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系统、衣物烘干方法及衣物处理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7311304发布日期:2024-03-13 21:00阅读:49来源:国知局
烘干系统、衣物烘干方法及衣物处理设备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衣物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干系统、衣物烘干方法及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1、市场上的洗衣干衣机大多数是利用电加热来自动干燥衣物,常见的洗干机为滚筒式,按照排气方式有直排式和冷凝式。冷凝式洗干机一般通过向冷凝风道通入冷凝水,与湿热空气换热,将水气凝结成水滴排到机体外,完成对空气的干燥。因此烘干效率与冷凝水具有较大关系,现有的冷凝效率受冷凝水影响烘干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烘干系统、衣物烘干方法及衣物处理设备,以至少解决烘干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干系统,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系统包括形成在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烘干风道,所述烘干风道包括第一冷凝风道、第二冷凝风道和风机风道;

3、所述第一冷凝风道形成于所述外筒远离内筒的一侧,所述第一冷凝风道包括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

4、所述第二冷凝风道形成于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所述第二冷凝风道设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将所述第二冷凝风道与所述第一冷凝风道连通;

5、所述第一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沿着所述外筒的后筒底的不同高度设置,其中第一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后筒底的下部,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后筒底的上部,所述第一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冷凝风道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口之间;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风机风道入口连接;

6、所述第一冷凝风道的风道壁外壁面上设置有散热设备,所述散热设备用于降低所述风道壁的温度。

7、可选地,所述散热设备的散热面面积与所述第一冷凝风道的风道壁面积适配。

8、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凝风道包括设置在外筒后筒底上的第一冷凝风道壳以及盖设在第一冷凝风道壳上的密封盖,所述散热设备设置在所述密封盖上,且散热面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对应的位置延伸到第一出气口相对应的位置。

9、可选地,所述散热设备为半导体散热器,所述半导体散热器的热端与所述风道壁外壁面接触。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凝风道的风道壁内侧设置有感温包,所述感温包用于采集所述第一冷凝风道中冷凝水的温度。

11、可选地,所述感温包还用于将采集的冷凝水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阈值比较,当冷凝水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输出信号以启动所述散热设备。

12、可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直径。

13、可选地,所述外筒后筒底的上部安装有冷凝水进水接头,所述冷凝水进水接头用于向第二冷凝风道中输送冷凝水并使第二冷静风道中的冷凝水延外筒的后筒底流动;所述外筒的后筒底上设置有若干延伸方向不同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用于改变所述第二冷凝风道中延外筒的后筒底流动的冷凝水的流动方向。

14、可选地,所述第一冷凝风道的风道壁与所述外筒一体成型;

15、所述散热设备固定或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风道壁上。

1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烘干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烘干系统,所述烘干方法包括:

17、获取第一冷凝风道中冷凝水的温度;

18、当所述第一冷凝风道中冷凝水的温度超过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时,启动散热设备降低第一冷凝风道的风道壁的温度。

1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烘干系统。

20、可选地,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的下端设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与所述第一冷凝风道和第二冷凝风道均连通,用于储存冷凝水;

21、所述收集盒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收集盒连接,所述水泵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有多通接头,所述多通接头的进水端与所述水泵的第一出水端连接,所述多通接头的出水端连接有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

22、所述第一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水管远离所述多通接头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进气口;

23、所述水泵的第二出水端连接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连接有分水阀,所述分水阀的出水端分别连接第四水管和第五水管;

24、所述第四水管远离所述分水阀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衣物处理设备的门封和玻璃碗;

25、所述第五水管远离所述分水阀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筒的内底壁。

2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冷凝风道的风道壁外壁设置有散热设备,散热设备能够降低风道壁的温度,使第一冷凝风道中的冷凝水温度过高时,冷凝水与风道壁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凝水的温度,使冷凝水与烘干气流的冷凝效率提高,从而提高烘干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衣物处理设备,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系统包括形成在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烘干风道,所述烘干风道包括第一冷凝风道、第二冷凝风道和风机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设备的散热面面积与所述第一冷凝风道的风道壁面积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风道包括设置在外筒后筒底上的第一冷凝风道壳以及盖设在第一冷凝风道壳上的密封盖,所述散热设备设置在所述密封盖上,且散热面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对应的位置延伸到第一出气口相对应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设备为半导体散热器,所述半导体散热器的热端与所述风道壁外壁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风道的风道壁内侧设置有感温包,所述感温包用于采集所述第一冷凝风道中冷凝水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包还用于将采集的冷凝水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阈值比较,当冷凝水的温度超过温度阈值时,输出信号以启动所述散热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2、3、5或6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出气口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2、3、5或6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筒底的上部安装有冷凝水进水接头,所述冷凝水进水接头用于向第二冷凝风道中输送冷凝水并使第二冷静风道中的冷凝水延外筒的筒底流动;所述外筒的筒底上设置有若干延伸方向不同的导流条,所述导流条用于改变所述第二冷凝风道中延外筒的筒底流动的冷凝水的流动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2、3、5或6所述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风道的风道壁与所述外筒一体成型;

10.一种衣物烘干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烘干系统,所述烘干方法包括:

11.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烘干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外筒的下端设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与所述第一冷凝风道和第二冷凝风道均连通,用于储存冷凝水;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衣物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干系统、衣物烘干方法及衣物处理设备,烘干系统包括烘干风道,烘干风道包括第一冷凝风道、第二冷凝风道和风机风道;第一冷凝风道的风道壁外侧设置有散热设备,散热设备用于降低所述风道壁的温度。散热设备能够降低风道壁的温度,使第一冷凝风道中的冷凝水温度过高时,冷凝水与风道壁进行热交换,降低冷凝水的温度,使冷凝水与烘干气流的冷凝效率提高,从而提高烘干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熙,王书斌,李伟铭,衣震旭,孔德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