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带有喷淋喷嘴组件的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洗衣机,特别是涉及具有喷淋喷嘴组件的洗衣机,该组件可将由一循环泵循环的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到洗涤物品上。
洗衣机是一种通过一系列操作周期将洗涤物品(如衣物)上的污物分离下来的器具,这一系列操作周期的排序是进水、洗涤、漂洗、脱水和排水。
在执行上述操作周期时,污物通过洗涤剂及洗涤液体与衣物之间的摩擦与衣物分离。
然而,在传统的洗衣机中,洗涤剂颗粒不能完全溶解在洗涤液体中以至有些洗涤剂颗粒以其固体状态保留在转桶与外桶之间。由于这个原因,污物不易从衣物上分离上来,并且为了适当地洗净衣物需要大量的洗涤剂。
此外,传统洗衣机为进行洗涤和漂洗周期,要数次重复进水和排水周期,致使洗衣机浪费大量的洗涤液体。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已提出各种传统洗衣机。所提出的洗衣机中的一种在美国专利No.5,285,664中进行了描述。
图6示出美国专利5,285,664中描述的传统洗衣机。
如图6所示,洗衣机500包括一个在其上部有一控制板11的壳体12、一个安置在壳体12内以便容纳洗涤液体的外桶15、一个安置在外桶15内且侧壁上有多个贯通孔511的转桶512、一个为使洗衣机500工作提供驱动力的电机17、一个将电机17产生的驱动力传送至转桶512的动力传动装置540和一个安置在壳体12的底部以使与外桶接通的循环泵525。循环泵525交替地或将洗涤液体通过循环管521进入接口520使洗涤液体循环,或使洗涤液体通过排水管533排放到洗衣机500之外。
动力传动装置540包括一个通过皮带18与电机17连接以获得来自电机17的驱动力的旋转轴542、一个用于使搅动器(波轮)548旋转的齿轮及连杆组件544(该搅动器安装在转桶512的底部,可根据预先确定的周期正向或反向旋转)和一个将搅动器548与齿轮及连杆组件544连接的连接件546。
具有喷淋引导面516的可拆装盖515安装在外桶15的上部,并且在此可拆装盖的底面配备一个带有进水槽513的环形引导件514。此外,在环状引导件514和可拆装盖515之间形成一喷淋喷嘴518,以便向转桶512喷淋洗涤液体。
另外,循环泵525有一个旋转轴528,该轴在其一端一体形成一个皮带轮529。循环泵525的皮带轮529通过皮带18与电机17连接,用这种连接方式使得循环泵525可获得电机17的旋转力。
结构如上所述的传统洗衣机的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当使用者按动安装在控制板11上的操作按钮时,洗涤液体通过进水管519和接口520从水源引入在可拆装盖515和引导件514之间形成的空间517中。
然后,被引入空间517的洗涤液体通过引导件514的进水槽513和喷淋喷嘴518进入转桶512,直至转桶512内的液面达到预定的高度。
当转桶512内的液面达到预定高度时,进水控制阀530堵塞进水管519,与此同时,电机17正向转动。电机17的旋转力通过皮带18、动力传动装置540的旋转轴542、齿轮及连杆组件544和连接件546传动到搅动器548上,以使搅动器548正反向转动来洗涤衣物。
与此同时,电机17正向转动的驱动力也通过皮带18传送到循环泵525上,从而使循环泵525在洗涤周期正向转动。因此,进入到外桶15的洗涤液体通过形成于外桶15底部的进水口526从外桶15排入到循环泵525。
循环泵525接收到洗涤液体后,泵压洗涤液体,并通过循环管521使其进入接口520。此后,泵压液体进入空间517并通过进水槽513和喷淋喷嘴518向在转桶512内的衣物喷淋。
当洗涤周期完成时,注入外桶15的洗涤液体通过排水管533排出洗衣机500。此时,电机17反向旋转以使转桶512旋转。当转桶512旋转时,转桶512中的衣物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使衣物沿径向向外甩(即甩向转桶512的侧壁),这使得衣物中的洗涤液体通过转桶512上的许多贯通孔511排出。
另外,当电机17反向转动时,与电机17连接的循环泵525也反向转动,使得从多个贯通孔511排出的洗涤液体通过循环泵525排出洗衣机500。
然而,结构如上所述的传统洗衣机有如下缺点首先,洗衣机通过喷淋喷嘴喷入的洗涤液体的量较小,这样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才能使进入外桶的洗涤液体达到预定量。
其次,由于喷淋喷嘴只是在外桶的一处形成,因而当衣物放入转桶时,洗衣机不能将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到衣物上。
