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套机编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803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套机编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纬编针织机械,涉及手套机编织装置。
传统的手套机编织手套的顺序依次为编织手套的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手掌上半部、大拇指和手掌下半部。手套机的起针三角和起针三角调节板设置在机头前侧,即靠操作者一侧。使用这种手套机编织手套,由于手套机的起针三角靠操作者一侧,当编织手套的小指时,编织手套的起针位置在小指的指尖部位的内侧,即在手套的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手套编织到小指的根部时,小指就编织结束,收针位置也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在开始编织手套的无名指时,无名指的起针位置同样位于无名指指尖的靠中指侧,这样,无名指的起针纱线与小指编织结束的收针纱线相联,并且它们之间间隔着无名指,当无名指起针时,这段纱线下垂到针板下面,且为了能使无名指起针后能继续进行编织,还要将无名指指尖与小指指根之间的纱线拉出一段后再起针。在编织手套的过程中,由于这段纱线垂到了针板的下面,所以不能对这段纱线进行剪断等处理。当无名指编织结束后,无名指的指尖与小指的指根之间有较长的一段纱线相联。如此这样,依次地进行手套中指、食指、手掌上半部、大拇指和手掌下半部的编织。手套编织结束后,在手套的小指指尖部位有一段起针时留下的纱线端头,在无名指指尖和小指指根之间、中指指尖和无名指指根之间、食指指尖和中指指根之间以及大拇指指尖和手掌上半部之间均有一段较长的纱线相联,由于在手套内有这些纱线相联,手套在使用之前还需进行手工处理,要将这些相联的纱线剪断,并要将各指指尖处的纱线端头另外用钩针勾入手套内,以利于手套的穿戴,并防止手套使用时损坏。这种手套机编织的手套,在手套编织结束后,由于还需要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对手套手指部位进行后加工,所以大大影响了手套的生产速度,提高了手套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套机编织装置,该装置在编织手套过程中,能使编织的手套各手指指尖与前一相邻手指指根处相联的纱线在手指指根处被切断,各指尖处的纱线端头能加入手套手指指尖的编织,从而使手套编织结束后,手套各指指尖处的纱线均被织入手套中,无需再对手套手指部位进行后加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手套机编织装置,包括机头、针板,针板上开有若干针槽,嵌设在针板针槽内的钩针,针板的前侧设有前导轨,针板的后侧设有后导轨和上导轨,上导轨固定在后导轨的上方,机头设置在前、后导轨上,并位于针板的上面,机头的基座为马头,组成马头的两块面板通过马鼻在端部相联,在马头上设置有起针三角和起针三角调节装置,在马头的底部设置各种用于编织的三角,马头的后面板上靠后导轨处设置有梭塔,梭塔上设置有可伸缩的上排搂芯子,上导轨上设置有上梭箱,上梭箱的前侧有两凸块,上排搂芯子与上梭箱上的两凸块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起针三角设置在梭塔后侧的马头后面板底部,起针三角调节装置设置在马头的后面板上,与起针三角上下对应,马头开口方向向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该装置在编织手套时,能将手套各指指尖的纱线端头织入手套内,从而提高手套的编织质量,减少了手套手指的后加工,提高了手套的生产速度,降低了手套的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手套机编织装置机头与针板的俯视展开图;图2是
图1的左视图;图3是余纱剪切装置的仰视图;图4是余纱剪切装置的主视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4的后视图。

图1、2所示,手套机编织装置,包括针板1和机头2,针板1上开有若干平行排列的针槽3,钩针嵌设在针板1的针槽3内,针板1的前侧设置前导轨4,后侧设置后导轨5和上导轨6,上导轨6固定在后导轨5的上方,机头2设置在前导轨5和后导轨6上,并位于针板1的上面。
机头1由马头7、安装在马头7底部用于编织的三角及设置在马头7上用于调节各种三角动作的联动装置组成。马头7由前后两块板通过马鼻8相联而组成。
在马头7的前面板上设置有前分度板9,与前分度板9相对应的马头7底部设置有可调节手套编织密度的成圈三角,成圈三角与设置在前分度板9孔内的调节旋钮10相联,前密度挑杆11用销子12安装在马头7的前面板上,前密度挑杆11可以绕着销子12转动,前密度牵杆板13上开有两长形孔,通过两销子14、15安装在马头7前侧的面板上,前密度牵杆板13上的长槽可沿两销子14、15左右移动,前密度牵板13上安装有前密度板一档16和前密度板二档17,前密度挑杆11的前端与调节旋钮10相抵,尾端分别可与前密度板一档16和前密度板二档17相抵。
