通过构造在其上的卡扣和卡槽彼此卡接,从而在其内侧形成用于容纳轮盘d111的周缘区域的仅一侧敞开的凹槽。在卡接好的状态下,外周上夹壳体d112u和外周下夹壳体d112l包围轮盘d111的整个外周面并且分别从轮盘d111的周缘区域的上、下端面对其进行夹持,以使得外周壳体件d112与轮盘d111不可相对旋转地连接在一起。
44.底部滚轮机构d123布置在转轮壳体d12的内底面的与外周壳体件d112的面向内底面的端部区段、即外周下夹壳体d112l的端部区段相对的区域中,从而使得外周壳体件d112的该端部区段能够与底部滚轮机构d123滚动接触。底部滚轮机构d123与外周壳体件d112的轴向间距被设定成,在底部滚轮机构d123的初始安装位置中,底部滚轮机构d123就已经与外周下夹壳体d112l的端部区段滚动接触。由此,底部滚轮机构d123能够辅助转轮驱动机构d13对吸湿转轮组件d11在其外周缘处的驱动,使得吸湿转轮组件d11能够在一个垂直于旋转轴线的平面内平稳地运转。
45.辅助转动圈d115与前面所描述的周侧滚轮机构d122、尤其是其中的周侧滚轮位置相匹配地布置,以与周侧滚动机构d122中的周侧滚轮滚动配合,如图2所示。辅助转动圈d115能够与外周上夹壳体d112u一体地成形,也能够单独制造而后再固定、例如焊接到外周上夹壳体d112u的外周面上。在初始安装位置中,辅助转动圈d115与周侧滚轮机构d122中的周侧滚轮在没有明显挤压的情况下保持接触,当吸湿转轮组件d11开始旋转时,其辅助转动圈d115与周侧滚轮机构d122中的周侧滚轮滚动接触,从而抑制吸湿转轮组件d11在径向上的晃动,由此能够在几乎不增加吸湿转轮组件d11的旋转阻力的情况下保障吸湿转轮组件d11沿着预设的旋转轴线平稳运行。
46.也可以设想的是,动力输入件d114和辅助转动圈d115还能够被布置在外周下夹壳体d112l的外周缘处或者分别位于外周上夹壳体d112u和外周下夹壳体d112l的外周缘处,只要它们沿着旋转轴线的方向完全错开即可。
47.上文中所描述的烘干模组还可以被应用在干衣机、除湿机、洗碗机等各种需要除湿的领域中。
48.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换言之,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以上文所提到的特征的多种其他
组合形式来实施,而不仅限于所示出及所描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