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3527发布日期:2024-03-13 21:05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尤其涉及一种冷凝结构衣物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的衣物处理设备主要采用水冷凝烘干方式,利用热空气使衣物中的水分蒸发,变成热湿空气后进入冷凝风道内,冷凝风道上方有喷淋冷却水沿风道内壁流下,与风道内的热湿空气换热,使其降温并冷凝成水后排走。

2、但由于冷却水分布不均匀,换热面积不足等原因,导致冷却水与热湿空气换热不充分。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冷却水与湿热空气换热不充分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冷凝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能够使冷却水与湿热空气充分换热。

2、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凝结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系统,冷凝结构包括外筒底壁和风道盖;

3、外筒底壁的外壁面形成有第一冷凝面,风道盖盖设在第一冷凝面上并与第一冷凝面围成一外冷凝腔;风道盖与第一冷凝面相对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二冷凝面;

4、第一冷凝面上形成有凸向第二冷凝面且斜向下延伸的m个第一凸筋,第二冷凝面上形成有凸向第一冷凝面且斜向下延伸的n个第二凸筋,m≥2,n≥2;

5、第一冷凝面和第二冷凝面在第i个第一凸筋所在位置的距离为wi,第一冷凝面和第二冷凝面在第j个第二凸筋所在位置的距离为wj;

6、第一凸筋包括与第一冷凝面相连的第一连接端以及由第一连接端斜向下凸伸的第一自由端;第二凸筋包括与第二冷凝面相连的第二连接端以及由第二连接端斜向下凸伸的第二自由端;第i个第一凸筋的第一自由端到第一冷凝面的距离为pi,pi小于wi,第j个第二凸筋的第二自由端到第二冷凝面的距离为pj,pj小于wj;

7、沿着冷凝腔自上而下方向,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交错设置,且每相邻两个凸筋,上方凸筋的自由端的端部在下方凸筋的上表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落到下方凸筋的上表面上。

8、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pi大于wi/2,pj大于wj/2。

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每相邻的两个凸筋,上方的凸筋的上表面的延伸面相交于下方的凸筋的上表面上。

10、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凸筋具有相对的第一上表面和第一下表面;

11、第二凸筋具有相对的第二上表面和第二下表面;

12、其中第一上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凸凹结构,第二上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凸凹结构。

13、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凸凹结构和第二凸凹结构均为波形凸凹结构;

14、第一凸凹结构沿着第一凸筋的凸伸方向包括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在第一上表面上的第一凸脊和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在第一上表面上的第一凹谷;

15、第二凸凹结构沿着第二凸筋的凸伸方向包括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在第二上表面上的第二凸脊和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在第二上表面上的第二凹谷。

16、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凸脊和第二凸脊均设置有多个;

17、其中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一凸脊之间构成第一凹谷,相邻设置的两个第二凸脊之间构成第二凹谷。

18、在上述的任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凸筋一体成型于外筒底壁的外壁面,第二凸筋一体成型于风道盖的内壁面。

19、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衣物处理设备,衣物处理设备包括外筒,外筒的底壁还形成于外筒的外壁面相对的内壁面;

20、内筒,内筒可转动的设置于外筒中,且内筒的底壁与外筒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内冷凝腔;

21、外筒的底壁上还设有贯穿内壁面和外壁面的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设于外冷凝腔的底部,外冷凝腔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用于排出外冷凝腔和内冷凝腔中的干燥气流;

22、进水装置,进水装置具有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进水装置的第一出水端设于外冷凝腔的顶部并与外冷凝腔相通,用于向外冷凝腔中流入冷却水,进水装置的第二出水端设于内冷凝腔的顶部并与内冷凝腔相通,用于向内冷凝腔流入冷却水;

23、外冷凝腔具有上述的冷凝结构;

24、经第一出水端流入到外冷凝腔的冷凝水经交错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逐级溅落。

25、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位于第一出水端最近的第一凸筋的位置高于位于第一出水端最近的第二凸筋的位置;由第一出水端的出水先喷射到第一凸筋的上表面上,再逐级溅落到交错的第二凸筋和第一凸筋上。

26、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导流结构;