在马头7的后面板上设置有后分度板18,在后分度板18对应的马头7底部也设置有可调节手套密度的成圈三角,成圈三角与设置在后分度板18孔内的调节旋钮19相联,后密度挑杆20用销子21安装在马头7的后面板上,后密度挑杆20可绕销子21转动,后密度牵杆板22上开有长形孔,通过两销子23、24安装在马头7的后面板上,后密度牵杆板22上开设的长槽可沿两销子23、24左右移动,后密度牵杆板22上安装有后密度板25,后密度板25的左侧有一段斜边,后密度挑杆20的前端与调节旋钮19相抵,尾端可与后密度板25的斜边或直边相抵。
起针三角调节板26上开有一长槽,通过两销子27、28安装在马头7的后面板上,起针三角调节板26可沿两销子27、28左右移动,在起针三角调节板26的端面上有一斜面,在该斜面处的马头7上安装有起针三角调节块29,在马头7的底部设置有起针三角,与起针三角调节块29相联。当起针三角调节板26左右移动时,起针三角调节板26端部的斜面可使起针三角调节块29上下运动,从而调节起针三角上下运动。
前密度牵杆板13、后密度牵杆板22和起针三角调节板26的端部分别开有长形孔,每个孔内分别有销子30、31、32穿过,使它们与连杆牵板33相联接。连杆牵板33通过螺钉34安装在马鼻8上,连杆牵板33可在马鼻8上转动。
梭塔35固定安装在马头7的后面板上,梭塔35上设有可伸缩的上排搂芯子36,上梭箱37安装在上导轨6上,可在上导轨6上左右移动,上梭箱37的前侧有两凸块,梭塔35上的上排搂芯子36与上梭箱35上的两凸块在运动中可相互接触。当上排搂芯子36位于上梭箱37两凸块之间时,机头2作左右运动时,可通过梭塔35带动上梭箱37沿上导轨6上运动。
在马头7中间偏前侧的针板1上方,与上导轨6平行的方向上,设置有余纱剪切装置38,该装置固定安装在针板1的两侧。
如图3、4、5、6所示,余纱剪切装置38的手柄39通过销子40安装在手柄支架41上,手柄39固定在主杆42上,主杆42的底部开有一长槽,在长槽内设置有拖杆43,手柄39的尾端与拖杆43的端部铰联接,主杆42的中段向上开有一长凹槽,在凹槽相对应的主杆42的底部设置有拖板44,拖板44与拖杆43相联,拖板44上开有两长形孔,通过两螺钉45、46将拖板44安装在主杆42的底部,上盖板47通过螺钉安装在主杆42的凹槽上面。
在主杆42凹槽内一端安装有剪切装置,下剪刀48固定安装在主杆42上,上剪刀49通过销轴50安装在主杆42上,上剪刀49的销轴50上固定有一转动销51,转动销51伸出处的拖板44上开有一长孔52,该长孔52与转动销51相配合。当拉动手柄39时,拖杆43带动拖板44左右移动,拖板44上的长孔52能带动转动销51转动,并使上剪刀49与销轴50一起转动,从而使上、下剪刀49、48相配合剪断纱线。在安装剪刀装置的主杆42后面设置有弹簧片53,弹簧片53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主杆42上,弹簧片53的弹力作用能使上、下剪刀49、48紧密贴合,便于一起剪切纱线。
在主杆42凹槽内的另一端,余纱钩54和压板55通过销子56安装在主杆42的凹槽与上盖板47之间,压板55压在余纱钩54上,余纱钩54的端部有一弯钩,在余纱钩54底部的主杆42上开有与主杆42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的长形槽,拖板44在其运动行程范围内及与主杆42相对应的位置上,开有与主杆42长槽相互配合的斜长槽57,在余纱钩54的后部固定有一销子58,穿过主杆42长槽及拖板44上的斜长槽57。在主杆42与上盖板47之间设置有压簧销子59,压簧销子59上设置有压簧60,压簧60对压板55的尾部作用,使得压板55的前端向外弹出。当拉动手柄39时,拖杆43带动拖板44,通过拖板44上的斜长槽57作用,余纱钩54可向外伸出或向内收拢。当余纱钩54向内收拢时,余纱钩54与受压簧60作用向外伸出的压板55一起作用,可将纱线钩住;当余纱钩54向外伸出时,余纱钩54与压板55可将钩住的纱线松开。
余纱剪切装置38的上、下剪刀49、48与余纱钩54、压板55是一起配合使用。工作时,余纱钩54与压板55先钩住纱线,并将纱线钩入主杆42的槽内后,上剪刀49与下剪刀48对纱线进行剪切。因此,拖板44上斜长槽57沿主杆42方向的长度必须大于长孔52的长度。
手套机编织手套时,先将连杆牵板33逆时针转动调节到底,使前密度牵杆板13位于最右端,后密度牵杆板22与起针三角调节板26位于最左端,此时,起针三角随起针三角调节块29一起落下,前密度挑杆11尾端与前密度板一档16相抵,后密度挑杆20尾端与后密度板25的直边相抵。前、后密度挑杆11、20的前端分别将马头7上的调节旋钮10、19推到最高位置,同时,马头底部的成圈三角也将钩针的位置推高。这样,手套手指起针时的密度就被调节到最密。首先是编织手套的小指,起针时,将机头2置于针板1的最右侧,并将编织用的纱线向右拉住,由于起针三角及起针三角调节块29设置在马头7的后面板上,所以起针的位置在手套机的最右侧,即小指的外侧。当机头2从右往左第一次移动后,小指的起头结束。此时,顺时针方向调节一挡连杆牵板33,起针三角随起针三角调节块29就被起针三角调节板26的斜面抬起,起针三角不参加编织;而前密度挑杆11则与前密度板二挡17相抵,后密度挑杆20与后密度板26的斜边相抵,使得手套手指编织时的密度逐渐降低。继续编织手套的手指,通常编织两到三圈后,即机头2运动两到三个来回,这时,使用余纱剪切装置38,即拉动余纱剪切装置38的手柄39,使余纱钩54和压板55钩住纱线,同时,上剪刀49与下剪刀48对多余的纱线进行剪切。在余纱被剪切以后,再顺时针调节连杆牵板33到底,使前密度挑杆11与前密度板二档17脱开,后密度挑杆20由与后密度板25的斜边也脱开,这时手套编织时的密度最小。继续移动机头2,对小指进行常规的编织,此时,小指指尖的余纱便会被自动织入手套手指内,从而使小指指尖没有余纱露出来。
