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类植物纤维布料的成衣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6088发布日期:2023-03-24 21:34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类植物纤维布料的成衣折叠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衣物加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麻类植物纤维布料的成衣折叠机。


背景技术:

2.麻类植物纤维布料的成衣在生产完成后,需要对衣物进行折叠以方便初步包装。
3.根据申请号为cn202020336323.9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成衣折叠装置可知,该衣折叠装置包括固定平台,固定平台的上端连接有u型板,u型板通过调节机构连接有两个定位杆,固定平台的下端连接有四个矩阵分布的支撑腿,固定平台的下端通过承接壳体连接有安装箱,安装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活动杆。本装置,移动平台和定位杆对衣物进行夹持定位,以定位杆为界限对衣物进行折叠,操作方便,快速,且折叠后的衣物尺寸统一,大小相同;调节机构的设置,将内螺纹套筒正向或反向转动,在限位轨道的限定作用下,两个螺杆带动定位杆相互远离靠近或远离,改变定位杆之间的距离,改变衣物折叠的界限,适用不同大小的衣物。
4.上述成衣折叠装置通过改变定位杆之间的距离,改变衣物折叠的界限,适用不同大小的衣物,但传统的成衣折叠装置以定位杆为界限折叠麻类植物纤维布料的成衣时,成衣容易因对折形成褶皱和隆起,从而影响成衣折叠后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麻类植物纤维布料的成衣折叠机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麻类植物纤维布料的成衣折叠机,包括折叠平台,所述折叠平台的顶端连接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的两侧设有折叠机构;
8.所述折叠机构包括通过铰链与所述折叠平台的顶端相铰接的折叠板,与所述折叠板的驱动端相连接的动力组件,以及与所述折叠板相连接的抚平组件;
9.所述抚平组件包括设于所述折叠板壳体上的多个通孔,安装于所述折叠板一侧表面的正压风罩,以及与所述正压风罩的进风端相连接的排风部件。
10.进一步的,所述排风部件包括与所述正压风罩远离所述折叠板的一端相连接的引风管,与所述引风管延伸至所述折叠平台的内部的一端相连接的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折叠平台的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排风部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折叠平台内部、且供所述引风管穿插的导向环。
1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环的内环表面设有多个滑槽,所述滑槽的槽体内依次连接有弹簧和滚珠座,所述滚珠座内嵌入有滑动珠。
13.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平台的顶端设有供所述正压风罩穿插的开口。
14.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折叠平台内壁的气缸,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气缸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折叠板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折叠平台顶端、且位于两个所述折叠机构之间的容纳口,以及设于所述容纳口的内部、且依次安装的多个输送带。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其一,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折叠过程中,抚平成衣的隆起并减少褶皱,从而提高麻类植物纤维布料成衣的折叠效果,具体为:风机排出的气流经过引风管进入正压风罩的内部,从而为正压风罩供气,以使气流经过正压风罩扩散由折叠板上所设置的通孔排出,以通过该气流推动隆起的衣物,以抚平麻类植物纤维布料成衣。
18.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活塞杆的伸长推动第一连杆,通过第一连杆推动第二连杆,由于第二连杆与折叠板靠近正压风罩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以推动折叠板以其连接在折叠平台上的铰链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使得折叠板能够推动平摊在其上的麻类植物纤维布料成衣进行自动折叠。
19.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向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平台的轴测图。