再者,当杂物(如泡沫)在喷淋喷嘴相对的位置形成时,洗衣机不能完全清除在外桶和转桶之间形成的杂物。在外桶和转桶之间形成的杂物将干扰转桶的旋转,因而造成能量损失。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洗衣机,该洗衣机不仅能够将循环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在衣物上而且能够完全去除在外桶与转桶之间形成的杂物,从而提高操作效率。
本发明克服了先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洗衣机,该机不仅能够将循环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在衣物上,而且能够完全清除在外桶与转桶之间形成的杂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洗衣机包括一个其上部具有一控制板的壳体;一个安置在壳体内以便容纳洗涤液体的外桶;一个安置在外桶内的转桶,转桶侧壁上有许多排水孔并由一个电机驱动;一个为将洗涤液体喷淋到转桶内衣物上的喷淋喷嘴组件;和一个安置在壳体底部的循环泵,该泵与外桶接通以便通过一循环管将洗涤液体循环通入喷淋喷嘴组件或通过排水管将洗涤液体排出洗衣机,其中,喷淋喷嘴组件安装在外桶的上部,以便将循环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在衣物上,喷淋喷嘴组件喷淋的部分循环洗涤液体喷向外桶内壁的上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喷淋喷嘴组件包括一个上框架和一个在其底面有许多喷淋喷嘴的下框架。下框架焊接到上框架上。
喷淋喷嘴组件安装在外桶的上部,以便使循环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在衣物上,并且部分循环洗涤液体喷向外桶内壁上部。
上框架为一环形,在一个横向一体形成一上突出部。下框架与上框架相对应也为环形,并在一个横向一体形成一下突出部。在上框架底面围绕着上框架的周边形成第一环形隆起脊,在第一环形隆起脊的内侧并与第一环形隆起脊径向分隔处形成第二环形隆起脊,在第二环形隆起脊的内侧与之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三环形隆起脊。在下框架的上表面围绕着下框架的周边形成第二环形带状部,在第一环形带状部的内侧且与之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二环形带状部,在第二环形带状部的内侧且与之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三环形带状部。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形隆起脊朝下伸出,而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形带状部朝上伸出以分别与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形隆起脊相接触。第二环形隆起脊有一个横向伸出预定长度的上引导件,而第二环形带状部有一个横向伸出预定长度的下引导件。上引导件和下引导件相配合,从而将循环洗涤液体引入喷淋喷嘴组件处。下引导件具有向下伸出以便与循环管接通的远端。该远端有一个流体入口。在上框架第一环形隆起脊和第二环形隆起脊之间形成一上环形槽,并且在第二环形隆起脊和第三环形隆起脊之间形成一上环形凹槽。在下框架的第一环形带状部和第二环形带状部之间形成一下环形槽,并且在第二环形带状部和第三环形带状部之间形成一下环形凹槽。上环形槽与下环形槽相配合,以形成减小振动的第一空间,而该上环形凹槽与下环形凹槽相配合,以形成接收循环洗涤液体的第二空间。上环形凹槽沿其周边有许多按预定弧长间隔分布的狭缝。下框架沿其周边一体形成一支撑件,以使下框架固定在外桶的上表面上。支撑件有一个与外桶上表面接触的台肩和一个插入外桶开口的圆柱形底座。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形隆起脊分别焊接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形带状部上。上环形凹槽在其上壁开有第一和第二销孔,而下环形凹槽在其下壁设有第一和第二销栓。第一销孔与第二销孔相对设置,第一和第二销栓相应于第一和第二销孔的位置设置,以使它们能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销孔。
每个喷淋喷嘴均有一个与下环形凹槽连通的喷淋孔。每个喷淋喷嘴沿周向按预定弧长间隔分布,并且从下框架底面向下伸出一预定长度,以便将循环洗涤液体引向衣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喷淋喷嘴伸向转桶内壁。在这种情况下,循环洗涤液体喷向转桶的内壁上部。
