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式积极输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992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存式积极输纱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机械的零辅件储存式积极输纱器。
随着针织机械的不断发展,针织圆机逐渐趋向大型、高速、多路化,织物指标要求提高,则对输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使织物质量有保障,需提供一种输纱器。原有的国外西德迈耶公司的CONI型输纱器的储纱轮绕纱部位是圆柱面,很光滑,纱线容易脱落。从而造成进纱失控停车,影响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的储存式积极输纱器,更能稳定张力,恒定送纱,减少织疵,消除横路,能显著提高织物一等品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导纱瓷圈、清纱器、灯罩、夹纱板、进纱瓷圈、前探测杆、储纱轮、张力杆调节板、出纱张力杆、出纱架、电触头、紧定螺钉、壳体、离合器、传动带轮组成,而储纱轮的绕线部位为回转曲面。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储纱轮结构放大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导纱瓷圈(1)、清纱器(2)、夹纱板(4)、进纱瓷圈(5)、固定在灯罩(3)上,前探测杆(6)、出纱张力杆(8)、出纱架(9)、张力杆调节板(10)、电触头(11)固定在锌壳体(13)上,这都与现有技术相同。
储纱轮(7)上端为长轴,下端为空腔回转曲面轮子,轮子下端圆弧半径为R8~15,轮子上端为多层圆锥体。储纱轮(7)上端穿过壳体(13)上的二轴承,并在上端长轴上通过轴承固定传动带轮(15),离合器(14),并将螺钉固定在储纱轮(7)的轴头上,将其连接成一整体。
使用时将此输纱器用紧定螺钉(12)固定在围机钢环上。电触头(11)连接主机电源线,从纱筒上引出纱线经失张自停装置的导纱瓷圈(1),经清纱器(2)清纱,再经过夹纱板(3)、进纱瓷圈(4)进纱断纱自停张力杆进入储纱轮(7),最后经出纱张力杆(8)、出纱架(9)把纱喂入梭子,进入编织区域。
传动带轮(15)在动力带驱动下带动与其同轴的储纱轮(7)运转,前探测杆(6)、出纱张力杆(8)由于受到纱线张力的支承处于工作状态,但当纱线断纱失张时,前探测杆(6)、出纱张力杆(8)就失去支承力,由于自身重力向下跌落,如
图1所示位置压住电路触片,电路触片固定在壳体(13)内,(前探测杆(6)、出纱张力杆(8)兼作电路导体能作各方向摆动)接通电源,灯亮停车。
输纱器正常工作,一旦纱线受到过大、过小张力的作用,就迫使前探测杆(6)向上或向下运动,扣住电路触片,接通电路灯亮停车。
输纱器能使断纱、失张、过张自停,并能减少纱线张力及张力波动,恒定送纱,从而使织物面平整、挺刮,大大提高织物质量。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因储纱轮(7)的卷绕区域为回转曲面,有助于分开每圈纱,使输纱减小张力,并可避免由于叠纱造成纱线断头。又因储纱轮(7)的圆弧形状有利顺序托住纱圈,不会使下面的数圈纱脱落引起失张、过张、断纱造成经常停车,提高了针织效率又保证了织物质量,此输纱器是量大面广的产品,此种结构储纱轮的推广应用将能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受纺织厂家欢迎。
权利要求1.一种储存式积极输纱器由导纱瓷圈(1)、清纱器(2)、灯罩(3)、夹纱板(4)、进纱瓷圈(5)、前探测杆(6)、储纱轮、出纱张力杆(8)、出纱架(9)、张力杆调节板(10)、电触头(11)、紧定螺钉(12)、壳体(13)、离合器(14)、传动带轮(15)组成,其特征在于储纱轮(7)的绕纱部位为回转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纱器,其特征在于储纱轮(7)上端为长轴,下端为空腔回转曲面轮子,轮子下端圆弧半径为R8~15,轮子上端为多层圆锥体,储纱轮(7)上端穿过壳体(13)上的二轴承,并在上端长轴上通过轴承固定传动带轮(15),离合器(14),并将螺钉固定在储纱轮(7)的轴头上,将其连接成一整体。
专利摘要一种储存式积极输纱器由导纱瓷圈、清纱器、灯罩、夹纱板、进纱瓷圈、前探测杆、储纱轮、出纱张力杆、出纱架、张力杆调节板、电触头、紧定螺钉、壳体、离合器、传动带轮组成。储纱轮绕纱部位为回转曲面,输纱器能使断纱、失张、过张自停,并能减少纱线张力及张力波动,恒定送纱,使织物平整、挺括。储纱轮下端为圆弧面,上端为多层圆锥体,有助分开每圈纱,使输纱减小张力,避免由于叠纱造成纱线断头,有利顺序托住线圈,不使脱落。从而提高效果,保证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D04B35/00GK2122154SQ9222278
公开日1992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1992年5月21日
发明者马信棣 申请人:慈溪纺织器材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