27、第二导流结构包括设于内冷凝腔中的多个内导流筋条,多个内导流筋条的在内冷凝腔的高度方向上分布,且内导流筋条的一端与内壁面相连、另一端向内冷凝腔凸伸;

28、其中进水装置还被设计为:经第二出水端流出的冷却水能够流入到位于第二出水端下方的内导流筋条上。

29、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位于内冷凝腔中内导流筋条和位于外冷凝腔中的第一凸筋相对外筒的底壁交错设置。

30、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外筒的底壁还设有贯穿内壁面和外壁面的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设于第一进气口的上方,且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设于第一进气口和第二进气口之间;

31、其中第一进气口的气流流通面积大于第二进气口的气流流通面积。

32、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有加热风道,加热风道具有进风端,加热风道的进风端与出气口的出风端连通;

33、加热风道还具有出风端,加热风道的出风端与内筒连通;

34、其中加热风道上设有烘干风机和加热设备,其中烘干风机相对于加热设备靠近加热风道的进风端设置,加热设备设置在烘干风机的出风侧,用于对吸入至加热风道中的烘干气流进行加热;

35、在烘干风机的作用下,进入至外冷凝腔中的气流由出气口被吸入至加热风道中,加热后返回内筒中。

36、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进水装置包括三通管,三通管具有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具有第一出水端,第二出水管具有第二出水端,第一出水管的第一出水端与外冷凝腔相通,第二出水管的第二出水端与内冷凝腔相通;

37、第一出水管被设计为:经过第一出水管流出的水能够喷淋在外冷凝腔中位于最上方的第一凸筋上和/或位于最上方的第二凸筋上;

38、第二出水管被设计为:经过第二出水管流出的水能够喷淋在内冷凝腔中位于最上方的内导流筋条上。

3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0、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外筒的底壁外设置外冷凝腔,并在外冷凝腔中设置相对且交错设置的凸筋,当冷却水进入到外冷凝腔中时,冷却水可以外冷凝腔中振荡,增加冷却水与湿热空气的接触面积,湿热空气经过外冷凝腔时会经过不同的筋条壁面,在冷凝风道中停留的时间更长;提高了冷凝效率,节约冷却水。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凝结构,用于衣物处理设备的烘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结构包括外筒底壁和风道盖(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pi大于wi/2,所述pj大于wj/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凹结构(615)和所述第二凸凹结构(615)均为波形凸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脊和所述第二凸脊均设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一体成型于所述外筒底壁的外壁面,所述第二凸筋一体成型于所述风道盖的内壁面。

8.一种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导流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内冷凝腔(3)中所述内导流筋条和位于外冷凝腔(4)中的所述第一凸筋(61)相对所述外筒(1)的底壁交错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的底壁还设有贯穿所述内壁面(11)和所述外壁面(12)的第二进气口(15),所述第二进气口(15)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口(13)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凸筋(61)和所述第二凸筋(62)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口(13)和所述第二进气口(15)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衣物处理设备还包括有加热风道(8),所述加热风道(8)具有进风端,所述加热风道(8)的进风端与所述出气口(14)的出风端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衣物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装置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具有进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具有所述第一出水端,所述第二出水管具有第二出水端,所述第一出水管的第一出水端(5)与所述外冷凝腔相通,所述第二出水管的第二出水端与所述内冷凝腔(3)相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结构及衣物处理设备,属于衣物处理技术领域。冷凝结构包括外筒底壁和风道盖;外筒底壁的外壁面形成有第一冷凝面,风道盖盖设在第一冷凝面上并与第一冷凝面围成一外冷凝腔;风道盖与第一冷凝面相对的内壁面形成有第二冷凝面;第一冷凝面上形成第一凸筋,第二冷凝面上形成有第二凸筋,沿着冷凝腔自上而下方向,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交错设置,且每相邻两个凸筋,上一个凸筋的自由端的端部在下一个凸筋溅射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均落到下一个凸筋溅射面上。本发明中通过在外筒的底壁外设置外冷凝腔,并在外冷凝腔中设置相对且交错设置的凸筋,当冷却水进入到外冷凝腔中时,冷却水可在外冷凝腔中振荡,增加与湿热空气的接触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薛洪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