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力平衡的面料交叉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13022发布日期:2023-12-07 18:21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张力平衡的面料交叉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张力平衡的面料交叉编织机,特别是涉及应用于面料编织机的一种张力平衡的面料交叉编织机。


背景技术:

1、在纺织编织过程中,维持纱线张力的平衡对于制造高质量的面料是至关重要的,不均匀或过高、过低的张力会影响纱线之间的关系,从而影响面料的平整度、外观和触感,适当的张力可以确保面料具有均匀的结构和良好的外观,在复杂的交叉编织中,准确的图案和设计依赖于每一根纱线的正确位置,如果张力不平衡,可能导致图案失真或不对称,过高的张力可能导致纱线断裂,而过低的张力则可能导致纱线滑脱或纠结,不仅可能导致停机和生产延误,而且可能浪费材料,不恰当的张力可能导致机器部件过度磨损或损坏,从而缩短机器的使用寿命,维持适当的张力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维护和更换部件的频率,稳定的张力可以确保机器在整个编织过程中稳定运行,减少由于张力问题导致的停机和调整次数。

2、中国发明专利cn10592615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编织机,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配电箱(2)、底盘(3)和导向面板(4)。其中,导向面板上表面沿圆周方向按环形阵列开设有一条环状波形凸轨道(13)和一条环状波形凹轨道(14),凸轨道由n个s形凸导轨(15)依次首尾相连,凹轨道由n个s形凹导轨(16)依次首尾相连并相互连通(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n个s形凸导轨与n个s形凹导轨依次相对交叉并在导向面板上组成2n个依次相切的等径圆,每个交叉处顺滑连贯。采用s形凸轨道和s形凹轨道,实现了锭子沿拨盘外圆切线的运行轨迹,锭子在拨盘拨动下分别在s形凸轨道和s形凹轨道中匀速顺滑运行,能够各行其道互不干涉,顺利连贯地经过交汇处,因而提高了运行速度,大幅降低了运行噪音。

3、以上设计采用s形凸轨道和s形凹轨道,实现了锭子沿拨盘外圆切线的运行轨迹,锭子在拨盘拨动下分别在s形凸轨道和s形凹轨道中匀速顺滑运行,能够各行其道互不干涉,顺利连贯地经过交汇处,因而提高了运行速度,大幅降低了运行噪音,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锭子在运转过程中无法自动调整编织线的张力,会导致不同锭子上的编织线张力不同,从而导致面料交叉编织机在编织过程中张力不平衡,影响最终编织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锭子在运转过程中自动调整编织线的张力,减小不同锭子上的编织线张力差异,从而实现面料交叉编织机在编织过程中张力平衡,提高编织效果。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张力平衡的面料交叉编织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电机,电机动力轴上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外端啮合连接有多个同步齿轮,多个同步齿轮围绕机体均匀分布,主动齿轮和多个同步齿轮远离机体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拨盘,拨盘上开设有多个拨槽,且拨槽内均滑动连接有锭子拨轴,其特征在于:锭子拨轴靠近机体一端固定连接有导向块,锭子拨轴远离导向块一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外端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远离底板一端固定连接有顶板,底板顶部中央固定连接有线轮转轴,线轮转轴外端转动连接有线轮,线轮外端缠绕有编织线,顶板远离壳体一端螺纹连接有导线套,顶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张力架,对称设置的张力架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滑槽,对称设置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多个磁体组,对称设置的磁体组之间转动连接有滑轮组,磁体组上固定连接有转速调节装置,转速调节装置底部与线轮顶部相接触设置,张力架与磁体组对应的位置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滑轮组外端与编织线相接触。

3、在上述张力平衡的面料交叉编织机中,通过磁体组、滑轮组和转速调节装置实现对编织线张力的控制和调节,使锭子在运转过程中自动调整编织线的张力,减小不同锭子上的编织线张力差异,从而实现面料交叉编织机在编织过程中张力平衡,提高编织效果。

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磁体组包括与滑槽上端滑动连接的第一上磁体和第二上磁体,第一上磁体和第二上磁体下侧设有第一下磁体和第二下磁体,第一下磁体和第二下磁体均与滑槽滑动连接。

5、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改进,第一上磁体和第一下磁体相互靠近的一端为同性磁极,第二上磁体和第二下磁体相互靠近的一端为异性磁极,且第二上磁体和第二下磁体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柔性防撞块,第一上磁体和第二上磁体顶部均与调节螺栓相抵,第一下磁体和第二下磁体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调节螺栓相抵。

6、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滑轮组包括分别与第一上磁体、第二上磁体、第一下磁体和第二下磁体转动连接的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外端均开设有线槽,且线槽均与编织线相接触设置。

7、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改进,转速调节装置包括与第二上磁体外端固定连接的推板,推板远离第二上磁体一端滑动连接有推管。

8、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推管外端螺纹连接有第一螺母、多个第二螺母和第三螺母,第一螺母位于推板顶部,第三螺母位于第二螺母下侧。

9、作为本技术的又一种改进的补充,多个第二螺母位于推板下侧,多个第二螺母相互接触设置,推板和第二螺母之间固定连接有调节弹簧。

10、作为本技术的再一种改进,线轮中央开设有通孔,且通孔顶部为锥形结构,第三螺母底部为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与线轮通孔顶部锥形结构相互接触设置。

11、综上所述,本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自动张力调整,通过磁体组滑轮组和转速调节装置的协同工作,实现了编织线张力的自动控制和调节,有效保证了编织过程中的张力平衡,从而提升了编织效果和质量,提高编织效率,自动张力调整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求,提高了编织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因张力不均导致的编织缺陷,减少了生产废品率,增加了编织精度。

13、2.稳定性与准确性提升,通过保持编织线张力的稳定,使得织物的图案和结构更为准确和清晰,满足了高精度编织的需求,磁力缓冲与补偿机制以及滑轮组为编织线提供了稳定和顺畅的传动路径,这有助于保证编织的连续性和编织质量,提高编织效果和效率。

14、3.成本与效益,自动张力调整有助于节省生产成本,减少了因张力不均导致的机器停机和维修需求,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额外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15、4.操作简便性在使用前仅需预调张力,调整调节螺栓以及手动调节转速调节装置即可,操作简单方便,易于生产人员掌握和应用,提高机器的适应性。

16、5.适应性,该设计使得编织机在应对不同纱线和编织需求时具有较高的适应性,通过简单的调整就能满足不同的编织要求,拓宽了编织机的应用范围。

17、6.转速调节,转速调节装置的设计使得编织机能够根据编织线的张力变化自动调节线轮的转动阻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编织线的张力相对稳定,转速调节装置的结构设计简单,由推板、推管、多个螺母和调节弹簧等组成,结构简洁而有效,便于安装、维护和操作,为编织机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便利。

18、7.调节弹簧缓冲,位于推板和第二螺母之间的调节弹簧提供了一种缓冲机制,保证了转速调节装置的平稳运作,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减少了因突发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可调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