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再生聚酯纤维的纬四重多孔仿麻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7112发布日期:2023-03-25 02:0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再生聚酯纤维的纬四重多孔仿麻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再生聚酯纤维的纬四重多孔仿麻面料,属于纺织面料相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麻面料一般是不会出现起球的情况,良好的抗酸碱和抗霉变性能是麻面料的特有的优势,这也是麻类织物寿命较长的原因之一;但麻面料缺点是面料表面较为粗糙,织物穿上后没有棉的那种舒适感,面料的悬垂性以及弹性较差,因此衣服也容易留下皱褶;基于此,如何结合麻面料的优点的同时,更好的增加麻面料的性能,加强其舒适度、弹性、悬垂性等功能。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仿麻面料应运而生,仿麻面料具有麻纤维面料的干爽手感和外观风格,同时兼顾舒适度和其他的功能性要求。
4.如专利号为cn201410324404.6的一种仿麻面料,提供了一种具光泽度好,十分好看,手感像麻中略带点棉的感觉的家居面料。
5.如专利号为cn201720800706.5的仿麻面料,提升了面料本体的外观美观和立体效果,同时在经纱上还设置有齿条状弹性纤维,齿条状弹性纤维和环形凸起状弹性纤维相配合,增加了面料本体的弹性和舒适性。
6.企业通过将再生聚酯纤维与仿麻面料技术结合研发,用再生聚酯纤维为原料,开发仿麻面料,即符合环保又能实现仿麻面料的生产,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也满足市场仿麻面料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再生聚酯纤维的纬四重多孔仿麻面料,即满足了对于面料外观上的需求,又能满足面料舒适度、弹性、悬垂性的要求,同时还满足了环保的要求,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
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再生聚酯纤维的纬四重多孔仿麻面料,包括由一组仿麻纤维作为经纱和由四组不同纤维混纺而成的纬纱并采用重纬结构交织而成的面料基层;所述仿麻纤维由再生聚酯纤维与麻纤维混纺而成;
9.所述面料基层包括地部表组织和花部里组织;
10.四组不同纤维混纺而成的所述纬纱分别记作甲纬、乙纬、丙纬和丁纬;
11.所述甲纬由再生聚酯纤维和棉纤维混纺而成;
12.所述乙纬由再生聚酯纤维和麻纤维混纺而成;
13.所述丙纬由再生聚酯纤维和腈纶纤维混纺而成;
14.所述丁纬由再生聚酯纤维、毛纤维和麻纤维三合一混纺而成;
15.所述甲纬与乙纬按地部表组织构成一梭地上纹的纬二重结构;在所述地部表组织内,由甲纬与经纱构成表组织,乙纬沉背接结;在所述花部里组织内,乙纬起花时甲纬沉背
接结,甲纬起花时乙纬沉背接结;
16.所述丙纬和丁纬按地部表组织构成组合地上纹的纬二重结构;在所述地部表组织中,由丙纬和丁纬共同与经纱交织成一种组织,构成单层的地部表组织;在所述花部里组织中,当丙纬显花时,丁纬与经纱交织背衬在丙纬下;丁纬显花时,丙纬与经纱交织背衬在丁纬下;
17.由甲纬与乙纬构成的一梭地上纹纬二重结构与由丙纬和丁纬构成的组合地上纹纬二重结构以经纱为连接枢纽重叠交织。
18.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甲纬与经纱颜色一致作为常织,所述乙纬、丙纬和丁纬的颜色各不相同。
19.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甲纬、乙纬、丙纬和丁纬与经纱的颜色一致。
20.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甲纬、乙纬和经纱交织成八枚经面缎纹。
21.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丙纬和丁纬背衬十六枚缎纹。
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23.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基于再生聚酯纤维的纬四重多孔仿麻面料,通过仿麻纤维和不同纤维混纺并采用重纬结构进行纺织成的面料基层,使得纺织的面料具有麻面料的外观,同时具有麻面料不具备的如舒适度、弹性和垂悬性,重纬结构的设计能够增加面料的色彩表现力,增加面料的品种和花色的变化。
24.选用再生聚酯纤维等原材料进行经纬纱线的纺织,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满足面料功能性能的要求,符合国家发展要求,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2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再生聚酯纤维的纬四重多孔仿麻面料的整体示意图;
27.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仿麻纤维的示意图;
28.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甲纬的示意图;
29.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乙纬的示意图;