根据本发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洗衣机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当使用者按动安装在控制板上的操作按钮时,洗涤液体通过一洗涤液体进水腔从水源进入外桶。
然后,当外桶的水液面达到预定高度时,电机正反向转动。电机的旋转力通过一齿轮组件传动到一波轮上,通过该波轮的正反向旋转来洗涤衣物。
与此同时,循环泵开启,从而使洗涤液体通过循环管进入到安装在外桶上部的喷淋喷嘴组件上。
此后,引入到喷淋喷嘴组件的洗涤液体流入喷淋喷嘴。而后,洗涤液体喷淋到转桶内的衣物上。
此时,由于每个喷淋喷嘴交替地伸向转桶内壁,在转桶和外桶之间形成的泡沫可在洗涤周期去除。
在本发明的洗衣机中,洗涤液体重复循环,并且喷淋喷嘴组件将循环洗涤液体有力地喷淋到衣物上,从而提高了洗涤效果,并且不会造成洗涤液体的浪费。
当洗涤周期结束时,电机正向转动,以使转桶正向转动。当转桶旋转时,转桶中的衣物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将衣物甩向转桶侧壁,衣物中的洗涤液体通过转桶侧壁的多个排水孔排出。
在脱水周期时,与洗涤周期相同,洗涤液体通过喷淋喷嘴组件喷淋到衣物上。由于洗衣机在脱水周期将泵压的洗涤液体喷淋到衣物上,所以,与传统洗衣机相比,衣物中的杂物会有效地去除。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洗衣机可以通过安装在外桶上部的喷淋喷嘴组件将循环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到衣物上,从而可改进洗涤效果且不会造成洗涤液体的浪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它优点将通过下述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例的详述变得更为明显。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洗衣机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如图1所示的喷淋喷嘴组件的上框架俯视图;图3是如图2所示的上框架底视图;图4是如图1所示的喷淋喷嘴组件下框架的俯视图;图5是沿图4A-A线剖开的下框架的剖面图;图6是传统洗衣机的剖面图。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述。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洗衣机200。
如图1所述,洗衣机200包括一个壳体210、一个设置在壳体210内用于接收洗涤液体的外桶220、一个设置在外桶220内并且侧壁上有多个排水孔232的转桶230、一个为洗衣机200工作提供旋转力的主电机240、一个用于获取来自主电机240的旋转力并将旋转力交替传送到转桶230或安装在转桶230底部的波轮260的齿轮组件250、一个安装在外桶220上部以使洗涤液体喷淋到衣物上的喷淋喷嘴组件100和一个设置在壳体210下部且与外桶220接通用以使洗涤液体循环进入喷淋喷嘴组件100或使洗涤液体通过排水管174排到洗衣机200之外的循环泵170。
壳体210的上部有一个用于选择操作模式的控制板(未示出)。一个盖子铰接安置于壳体210的上顶部。
外桶220的内壁上部形成一洗涤液体进水腔214,在洗衣机200工作时,用于将洗涤液体供给外桶220。
此外,一个洗涤剂小盒(未示出)插入到洗洗液体进水腔中以便可将与洗涤剂混合的洗涤液体供给外桶220。
主电机240有一电机轴242,电机轴底端带有一个第一皮带轮243。齿轮组件250有一转轴252,转轴底端带有一个第二皮带轮254。第二皮带轮254通过皮带244与第一皮带轮243连接,用这样的方式可使主电机240的旋转力传送到齿轮组件250上。
在齿轮组件250和波轮260之间有一连接件256。连接件256将来自主电机240的旋转力交替地传送到转桶230或波轮260上。
另外,循环泵170有一个可逆泵用电机178,并且该泵170通过排水管172与外桶220连接。此外循环泵170通过循环管176与喷淋喷嘴组件100连接。
如图2至图5所示,喷淋喷嘴组件100包括一个上框架110和一个用众所周知的方法(如熔焊法)焊接到上框架110上的下框架130。
图2和图3分别示出喷淋喷嘴组件100上框架110的俯视图和底视图。
上框架110为一环形,并且与沿横向伸出的一突出部102形成一个整体。
在上框架110的底面围绕着上框架110的周边形成第一环形隆起脊112,并且该脊向下伸出,在第一环形隆起脊112的内侧并与其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二环形隆起脊116,该脊向下伸出,在第二环形隆起脊116的内侧并与之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三环形隆起脊118,该脊向下伸出。