小指编织结束后,小指的收针位置在小指的外侧指根处。当编织无名指时,同编织小指时一样,同样,调节连杆牵板33,使起针三角先放下,开始无名指的起针,无名指的起针在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由于小指已编织好,与小指指根处相联的纱线要作为无名指的起针纱线,必然要从编织好的小指上拉过来。当无名指起针结束后,同前面一样调节连杆牵板33,并进行编织。当无名指编织完两到三圈后,操作余纱剪切装置38,余纱钩54与压板55便一起伸出主杆42,钩住小指根部与无名指起针之间的纱线,当手柄39拉到底,余纱剪切装置38上的上、下剪刀49、48就在小指的指根处切断纱线。这样,在无名指指尖起针处的这一段纱线,在手套无名指编织过程中可以一起参加编织,从而使无名指上的纱线头也被织入手套的手指内。
依次同样地进行操作,可编织中指、食指和大拇指。当手套编织结束后,所有手指指尖和指根处都没有纱线头露出,从而可减少手套编织后对手指部位的再加工。
在实际生产和操作使用中,也可省略余纱剪切装置38,即在编织手套的过程中,直接用剪刀手工剪切纱线代替余纱剪切装置38对纱线的剪切。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的剪切方法。
这种编织装置可用于编织平指手套或圆指手套,也可用于编织带有橡筋的直下罗口手套,编织时只要增加编织橡筋的装置和工艺。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针织手套的编织。
权利要求1.手套机编织装置,包括机头、针板,针板上开有若干针槽,嵌设在针板针槽内的钩针,针板的前侧设有前导轨,针板的后侧设有后导轨和上导轨,上导轨固定在后导轨的上方,机头设置在前、后导轨上,并位于针板的上面,机头的基座为马头,组成马头的两块面板通过马鼻在端部相联,在马头上设置有起针三角和起针三角调节装置,在马头的底部设置各种用于编织的三角,马头的后面板上靠后导轨处设置有梭塔,梭塔上设置有可伸缩的上排搂芯子,上导轨上设置有上梭箱,上梭箱的前侧有两凸块,上排搂芯子与上梭箱上的两凸块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起针三角设置在梭塔后侧的马头后面板底部,起针三角调节装置设置在马头的后面板上,与起针三角上下对应,马头开口方向向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套机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板中间位置的前部设置有纱线剪切装置,该装置固定安装在针板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套机编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剪切装置由剪切装置和钩纱装置组成,手柄铰联接在手柄支架上,手柄固定在主杆上,主杆的底部开有一长槽,在长槽内设置有拖杆,手柄的尾端与拖杆一端铰联接,主杆的中段向上开有一长凹槽,凹槽的底部设置有拖板,拖板与拖杆相联,拖板安装在主杆的底部,上盖板安装在主杆的凹槽上面;在主杆凹槽内一端安装有剪切装置,下剪刀固定安装在主杆上,上剪刀通过销轴安装在主杆上,上剪刀销轴上垂直固定有一转动销,转动销伸出处的拖板上开有一长孔,该长孔与转动销相配合;在主杆凹槽内的另一端安装有钩纱装置,余纱钩和压板安装在主杆凹槽与上盖板之间,压板压在余纱钩上,余纱钩的端部有一弯钩,在余纱钩后部的主杆上开有一与主杆垂直的长槽,相应的拖板在其运动行程范围内开有一与主相垂直长槽相配合的斜长槽,在余纱钩的后部固定一销子,穿过主杆长槽及拖板上的斜长槽,固定在余纱钩和压板边上的销子上设置有压板压簧,压簧作用压板的尾部使压板的前端向外弹出。
专利摘要手套机编织装置,包括机头、针板、针槽、钩针、前、后导轨和上导轨,机头位于针板上面,上导轨上设置有上梭箱,在马头的底部设置有各种编织用三角,上面有调节三角的调节装置,后侧设置有棱塔、起针三角和起针三角调节板,起针三角调节板的端部与起针三角上下对应,马头开口方向向右。采用该装置编织手套,手套内没有多余的纱线头,手套编织质量好,加工生产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针织手套的编织。
文档编号D04B9/00GK2285307SQ9624727
公开日1998年7月1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23日
发明者叶元良 申请人:叶元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