24.图中:10、折叠平台;11、开口;20、输送机构;21、容纳口;22、输送带;30、折叠机构;31、折叠板;32、动力组件;321、气缸;322、第一连杆;323、第二连杆;33、抚平组件;331、通孔;332、正压风罩;333、排风部件;3331、引风管;3332、风机;3333、导向环;3334、滑槽;3335、弹簧;3336、滚珠座;3337、滑动珠。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实施例,请着重参照附图1-4,一种麻类植物纤维布料的成衣折叠机,包括折叠平台10,所述折叠平台10的顶端连接有输送机构20,所述输送机构20的两侧设有折叠机构30;
29.所述折叠机构30包括通过铰链与所述折叠平台10的顶端相铰接的折叠板31,与所述折叠板31的驱动端相连接的动力组件32,以及与所述折叠板31相连接的抚平组件33;
30.所述抚平组件33包括设于所述折叠板31壳体上的多个通孔331,安装于所述折叠板31一侧表面的正压风罩332,以及与所述正压风罩332的进风端相连接的排风部件333。
31.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2,所述排风部件333包括与所述正压风罩332远离所述折叠板31的一端相连接的引风管3331,与所述引风管3331延伸至所述折叠平台10的内部的一端相连接的风机3332,所述风机3332安装于所述折叠平台10的内部;
32.所述排风部件333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折叠平台10内部、且供所述引风管3331穿插的导向环3333;
33.进一步的,风机3332排出的气流经过引风管3331进入正压风罩332的内部,从而为正压风罩332供气,以使气流经过正压风罩332扩散由折叠板31上所设置的通孔331排出,以通过该气流推动隆起的衣物,以抚平麻类植物纤维布料成衣;
34.进一步的,通过导向环3333引导进入到折叠平台10内的引风管3331的移动,减少因引风管3331的折弯而影响第一连杆322和第二连杆323的工作;
35.引风管3331通过钢丝绳与气缸321的活塞杆相连接,从而在气缸321缩回时引风管3331跟随气缸321的活塞杆的缩回而进行缩回。
36.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2和3,所述导向环3333的内环表面设有多个滑槽3334,所述滑槽3334的槽体内依次连接有弹簧3335和滚珠座3336,所述滚珠座3336内嵌入有滑动珠3337;
37.所述折叠平台10的顶端设有供所述正压风罩332穿插的开口11;
38.进一步的,引风管3331为伸缩风管,通过将滑动珠3337卡入到引风管3331的褶皱内,从而对引风管3331进行暂固,减少因引风管3331的移动而影响第一连杆322和第二连杆323的工作;
39.通过弹簧3335的蓄能,以推动滚珠座3336在滑槽3334内的滑动,保持滑动珠3337与引风管3331表面的抵接;
40.进一步的,通过开口11为正压风罩332、第一连杆322和第二连杆323的活动提供空间。
41.具体的,请着重参照附图,所述动力组件32包括安装于所述折叠平台10内壁的气缸321,与所述气缸321的活塞杆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322,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杆322远离所述气缸321的一端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杆323,所述第二连杆323远离所述第一连杆322的一端与所述折叠板31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
42.所述输送机构20包括设于所述折叠平台10顶端、且位于两个所述折叠机构30之间的容纳口21,以及设于所述容纳口21的内部、且依次安装的多个输送带22;
43.进一步的,通过气缸321活塞杆的伸长推动第一连杆322,通过第一连杆322推动第二连杆323,由于第二连杆323与折叠板31靠近正压风罩332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以推动折叠板31以其连接在折叠平台10上的铰链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使得折叠板31能够推动平摊在其上的麻类植物纤维布料成衣进行折叠;
44.进一步的,通过容纳口21容纳多个输送带22,通过多个输送带22对折叠后的成衣进行输送。
45.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46.对麻类植物纤维布料的成衣进行折叠时,将成衣平铺在输送带22上,通过气缸321活塞杆的伸长推动第一连杆322,通过第一连杆322推动第二连杆323,由于第二连杆323与折叠板31靠近正压风罩332的一侧表面转动连接,以推动折叠板31以其连接在折叠平台10上的铰链为旋转中心进行转动,使得折叠板31能够推动平摊在其上的麻类植物纤维布料成衣进行自动折叠;
47.对成衣进行折叠时,风机3332排出的气流经过引风管3331进入正压风罩332的内部,从而为正压风罩332供气,以使气流经过正压风罩332扩散由折叠板31上所设置的通孔331排出,以通过该气流推动隆起的衣物,以抚平麻类植物纤维布料成衣。
48.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