因此,在第一环形隆起脊112和第二环形隆起脊116之间形成上环形槽115,并且在第二环形隆起脊116和第三环形隆起脊118之间形成一上环形凹槽120。
第一环形隆起脊112的一部分沿着上突出部102横向伸出。此外,第二环形隆起脊116有一个横向伸出一预定长度的上引导件117,用于将来自循环管176的洗涤液体引入喷淋喷嘴组件100。
上环形凹槽120有多个狭缝124,这些狭缝124沿圆周分开布置以提高上框架110的耐用性,并且凹槽120内还有一第一销孔122和一第二销孔123,用于将下框架130连接到上框架110的上壁上。第一销孔122与第二销孔123相对设置。
参照图4和图5,下框架130相应于上框架110也为环形,并且沿横向一体形成一下突出部135。
此外用于支撑下框架130的支撑件150围绕着下框架130的周边与之形成一整体。支撑件150包括与外桶220上表面接触以便使下框架130保持在外桶220上部的台肩152和插入外桶220的开口以便使喷淋洗涤液体进入转桶230的圆柱形底座154。支撑件150的台肩152可以用销栓固定在外桶220的上表面上。
在下框架130的上表面围绕着下框架130的周边形成第一环形带状部134,并且该带状部向上伸出以便与上框架110的第一环形隆起脊112接触,在第一环形带状部134的内侧并与其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二环形带状部136,该带状部向上伸出以便与上框架110的第二环形隆起脊116接触,在第二环形带状部136的内侧并与之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三环形带状部138,该带状部向上伸出以便与上框架110的第三环形隆起脊118接触。
因此,在第一环形带状部134和第二环形带状部136之间形成一下环形槽139,并且在第二环形带状部136和第三环形带状部138之间形成一下环形凹槽140。
与上框架110相同,第一环形带状部134的一部分沿着下突出部135横向伸出。此外,第二环形带状部136有一个横向伸出一预定长度的下引导件137,用于将来自循环管176的洗涤水引入喷淋喷嘴组件100。下引导件137的远端向下伸出,以便与循环管176接通并由此形成一流体入口147。
上框架110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隆起脊112、116和118通过众所周知的焊接(例如熔焊法)分别与下框架130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带状部134、136和138焊接起来。
当上框架110与下框架130焊接后,上环形槽115与下环形槽139配合,形成喷淋喷嘴组件100中的第一空间,而上环形凹槽120与下环形槽140配合,形成喷淋喷嘴组件100中的第二空间。
当洗衣机200工作时第一空间能够减小因洗涤液体的波动引起的喷淋喷嘴组件100的振动,而第二空间接收来自循环管176的洗涤液体。
另外,下环形凹槽140的下壁有一第一销栓144和第二销栓145。第一和第二销栓144和145相应于第一和第二销孔122和123的位置布置,并且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销孔122和123中。
此外,在下框架130的底部有许多喷淋喷嘴160,用于将循环洗涤液体喷淋到衣物上,每个喷淋喷嘴160沿周边间隔分开,以便将循环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到衣物上。
喷淋喷嘴160的喷淋孔162与下环形凹槽140连通并且从下框架130的底面向下伸出一预定长度,从而使循环洗涤液体喷淋到衣物上。
根据本发明其他实施例,喷淋喷嘴伸向转桶230的内壁。在这种情况下,循环洗涤液体喷向转桶230内壁的上部,从而能够完全除去在转桶230和外桶220之间形成的杂物(如泡沫)。
此外,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每个喷淋喷嘴交替地伸向转桶230内壁。在这种情况下,循环洗涤液体不仅喷向转桶230内壁的上部,而且还向转桶230内的衣物喷淋,从而能够去除在转桶230和外桶220之间形成的泡沫,而且还提高了洗涤效果。
根据本发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洗衣机200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当使用者按动安装在控制板上的操作按钮时,洗涤液体通过洗涤液体进水腔214从水源进入外桶220。如上所述,由于洗涤剂小盒插在洗涤液体进水腔214中,所以供给外桶220的洗涤液体是与洗涤剂混合的洗涤液体。
然后,当外桶220的液面达到预定高度时,一进水控制阀(未示出)堵塞进水腔214,与此同时,主电机240正反向转动。主电机240的旋转力通过电机轴242、第一皮带轮243、皮带244、第二皮带轮254、齿轮组件250和连接件256传送到波轮260上,从而使波轮260正反向旋转以洗涤衣物。
