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塑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66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布塑梭的制作方法
织布塑梭属纺织器材制造技术。
原塑梭沿用传统木梭的中护纱槽,其部份位置,在自动换梭式织机梭箱机件K13接触平面以内,当织布时,梭子进入外侧梭箱的引纱,有时与梭箱机件K13平面相摩擦而造成断纬关车或梭箱油织疵,从而降低织布的产量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织布塑梭,以避免护纱槽中的引纱与梭箱机件K13相摩擦。
塑梭护纱槽的改进,主要是将塑梭护纱槽的中心位置,置于塑梭侧面的中心位置下边,两中心位置距离为5-6毫米,其槽宽为1.5-2毫米,其护纱槽深在靠近导纱瓷眼外口处为2.5-3.5毫米,其槽尾深为0-0.2毫米,导纱瓷眼原内口位置不变,其外口中心与护纱槽中心相一致。改进后的下护纱槽位置,全部在梭箱机件K13相摩擦的平面以下,同时也在梭箱机件K64侧面之上,从而使塑梭下护纱槽中的引纱,不会与梭箱机件K13相摩擦而造成断纬或梭箱油织疵。
塑梭护纱槽改进后,经1515-75″自动换梭式织机织造中长单纱织物(119.5 21×21 275.5×267.5)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下面针对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详细介绍予以详细介绍图1是塑梭下护纱槽位置图。
图2是塑梭下护纱槽导纱瓷眼的A-A剖视图。
图3是原塑梭中护纱槽与K13、K64位置相关图。
图4是塑梭下护纱槽与K13、K64位置相关图。
参照图1,下护纱槽2中心是原中护纱槽1(见图3)中心向下平移5-6毫米而构成。下护纱槽2宽为1.5-2毫米,其槽深在靠近导纱瓷眼外口3处为2.5-3.5毫米,其槽尾5深为0-0.2毫米,导纱瓷眼原内口4(见图2)位置不变,其外口3的中心与下护纱槽2的中心相一致。参照图3,梭箱机件(K13)6的下端7伸入原塑梭中护纱槽1的距离为2毫米,当塑梭实际进入梭箱向上运动时,梭箱机件6的下端7伸入原中护纱槽1的距离要大于2毫米,因此,原塑梭中护纱槽内的引纱,有时会与梭箱机件6接触平面相摩擦而造成引纱断裂或污染。参照图4,塑梭改为下护槽2后,其上端离开梭箱机件6的下端7的距离为8毫米左右,当塑梭进入梭箱时的任何状态,其下护纱槽2中的引纱,都不会与梭箱机件6和(K64)8相摩相碰而造成引纱断裂或污染。
权利要求
1.织布塑梭,包括塑梭体、导纱瓷眼,其特征在于塑梭护纱槽中心位置在塑梭侧面中心位置下边,两中心位置的距离为5-6毫米,槽宽为1.5-2毫米,槽深在靠近导纱瓷眼外口[3]处为2.5-3.5毫米,其槽尾[5]深为0-0.2毫米,导纱瓷眼原内口[4]位置不变,其外口[3]中心与改进后的下护纱槽[2]中心相一致。
专利摘要
织布塑梭采用下护纱槽,其优点在于塑梭进入外侧梭箱时,引纱不会与梭箱机件相摩擦而造成断纬关车或梭箱油织疵。故可以提高织布的产量和质量。
文档编号D03J5/02GK86206605SQ86206605
公开日1987年10月28日 申请日期1986年12月19日
发明者朱福清, 祝玲玲, 王忠礼, 史成基, 丁尧法, 季培根, 龚照, 钱兴华 申请人:无锡市国营第四棉纺织厂, 无锡市国营第四纺织器材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