30.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丙纬的示意图;
31.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丁纬的示意图;
32.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梭地上纹的纬二重结构示意图;
33.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地上纹的纬二重结构示意图;
34.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甲纬、乙纬、丙纬和丁纬交织示意图;
35.其中:1、面料基层;2、地部表组织;3、花部里组织;4、仿麻纤维;5、甲纬;6、乙纬;7、丙纬;8、丁纬;9、再生聚酯纤维;10、麻纤维;11、棉纤维;12、腈纶纤维;13、毛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
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7.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8.实施例一
39.一种基于再生聚酯纤维的纬四重多孔仿麻面料,包括由一组由重量百分比为50%再生聚酯纤维9与50%麻纤维10混纺而成的仿麻纤维4作为经纱和由四组不同纤维混纺而成的纬纱并采用重纬结构交织而成的面料基层1;采用再生聚酯纤维9与麻纤维10混纺而成的仿麻纤维4,使纱线具有麻的外观和干爽手感,再生聚酯纤维9增加仿麻纤维4的弹性和垂悬性,满足面料纱线的同时也满足环保要求;
40.所述面料基层1包括地部表组织2和花部里组织3;
41.四组不同纤维混纺而成的所述纬纱分别记作甲纬5、乙纬6、丙纬7和丁纬8;
42.所述甲纬5由重量百分比为65%再生聚酯纤维9和35%棉纤维11混纺而成,使面料能够具备更好的弹性;
43.所述乙纬6由重量百分比为60%再生聚酯纤维9和40%麻纤维10混纺而成,使面料外观上与麻面料相似相近,具有麻的透气性、干爽性;
44.所述丙纬7由重量百分比为60%再生聚酯纤维9和40%腈纶纤维12混纺而成,使面料舒适度更好,如羊毛般舒服,而且不怕虫蛀和霉烂;
45.所述丁纬8由重量百分比为50%再生聚酯纤维9、20%毛纤维13和30%麻纤维10三合一混纺而成,使面料具有麻纤维10面料的凉爽、舒适、透气的特点,同时又具有毛纤维13、再生聚酯纤维9的弹性好、不易起皱的特点,满足各种用途需要;
46.所述甲纬5与乙纬6按地部表组织2构成一梭地上纹的纬二重结构;在所述地部表组织2内,由甲纬5与经纱构成表组织,乙纬6沉背接结;在所述花部里组织3内,乙纬6起花时甲纬5沉背接结,甲纬5起花时乙纬6沉背接结;此种结构,面料地部表组织2色彩较纯,质地厚实坚牢;
47.所述丙纬7和丁纬8按地部表组织2构成组合地上纹的纬二重结构;在所述地部表组织2中,由丙纬7和丁纬8共同与经纱交织成一种组织,构成单层的地部表组织2;在所述花部里组织3中,当丙纬7显花时,丁纬8与经纱交织背衬在丙纬7下;丁纬8显花时,丙纬7与经纱交织背衬在丁纬8下;这种结构使织物花部正反两面都能显示,花部色彩鲜艳;
48.由甲纬5与乙纬6构成的一梭地上纹纬二重结构与由丙纬7和丁纬8构成的组合地上纹纬二重结构以经纱为连接枢纽重叠交织;将甲纬5、乙纬6、丙纬7和丁纬8四种纬线与经纱进行重叠交织而成的面料,具有麻面料的外观和手感,从功能上来看又具备不同纬线各自的功能。
49.实施例二
50.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甲纬5与经纱颜色一致作为常织,所述乙纬6、丙纬7和丁纬8的颜色各不相同,通过改变纬纱颜色从而来增加花色效果,其中,在织造过程中不变的纬纱成为纬纱常织;织造过程中涉及到换梭、抛梭;换梭是指其中一组或两组纬纱在织造中更换颜色,并不增加纬纱组数就能增加色彩数;抛梭
是利用一组纬纱专在起花部分织入,不起花部分则不织入。
51.实施例三
52.基于实施例一,提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甲纬5、乙纬6、丙纬7和丁纬8与经纱的颜色一致,这样织造而成的面料为纯色,在选择经纱和纬纱时,需要根据要求进行配色,在加工前就选定颜色再进行织造,能够织造出纯色的仿麻面料,来满足纯色面料的定制要求。
53.实施例四
54.基于实施例一,提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甲纬5、乙纬6和经纱交织成八枚经面缎纹;一个缎纹循环中,经纱提综五次,纬纱提综一次交织形成织物,经浮较长;八枚缎纹组织有8枚3飞与8枚5飞两种,一般常用的缎纹组织有5枚、8枚、10枚、12枚、16枚等;通过缎纹的面料悬垂感好,舒适,有弹性。
55.实施例五
56.基于实施例一,提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个方案,所述丙纬7和丁纬8背衬十六枚缎纹,面料的背面有缎纹组织,光泽度显得更好,柔顺有弹性。
57.本实用新型方案的一种基于再生聚酯纤维的纬四重多孔仿麻面料,通过仿麻纤维4和不同纤维混纺并采用重纬结构进行纺织成的面料基层1,使得纺织的面料具有麻面料的外观,同时具有麻面料不具备的如舒适度、弹性和垂悬性,重纬结构的设计能够增加面料的色彩表现力,增加面料的品种和花色的变化。
58.选用再生聚酯纤维9等原材料进行经纬纱线的纺织,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也能很好的满足面料功能性能的要求,符合国家发展要求,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59.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