与此同时,根据预先计算,一操作信号传送至与循环泵170连接的泵电机178处致使电机178驱动。泵电机178的驱动力传送到循环泵170上,从而使注入外桶220的部分洗涤液体排出外桶220,通过排水管172进入循环泵170。
循环泵170获得洗涤液体后,泵压洗涤液体并使洗涤液体循环,通过循环管176进入安装在外桶220上部的喷淋喷嘴100。
这样,泵压洗涤液体通过与循环管176接通的流体入口147和下引导件137进入由上下环形凹槽120和140形成的喷淋喷嘴组件100的第二空间。
此时,由上、下环形槽115和139形成的第一空间减小了泵压洗涤液体引起的喷淋喷嘴组件100的振动。
此后,引入到第二空间的泵压洗涤液体沿第二空间的周边流动。
之后,引入到喷淋孔162的泵压洗涤液体开始向转桶230内的衣物喷淋。
同时,由于喷淋喷嘴160交替地伸向转桶230的内壁,因此,在转桶230和外桶220之间形成的泡沫可在洗涤周期除去。此外,由于各个喷淋喷嘴160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因此泵压洗涤液体也可均匀地喷淋到衣物上。
在本发明的洗衣机200中,在执行洗涤周期期间,洗涤液重复循环,并且喷淋喷嘴组件100将循环洗涤液体有力地喷淋到衣物上,从而提高了洗涤效果且不浪费洗涤液体。
当洗涤周期完成后,注入外桶220中的洗涤液体通过排水管174排出洗衣机200。然而,一些洗涤水保留在外桶220中,以在漂洗和脱水周期中使用。
在这种状态下,主电机240正向转动,与此同时根据预先计算,驱动泵电机178。此时,主电机240的驱动力只传送给转桶230,以使转桶230正向旋转。在转桶230旋转时,转桶230中的衣物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而把衣物甩向转桶230的侧壁,使衣物中的洗涤液体通过转桶230侧壁的多个排水孔232排出。
在脱水周期,与在洗涤周期相同,通过排水孔232排出的洗涤液体吸入循环泵170,然后通过循环管176和喷淋喷嘴组件100喷淋到衣物上。由于洗衣机200在脱水周期将泵压的洗涤液体喷淋到衣物上,所以,与传统洗衣机相比,衣物中的杂物可更有效地去除。
另外,当洗涤液体循环二次或三次后,泵电机178驱动以使洗涤液体排出洗衣机。
当洗涤液体排出后从水源供给预定量的新鲜洗涤液体进入外桶220。新鲜洗涤液体也通过循环泵170、循环管176和喷淋喷嘴组件100循环二次或三次,然后排出洗衣机200。
供给二次或三次新鲜洗涤液体,并且在将洗涤液体排出洗衣机200之前让其循环二次或三次,这样脱水和漂洗效果均可提高且不浪费洗涤液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洗衣机可能通过安装在外桶上部的喷淋喷嘴组件将循环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到衣物上,从而可提高洗涤效果且不浪费洗涤液体。
再者,由于每个喷淋喷嘴交替伸向转桶内壁,因而在转桶和外桶之间形成的泡沫可在洗涤和脱水周期完全去除。
在参照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说明和描述后,熟悉本行业的人将会懂得,在不脱离如在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时,可对本发明的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改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洗衣机包括一个其上部有一控制板的壳体;一个安置在壳体内以便接纳洗涤液体的外桶;一个安置在外桶内的转桶,转桶侧壁上有多个排水孔,转桶由一个电机驱动;一个用于将洗涤液体喷淋到转桶内洗涤物品上的喷淋组件;一个安置在壳体下部并与外桶接通以便使洗涤液体通过循环管循环进入喷淋组件或将洗涤液体通过排水管排出洗衣机的循环泵;其中,喷淋组件安装在外桶的上部,以使循环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在洗涤物品上,喷淋组件还将一部分循环洗涤液体喷向外桶内壁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喷淋组件包括一喷淋喷嘴组件,该组件具有一个上框架和一个固定到上框架上的下框架,下框架的底面有多个喷淋喷嘴以喷淋循环洗涤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其中,上框架为一环形,并且与一沿第一横向伸出的上突出部形成一体,而下框架对应于上框架也是环形,并且与一沿第二横向伸出的下突出部形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在上框架的底面围绕着上框架的周边形成第一环形隆起脊,在第一环形隆起脊的内侧并与第一环形隆起脊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二环形隆起脊,在第二环形隆起脊的内侧并与之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三环形隆起脊,并且在下框架的上表面围绕着下框架的周边形成第一环形带状部,在第一环带状部的内侧并与之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二环形带状部,在第二环形带状部的内侧并与之径向隔开处形成第三环形带状部,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形隆起脊向下伸出,而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形带状部向上伸出,从而分别与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形隆起脊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其中,第二环形隆起脊有一个沿第一横向伸出的上引导件,第二环形带状部有一个沿第二横向伸出的下引导件,上引导件和下引导件相配合,从而将循环洗涤液体引入喷淋喷嘴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其中,下引导件具有向下伸出的远端,以便与循环管连通,该远端有一个流体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在上框架的第一环形隆起脊和第二环形隆脊之间形成一上环形槽,在第二环形隆起脊和第三环形隆起脊之间形成一上环形凹槽,在下框架的第一环形带状部和第二环形带状部之间形成一下环形槽,在第二环形带状部和第三环形带状部之间形成一下环形凹槽,上环形槽与下环形槽相配合形成第一空间,用以减小振动,上环形凹槽与下环形凹槽相配合形成第二空间,用以接收循环洗涤液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在上环形凹槽上有多个狭缝,每个狭缝沿周向与相邻狭缝分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衣机,其中,下框架沿其周边与一支撑件形成一个整体,以使下框架能够固定在外桶的上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支撑件包括一个与外桶上表面接触的台肩和一个插入外桶开口的圆柱形底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各个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形隆起脊通过熔焊分别焊接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环形带状部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其中,上环形凹槽的上壁设有第一和第二销孔,下环形凹槽的底壁设有第一和第二销栓,第一销孔与第二销孔相对布置,第一和第二销栓相对于第一和第二销孔的位置设置,以便分别插入第一和第二销孔。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各喷淋喷嘴均有一个与下环形凹槽连通的喷淋孔,并且沿周边与相邻喷嘴隔开,以便将循环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到洗涤物品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各喷淋喷嘴从下框架底部向下伸出,以将循环洗涤液体引导至洗涤物品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各喷淋喷嘴伸向转桶内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各喷淋喷嘴交替地伸向转桶内壁。
全文摘要
一种带有喷淋喷嘴组件的洗衣机,该机不仅能将循环洗涤液体均匀地喷淋在衣物上,而且能够完全清除在外桶与转桶之间形成的杂物。喷淋喷嘴组件有一个上框架和一个固定在上框架上的下框架。下框架的底面有许多喷淋喷嘴。各喷淋喷嘴沿着周边彼此间隔分开。每一个喷淋喷嘴均伸向转桶内壁的上部,从而使在转桶和外桶之间形成的如泡沫的杂物完全去除且不浪费洗涤液体。
文档编号D06F17/00GK1134995SQ95120020
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29日
发明者李承俊, 郑忠植 申请人:大宇电子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